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正视别人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眼神可以透露他的许多内心秘密。某人不正视你的时候,你会直觉地问自己:“他想要隐藏什么呢?他怕什么呢?他会对我不利吗?”
一般都有这样的规律:当一个人不敢正视别人通常意味着:他感到很自卑;他感到不如人;他怕人。躲避别人的眼神意味着:我有罪恶感;我做了或想到什么我不希望你知道的事;我怕一接触你的眼神,你就会看穿我。这都是一些不好的信息。
正视别人等于告诉他:我很诚实,而且光明正大。我相信我告诉你的话是真的,毫不心虚。
加快你的速度,走路也能提高你的自信
当大卫·史化滋还是少年时,到镇中心去是他很大的乐趣。在办完所有的差事坐进汽车后,母亲常常会说:“大卫,我们坐一会儿,看看过路行人。”母亲是位绝妙的观察行家。她会说:“看那个家伙,你认为他正受到什么困扰呢?”或者“你认为那边的女士要去做什么呢?”或者“看看那个人,他似乎有点迷惘。”
人的姿态会在不经意中,透露着你的心态状态。许多心理学家将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跟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的不愉快的感受联系在一起。但是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借着改变姿势与速度,可以改变心理状态。你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完全没有自信心。
一种人是普通人,他们有他们走路的模样,作出“我并不怎么以自己为荣”的表白。另一种人则表现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来比一般人快,像跑。他们的步伐告诉整个世界:“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会在15分钟内成功。”
走路快一点,行动积极点,抬头挺胸走快一点,你就会感到自信心在滋长。
练习当众发言
有很多才思敏捷的人,却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参与讨论。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只是因为他们缺少信心。
在会议中不敢发言的人往往都偏见地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不说。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并不想让他们知道我是这么无知。”
这些人常常会对自己许下很渺茫的诺言:“等下一次再发言。”可是他们很清楚自己是无法实现这个诺言的。
这些沉默寡言的人一次次不发言,就意味着他们正在一点点地丧失自己的自信心。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下次也更容易发言。所以,要多发言,这是信心的“维他命”。
不论在什么场合的会议,我们都要积极主动发言,也许是评论,也许是建议或提问题,都不要有例外。而且,不要最后才发言。要坐破冰船,第一个打破沉默。也不要担心你会显得很愚蠢。不会的。因为总会有人同意你的见解。所以不要再对自己说:“我怀疑我是否敢说出来。”
用你的自信心获得大家的注意,好让你有机会发言。
敢于咧嘴大笑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发自内心的笑能带给我们好心情,它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药。但是仍有许多人不相信这一套,因为在他们恐惧时,从不试着笑一下。真正的笑不但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绪,还能马上化解别人的敌对情绪。如果你真诚地向一个人展颜微笑,他实在无法再对你生气。
咧嘴大笑,你会觉得美好的日子又来了。笑就要笑得“大”,半笑不笑是没有什么用的,要露齿大笑才能有功效。
我们常听到:“不是我不想笑啊,有时候确实压力太大了,没办法笑。”当然,这时,任何人都笑不出来。窍门就在于你强迫自己说:“我要开始笑了。”然后笑。要控制、运用笑的能力。当然这时候你的心态也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积极心态占了主流位置。
自信培养自信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如果缺乏自信时,一直做些缺乏挑战性的事情,人就会越发有自信。
谁都会有缺乏自信心的时候,所以当我们缺乏自信时,不要慌张,要相信自己,更应该做些充满自信的举动。缺乏自信时,与其对自己说没有自信,不如告诉自己是很有自信的。为了克服消极、否定的态度,我们应该试着采取积极、肯定的态度。如果自认为不行,身边的事也抛下不管,情况就会渐渐变得如自己所想的一样。
现在的大学生勇敢地走向社会,把所学的知识用到实践中。举例来说,有某一学生团体,提倡大学生每年选出一位最合乎现代且美丽的大学生,并且举办比赛。以下是那里的工作人员说的。
这些自信的大学生到各大、中、小学或大街上,看到美丽的人,就把小册子拿给他(她)们看,请他(她)们参加这个比赛。从地方到中央,举办一次又一次的各种比赛。然而,大家变得越来越美,简直让人看不出来。
那里的工作人员说:“大概越来越有自信了吧!”这话完全正确。
只要有决心和信心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今天一整天都不说刻薄话”,这些事看起来容易,其实不简单,但是,只要下定决心去做,就做得到。如果能在声音中表现得有笑容,那么人生就会一天天变得亮丽起来。因为,如果声音带着亲切的笑意,人们就会想和你交谈,然后,因为和人接触而有精神起来。
亲和力会给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例如电话交谈时,如果用有笑容的声音说话,对方听了舒服,自己也觉得快意。苦着一张脸或者冷言冷语地,不仅会让对方不舒服,自己也会不痛快。用言语冲撞对方时,就是用言语在冲撞自己,自己对对方的态度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态度。即使不能喜欢所有的人,也应该努力多喜欢一个人。喜欢一个人,相对地,也会喜欢自己,然后,也会克服对他人不必要的恐惧。
我们应该像砌砖一样,堆砌我们对人生积极、肯定的态度。
因为,自信会培养自信。
一次小成就会为我们带来自信。所以我们在给自己定目标时,不能只一味求大,要知道伟大或不平凡的事情如果老实现不了,我们会越来越没自信的。
诺曼·闻森特·皮尔是世界著名的“自信思维法”的传播者,并且发现了同“自信思维法”一样具有神奇力量的“自信形象法”。但是,他小时候非常缺乏自信的想像力,他的爸爸和妈妈都是具有独立见解并善于表达的人,他感到他永远也赶不上他的父母,也达不到父母对他的要求。
据说,有一天他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显得很窘迫,课后教授责备他说:“你这种害羞的样子还要持续多久?就像一只受惊的兔子,连你自己的声音也害怕吗?你最好改变一下你对自己的看法。皮尔,现在改还不晚。”要不是这位教授教训了他一顿,他可能永远也不会产生自信的想像力了。
诺曼·闻森特·皮尔离开了教室,生气、伤心,但更多的还是害怕,因为他知道这位教授所说的话是真话。他坐在教堂的台阶上,用真诚而又失望的心情祷告着:“上帝呀!别让我看到我是个受惊的兔子,让我自信我是个能在一生中做大事的人;愿你给我力量和勇气。”他决心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
随着岁月的流逝,当他干任何事要想达到一定的目的时,就使用“形象法”的技巧。虽然不自信的心理仍时时影响着他,但通常,他总是幸运地发现他成功的形象比那失败的形象强烈得多。
得体的穿着帮你建立自信
人靠衣装,穿着得体很值得。请随时记住上面的口号,并且把它解释成:保持整洁,所费并不多。因为这样才会使你看起来很重要,使你觉得你真的很重要。
请你利用衣着来振奋自己的精神并建立自己的自信。
人的衣着打扮会帮助人建立自信、克服恐慌的心理。一个深谙此道的心理学老教授,常常会在期终考前劝告他的学生:“为这个考试好好打扮一下吧。打一条新领带,衣服要烫平,皮鞋要擦亮,让人看起来容光焕发,精明能干。也使你觉得自己确实很精明干练。”这位教授的确很了解上述原则。请你切实遵守,不要马虎,因为你的外形确实会影响你的情绪,影响你内在的感觉。
一个人的衣着,可反映他的内心状态。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当一个军人穿上军装时,就会真的感觉到自己是个军人。当一位女士为赴宴打扮得花枝招展时,她也会真的感觉到甜蜜约会般的情调。同样的理由,一个经理打扮得像个经理时,就会觉得自己真的是个经理,因而表现出经理的派头与风度。有个推销员曾说:“除非我觉得看起来好像业务很好,否则不会真的感觉很好。如果想要争到大订单,就一定要感觉自己的业绩很好才行。”
我们的长辈或老师经常告戒我们,人不可貌相,我们应当看重一个人的内在而不是外表。但请你不要太天真,大家都是以你的外表衣着来打量你,因为你的仪表是别人打量你的第一项最简便的工具,而且这种印象会持续下去,在许多方面影响别人往后对你的看法。
一个人的衣着好像真的会帮助我们下定决心决定一个人的态度。衣冠楚楚者的仪表能告诉大家:“这里站着一个精明能干、很有前途、而且能担当大任的人。他值得受人器重与信任。由于他很尊重自己,因此,我也要尊重他。”而衣着邋遢者就令人不敢恭维了。他们的仪表好像在说:“这里有个落魄的人,他不修边幅,毫无效率,是那种可有可无的小人物。他根本不值得重视,他已经习惯被人使唤。”
不要忘了,你的衣着会显现你的内在,一定要使你的衣着能表现出“这里有一个很自重的人,他真的很重要,我们也要重视他”。你应该使别人都能看到你的优点,更应该创造出完美的形象。你认为你怎样,你真的就会怎样。如果你的打扮看起来好像低人一等,你真的就会低人一等,如果你认为你很渺小,真的就会很渺小。因此,要使人人都看到你高雅合身的衣着,这样你的思想和行动才会高雅动人。
在一个南方联邦阵亡将士纪念日里,美国军团(美国退伍军人的一个组织)召开了一次纪念大会。5万人拥挤在布鲁克林的一个公园里,陆军中校西奥多作为贵宾也参加了大会。他被邀请时以为会议开始时可能只是祷告,可他一到那儿,才发现他被指定为主要发言人并安排在发言人名单里,他顿时感到一阵恐慌。他事先没有准备发言,站在5万人的面前让他们失望的情景使他害怕极了。他告诉大会的组织者,他不能也不会发言的,他们应该找到别的人发言。小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总统)知道他的难处后,就对他说:“孩子,不要老想到失败。现在你有个机会给予那些伤心的母亲们以安慰。你可以告诉她们,她们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是多么敬爱她们。你可以告诉她们,对于她们失去的丈夫和孩子,我们的祖国感到自豪。上去讲吧,我就坐在你后面,想像着你热爱这些人们、帮助这些人们以及能使他们沉醉入迷的20分钟演说的情景。我在我脑海里已有了这样一幅画,它是这样逼真,我知道这幅画马上就会变成现实。”
他惭愧了,他决心按着所说的去做,他感到小罗斯福对他胜利形象的想像一定比他对自己失败形象的想像更为强烈。果然,他的发言成功了。小罗斯福对他说:“你瞧,如果你认为你能成功的事,或者别人对你的自信也坚信的话,那么你一定会成功。”
他从这件事情受到启发,后来他说:“可能就是在那个时候那个地方,自信思维法在我身上起效了。但是,当所希望的成功来到时,确实是自信想像的力量——坚持自己必胜的想像,以及这栩栩如生的想像所产生的结果在起作用。”
无数富豪逆境创富,所走过的道路,对于我们这些渴望成功、渴望发财的人来说,无疑是种巨大的启示:坚持、坚持再坚持!直至成功!
相信“能”的人就会赢。
我们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相信他已经找到方法,能够用机器录下人类的声音,然后播放出来。他把构想用铅笔画成草图,找了一位模具师傅,叫他按图制作模型。
模具师傅仔细看了草图之后说:“不可能!这玩意儿根本就不能用。”
“你凭什么认为不能用?”爱迪生问。
“因为没有人做过会说话的机器。”模具师傅回答。
如果爱迪生接受这个说法,可能会放弃制作留声机的念头。但是他不这么想。
“照这张草图把模型做出来”,爱迪生坚持,“如果不能用,我就认输。”
成功属于不断坚持的人。支持自己的理念,有信心依照计划行事的人,比起一遇到挫折就放弃的人更具优势。模型完成,第一次测试就成功了,让模具师傅大为惊讶。成功不属于缺乏自信、妄自菲薄的人。它偏爱了解自己要什么都坚持到底、拒绝接受“不可能”的人。
自信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据说有一位全美国顶尖的保险业务经理,要求所有的业务员,每天早上出门工作之前,先在镜子前面,用5分钟的时间看着自己,并且对自己说:“你是最棒的寿险业务员,今天你就要证明这一点,明天也是如此,一直都是如此。”经由这位业务经理的安排,每一位业务员的丈夫或妻子,在他们出门工作之前,都以这一段话向他们告别:“你是最棒的业务员,今天你就要证明这一点。”
相信会成功,是所有伟大的著作和科学新发现背后的动力。相信会成功,是那些已经成功的人所拥有的一项基本而绝对必备的要素。相信会成功,实实在在地相信,就会使你有能力获得成功。“不相信”是消极的力量。当你心里不以为然或怀疑时,就会想出各种理由来支持你的不相信。怀疑、不相信、潜意识要失败的倾向,以及不是很想成功,都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心存疑惑,就会失败。
相信胜利,必定成功。
人类是自己思想的产物。所以我们应当有高标准,提高自信心,并且执著、认真地相信必能成功。高标准会使你往高处走。
下面是一位生意人的个人经验。
“我有一个亲身经验”,他说,“这个经验与你今天所谈到的《使你的思想帮助工作,而不是阻碍你的工作》,有很密切的联系”。
“那是5年前,我在做工具模型的工作,过着普通水准的生活,距理想的水平还远。我的住宅太狭窄,也没有钱购买我们需要的各种东西。我应该感谢我太太,她并没有时常抱怨,但是我可以看出她并不快乐,只是从命而已。我内心渐渐感到不满。当我感到我是怎样地辜负了我的太太与两个孩子时,就感到非常痛心。”
“但是今天,一切全改观了”,那位朋友继续说下去,“现在,我们已拥有一幢坐落在两英亩土地上的漂亮新居,以及一座位于北边的四季如春的别墅。我们不再为是否有能力让孩子进好的大学而烦恼;我太太也不再因买不起新衣服而有厌恶感。明年夏天,我们全家还计划到欧洲去度一个月的假期。你看,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啊。”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
“就像今晚所说的,我‘运用信心的力量’成就了这一切。5年前,我听说底特律一家工具模型公司有空缺。我决定去试试看,希望能多赚点钱。星期一面试,我星期日晚上就提前到达了底特律。”
“晚餐后,我坐在旅馆的房间里,不知道为了什么,我忽然对自己感到很厌烦。我问自己:‘为什么我只是一个中产阶级的失败者呢?为什么我只是试图找一份只能向前跨一小步的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