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决战——毕其功于一役
16353500000012

第12章 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片尾曲

1.前奏:隆美尔的故事

1942年在二战的历史上被称为“转折的一年”,在这一年,苏军在东线由防御转为反攻。而在遥远的北非战场,英军在德国名将“沙漠之狐”隆美尔的攻势面前屡遭败绩,名不见经传的蒙哥马利临危受命,担负起了指挥北非战场的重任。在北非广袤的沙漠中,一场事关两位名将的搏杀在阿拉曼展开,曾经一路高歌猛进的隆美尔遭遇了他的“滑铁卢”,而蒙哥马利一战成名。

1.前奏:隆美尔的故事

在介绍北非阿拉曼战役之前,不得不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传奇的德国将领隆美尔。他以出色的战绩纵横北非沙漠战场,德国媒体抓住这个成果辉煌的将军大做文章,在德国和盟国的宣传下,隆美尔不仅有着“沙漠之狐”这样让人闻风丧胆的称号,更成了全民偶像。

和他的外号一样,隆美尔生性狡诈,冷静多疑,早在1918年,他就已经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历任连长、教员、营长、军事学校校长等职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善于琢磨的隆美尔通常会将自己经历的战役详细记录作好分析,充分表现了他的理智和细致。

出生于校长家庭的隆美尔和许多德国青少年一样,经历了读书和从军的历程。在一战中他因为自己犀利的作风取得了成绩。但是真正发掘出这块璞玉的却是希特勒,隆美尔写的《步兵进攻》一书眼光独到,颇具参考价值,引起了希特勒的兴趣。从此隆美尔被拨调到希特勒身边,展现他过人锋芒的机会到了。

希特勒经过长期观察发现,隆美尔虽然有点专横跋扈,但是确实才华非凡,忠心耿耿,以身作则,总是勇敢地冲在第一线,是士兵们的标杆。这些特质使得隆美尔成为希特勒最为看中的将领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开始,深受希特勒器重的隆美尔不负重望,接连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在战场上隆美尔亲眼目睹了坦克装甲集群的强大威力,震撼之余他当即提出希望指挥一个装甲师继续自己的征程。被认为是山地部队将领的隆美尔说出这样的计划让统帅部相当惊讶,但是深信隆美尔能力的希特勒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

就这样隆美尔的故事开始披上传奇的色彩。分配给隆美尔的第七装甲师实力并不强大,装备陈旧落后,甚至算不上正牌坦克部队。但是隆美尔毫不气馁,一接手就狠吃深挖,将坦克作战原理摸得熟透,有效利用自己仅有的资源,制定了一套有第七装甲师特色的训练方式。当时他自己就能提出迂回穿插、深入装甲部队进攻的战术,这是许多精于坦克作战的老手都深为敬佩的。

1940年5月,德军西线进攻全面开始,势不可当的德军在短短时间内就将荷兰、卢森堡等地收入囊中,直奔法国而去。之前被认为是弱旅的第七装甲师在隆美尔的率领下焕然一新,一路猛攻,就像一阵黑色旋风,法国人甚至称这支部队为“魔鬼之师”。第七装甲师的表现简直让人想不到当初它是多么孱弱。在突破马斯河攻击瑟堡的战役中,第七装甲师惊人地独当一面,尽管反击猛烈,但是隆美尔纹丝不动,指挥部队强渡成功。

传奇还在延续,在和法国作战的过程中,英军前来为法国助阵,更是带来了一样前所未见的利器——马蒂尔达坦克。这种堡垒式设计的坚固坦克完全占据了战场的主导地位,德国反坦克炮大肆开火也不能奈何它。连骁勇一时的第七装甲师也束手无策,就在隆美尔的辉煌即将陨灭之时,这位足智多谋的将领想到了88mm高射炮,这种此后名震天下的高射炮成了英国新式坦克的克星,隆美尔终于有惊无险地赢得了这场胜利。

这次战斗规模不大,但是对名将隆美尔的影响却不可小觑,在日后的北非战争中,88mm高射炮将在他手中发扬光大,立下赫赫战功。

1941年2月,希特勒重赏隆美尔,并且任命他为“德国非洲军”军长,交给他一个艰巨的任务,那就是深入北非腹地,支援深陷战局的意大利军队。被戏称为战无不败的意大利军队当时已经接近崩溃,而北非对于德国的战略意义却并不重大,但是隆美尔看到了这个战场对英国人的重要性。所以这场北非之战隆美尔要做的不仅是挽救自己的盟军,更要打败随时开来的英军支援部队。

2.一溃千里:英军在利比亚的溃败

意大利的困局完全是由自身实力过于弱小造成的。这次战役始于1940年12月,英军仅仅出动两个师的兵力发动一次攻击,目的只是为了试探意大利军队实力。谁知意军竟如此不堪一击,英军的步兵在海军、空军掩护之下迅猛地击溃了意军主力。胜利来得如此容易,英军决定立刻趁势扩大战果。新式坦克马蒂尔达带领坦克兵往利比亚境内开去,一路收拾着意军的残兵败将,意大利第十集团军来不及逃跑就全部一命呜呼,更有三四万战俘被英军控制住。1941年1月3日,逃亡的部分意军简直就是在为敌人指路,一直把英军带到了巴尔迪亚城,顺理成章地,不是被杀就是被俘。

英军在北非战场一时可谓是畅通无阻,哪儿有意军就往哪儿打,反正窝囊的意大利军队只有乖乖被俘的命。有个小例子可以看出意大利军队是多么无能,英军仅仅凭着三十多辆巡逻坦克和三千散兵,就截住了意大利逃兵的退路。一百多辆雄壮的意军坦克简直就像是摆着看的,丝毫没有对英军造成有效伤害,于是加上这次的战俘,十三万意军都被关进了英国人的俘虏帐篷。军事重地昔兰尼加不费吹灰之力就成了英军的占领地,征服意大利在北非的领土指日可待。

只是英军没想到德国开始插手,而且派来的是隆美尔。隆美尔一到达北非前线,立刻发动飞行侦察,把双方局势看个透彻,并且制订了“以进攻代替防御”的计划。尽管希特勒反复要求他必须固守阵线,但是自信满满的隆美尔还是率领着他的心腹装甲师一头扎进了暴烈的沙漠飓风中,英军措手不及,被隆美尔的部队打得支离破碎。英军一时无法组织起有效反抗,便先撤退再说。德军之所以能够旗开得胜,一方面是因为突击的效果,一方面也是英军自乱阵脚。按照当时的情况,尽管德国坦克一向被认为是战场上最先进的怪兽,但是隆美尔的装备前文也提到过,只不过是淘汰下来的残次品,装甲板极薄不说,坦克炮的射程更是极为有限。跟英军新研制的高大坚固的马蒂尔达对抗只有被轰的份儿。再加上英国人又调来了十字军坦克和薛尔曼式坦克,这样的阵容对付德国精装备军都绰绰有余,何况隆美尔寒酸的部队?这就是隆美尔88mm高射炮大显身手的时候,他安排反坦克手在坦克前方挖好掩体,背着高射炮躲在坦克前面,从敌人那边根本看不出这样有威力的炮弹是不是从坦克上发射的。

英军被高射炮一轰炸完全晕了头,他们不明白看起来不怎么样的坦克怎么会配备射击角度如此刁钻的炮弹。为了更好地吓唬英军,隆美尔更是用木头赶制了一批假坦克,装在汽车底盘上,旁边配上扬风机。那阵势,远远一看就是千军万马,锐不可当,英军哪里还会仔细辨别,先逃命要紧。

实打实说,英军指挥官也不是简单人物,他们的高层比如说奥金莱克等指挥官战术运用也是独有一套,并不比隆美尔差多少。这次的毛病是出在英军保守的前线将领身上,他们心眼儿没那么灵活,隆美尔一使诈他们就深信不疑,也不多想就放弃了这个战场。

德军一路穷追猛打,将其逼到亚历山大和苏伊士脚下。这个时候隆美尔手下的德军包括闻风而来紧紧跟随的意军,已经真正深入到了埃及,眼看就要碰到英军至关重要的苏伊士运河补给线。

英军一路狂奔,指挥官发现补给线已经拉得太长,接下来不被德国人打死也会自己饿死。所以当即决定在阿拉曼稍事休息,等待盟军过来增援时顺便送补给。

而此时德军也确实没有多少物资和人力了,同样远离了自己补给线的德军士气低迷,连隆美尔本人也因操劳过度生起了重病。

到目前为止,隆美尔擅长的机械化部队迂回穿插战术大获成功,他在这片战场上取得的胜利是空前的,这样耀目的辉煌恐怕就是他军事舞台的顶峰。因为,英雄要想一直继续下去,光凭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的。

3.顾此失彼:希特勒深陷欧洲困局

如果隆美尔手上有足够的兵力,那么完全不用这么着急跟盟军决战,但是为了跟盟军援军进行赛跑,他不得不赌上一把。希特勒一直以来的态度都是坚决支持隆美尔。

但是当时占据希特勒头脑的已经不是北非那飞扬的沙土,而是苏德战场的死伤狼藉,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损失惨重,已经相当吃紧,在这种情况下法西斯不得不缩减对非洲军队的支援,到1942年的秋季,德军不仅没有援军,连军备也消耗殆尽,整日征战却看不到希望,单凭隆美尔孤军之力,再神勇也会精疲力竭。

所以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看到了这是北非战场一个转守为攻的大好机会。阿拉曼距地中海舰队只有70英里,保护着埃及腹地,如果这里失守,英军恐怕就要告别北非这片土地了。但是如果趁着德军粮食、弹药、人力全部衰竭的时候进攻,说不定就可以一举把其驱逐出去。英军此刻已经差不多摸清隆美尔的真正实力,因为缺乏支援,包括意大利军在内也不足8万人。

德意军队目前取用的是缴获的盟军给养。隆美尔焦急万分,反复求援却所获甚微,他目前唯一热切盼望的就是德军能够迅速解决斯大林格勒的苏军,然后整体南移压迫中东地区,使得盟军援手不得不进行回防。隆美尔一边焚心等待,一边加紧保护自己,他们在阵地前面布设了超过50多万颗的地雷,主要用来进行反坦克作战。

4.奔赴前线:“沙漠之鼠”空降北非

应该是本次战役另一个主角出场的时候了。1942年8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召来有着“沙漠之鼠”之称的蒙哥马利,当场任命他为第八集团军司令,带领雄壮之师前往北非。两个月的调整之后,英国第八集团军下辖第三十军、第十三军、第十军共三个军,总共8个步兵师,4个机动独立旅和3个装甲师。军备方面也堪称豪华,2000多门火炮伴随600辆坦克以及千余辆战机,算得上是后顾无忧。

而这个时候的隆美尔低血压病更加严重,已经到了稍微活动就会头晕眼花的地步,希特勒紧急将他接回国进行治疗,派遣德国坦克专家施登姆临时接手指挥权。失去了精神力量的德军战斗力大大减弱,原本就精疲力竭的士兵现在更是摇摇晃晃,毫无士气。原本近8万人的士兵阵容因为生病或者负伤锐减1万,军中所备的500多辆坦克有一大半是残次品,而他们即将面对的是准备充足的名将蒙哥马利,有23万精壮士兵的蒙哥马利,坦克增加到1440辆的盟军部队。他们面对着的是高新尖的武器和休息良好的士兵。唯一还在支撑着德军的就是他们的法西斯信念。

早在9月,蒙哥马利就跟自己的参谋部针对北非战局制订了名为“轻步”的进攻计划。计划的具体内容包括从德意军队两翼包抄,助攻北面士兵,将这边作为主战场。而利斯将军所率领的第三十军将会作为排头兵,第一个发起进攻,通过雷阵,将德军防线扯开一道口子,随后第十装甲军通过这个缺口深入,和德国装甲部队正面对抗。霍罗科思将军手下的第十三军则起着掩护、伪装的作用,在德军南边进行进攻,佯装南面是英军主攻方向,迷惑德意两军。

隆美尔会使用欺骗战术,蒙哥马利也毫不逊色,在这份分为三个阶段、共12天进行的计划中,他也处心积虑地试图混乱德意军的判断。

第一阶段中,四个步兵师出发,摧毁轴心国的第一层防线。由工兵出面清除地雷,开辟安全通道。尽管通道可能异常狭小,但是盟国装甲师还是会从这边进入德军阵地。在这里欺骗的手段就非常重要,为了使德意军毫无察觉,英军不仅制造了多处假的进攻地点,更加扰乱进攻时间。比如往北部倾倒垃圾然后用军篷覆盖,表现得像是弹药库之类的设施,以期德意军早日发现。轴心国军队确实是发现了,但是一时不敢轻举妄动。过了一段时间,这些醒目的弹药库和粮仓看起来丝毫没有变化,更加让轴心国相信这只是英军的诡计。而好戏才刚刚上演,第八集团军开始趁夜色实施“狸猫换太子”,将伪装物一点点替换为真正的粮仓油罐弹药库。

计划的核心就是要让德意军相信主攻方向为南面,于是英军南北的军车坦克都纷纷戴上面具,坦克用胶合板伪装成运输车,而真正的运输车则打扮成了坦克。

1942年10月23日的晚上,一轮明月高悬夜空,伴随着震耳欲聋炮声的是英军的团团火焰,千余门大炮同时轰向德意部队的阵地。持续五小时的猛攻使得德军阵地一片狼藉,成百吨炮弹不停呼啸落在德军阵地。这次轰炸时间之长,就连炮手的耳朵因都受不了而溢出鲜血。

蒙哥马利的计划之所以称为“轻步”计划,是因为前锋都由步兵担任。隆美尔临走之前布下的几万枚地雷大多针对坦克,对人形成的伤害却不大,所以当步兵踏上土地时,因为不够重所以不会引发爆炸。工兵紧随其后,不停挖地雷,开辟了一条刚刚能让坦克通过的道路。

但是事情并没有英军想象的那么顺利,德意所布设的反坦克雷不仅威力大而且分布广,想要清理出一条安全道路实在是太难了。

这时候英军第十三军的南部佯攻也按计划开始了,德国第二十一装甲师和意军装甲师就是他们攻击的目标。

战斗没有如预期那样迅速推进,相反因为排雷困难,领头坦克停滞不前,后方坦克又源源不断,除了扬起一层层尘土外并没有多大推进。

5.出奇制胜:“捷足”反攻

从23日深夜到24日早晨,德军指挥部都是一片混乱。猛烈的炮火已经切断了他们所有的通信,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刚刚接替隆美尔的施登姆因为急火攻心,心脏病发突然身亡,德国不得不狼狈地再调来冯托马将军接这个烫手的山芋。

英军依旧在不紧不慢地挖地雷,第一片雷场大致清理完毕,但是谁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安全,谁知道还有没有深藏的炸弹呢?

既然地面走不通,那就先从空中开始吧!英军派遣千余架次飞机继续攻击轴心国军队,总之就是不能让德意军队歇着,不间断的轰炸总会起到它该有的作用。

冯托马将军沉不住气,当即下令进行反击,太阳刚刚出来,德军装甲部队就冲着英军第五十一师扑去。但是战况并没有多么激烈,甚至陷入一种小打小闹的胶着状态,到了下午四点,太阳都快下山了,双方都没什么进展。

天快黑的时候,澳大利亚装甲部队从一侧山脊开来,德军立刻派出自己的装甲部队以及意大利特瑞奥装甲师上前迎战。总算是开始了一场正规的坦克战,双方都是100辆左右的规模,你打来我打去,最后打了个平手,都毁了一半坦克。

英军这样的推进速度比蜗牛也好不了多少,一点点吞噬着德军,却始终取得不了大的突破。隆美尔的雷阵确实竖起了一道艰难的障碍,双方的战斗这样进行了两天,同盟军总算在雷场挖出一条羊肠小道,计划进行一场突袭。同盟军现在已经到达德军东南部的米特里亚山脊,德意军已经提前挖好了战壕,隐藏不发,愣是跟同盟军僵持着。

蒙哥马利觉得时机已到,南部的佯攻可以暂告一段落,现在是要动真格地攻打北面了。

但是这个时候,“沙漠之狐”回来了。同样的精明老练,同样的诡诈毒辣,使得隆美尔一眼就看穿蒙哥马利的企图。北面即将告急!旧病未愈的隆美尔此时还发现比起以前,德意军队的形势更加恶化了。口粮只剩一半,士兵大半生病,油料储备也撑不了三天。

只有反击,才能绝处逢生!隆美尔在两天之内调整兵力部署,把坦克集群全部放在北边,这下子双方军队都把坦克开往了北翼,形成了硬碰硬之势。28日下午,英军扰人的飞机再度出动,蒙哥马利下令一定要在隆美尔组织反突击之前,把他手上所有的坦克干掉!

密集的火力确实压制住了隆美尔蓄势待发的攻势,但只是暂时的。而这边英军也好不到哪去,缓慢的进展使得蒙哥马利干脆下令暂停进攻,先休息补充一番再说。

对德军来说又一个噩耗传来,他们一直在等待的油船被英国皇家空军用鱼雷炸个粉碎,宝贵的燃料都流入了海中。

轴心国军队和同盟国军队在沙漠中依旧顽强地对峙着。空气因为炎热形成了透明扭曲的气流。士兵们浑身是泥沙和汗水,伤员血肉模糊的伤口围满了苍蝇。空地上残留了大量损坏的枪炮、车辆、坦克,有一些还在熊熊燃烧着。

这场战役进行到现在,一整天都是用迫击炮和榴弹炮互相攻击。大约是因为情势太过难熬,英军坦克甚至不慎冲着友军开了火。许多莫名其妙的澳大利亚士兵就这样死在了自己盟友的手里。

隆美尔知道拖下去对自己只会越来越不利,同盟国物资充足,耗多久都没问题,而德意军已经断粮缺油,连基本生活都快要支撑不下去了。油轮被毁的消息传到他耳中的时候,这位面有菜色的将领一声叹息,对自己的手下说:“现在哪怕是我们想回去都不行了——我们没有足够的燃料回去。”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继续血战到底,在阿拉曼奋斗到最后一刻!隆美尔不断发动反突击,双方不停地短线交战,火花四溅。隆美尔虽然护住了脚下的土地,但是也损耗了更多本来就要衰竭的资源,隆美尔望着士兵们,他曾经一手培训出来的装甲七师,决不能就这样白白等死!

隆美尔反复向希特勒请求下达撤退命令,哪怕不能到达德国本土,退到一个稍微安全的地方,补充给养也是当务之急,但是希特勒也反复拒绝了他:“将军,为了德意志的荣耀,死战到底!”

6.战局扭转:德军的溃败

到了10月30日的晚上,双方还在继续交战,澳大利亚军队不停地挑战德军防线,英国开始实行增压计划。

11月2日,英军又加派援军来到前线,第一装甲师连通两支步兵旅和第九装甲旅从德军的两师结合处进行突破,捅开了一个口子。此时德军第十五师和第二十一装甲师拼死一搏,进行顽强抵抗,但是英军的空中打击太过厉害,德军在空中领域一片空白,这两个师成了地面移动的活靶子。大部分坦克爆炸,士兵基本被歼灭。隆美尔下令撤退,他令装甲部队断后,步兵师紧急后撤。第二天,隆美尔再次向希特勒提出希望他下达撤退的命令,希特勒冷冰冰的口吻丝毫没有改变。隆美尔无奈之下只能暂停撤退,此刻英军已经从撕开的口子揪出意大利军全部消灭,眼看就要杀向德军。隆美尔不顾此刻燃料短缺,也已经完全不管希特勒的命令,冒着违犯军法的危险,趁蒙哥马利还没有发觉之际,艰难地逃脱了。

7.战典回响

“沙漠之狐”传说成为过去

由希特勒一手捧起,德国传媒、轴心国宣传方极力打造的传奇将军隆美尔,在阿拉曼战役前后遭遇了人生的大起大落。1940年以弱旅之师深入北非,挽救意大利于危难之中,一口气将英国逼出利比亚,这是隆美尔荣誉的顶峰。天才,勇敢,出奇制胜,种种美誉落在这只“沙漠之狐”身上。但是自从阿拉曼一战之后,蒙哥马利利用强大的空军和坦克力量打败了同样以坦克战术为傲的隆美尔,可以说这不仅说明了隆美尔战术的失败,也宣告了一个神话的破灭。

北非这场战役打击了隆美尔长期以来的自信,此后状态日益下滑,仅仅在希特勒的倚重下征战英法。在阿拉曼一役中,可以看出隆美尔坚持的以坦克步兵为主力的策略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也因为他的顽固坚持,才使得德军在空中领域吃尽大亏,最终一败涂地。当然,这次战役的失败更多的是来自支援的不到位,人力和物资的奇缺,隆美尔一贯以少胜多的神力这次失去了作用,但是他冲锋陷阵、勇往直前的精神却饱受赞扬,连他的对手都深深钦佩。

北非战场走向尾声

阿拉曼战役作为英军开拓北非以来第一次重大的胜利,使得北非战局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情势向着有利于盟军的方向发展。盟军通过这一役一举掌握了主动权,德意军队伤亡惨重,连同军备等损毁物资都大大伤了轴心国的元气。北非的局面逐渐由盟军一手掌控,战场开始向苏联那边倾斜。美中不足的是英军虽然实施突击,但是突破速度缓慢,未能有效大力压制德军,德军溃逃时也未能抓住时机一举歼灭,为法西斯军队留下了喘息的空间。

8.沙场点兵

人物: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于1887年出生于伦敦的一个普通牧师家庭,从小顽劣的蒙哥马利除了体育优秀,其他成绩十分糟糕。进入英国皇家军官学校以后,他好勇求胜的性格使他找到了适合的职业,那就是当一名军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蒙哥马利身负重伤,在休养期间大量接触军事理论,进行各方面的学习,1938年,因为镇压巴勒斯坦人武装暴动有功,蒙哥马利被升为少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蒙哥马利率领远征军第三师在敦刻尔克一战中表现优异,受到了丘吉尔的青睐,一路升为军长与司令官。

1942年的7月,英军在素有“沙漠之狐”之称的德军将领隆美尔的攻击下,面临崩溃。蒙哥马利临危受命,空降至北非沙漠,在阿拉曼对德军进行反击,将德国军队驱逐出境,由此蒙哥马利威名大振,被称为“沙漠之狐”的克星——“沙漠之鼠”。

自阿拉曼战役之后,蒙哥马利获得了爵士头衔,升为陆军上将,继续征战沙场。

武器:高射炮

高射炮是一种用于地面防空的火炮,具有火力强、射速快的特点,主要作用是在战斗中保护己方重要目标免遭对手飞机的攻击。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将领隆美尔创造性地使用88mm高射炮攻击英军坦克,取得不俗战绩。隆美尔首次用88mm高射炮攻击坦克是在敦刻尔克战役中,当时德军的37mm反坦克炮面对英军的重型坦克无能为力,隆美尔命令一个高射炮连的88mm高射炮压低炮口对准英军开火,一次齐射便击毁9辆坦克。此后隆美尔在北非战场,屡屡运用手中的88mm高射炮,对英军装甲部队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德军的88mm高射炮所发射的炮弹可以在2000米的距离外把英军的重型坦克轻松击穿,这一度成为英军在北非的噩梦。

战术:以人为本的战略

阿拉曼一役中,除却双方统帅智力的较量,军备的较量,更残酷的较量来自士兵之间。隆美尔之所以往往以少胜多,全凭手下一支精兵,战争说到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所以北非战争早期隆美尔能够一路高歌猛进,跟他着重训练士兵、培养士兵素质是分不开的。在阿拉曼战役后期,因为人手不足,补给短缺,士兵体力和战斗力直线下滑,这也成为隆美尔失败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