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教师公文包-精神文明
16405900000015

第15章 现代内在美(4)

他们没有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可是架子很大,有很大的优越感。要教育他们不要靠父母,不要靠先烈,要完全靠自己。”毛泽东对长子毛岸英要求非常严格。1946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与分别19个年头的毛泽东相见。毛泽东向他询问了在苏联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毛泽东并不满足儿子已经取得的进步,他认为岸英虽然在苏联大学毕业了,但是还没有上过中国革命的大学,缺乏实践,而这一课必须补上。他坚持毛岸英必须到农村,拜农民为师,与农民一起生活和劳动。对于毛岸英的婚事,毛泽东坚决按制度规定办,认为刘思齐不满18周岁不能与毛岸英结婚,“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子”就是父子俩“争吵”这事,毛泽东训斥毛岸英时说的。毛泽东还把毛岸英送到朝鲜战场接受血与火的考验。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壮烈牺牲于志愿军总部。彭德怀回国向毛泽东汇报工作顺便汇报了毛岸英牺牲的经过,并请求毛泽东对他没有保护好岸英进行处分,毛泽东抑制住内心的失去爱子的悲痛说: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嘛!为了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反击侵略者,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儿女,前赴后继,牺牲了成千上万的优秀战士。岸英就是属于牺牲了的成千上万革命烈士中的一员,一个普通的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大事。不能因为是我、党的主席的儿子,就不应该为中朝两国人民共同的事业而牺牲,哪有这样的道理呀!1954年底,在处理如何安置毛岸英的尸骨时,毛泽东坚决同意彭德怀的处理意见,把毛岸英的尸骨与其他烈士一起安葬在朝鲜。

毛泽东对其他子女也从严要求,上学不用公车,在校吃大食堂,工作不给特殊照顾。

毛泽东的为政清廉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学习榜样,他的风范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间,永垂史册。

王老师的特殊家庭

他没有成家,却有30多个孩子;他没有了亲人,却有200多人为他祝寿。他,就是将“希望工程”引入家庭的江西省南丰县第一中学教师王建英。

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王建英老师每年都要接几名农村贫困学生到自己家里吃住,与学生组成了一个“特殊家庭”,从生活上给予无偿的援助,从学业和精神上给予严父慈母般的关心。

十几年来,从这个“特殊家庭”进出的35名贫困生,先后考取了大中专院校。

王建英今年60岁,从教40年。多年来,他一直担任南丰一中高三年级的年级主任兼物理教师。繁重的教学工作和日常买菜、做饭、洗衣等家务活,虽使一直没有成家的王建英忙得不可开交,可当他看到学校有些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生活困难难以完成学业时,就主动将他们接到自己家里免费吃住。时间长的三年,短的一个学期。从八十年代初开始,他每学期都要接纳2至3名学生进他这个特殊的家庭。碰上学生生病,王建英老师更是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家长的重任。有一次,在他家居住的学生卢少青突然生了重病,王建英把他送进医院,并在病房护理了整整两个夜晚,直到病情好转。

“农民培养一个孩子上高中不容易,当老师的能帮一把是一把。”王建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家住桥背乡的学生江福根、江福文两兄弟,父亲去世早,母亲好不容易把他们抚养大。前些年,一声罕见的冻害又把生活收入的唯一来源桔树冻死了,兄弟俩面临辍学的危险。王建英见状,先是接哥哥到家免费吃住,后来福根考上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随后又将弟弟福文接进了家。去年,福文患肝炎,也是王建英出钱将他的病治好。现在就读于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的罗鸣,三兄弟都曾是这个“特殊家庭”的成员。罗鸣考上大学后,继续得到王建英的资助。就在记者采访他的前天,王建英还给他寄去了2000元钱,鼓励他完成学业。

许多小事,王建英早已淡忘,但在他家吃住过的学生却记忆犹新。现工作于江西高科技医疗中心的南丰一中85届学生赵令武,在毕业十年后的同学聚会上饱含深情地讲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他起床晚了,来不及吃饭就去上课,上完第一节课,他肚子已是饿得“咕咕”叫,可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王建英特意从大街上买来热气腾腾的馒头给他送去。赵令武接过馒头,流下了热泪。

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对于这样的好老师,学生们没有忘记他。现在邮电部设计院工作的熊国新从法国出差回来,把带回来的法国人头马酒,不是送给自己的父母,而是送给了最尊敬的王老师。今年正月初四,对王建英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来自北京、广州、成都、西安、南昌等地的200多位他曾教过的或在他家住过的学生,自发地冒着大雪赶到南丰为他过60岁的生日。在生日宴会上,同学们的献词、献歌、祝酒等一系列活动,把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当时在场的南丰一中江建廷老师十分激动地说:“能够象王老师那样,一辈子没有白活。”对于这样的好老师,党和人民也没有忘记他。1993年,王建英被评为江西省优秀教师;1996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今年3月,王建英又作为全县有突出贡献的人物受到表彰。最近,南丰县教育局专门下文,号召全县广大教职员工向王建英老师学习。

心,永不失明

去年5月28日,在哈尔滨铁路分局劳模大会上,人们搀扶着披红戴花的韩志刚走上主席台。

他又一次从分局长胡奇川手里接过先进工作者标兵证书。与先前获得分局“十佳”优秀教师、哈尔滨铁路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一样,荣誉是对这位盲人教师11年痴心不改眷恋讲台的褒奖。

1985年初,哈尔滨铁路局玉泉铁路第一小学发生一件令全校师生焦虑的事:教师韩志刚双目突然失明。

在省城一家医院,医生诊断结果为:双眼白内障、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功能减退、玻璃体混浊,右眼失明,左眼仅有0.03的视力。从医学角度说,他已经成为三级盲人。

情况很快反馈到分局,又反馈到铁路局,得到的答复是:安排韩志刚病退或者休假。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学校领导来到了韩志刚的家。他们告诉老韩,如果办理退休,按现行政策,可以享受110%的退休金。话刚一出口,韩志刚就腾地一下站起来,大声说:“不,我不能退下来。眼睛失明了。我的心没有失明。这里缺教师,我还能教书,决不退下来……”在场的所有人一时惊得目瞪口呆。他们看得出来,让老韩离开讲台,无异于在用尖刀扎他的心。

校领导拗不过他,只好答应了。但是附加条件是:试教一个学期,根据效果决定去留。

此时此刻,韩志刚的眼角里无声地流出了泪水……

玉泉铁路第一小学,座落在滨(哈尔滨)绥(绥芬河)铁路沿线的玉泉镇。该校仅有教师15人,师资力量薄弱全局出名。

早在70年代末,韩志刚便迈入这所小学的门槛。现在,手指盖大小的字,凑到鼻子尖前才勉强看清。但是,他知道,事实上缺乏教师的学校还需要他,学生们还需要他,他还能为这偏远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尽一点儿力量。

他在用心为自己导航。

第二天,他精神抖擞地出现在课堂里。那时起,他就进入了一个盲人教师特有的职业境界;用心备课,用心教书,用心启迪和教育学生……

按照学校安排,他负责一至六年级自然常识和六年级的历史课教学。每周要用7本教科书讲13堂课。

为了上好每一堂课,他把过去的教学体会反复地加工、过滤,用仅有的一点点视力,把教学笔记本凑到鼻子尖儿前,编写教案,看不清黑板,他就用手摸着黑板接缝,写出工整的楷书。

自然常识课涉及到天文、地理、植物、动物学,既抽象,又难学。况且,学生是否听讲,他看不清。他就从培养小学生兴趣入手,把课堂需要讲授的知识,融汇在一些颇为有趣的故事里。

直观教学是所有教师努力的方向。可是,由于学校教学条件的落后,实验仪器和教具短缺。

他就利用业余时间,采集标本,想方设法研制一些教具。如今,在学校的实验室里,他采集、加工和制作的动植物、矿石标本、教具有300多件,设计绘制的投影片有130多张。

“日食和月食成因”一课一向令学生费解、教师头疼。他利用两张硬纸板、两张幻灯胶片,制作出投影片,放在投影机上,转动胶片,学生们就较为详细地领会了偏食、全食、食既、全光等日食和月食变化过程。这套投影片先后被分局、路局和省教育学会评为优秀教具。

有时他还把课堂延伸到大自然中去。春天,他领着学生们到山坡上看植物复苏;夏天,到花园看花朵授粉;秋天,到田间看果实成熟;冬天,到户外看雪花构造……

我们在采访中遇到许多学生。提及韩志刚,他们小脸便像绽开的花朵,回答几乎是一样的:

“韩老师讲课,我们听着有趣,记得牢固……。”可是,他们并不知道,为此,韩老师付出了常人几倍的心血。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本,他都拿回家里批改。在家里,大女儿冰冰、二女儿冰雪都是他的“教师助理”。在女儿和老伴儿的帮助下,他奇迹般地撰写了10余篇论文,并先后在省、路局论文选评中获奖;三分局举办的小学自然常识课基本功比赛中,他与三四十名同行在同等条件下参加考试,名列全分局第一名。

其实,熟悉韩志刚的人都深有感触,他把整个身心都给了自己的事业。

超常的努力,不仅很快就使“试用期”解除,而且使他成为远近闻名的人物。1987年,韩志刚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光荣不仅属于他个人,用玉泉铁路小学校长刘艳君的话说:“盲人教师韩志刚像一面镜子,影响着身边的所有人。”教师们把他做为榜样,认真地钻研业务,改进教学,使这所默默无闻的小学,逐渐成为全局普教系统的排头兵。

上将与下士

乔治·华盛顿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就是他领导美国人民为了自由为了独立浴血奋战,赶走了统治者。

乔治·华盛顿是个伟人,但非后来人所想象的,他专做伟大的事,把不伟大的事都留给不伟大的人去做。实际上,他若在你面前,你会觉得他普通得就和你一样,一样的诚实、一样的热情、一样的与人为善。

有一天,他身穿没膝的大衣,独自一人走出营房。他所遇到的士兵,没一个认出他。在一处,他看到一个下士领着手下的士兵筑街垒。

“加把劲!”那个下士对抬着巨大水泥块的士兵们喊道:“一、二,加把劲!”但是,那下士自己的双手连石块都不碰一下。因为石块很重,士兵们一直没能把它放在位置上。下士又喊:

“一、二,加把劲!”但是士兵们还是不能把石块放到位置上。他们力气几乎用尽,石块就要滚落下来。

这时,华盛顿已经疾步跑到跟前,用他强劲的臂膀,顶住石块。这一援助很及时,石块终于放到了位置上。士兵们转过身,拥抱华盛顿,表示感谢。

“你为什么光喊加把劲而让自己的手放在衣袋里呢?”华盛顿问那下士。

“你问我?难道你看不出我是这里的下士吗?”“哦,这倒是真的!”华盛顿说着,解开大衣纽扣,向这位鼻孔朝天,背绞双手的下士露出他的军服。“按衣服看,我就是上将。不过,下次再抬重东西时,你就叫上我!”你可以想象,那位下士看到站在自己面前的是华盛顿本人,是多么羞愧,但至此他也才真正懂得: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决不做逼人尊重自己的人所做出的那种倒人胃口的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