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话说中国——古代教育
16406500000011

第11章 颜之推:“虚心学习”的教育思想

大家好,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带你了解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之推,字介,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生于士族官僚家庭。他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学家。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20篇,《还冤志》3卷。

梁元帝时,颜之推官至散骑侍郎。梁亡后,不愿为西魏臣属,奔北齐,为黄门侍郎。北齐亡后入周,为御史上士。隋文帝时,太子召为学士。颜之推经历四个动乱的朝代,目睹当时士大夫子弟无能及士族教育的腐败,认为教育必须改革,才能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他将自己亲身见闻及立身、治家、处世的道理,写成《颜氏家训》,教诫子弟。颜之推继承了孔子的“唯上知与下愚不移”的先验论观点,即只有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人是不可改变的,教育对他们不起作用。强调中人教育。他要求子弟学习以儒家经典为主,兼及各家之言,即“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注意实用知识的学习,教育弟子要勤学守行,应世经务,成为厚重、勤勉、博学、多能、务实、学以致用的人才。颜氏家训他还提出学习时要虚心,师友之间共同研究切磋,对士大夫进行“实学”教育,使其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颜氏家训》是一本怎样的书?

《颜氏家训》是一本家训类教育书籍。它经过颜家后人反复翻刻,成了家训类教育书籍中流传最广的家训之一。它成书于隋文帝杨坚时期。全书共七卷二十篇:即《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名实》《涉务》《省事》《止足》《诫兵》《养生》《归心》《书证》《音辞》《杂艺》《终制》,内容颇为丰富,涉及儒学、佛学、道家、玄学、史学、文学、音韵、训诂、风俗习惯以及当时各地的生活方式。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其中也有许多意义积极的见解。如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各种技艺和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对南朝士大夫虚浮柔弱之风进行了深切的揭露和批判。书中还对南北朝社会风气、习俗经常提出批评,如赞成北方妇女参加劳动,反对重男轻女和买卖婚姻;提倡锻炼身体以养生,反对苟且偷生和炼丹服药追求长生;认为仕宦出处,要听其自然,反对钻营官职,贪图利禄。其中《文章》篇专谈文学问题,也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归心》篇宣传佛教思想,这也说明颜之推思想的复杂性。《书证》《音辞》两篇讲古书训诂、音韵问题,表现出作者在这方面造诣很深。

颜之推怎样看待儿童教育?

颜之推把家庭教育放在首位,提倡及早对儿童进行教育,甚至认为家庭教育应从胎教开始。他认为,对于儿童不可只有爱而无教,否则,等到长大,“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最后触犯刑律,受到制裁,则后悔莫及。在他看来,儿童时期,精神集中,学习效果好;成年后,思想分散,学习效果差一些。但是,他认为,如幼年失学,成年以后,还要争取机会,继续学习。他深感当时“九州之人,言语不同”,不正音,不正字,这有碍统一国家的彼此思想交流。因此,他主张重视对儿童进行正确的语言教育。他说:“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己罪矣!”

大开眼界

颜之推主张教育从严,勤于督训。要使子弟做到“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使为则为,使止则止”,养成听长辈的话的习惯。他很重视环境对人的习染作用。他告诫子弟慎交。他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君子必慎交游焉。”他很注意培养子弟虚心学习的态度。他认为不能稍有一点知识便妄自尊大。他说:“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