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从心开始慢生活
16382100000002

第2章 生活需要要“慢”理念(1)

我们生活在一个讲求速度的时代。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变得急功近利、急不可耐,甚至以狂躁、贪婪、慌乱、自私、冷漠的心态去对待人和事,结果却在“快”中遭到失败,受到损失。如果人们依然以这样的心态面对生活,则可能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因此,人们需要给心灵减减速。在这样一个浮躁不安的社会里,人们需要慢,需要让心慢下来,进而让生活慢下来。只有急中有慢、有张有弛、外快内稳,才能使生活保持沉稳,让心灵得到休憩,使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一、什么才是你想要的生活

在现实中,为了能生活得更幸福,很多人都在苦苦地追求着,甚至不惜为此付出一切,然而直到最后也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因为他们总是对眼前的生活感到不满,

却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于是他们越是急躁地追逐,失去得反而越多,最终连自己曾经最不满意的生活也没有保住,使所有的幸福都与自己擦肩而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听到人们不断地抱怨自己生活得不好,过得不开心、不幸福,即使他们的经济已经很富裕,工作很稳定,儿女很孝顺,却依然会一天到晚不停地发牢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日子太悠闲了觉得无聊,工作太忙碌了又觉得疲惫,忙碌的人羡慕别人的清闲,清闲的人羡慕别人的充实。总之,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围城”的泥潭,所有人都像是走进了一座围城,住在城内的想出来,住在城外的想进去。结果是出出进进,忙忙碌碌,谁也没有觉得充实,谁也没有觉得闲适,只是在不断地奔忙中把自己折腾得身心疲惫。这就是生活的本质吗?

其实,生活的本质,并不在于你盲目地追求什么,而在于你是否明白你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当你明白什么才是你真正想要的生活,你的追求才有意义。

从前,在海边住着一个渔夫,他每天撒网打鱼,生活过得很踏实。有一天,渔夫在大海中捞起一条会说话的金鱼,原来她是海的女儿。金鱼央求渔夫放过她,并且愿意满足他的任何愿望,渔夫看他可怜,就把它放了。

但是渔夫回到家,看到自己家徒四壁的现状,心里开始后悔。自己生活得这么苦,为什么不和金鱼要一些金银财宝,改善一下生活呢?于是,他急急忙忙跑回海边,去找那条金鱼。金鱼知恩图报,满足了他的愿望。老渔夫变得有钱了,开始建造新房,置办家具,并且娶了了一个漂亮的媳妇,有了一个像样的家。

渔夫的生活本来已经过得很好了,但是有一次从城里回来,开始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他觉得城里富翁的生活是最幸福的,有车坐,有佣人使,什么也不用做。于是他开始拼命地挣钱,想要搬到城里去住。经过20年的奋斗,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了富翁,住进了城里,有了车,有了佣人,可以什么也不做。但是渐渐地觉得生活很无聊,除了天天打牌、斗鸟、睡觉,没有任何意义。

有一次,他怀着苦闷的心情回到了自己从前位于海边的住处。他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内心开始变得豁达,并且还兴致盎然地下海捕了一次鱼。这让他回想起了最初的生活,虽然穷,却觉得很充实,很快乐,很有味。于是他最终放弃了城里的奢靡生活,回到了海边,终日与海为伴,以鱼为伴,生活简单,自得其乐。渔夫一生的经历使他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不在于占有多少物质财富,而是获得心灵的安慰和满足。原本以为幸福的,当你得到时却并不一定有幸福感,因为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现代社会里,经济的发达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物质享受,人们总会看到更好的东西,总会不由自主地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满。于是只好一路追逐,没有时间停下来好好反思一下,“那样的生活是否就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是否真正适合自己”。生活是一种恒久的体味和感受,是实现生命价值的方式和人生经历的过程。生活不是名利、地位、金钱和权力,因为它们只是生活的附属品,并不是生活的本质。

英国某小镇有个年轻人,整日以沿街说唱为生。当有人劝他远渡重洋,去赚更多的钱时,他感到愕然。在他眼里,家人团聚和睦,生活平安顺利,自己快乐,也使别人快乐,就是他想要的生活,只有这样才会感到幸福。如果远离家人,远离祖国,即使赚再多的钱,也不一定是他想要的生活。

其实生活就是这么真实和简单。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守住它,这就是快乐,而这一切与名利的有无、财富的多少、地位的高低没有任何关系。在现实中,很多人不停地奔忙,苦苦地追求,只是在为名利而争夺,为财富而奋斗,却不是真正地在经历和享受生活。他们的眼睛只看见了外在世界的浮华和奢靡,却不曾反观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忽视了自己身边的幸福。好好问问自己,什么才是你想要的生活。生活需要的是一颗平凡的心,太浮躁就会脱离生活的本质,毕竟谛听秋天的足音未必一定要踏上金黄的落叶,享受阳光的温暖未必一定要走出屋子。生活需要的是体味,而不是追逐。

人们往往是在为追求生活之外的其他东西而四处奔波,对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却并不清楚。这就使人们舍本逐末、舍近求远,少了对生活的体味,多了对物质的追逐,结果虽然身心疲惫,却并没有找到心灵的归宿和生活的真谛。

二、生活需要在舒缓中体味

在现实中,尽管生活已经十分忙碌,然而人们却还要在忙碌的缝隙中填充许多琐事,让其占据了许多原本可以用来休息和思考的时间。很多人就这样一边忙忙碌碌、糊里糊涂地生活着,一边却又在抱怨自己生活得不快乐。其实,不是生活中没有快乐,而是你没有把心态放慢,没有留给自己时间去慢慢地体味。

时间——现代社会中人们最缺少的财富。不仅没有时间娱乐,没有时间休息,甚至连吃饭睡觉的时间也被一再挤占。我们承认,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确实很快,人们需要不断加快步伐才不至于落伍,这是现实。但再怎么快,我们也应该保持生活的平衡,学会放松和休息。可是人们却没有这样做,而是风风火火、急急忙忙地去做其他事情了。

难道其他事情真的那么重要,非做不可吗?未必!只是人们内心的浮躁和焦虑,让他们总是觉得生活并不安稳,以为只有让自己忙碌起来,才能过得踏实。人人都有从众心理,眼看着别人都在忙碌而自己闲着,就会如坐针毡,静不下心来。于是所有人都卷进了浮躁的心理漩涡,把自己的“生命之车”开得越来越快。然而车开得越快,窗外的风景就越模糊,在浮躁心态下的生活变得更加索然无味。事实上并不是生活缺少滋味,而是人们缺少对生活的体味。

有一个年轻人,他每天都在拼命地工作,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点。尽管自己的生活条件已经很不错,他依然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他总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便更加努力地工作。尽管如此,生活对他来说还是枯燥无味。老婆不体贴,孩子太吵闹,周围太嘈杂,自己一刻也不得清静。这样的现状让他十分痛苦。于是他去请求上帝帮他解决烦恼。上帝听他讲述完自己的困惑,没有说什么,只是交给他一个任务,叫他牵一只蜗牛到自家的后花园去散步。年轻人只好照做。

他牵着蜗牛来到自家的后花园,蜗牛虽然已经尽力地爬,但还是慢得要命,年轻人催它、吓唬它、责骂它,但蜗牛还是走不快。他从来没有这么慢过,从来没有花时间做过这么无聊的事情。于是年轻人很生气地拉它、扯它、甚至踢它,蜗牛还是在慢慢地往前爬。年轻人很纳闷,为什么上帝叫他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实在没有办法,年轻人只好撒手不管了,任由蜗牛往前爬,而自己则停在后面生闷气。停下来的时候,他突然闻到一股花香,定睛一看,花园里开满了姹紫嫣红的花朵,十分美丽。透过花丛,他看见妻子正在厨房准备午餐,认真的样子很漂亮、很迷人,而自己的孩子正躺在婴儿车里吮吸着自己的小手指,好不可爱。这时,年轻人突然感觉生活原来是这样美好,上帝之所以让他牵着蜗牛散步,其实是让他停下来用心体味生活。

生活的滋味是需要人们在舒缓中慢慢用心体会的。急躁的心只会蒙蔽人们的双眼,遮挡住生活的美好。在物质资源匮乏的年代,人们能够安居乐业,而在物质财富如此丰富的今天,人们却越来越多地感到不幸福,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人们追逐得太多,体味得太少。人们总是急躁地不断去占有,却没有停下来仔细品味自己的所得。例如,当你花几万块钱买了一套家庭影院,却很少有时间去看、去用,那么买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人们需要慢,需要让自己的心灵慢下来,学会以闲适的心态看待生活,用心去体味生活,这样才会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东西。

生活需要舒缓,心灵更需要舒缓。虽然生活中的压力很大,但是我们依然要努力保持内心的安宁和平静,不能为了物质的丰硕而失去生活的快乐。因为生活不仅仅是实现物质层面的满足,精神上的满足是更重要的。

学会在舒缓中体味生活,以平和的心态应对生活的快节奏,才会使自己从容不迫、有条不紊,更加有效地适应生活,才能忙而不累,累而不烦,并用心去发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生活需要慢,需要紧张之后的舒缓,需要消除心中的浮躁。只有在平和的心态下,人们才会发现生活的美好。快虽然是社会的主旋律,但是慢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插曲,只有快中有慢,忙里偷闲,才会增加生活的情趣,缓解内心长久的压抑。

三、慢下来才能保持平衡

慢应该是生活的旋律中紧张过后比较舒缓的部分,是实现整体平衡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当内心处于平衡的状态时,日子过得才会有条不紊;当身体处于平衡的状态时,疾病才不会总是侵扰你。生活在正常运转,人的身体和内心也需要正常运转。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在急功近利中失去了内心的平衡,变得急不可耐,狂躁不安,不仅打乱了生活的平衡,还致使自己疾病缠身。英国的时间专家格斯勒感叹现代人的生活说:“我们正处在一个把健康变卖给时间和压力的时代。”

经济在快速增长,竞争在不断加剧,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人们面对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危机,一种无形的力量催促着人们急速地前进,人们需要加快自己的脚步。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人们对自己的挑战。

改变懒散,学会勤奋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表现,生活需要这样的精神。但是很多人却走向了极端,他们只是一味地求快,拼命地向前,而不懂得及时调节,直到把自己累垮才想起休息。不管做什么都应该适度,忙要适度,闲也要适度,吃要适度,睡也要适度。这样才能保持生活的平衡,保持身体的平衡。

姚小姐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活力四射,她给自己的座右铭就是:工作时玩命工作,休闲时玩命休闲,这样才是最爽的生活。于是,她每天都是一副拼命三郎的架势,工作起来风风火火,有时候白天忙不完的工作,晚上通宵也要完成。在公司里,她是最有激情的人,俨然一个典型的“工作狂”。

她不仅工作如此拼命,每到周末休息,她一样地不懂节制。要么到市场疯狂购物,要么与牌友打牌消磨时间,要么就是和朋友聚会,泡酒吧、逛夜店、KTV,通宵狂欢。虽然每次玩得很开心,但是当自己安静下来的时候却感到无比疲惫。

后来,她的身体出现诸多的不适,而且渐渐地对工作也没有那么大的激情。有一次,她居然晕倒在公司的电梯里,送进医院以后被检查出很多的慢性疾病,躺在病床上的姚小姐自我反省,才知道都是自己不懂节制,过度透支体力和精力造成的后果。

生命需要激情,但是却不能够无节制地挥霍,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一次性用完,要及时地休息和调养,促使其恢复。休息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对生命的护养,如果把这道程序也省略掉,那么人就会走向枯竭。身体需要内在的平衡,该吃的时候吃,该睡的时候睡,该运动的时候运动,它才会健康,并正常地运转。就像汽车需要加油、休息和检修,人体也是一样。同理,人的内心也应该保持平衡,喜乐有度,张弛相间,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才会减少不良的情绪,使人轻松乐观地面对生活。然而在急躁的心态下,人们完全不顾及这些,不懂得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