书城文化东方体育国粹京剧(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16337900000025

第25章 滑冰与滑雪

当古代人在冰冻的河流或湖面上行走或奔跑时,由于冰面很滑,有时双脚会向前滑动。这种偶然向前滑行的动作可能使人倾斜或摔倒在地,但是它给人们一个启示:这样向前滑行不但很省力,而且速度相当快。于是产生了人类最原始的滑冰。

这样,年复一年地过去了。人们从用裹着兽皮的双脚在冰上滑行,到在脚上绑扎一个小条石或者兽骨进行滑行,逐渐地产生了最原始的滑冰工具。

起初,这种冰上滑行的活动只不过是古代人为了取得生活资料的一种劳动技能。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冰上活动才逐渐变成了一种民间的游戏运动形式。

冰雪运动的另一种形式——滑雪,它的产生也是古人出于维持生计,获取生活资料的需要。从人们最初的在一只脚上绑以短木棍,用另一只脚助滑,到双脚绑上木棍,双手拿树枝助滑,原始的滑雪活动就产生了。而滑雪活动变成人们游戏和运动的形式,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后来逐渐开始的。

滑冰游戏和滑雪游戏,早在隋唐时期就已被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所掌握。唐代的女真族,是由黑水靺鞨发展起来的,他们原来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长白山以北、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当时,在他们中曾出现过一种用于驰行的“竹马”,这种“竹马”在冰上滑行速度快,也很省力。滑行的方法是人站在“竹马”上,手握一根曲棍,用力一撑就可以向前滑行十几米。这种方法与最初的滑冰方法已有很大不同,它当是在原始的滑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冰上活动。关于滑雪,最早见于《隋书》的记载,书中对一千四百多年前居住在大兴安岭地区的室韦人所盛行的“骑木而行”活动进行了描述。这种“骑木而行”的形式,就是足踏类似于雪橇的木板,在冰雪中行走,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行进速度,而且可以防止陷入沟中。这种木板,一般长四尺、宽五寸,一左一右,系在两脚上,在冰雪中疾行可以追得上奔马。这种利用装备在冰雪中滑行较原始的滑雪形式显然有很大的进步,已基本具备后来滑雪运动的主要特征。

宋代,冰雪游戏更为兴盛。《宋史·礼志》中就有皇帝“幸后苑观花,作冰嬉”的记载,宫廷里的冰嬉,已成为王公大臣们经常参加的运动项目。

当时,还盛行一种以人力牵拉的冰上游戏,即在木板上铺上一些垫褥之类的轻软暖和的物件,两三个人坐在上面,让一个人拉着在冰上滑行,这就是最早的冰床,它是冰上滑行的一种独特形式。直到明代,有些有钱人家的子弟还在北京的积水潭冰面上玩这种游戏。

明代的冰雪活动,在北方少数民族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展。明熹宗五年(1625年)正月初二,东北建州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曾经在太子河上主持过盛大的冰上运动会。在这次运动会上,先进行了冰球表演,然后又进行了速度滑冰比赛。并规定,冠军赏银20两,亚军10两。这是我国古代第一次冰上运动会。

清军入主中原后,将他们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冰嬉也带入内地,其内容丰富多彩,呈一代之盛。

由于清政府将滑冰运动纳入军事训练,使清代出现了我国古代冰嬉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皇家每年冬天都要从各地挑选上千名“善走冰”的能手入宫训练,于冬至至“三九”在太液池上(现在北京的北海和中南海)表演。每逢这时,北海四周搭起彩棚,插彩旗,悬彩灯,皇帝和后妃、王公、大臣都来观赏。今北海漪澜堂就是当年乾隆皇帝以及后来的慈禧太后等观赏溜冰的地方。乾隆年间宫廷画家张为邦、姚文翰的《冰嬉图》,就是根据当时宫廷冰上表演的盛况而绘制的。

在冰嬉表演的过程中,参加的人数每次为1600名,代表着满八旗。检阅时分为两队:一队领队穿红马褂,队员穿红背心;另一队领队穿黄马褂,队员穿黄背心。队员的背上分别按旗籍插着正黄、正白、镶黄、镶白等小旗,膝部裹皮护膝,脚穿装有冰刀的皮靴。冰场上矗立着三座插有彩旗的高大的门,两队队员各自列成一路纵队,分别从门中穿过。场上形成两个卷云形的大圈,场面蔚为大观。

从《冰嬉图》中,可以看出每人表演时要做各种动作:有花样滑冰的大蝎子、金鸡独立、哪吒闹海、双飞燕、千斤坠等;有杂技滑冰的爬竿、翻杠子、飞叉、耍刀、使棒、弄幡以及军训性质的溜冰射箭等动作。

滑冰是清代冰嬉中的主要内容,俗称“跑冰(鞋)”。清政府曾把滑冰与冰上足球、摔跤等作为守卫京城部队的军事训练项目。当时的军队还设有专门滑冰的兵种,叫“技勇冰鞍营”,滑冰的兵士叫“冰鞭”,教习滑冰技术的称“冰鞍教习”,管理滑冰的机关叫“冰鞋处”。清代滑冰活动中所用冰刀主要有单刀式和双刀式,与现在所用的简易冰刀相似。

清代的冰上运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除了有大型的军事集团的冰上表演外,更多的是侧重于个人的技巧表演。其花样方式之多、技巧水平之高,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当时较为普及的滑冰项目主要有3种:一种是竞赛快慢的速度滑冰,仅速滑的姿势即有扁弯子式、大弯子式、大外刃式、跪冰式等,有许多姿势跟现代的速滑姿势近似;第二种是杂技滑冰和现在所称的花样滑冰,其中的“双飞燕”类似于现代双人花样滑冰的姿势;第三种是冰上踢球表演,表演过程中每队由九十人组成,按位置站好,然后将皮革制成的球抛起,球快落地时,大家飞快地滑过去争夺,得到球的队获胜,如看到自己队得不到,而对方有可能得到时就将球踢远,再去争夺。这种冰上足球最初是作为一种军训手段在军队中进行的,后来也流传到民间。20年代在什刹海和护城河上还时常有老百姓在玩这种冰上足球。

清代还有一种“打滑挞”的冰上娱乐运动。其活动方式是在滴水成冰的时节,用水浇地,在地上堆成一个三四丈高的冰堆,然后让身手矫健的兵士,穿上带毛的猪皮鞋,从上面挺身直立滑下,能顺利地滑下来不摔跤者为胜。这种活动形式在北方的民间极其常见。作为滑冰运动的一种方式,“打滑挞”要求有很高的身体平衡能力。

从隋唐开始兴盛的冰雪运动的另一种形式——滑雪,一直流行于北方的少数民族中间。及至明清时期,这种活动还时见于黑龙江地区的赫哲人中。

在《黑龙江志稿》中曾对赫哲人滑雪的情形作了描述:赫哲人在捕追野兽时,以踏板作为奔驰的工具。每当大雪封地的季节,他们即将长五尺的两块木板绑缚在脚上,手持两长竿如划船之状以助力滑雪而行。滑行瞬息可达十余里,以此速度可以跟踪野兽之足迹,捕而食之。这种滑雪方法,可使猎人运转自如,其速度就是飞鸟也比不过。从这里可以看出,远在三百多年前的赫哲人,其制造和使用的滑雪板及滑雪的方法,同现代已很相似,且技术也已相当高超第一章丰富多彩的民俗游乐体育

在长达数千年的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影响下,在东方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一些独特的民俗游乐体育活动,诸如春游、登高、元宵观灯、风筝、拔河、踢毽子等在古代中国深深地扎下了根,其内容随着社会的变迁、思想文化的进步而逐渐地丰富;从它出现的那一天起,就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产生了密切的联系,且长盛不衰。

中国的民俗游乐体育活动,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的。这就决定丁民俗游乐体育活动所具有的特点和性质;首先,它是一种季节性的节日体育活动,从这些活动的方式看多与一年中各种季节性的节日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重阳节等联系在一起,成为季节性节日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它又是一种休闲娱乐性的体育活动。

古代的民俗游乐体育活动,主要是在人们的休闲之际进行的:它能使人们在劳动之余,在一张一弛、一劳一逸的转换中发展身体和增进身心健康。此外,民俗游乐体育活动还具有相当的普及性。这些体育活动形式,简便易行,无论在都市还是于街头村落,都能因地制宜地开展,甚至片刻之间也能进行。因此,这类活动在不同的经济水平和民俗习惯相异的地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