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东方体育国粹京剧(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16337900000064

第64章 “四大名旦”

指20世纪20年代先后成名的4个京剧旦角演员,即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苟慧生。他们在王瑶卿的倡导、启发下,打破青衣、花旦、刀马旦严格分工的界限,丰富和发展了京剧旦角儿的表演艺术,改变了京剧形成以来生角为主的局面,都各自组班挂头牌、唱“大轴”了。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生京。8岁学戏,11岁登台,曾拜陈德霖为师。擅演青衣、花旦、刀马旦各种角色的剧目,并同王瑶卿等一起,把三者表演艺术特点融为一体,形成京剧“花衫”行当。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对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各方面都不断有所创造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影响很大。他功底深厚,文武昆乱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流畅大方,率先对旦角加重尾音的唱法进行改革,20年代起陆续编创新腔,并增加二胡等乐器伴奏,把京剧旦角儿的声乐艺术提高到新的水平。解放后,又对剧本台词和表演技巧不断进行推敲、加工。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奇双会》《霸王别姬》《抗金兵》《游园惊梦》等,晚年把豫剧《穆桂英挂帅》移植为京剧。20~50年代间曾多次赴日本、美国、前苏联等国进行文化交流。抗日战争期间留居港、沪,在敌伪统治下蓄须明志,坚拒演出,表现了民族气节。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

尚小云(1900-1976)名德泉,字绮霞,直隶(今河北)人。初习武生,后改老生,再改青衣。1914年曾被评为“第一童伶”。1917年起,两次赴沪演出,应正工青衣,同台先后有杨小毒、谭小培、荀慧生等,并与孙菊仙配戏,声誉鹊起。他功底深厚,兼演部分刀马旦剧目。嗓音宽亮,唱法师承陈德霖,以刚劲见长,世称“尚派”。代表剧目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粱红玉》《巴骆和》等。中年以后,编演了许多新戏,自办荣春社科班,培养新秀。解放后曾任陕西省京剧院院长。

程砚秋(1904-1958)原名艳秋,字玉霜,后改御霜,北京人,满族。自幼从荣蝶仙学戏,演青衣。曾受教于梅兰芳、王瑶卿,早年并得文人罗瘿公等的许多帮助。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若断若续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影响很大。代表作有《青霜剑》《荒山泪》《春闺梦》《亡蜀鉴》《窦娥冤》《祝英台抗婚》等。中年后致力于戏曲理论研究。解放前曾任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校长,解放后曾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

荀慧生(1900-1968)名词,字秉彝,号留香,早年艺名白牡丹,直隶东光(今属河北)人。王瑶卿弟子,并经杨小楼、余叔岩指点,功底深厚,吸收梆子唱腔、唱法和表演艺术,对京剧传统技法有所发展,形成独特艺术风格,世称“荀派”。他以扮演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角色见长。其表演上敢于突破程式的限制,善于掌握人物身份、性格、气度。代表作有《玉堂春》《大英杰烈》《钗头凤》《红楼二尤》《红娘》《金玉奴》《杜十娘》等。解放后曾任北京市戏曲研究所所长、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