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民居建筑艺术(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16338000000014

第14章 战国秦汉时期的房屋和住宅

中国的奴隶制历经夏、商和西周的发展,春秋时期开始走向衰落,到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战国之交,终于被封建制所取代,中国由此进入封建社会。随着铁器的推广使用,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日趋繁荣,居住建筑也呈现出崭新的风貌。

战国时代居住建筑的状况,因材料缺乏,难以进行具体的说明,只能通过有关的考古发现了解当时房屋建筑的某些侧面。

另外,各地出土的战国刻纹镉器上的房屋图像及有关考古发现也显示出,在高大的土台之上按不同高度建造外观似楼阁的台榭建筑,为当时各国贵旅竞相建造和使用,正所谓“高台榭,美宫室”;重要建筑采用四阿式屋顶,或设回廊,或飞檐出挑,用方砖铺地、包砌土台,用瓦铺装屋面,取代了“茅茨土阶”;建筑物正脊上的鸟形脊饰,表明脊饰最迟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并开始流行;护斗自西周初年产生以后,到战国时期已经在普遍使用。如此种种进步,都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秦汉时期居住建筑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两汉时期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而且反映当时居住建筑的实物资料也见到的最多,如陶住宅模型、画像砖和画像石上的图像,以及发掘出土的建筑基址等。

除以上各种结构的住宅以外,东汉中期还出现了一种城堡式建筑——坞堡。坞堡平面作方形,四周环绕高大的墙垣,墙垣四角之上各建有方形角楼。角楼为四阿式顶盖,向外的两侧面开设了望窗。墙垣以瓦檐盖顶,上部开长方形和圆形窗孔,墙根辟窦洞。前后各设一大门,门上建门楼,四阿式顶盖,门楼前后均设了望窗。坞堡是与东汉时期地主豪强割据、屯聚宗族、部勒家兵的社会形势相适应而流行起来的。墙垣四角建角楼这一中国古代特有的防御性建筑形式,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

广州出土的陶住宅模型反映了南方地区汉代的居住形式,而北方地区的住居则自有特点。

至于当时富豪、贵族的宅第,规模则更大,结构更复杂,不仅有可供车马出入的大门、留居宾客的门庑、用于宴饮的前堂、供主人及家人居住的房屋,而且还有车房、马厩、厨房、仓廪及奴婢的住处等大量附属建筑,以与他们“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及“家童八九百人”相适应。同时,不少达官贵人还大肆建造花园式住宅,如茂陵富豪袁广汉在茂陵北山下所建的花园第宅,“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中,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重阁回廊,徘徊相连,并饲养奇兽珍禽,种植奇树异草(《三辅黄图》卷四)。汉代居住建筑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