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科学家故事
16375300000014

第14章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我是国明朝最著名的药物学家,他写过一部最伟大的药物著作《本草纲目》,这部书共52卷,190多万字,记载药物有1892种,收集药方11096个。《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经过长期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亲自采药、制药,再经过医疗实践而编成的一部具有世界性医学科学贡献的医药学巨著。

蕲州问蛇

李时珍从小生活在一个医学世家,祖父与父亲都是很有名的医生。由于家庭的影响,李时珍十几岁就对医药产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家中的医学书,他一本一本地看,看不懂的就问父亲。医学知识懂得多了,有时候,家里大人们的解答并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望,书中那些药物的药性和疗效,他想一一弄清楚。

一次,李时珍在药书上看到一种蕲蛇的记载,他问父亲什么叫蕲蛇?有什么作用?它生长在什么地方?父亲也是从药书知道有这种蛇,并不知道蕲蛇具体生长的什么地方。就说,大约就在蕲州吧。

蕲州离家乡并不远,李时珍想弄清楚这种蛇到底有什么特殊医药作用。他一个人偷偷备了简单的行李,蕲州问蛇去。

到了蕲州,问当地做活的一个人,人家告诉他,蕲州是产这种蕲蛇,有人也叫它“白花蛇”。这种蛇毒性特强,它有尖尖的牙齿,只要咬到人,那尖尖的毒牙就会断在人的身体里。所以,若是被这种蛇咬了腿,就要立即把腿锯掉!咬到手,就立即把手剁了!否则,那剧毒会迅速扩散到人的血液里,等毒血流到心脏时,人很快就会停止呼吸。

李时珍听了很吃惊,问:“难道被蕲蛇咬了就没治了吗?”

那人说,有办法治,不过这种药特别难得到——被蕲蛇咬了,必须还得蕲蛇制成的药来治,要用蕲蛇牙齿浸泡的酒或者用蕲蛇药来涂,一涂就好了。告诉他,山里有专门制蕲蛇药的人。

李时珍想亲眼看到蕲蛇什么样,也想学会制蕲蛇药的方法。一个人,又往山里在走,走了半天,看到一个捕蕲蛇的农民,他问,在山里什么地方能看到蕲蛇?

那人说,要到龙峰山上的狻猊洞才能看到蕲蛇。

李时珍求蛇心切,马上给了那捕蛇人一点银子,请那人带路上龙峰山。

那捕蛇人带着李时珍爬了好半天,才到了龙峰山狻猊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举目皆是。那捕蛇人告诉他,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

正说着话,只听那捕蛇人大喊一声:“蕲蛇!”一把拉住李时珍,“别动!蛇是看不到人的,它只能看到人的腿和脚,你一动,它就会马上攻击你!”

李时珍吓得立即不敢动步,往前面石疑缝里一看,啊!一条黑身白花的蕲蛇,足足有五迟长!蛇头钻到石缝里,蛇尾还挂在石南藤上。

那捕蛇人好像也很少见到这样长的蕲蛇,又惊又喜,马上抬起他那只套着厚厚牛皮套的脚,对准蕲蛇的头,使劲一脚踏上去!那蕲蛇毫无防备,头被捕蛇人死死踏住,蕲蛇立即摔起它长长的身子,从捕蛇人的脚跟向上绕,就像一根花绳,紧紧地缠住捕蛇人的腿。没过一会,那蕲蛇到底无力抵抗,身子一松,掉在地上,死了!

那捕蛇人马上从腰里拨出刀,割下蛇头,再用钳子一根一根拨下蛇的毒牙,放到一个小小的瓶子里,用药酒浸泡,浸泡到一定时日,那酒便成蛇药。再将长长蛇身入到一个铁盘里,然后放到火上烤,烤干研成灰,做成蛇药。

李时珍将做蛇药的全过程一一记录下来,由《本草纲目》流传至今,不知挽救了多少遭蛇的病人。

邯郸访花

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里共收集了11096个药方,每个药方他都要经过自己实地调查、论证,有些重要的药方还得自己做试验,才放心地写到书里去。有的药方在李时珍之前就出现在药书里,李时珍对于前人留下来的药方,凡是地有疑问的,他也都要重新做调查。

有一次跟朋友交谈,谈起北方邯郸有一种药物,名叫蔓陀罗花,吃了以后会使人手舞足蹈、狂笑不已。李时珍当时就把这种药名记下来,他要搞明白这是一种什么药草。

第二天,李时珍送走了朋友,起身往邯郸。到了邯郸,问了许多人,都说没见过这种药草。李时珍仍不放弃,他相信朋友不会乱说,邯郸地方大着哩,这里人不知道,到另一个地方也许能打听出来。

经过几天的寻问,终于遇到一个人说见过蔓陀罗花。李时珍央求那人领他见一见蔓陀罗花。李时珍当时已经是很有名气的医生,那人很愿意跟他做朋友,听说李时珍要找蔓陀罗花,那人二话没说,就领他上山。

原来蔓陀罗花是一种很常见的野生植物,一根支竿有四、五尺高,叶片象茄子叶,花象牵牛花。这种花很特别,一般都是早上开,一到太阳下山,蔓陀罗花就慢慢地合起来,等到第二天早晨再次开放。

李时珍采来蔓陀花,反复研究,这种花跟别的植物花没什么两样,为什么煎水喝了人会兴奋?真是这样的吗?还是当地人故弄玄虚?李时珍他想亲口尝一尝花水。他采了几朵蔓陀罗花带到那个朋友家中煎水喝。

那个朋友马上帮李时珍煎来蔓陀罗花水,叫李时珍少喝一些,防止中毒。李时珍看着碗里的草药水,一口气就喝完了。喝完后觉得没什么别的感觉,只觉得有些苦苦的味道。

那个朋友让李时珍躺下休息,并给李时珍准备了一碗解毒酒。

李时珍身子躺到榻上,好一会,就是睡不着,而且觉得浑身越来越轻飘,越来越不想在睡榻上躺着,就想起来走。走走走走,就想跳,看到小沟沟,一跳就到了对岸。不但想跳,还想唱,想吼。

那个朋友知道李时珍已经中毒了,马上给他喝了解毒酒。又过了一个时辰,蔓陀罗花的毒性慢慢地过去了,李时珍才逐渐恢复平和。

醒来后,李时珍立即在他的采药日记中写道:“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就是说,用这种蔓陀花做兴奋剂,动手术时不觉得疼痛。

开棺救人

李时珍经过长期药物实践,深知什么药治什么病,所以,他用药很少会失误,常常是药到病除,在民间常有神医李时珍的说法。

一天,李时珍出诊来到一个湖口的地方,路上看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棺材下在一滴一滴往路上滴血。李时珍上前仔细一看,这血不是淤血而是鲜血!于是,他赶忙拦住说:“快停下来,棺材裏的人还有救!”

众人听了,面面相觑,这老头是疯了不成?人都死一半天了,怎么还有救?再说,死人已经放到棺材里,再打开,这吉利吗?

李时珍果断地说:“快!再迟,这病人就没救!”

那些人将信将疑地把棺材打开,棺材内是一位临产妇人,

李时珍先是试了试她的脉,对她做了一番按摩,然后在妇人心窝处扎下一根银针。

不一会儿,听见棺内的妇人轻轻哼了一声,对了对身子,痛苦产下一个儿子——这就是李时珍开棺救母子的故事。

李时珍对老百姓是这样看病,对官老爷也同样用他自己的方法给病人看。

王储生还

封藩在武昌的楚王,把神医李时珍请去当侍医。一天中午,楚王的小儿子,饭吃得好好的,突然,手中的碗“哗!”往地上一掉,人口吐白沫,不人事。

这一突发事件吓坏了楚王!他马上叫王室里的几个医生看病。

那几个医生到现场一看,也慌了手脚,从没见过这种病,好好的人,咋会这样眨眼工夫变得这样恐怖呢?医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个没了主张。

“李时珍到!”

这时,李时珍被请来了,他看看病人,再看看周围的医生,问:“用药了吗?”

“没有。”几个医生同时说。

“你们说用什么药好?”李时珍征求医生们的意见。

有的医生说:“祛寒药。”

“不,”李地珍摇摇头,“病人得的不是伤寒病,他是吃了别的什么东西,必须清腹!”

“啊!还要清腹?病人吐了半天白沫了,已经奄奄一息了!出了人命,谁负责?”

“吐白沫不能彻底清腹,如果是吃不该吃的东西,只有清腹最有效,用药物还得等药性慢慢活动开来,那是很慢的。”

“李时珍,楚王都五十多岁了,就这么一个小儿子,你随便用药,能担当得起吗?”一个年纪大一点的医生说。

“楚王的儿子又怎么啦?那怕皇帝生了病,在我面前都是病人,如果你把生病的皇上还看成皇上,那你就没法看病了。”

争论了一会,大家只好去见楚王,楚王同意了李时珍的意见。

李时珍大胆用了催吐药煎汤,病人灌了几口。只听“哇!”一声,中午吃下去的,通通吐了出来。一吐为快,病人慢慢地恢复了平静,在床上渐渐地睡着了。

李时珍看什么病用什么药,对每一种药,每个药方都了如指掌,在他的《本草纲目》里,药物分类十分科学,按照水、火、土、金、石、草、谷、莱、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包括60类。每种药标正名为纲,纲下列目,纲目清晰。还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包括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等项,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都作了堆规范。

李时珍对于祖国的医药贡献是巨大的,几百年来,百姓一直怀念他,每年到了清明节这一天,人们络绎不绝地到他的墓前拜祭,有的人把他坟头的青草拨点带回家消灾灭病。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这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1954年,将其坟墓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1978年,湖北省文化局重修李时珍墓和李时珍纪念馆,纪念这位医药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