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名师解惑丛书-成功始于心态
16406600000012

第12章 保持平和快乐的心态(1)

选择乐观的生活态度

快乐是种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成大事者要以宽容、接纳、豁达、愉悦的心态去看待周边的世界。乐观心态的人往往将人生的感受与人的生存状态区别开来,认为人生是一种体验,是一种心理感受,即使人的境遇由于外来因素而有所改变,人们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精神力量去调节自己的心理感受,尽量地将其调适到最佳的状态。

人的天性就决定了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都渴望人生的愉悦,追求人生的快乐。当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快乐的,充满欢声笑语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如真空状态简单纯一,不如意的事情是难免的。英国思想家伯特兰·罗素认为,人类种类各异的不快乐,一部分是根源于外在社会环境,一部分根源于内在的个人心理。面对现实的经济状况,以及面临生存的竞争,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快乐状态,使乐观成为不可或缺的维他命,来滋养自己的生命?

集大成者要以宽恕豁达的胸怀来接人待物。孔子曰:“仁者爱人。”只有博爱的人才会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的确生命就像回声一样,你播种了什么就收获了什么,你给予了什么就得到了什么。有一次,苏格拉底跟妻子吵架后,刚走出屋子,他的妻子就把一桶水浇在他头上,弄得他全身尽湿,苏格拉底于是自我解嘲地说:“雷声过后,雨便来了!”一个乐观的人,当他面临苦难和不幸时,决不自怨自卑,而以一种幽默的态度,豁达、宽恕的胸怀来承纳。乐观的心态是痛苦时的解脱,是反抗的微笑,笑是一种心情,时时有好心情是一种境界。“一个人若能将个人的生命与人类的生命激流深刻地交融在一起,便能欢畅地享受人生至高无尚的快乐。”

要想成大事者一定要拥有乐观的心态,首先目光就要盯在积极的那一方面。一个装了半杯酒的酒杯,你是盯着那香醇的下半杯,还是盯着那空空的上半杯?从篱笆望出去,你是看到了黄色的泥土还是满天的星星?以不同的心态去看待身边的事物,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一栋房子顶上铺满了密密麻麻的瓦片,但有的人在看房顶时,不是看铺得很好很整齐的瓦片而是专看那一块铺漏了的瓦片。自然这种凡事专挑自己的缺点,总是爱自己为难自己的人是不会快乐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马丁·E·P·塞利格曼与同事彼德·舒尔曼在一项重要研究中调查了大都市人寿保险公司的推销员,发现乐观主义者能多销20%。公司受到了触动,便雇用了100名虽未通过标准化企业测试但态度乐观一项得分很高的人。这些本来可能根本不会被雇用的人售出的保险额高出推销员的平均额很多。

曾经美国有一位心理学家指出:烦恼是一阵情绪的痉挛,精神一旦牢牢地缠住了某事就不会轻易放弃它。不良的心境有一种顽固的力量,往往不易摆脱,当一个人心境不佳时不要过分独自地冥思苦想,最好将自己的心绪倾诉出来,或是转移到其他的事情上去,心理学上称此为“心境转移”。乐观主义者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的特殊的“解释方式”。当推销失败之后,悲观主义者倾向于自责。他说:“我不善于做这种事,我总是失败。”乐观主义者则寻找客观原因,他责怪天气、抱怨电话线路、或者怪罪对方。他认为,是那个客户当时情绪不好。当一切顺利时,乐观主义者把一切功劳都归于自己,而悲观主义者只把成功视为侥幸。克雷格·安德森让一组学生给陌生人打电话,请他们为红十字会献血。当他们的第一、二个电话未能得到对方的同意时,悲观者说:“我干这事不行。”乐观主义者则对自己说:“我需要试试另一种方法。”

在多数成功者身上,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兼而有之,但总更倾向于前者多一些。这是一种所谓“早在母亲膝下”就开始形成的思维模式,美国一位学者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做了一些工作。她帮助那些屡屡出错的困难学生改变他们对失败原因的解释,从“我是很笨”变成“我学习还不够努力”,他们的学习成绩果然随之提高了。

持有乐观情绪的人总是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威廉·华兹华斯曾有一首诗道出了这份独特心境:“我曾孤独地徘徊/像一缕云/独自飘荡在峡谷小山之间/忽然一片花丛映入眼帘/一大片金黄色的水仙/我凝视着——凝视着——但从未去想这景象给我带来了什么财富/我的心从此充满了喜悦/随那黄水仙起舞翩跹。”生活中不乏欢乐,欢乐还要你去用心地体会。伯特兰·罗素认为:“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而受命运摆布的可能性便越小。”为了充实生活、协调身心,即使做些极为平常的小事,也是一种寄托和满足。

做快乐的事情,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们想要有多开心就有多开心。不必为了一些空名而放弃了自己喜欢做的事。快乐是一种生活态度问题,真正的幸福来自内心,它不能以财富、权力、荣誉和征服来衡量。

保持一份好心情

心情好了,万物都顺眼,万事都顺心。如果每天都能保持一份好心情,那么,我们每天都是快乐和充实的。有一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你可以装出一份好心情。

据说有一天,美国心理学家霍特的朋友弗雷德感到意气消沉。他通常应付情绪低落的办法是避不见人,直到这种心情消散为止。但这天他要和上司举行重要会议,所以决定装出一副快乐的表情。他在会议上笑容可掬,谈笑风生,装成心情愉快而又和蔼可亲的样子。令他惊奇的是,不久他发现自己果真不再抑郁不振了。弗雷德并不知道,他无意中采用了心理学研究方面的一项重要新原理:装着有某种心情,往往能帮助他们真的获得这种感受——在困境中有自信心,在不如意时较为快乐。

心理学家多年来一直都认为,除非人们能改变自己的情绪,否则通常不会改变行为。我们常常逗眼泪汪汪的孩子说:“笑一笑呀”,结果孩子勉强地笑了笑之后,跟着就真的开心起来了。

情绪能改变导致行为改变。有实验表明,一个人老是想像自己进入某种情境、感受某种情绪,结果这种情绪十之八九真会到来。一个故意装作愤怒的实验者,由于“角色”的影响,他的心率和体温会上升。心理研究的这个发现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摆脱坏心情,其办法就是“心临美境”。例如,一个人在烦恼的时候,可以多回忆愉快的时候,还可以用微笑来激励自己。当然,笑要真笑,要尽量多想快乐的事情。高声朗读对读书和改变心情也有帮助,只是读书时要有表情,且要选择能振奋精神而非忧郁的心态。一项心理研究显示,心情烦恼的病人带着表情高声朗读后,他们的情绪会大为改善。

开朗的情绪对健康的作用是任何药物治疗都无法代替的;恶劣的心情对健康的危害则犹如任何病原体。人们都愿意处于欢乐和幸福之中。然而,生活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并且经常发生祸不单行的事。频繁而持久地处于扫兴、生气、苦闷和悲哀之中的人必然会有健康问题,甚至减损寿命。那么,遇到心情不快时,如何保持一份好心情呢?

其实,你良好心情的“筹码”时刻就在你的手中:

1.转移情绪法。人生的旅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处处有坎坷,这就难免有挫折和失误,也少不了烦恼和苦闷。此时此刻,应迅速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方面去。比如有时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或在家中与亲属发生争吵,不妨暂时离开一下现场,换个环境,或者同别人去侃大山,或者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娱乐娱乐。这样很快就会把原来的不良情绪冲淡以至赶走,而重新恢复心情的平静和稳定。

2.憧憬未来法。展望美好的未来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类共同美好的愿望。只有经常憧憬美好的未来,才能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管命运把自己抛向何方,都应该泰然处之。不管现实如何残酷,都应该始终相信困难即将克服,曙光就在前头,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