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东方体育国粹京剧(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16337900000062

第62章 京剧界两大革新家

清末民初,京剧界出现了两位京剧表演艺术革新家——谭鑫培与王瑶卿。由于他俩突破了京剧传统唱腔宫调格律的限制,曲调旋律逐渐趋于婉转、复杂,使京剧唱腔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此,京剧演员不再受“非有‘正宫调’嗓子不能登台演唱”的束缚,许多嗓音条件相异的演员,也可以施展自己的艺术才华,根据自己的演唱风格,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流派,在京剧艺术园地中,百花怒放,展现了绚丽色彩。

1.王瑶卿

王瑶卿(1881-1954)名瑞臻,字樨庭,号菊痴,北京人。

他幼学武旦,后从谢双寿习青衣,加入福寿班演唱,有盛名。1900年前后,与谭鑫培同班演出,演《汾河湾》《武家坡》等剧时,两人均能别出新意,为观众所称赞。他突破成规,融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艺术,形成了“花衫”行当。曾编演《棋盘山》《庚娘传》《穆天王》《万里缘》等剧目。也擅演“旗装戏”,能表达满族贵族妇女的生活情态。善创新腔,念白尤其出色。40岁后因嗓败不再演出,以授徒为业,所收男女学生极多,京剧“四大名旦”均曾受业,此外雪艳琴、新艳秋、华慧麟、杜近芳等亦为其弟子。因其艺术上博大精深,桃李满天下,同行戏称为“通天教主”。解放后,曾任中国戏曲学校校长。

2.盖叫天

京剧演员,工武生。本名张英杰,号燕南,曾用名“小菊仙”“小白旋风”。河北省高阳县人。8岁入天津隆庆和科班学艺,初学老生、老旦,后改武生。10岁即随科班出台演戏。隆庆和科班为天津着名的水陆班子,素以武戏着称,经常演出于津郊南运河两岸各乡镇庙会。初期常演剧目有《打金枝》《桑园寄子》《定军山》《搜孤救孤》,老旦戏《钓金龟》《滑油山》,武生戏《白水滩》《郊州庙》《三岔口》等。

中年离津南下,长期演出于上海、杭州,以演武松戏着称,如《打虎》《十字坡》《快活林》《狮子楼》《蜈蚣岭》

等,有“江南活武松”之誉。他的《三岔口》《一箭仇》《恶虎村》等剧,亦皆脍炙人口。盖叫天练功刻苦,终身不懈,且有极强毅力,曾不止一次折臂断腿,但伤愈后,练功、演出不辍,为京剧演员树立了勤奋从艺的良好楷模。盖叫天艺宗李春来,又吸收昆曲及各地方剧种各流派武生及其他行当艺术之长,并借鉴武术丰富武打技巧。演戏注重表现人物精神气质,讲究艺术造型。

他塑造人物性格鲜明,形象丰满,造型优美,形成近代武生行当中一个重要流派——“盖派”。盖叫天在艺术上能突破陈规。勇于革新,曾改编创作出不少新剧目,如《智取北湖州》《乌江恨》《伏虎罗汉》等。晚年着述讲学,颇多创见,曾出版表演经验记录《粉墨春秋》。其子翼鹏、二鹏、剑鸣(小盖叫天)均工武生。1958年收李少春、张云溪为弟子。1970年逝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