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上最著名的36桩暗杀事件
16389800000021

第21章 对革命领导人的暗杀:列宁遇刺险丧命

1918年8月30日,列宁准备在这一天晚上到莫斯科河南岸的米赫里逊工厂,参加那里的群众演说。吃过晚饭,他就急忙坐车赶往那里。当他到达那里的时候,会场上已经聚集了上万名情绪高涨的群众。看到列宁的到来,人们一阵欢呼。列宁的司机吉尔调转车头,把车停在了离集会不远处的路口。

正在吉尔准备起身下车伸展一下身体时,从对面走来一位妇女,她提着一个皮包,不像普通的百姓。她走到吉尔的面前停住了脚步。向吉尔问道:“列宁同志来了吗?”作为列宁的司机,吉尔不会向陌生人随便说出列宁的名字,他很自然地回答:“好像是一个演讲者。”那个妇女听完后说了声“谢谢”便走向集会现场。她来到了人群中,在那里,她确定了台上那位演讲者就是列宁。

群众被一番精彩的演说感动了,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一个小时之后,集会结束了。随着人群如水流般往外涌出,吉尔知道该是他发动汽车准备送列宁回家的时候了。一会儿,列宁便走出来了。他边走边与身边的群众交流,还不时打着手势,脸上时而露出笑容时而阴沉严肃。

列宁走到汽车边,吉尔连忙打开车门,这时只听到一声枪响,列宁一只手扶车,一只手捂住了肩膀,接着又是两声枪响,列宁慢慢地倒在了汽车旁边。吉尔马上抬头向开枪的地方观望,他看见了一个小时之前和他说话的那个妇女正站在不远处,她手里拿着枪。吉尔大喊:“是她开枪打中了列宁,快抓住她。”被枪声吓坏的人们这时清醒过来,人们怒气冲冲地跑过去,对那名妇女就是一阵拳打脚踢,边打边喊:“打死她,打死她。”紧接着这名中年妇女被赶来的保卫人员抓获。

这时的吉尔已把列宁抱上了汽车,吉尔害怕再有刺客下手,于是准备赶往安全的地方——克里姆林宫。此时,列宁也想快速回到克里姆林宫,以防发生第二次不测。来到克里姆林宫之后,吉尔忙通知了相关人员,并派车请来了医生,经过检查,发现列宁身中两枪,第一枪打在了列宁的左肩,第二枪打中了他的左胸并穿颈而过,陷在右胸锁骨附近。医生说不会危及生命,但是,如果子弹再偏离一毫米,就会要了列宁的命。在场的人大吃一惊,不得不庆幸列宁的幸运。医生取出了列宁左肩上的子弹,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那颗颈部的子弹无法取出来,子弹就留在颈部接近脊柱的地方。第二颗子弹伤及左肺,导致血液流到了肺脏里,对身体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列宁休养了几天之后,身体逐渐恢复,便继续投入到工作中。这次刺希虽然在当时对列宁的身体没造成很大的损害,但对他晚年的身体有着很大的影响,他晚年的中风就与这一次刺杀有着密切的关系。

刺杀列宁的那名妇女当场就被逮捕。经调查,她的名字叫芬妮·卡普兰,是一名社会革命党成员。审讯时,她承认是她刺杀了列宁,这也完全是她自己的意思,没有任何人指示她。她说,刺杀列宁就是因为他发动了十月革命,她认为列宁是“革命的叛徒”。

卡普兰被捕三天后就遭到了枪决。执行枪决的地点就在克里姆林宫内的一个小院里,当时,红军秘密机构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还开来了一辆卡车,卡车的轰鸣声盖住了枪声。卡普兰死后,她的尸体被浇上汽油焚烧了。

就这样,列宁被刺案在当时也算是落下了帷幕,但是苏联解体之后,随着部分机密历史档案的公开,人们发现了许多疑点:首先卡普兰患有严重的眼疾,视力很差,无法正常开枪射击,这样一来她怎么能“打得非常准,差一点儿要了列宁的命”呢?再者,为何在被捕后三天就快速遭枪决,而且还被焚烧?还有一点,卡普兰所拿的手枪里的子弹涂有剧毒物质,是一种快速致人死亡的植物毒液,如果是她打中了列宁,那列宁在身受两颗子弹之后还能活命吗?以上这些都引起了人们的怀疑。他们认为,向列宁开枪的不是这个女人,而是一位身材高大的男人,卡普兰只是充当了替罪羊的角色。到目前为止,相关部门还没对卡普兰所持的手枪和在案发现场发现的手枪及子弹作指纹鉴定,确定到底是不是卡普兰开枪刺杀了列宁。

为了弄清这些情况,俄国检察院和安全部已决定重新调查列宁被刺一案。当他们看到当年的调查报告时,大吃一惊,报告写得乱七八糟,语句不顺,内容不全,文理不通,而且要作的鉴定也没作,报告中还有几页被撕坏的痕迹,谁也不知道这几页的内容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几页一定写着不为人知的惊人秘密。卡普兰在没有经过法院审讯,没有经过人民委员会的命令之下就被枪决了,唯一能证明卡普兰被处决的只有马利科夫的回忆,但是谁又能证明他的回忆是真是假?

卡普兰,1890年出生于乌克兰沃伦省一个犹太人家庭里。她在1905年开始接近无政府主义者,后来成为其中的一员。16岁那年,她第一次参加了恐怖活动,暗杀基辅行政长官,由于行动失败她被捕入狱。当时她的眼睛就接近失明,直到后来在医院里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才有所好转,但她的视力依然没有完全恢复,和正常人的视力相差很大。也正因为如此,一些西方的历史专家才会怀疑像卡普兰这样一位半盲的人是否真是刺杀列宁的凶手?

种种迹象表明,列宁被刺案并非完全是卡普兰个人所为那般简单,背后一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但是由于直接当事人卡普兰的死亡,让整个案件陷入谜团。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是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斯维尔德洛夫所为。他是列宁的副手,有重大嫌疑,但苦于没有证据,无法证明。一直以来,苏联当局也在不断地调查,但是由于年日已久,追查起来颇有一番难度。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1870年4月22日出生在俄国辛比尔斯克省辛比尔斯克市(今为乌里扬诺夫斯克)。中学毕业之后进入喀山大学学习法律。后自学了马克思主义着作,从此坚信共产主义。大学毕业后列宁在萨马拉成为一名律师,在这期间,他参加了革命。之后,移居圣彼得堡,在那里他创立了“圣彼得堡工人解放协会”。1895年12月7日列宁被捕,两年之后被流放到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在那里他创作了大量的着作,也认识了许多学者和知名人物。三年之后,列宁收获了爱情,和娜德斯达·克鲁普斯卡娅结婚。之后,正式采用列宁一名。

1917年,随着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列宁成为布尔什维克运动的领袖。俄历10月25日晚列宁带领布尔什维克的工人、兵士和水兵发动了十月革命,并成立了工农临时政府,要求一切权力归苏维埃。革命胜利之后,列宁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并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进攻,镇压了国内的叛乱。颁布并实施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苏俄的经济建设也在列宁的领导下走上了正轨。

1922年列宁身患疾病,住院治疗,在这期间,医生从列宁的颈部取出了一直留在体内的那一颗子弹。虽然手术成功了,但是他的身体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于1924年1月21日下午6点30分在莫斯科附近的哥尔克村逝世,享年54岁。

苏联政府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布尔什维克党创立者以及苏联建立者和第一位领导人,在莫斯科建造了列宁墓,并把列宁的遗体制成木乃伊保存在水晶棺内,供人们瞻仰。在列宁去世后的第三天,苏联政府把圣彼得堡更名为列宁格勒,用来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者。在1991年苏联解体时才又改回圣彼得堡,但是圣彼得堡所在的列宁格勒州没有改变,保持原名,以此来永久地纪念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