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命令各部队占据原有阵地准备强攻,并加强部队的强攻训练、炮火和工程的准备。在要塞旁边构筑了与伊兹梅尔相同的工事,军队学习攻克这些工事。苏沃洛夫同各地段指挥官每日进行现场勘察,仔细地研究了伊兹梅尔的防御并给每个人规定了明确的任务。强攻的意图在于夜间突然从各方面向要塞发起冲击。而且基本兵力要集中在伊兹梅尔防守最为薄弱的河畔部分。为此目的,军队分成三个支队,每支队三个纵队。波将金将军指挥的右翼三个纵队负责冲击要塞正面,萨莫伊洛夫将军的三个纵队冲击东面,由河口湾区舰队输送登陆的杰里巴斯将军的支队(三个纵队)从南面、从多瑙河一侧冲击要塞。留下2 500名哥萨克作为总预备队。
在主要方向上的九个纵队中,六个集中在河畔地带。在这里集中使用河口湾区舰队的火炮和大部分野战炮。每个纵队的战斗队形内包括两个梯队和一个预备队。第一梯队中有近150名射手和50名工兵,第二梯队是纵队的主力(三个营),预备队(两个步兵营排成方阵)在纵队尾部跟随。
苏沃洛夫将作战决心写成书面命令和补充说明。在准备阶段,为保障强攻的突然性也采取了必要的措施。为了佯做长期围困的假象,在距要塞300~400米处构筑了用做围困的炮垒;为了隐蔽冲击的开始时刻,在强攻之前一连几夜发射信号弹。
经六天的准备,苏沃洛夫向穆罕默德巴夏发出了要求交出要塞的最后通牒。土耳其人拒绝投降之后,要塞受到两天的炮击。12月22日夜间,俄军发起对伊兹梅尔的强攻。军队迅速夺下重要工事之后,开始了顽强的巷战。每条街、每个广场和每栋砖房都是经过战斗而占领的。至16时,俄军粉碎土耳其人的激烈抵抗,占领要塞。强攻中,夺占基利亚门的库图佐夫将军的纵队战功卓著。由于库图佐夫善于指挥、英勇无畏,苏沃洛夫任命他为城防司令。
此战,土耳其守军26000人被击毙,9000人被俘,俄军死4000人、伤6000人。对伊兹梅尔的强攻使战略形势发生了有利于俄国的变化,迫使土耳其进行和平谈判。这是一个以陆军和内河区舰队联合行动快速攻取要塞、歼灭数量上占优势之敌的杰出范例。强攻取得胜利的原因是行动突然,军队准备得细致、隐蔽有效,各纵队同时出击以及行动的协调一致。攻占伊兹梅尔的战例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推翻了西欧18世纪关于要塞战争盛行的观点,即采用长时间按步骤进攻的办法。
苏沃洛夫所采取的速攻的方法是建立在俄军高昂的战斗精神、优良的战斗素质、巧妙的工程和强大的炮火准备的基础之上的。战前对军队进行强攻训练是极为有益的,在训练过程中,苏沃洛夫力图使每个军人都“明了自己如何机动”。在预备队的指挥上,实行了各纵队指挥官集中指挥和独立指挥相结合的原则。在强攻伊兹梅尔时,纵队与散开队列战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对士兵的特殊训练
苏沃洛夫创立了一整套的教育和训练军队的先进方法。“人是制胜的决定因素”这一信念是这套方法的基础。苏沃洛夫反对盲目练兵,极力主张激发士兵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鼓励士兵在最复杂的战斗条件下大胆出击、巧妙行动。十分注重使军队训练适应于战争的需要。苏沃洛夫要求部属务必弄清自己所担负任务的实质。
他说:“每个战士都应了解自己采用的手段。”(《苏沃洛夫文集》)苏沃洛夫经常关心士兵,关心他们的生活和需要,在戎马生活中与他们同甘共苦。为此苏沃洛夫赢得全军的无限信任和爱戴。
苏沃洛夫非常注意培养士兵随机应变、当机立断和快速反应的能力。苏沃洛夫认为这些是一个士兵必不可少的品质和素质。苏沃洛夫与士兵们在一起时,常常会突然问:“森林里有多少细菌?”“天空中有多少星星?”或者“这个蚁穴里有多少只蚂蚁?”开始,有的士兵不明白他的用意,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只好回答:“我不知道。”苏沃洛夫最讨厌的就是这句不负责任的“我不知道”,一听这话就异常愤怒。
其实,苏沃洛夫突然地提出一些使人发蒙的问题,正是他训练士兵随机应变、快速反应的一种方法。他常常说:“谁要是在平时经不住突然的一问而惊慌失措,那他在战时又怎么能禁得住敌人突然一击呢?”如果苏沃洛夫提出一个明显无法回答的问题,如“那颗星星离地面有多远?”而士兵回答“相当于苏沃洛夫行军路程”,或者某个士兵突然提出一个问题反问他:“侯爵大人,你知道我祖母叫什么名字吗?”而他却无法回答,他就格外高兴。因为他知道,这样的士兵不再是一个只知道机械服从命令、向前冲锋而没有头脑的机器,而是成为了一名有头脑、有主动创造精神和敏锐的反应力的真正战士了。这样的战士才能打胜仗。
久而久之,苏沃洛夫的战士们都能迅捷自如地回答他提出的任何一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同时,对敌人的一切突然袭击,战士们也都能表现得从容镇定、应付自如,以灵活大胆的反击来回敬敌人。
苏沃洛夫还经常用极为简洁的词句来表达想法、发布命令,以此来训练士兵们的理解力与悟性。有一次在准备出征的时候,苏沃洛夫下了一道指令,指令只有短短六个字,“不要弄潮子弹。”新来的士兵被搞得不知所措,而跟随过苏沃洛夫一段时间的老兵们立刻就理解了这道指令的含义。他们向新兵们解释,苏沃洛夫是在告诉战士们,他们前进的过程中要涉过一条河,在渡河时战士们要把子弹夹系高一点。又有一次,在战争期间的一天早晨,苏沃洛夫正在洗脸,他的副官斯托雷平站在一边。苏沃洛夫突然抬头问副官,“明天是星期六吗?”斯托雷平回答说是,苏沃洛夫听了依旧在洗脸,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希望炮不怕马,马也不怕炮。”然后再也没说其他的话。斯托雷平听了,马上就明白,苏沃洛夫是在下令明天举行骑兵及炮兵的战斗演习。斯托雷平没有再问苏沃洛夫什么,就转身出去发布命令。果然苏沃洛夫的意思正是这样,他对副官的领悟力非常满意。
天才的军事思想
苏沃洛夫作为一位天才的统帅和军事思想家被载入世界史册。他不仅在军事科学上,而且在其他知识领域中都是同时代知识最渊博的人之一。苏沃洛夫在军事理论和实践方面留下了大量的遗产,他以崭新的结论和原则丰富了整个军事学领域。
苏沃洛夫摒弃陈旧的封锁线式战略和线式战术,在其统率实践中制定并运用了较完善的作战样式和方法,这些作战样式和方法大大超越了当时的水平,保证俄国在军事学术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
苏沃洛夫的战略以积极进取和果断见长。其军事行动的主要目的是在不设防的野战中消灭敌军。战略行动的基本方法是进攻。苏沃洛夫教导说:“军事学术之真谛,是从敌人最要害的部位直接进攻敌人,而不是采取间接的迂回的方式接敌……只有直接的勇敢的进攻才能制胜。”(《尼古拉总参军事学院教授通报中有关苏沃洛夫的资料汇编》)
在重视进攻的同时,苏沃洛夫认为在个别情况下也可采取防御,甚至为保存兵力避免被优势敌人的突击,也可实施退却。他认为,集中兵力用于最重要的方向具有重大意义。
苏沃洛夫不仅是伟大的战略家,而且是卓越的战术家。苏沃洛夫的特殊功绩在于完善同散开队形相结合的纵队战术,这种战术是西方在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战争中创立,尔后由拿破仑发展起来的一种战斗方法。在苏沃洛夫战术中火力与白刃突击有了正确结合。
纵队战术加强了进攻的力度,具有突击性强,便于指挥,能在各种地形上战斗,移动速度快,便于打击敌人等特点。但这种战术,易被敌人火力杀伤,难以将机动性、突击性和火力很好地结合起来。他认为火力对于夺取胜利具有重大意义,他把以死相搏的白刃突击的技艺提到空前的高度。苏沃洛夫的战术是建立在周密了解情况、行动迅速突然的基础上的。并提出观察、快速和猛攻三项战术原则,对后世战术思想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苏沃洛夫在欧洲有着很高的影响力,他拥护“开明”的君主制度,反对保罗一世皇帝在军队中推行普鲁士式的棍棒秩序,从而引起朝廷对他的敌视。1797年2月17日,被革职,并被剥夺着用军服权,回到自己的庄园。1797年5月3日,被流放,由警察监视。
1798年,俄国加入第二次反法同盟(英国、奥地利、土耳其和两西西里王国),在盟国的坚决要求下,保罗一世不得不在2月任命苏沃洛夫为驻意大利北部俄军总司令。奥军也归他指挥。
1799年3月,抵达维也纳,被授予奥军元帅军衔。在1799年苏沃洛夫远征意大利过程中,俄奥联军突击攻陷布里西亚要塞,4月26日—28日,在阿达河战役中战胜法国军队。6月,蒂多纳河畔战胜法军,赢得特雷比亚河战役的胜利。7月,攻占曼图亚要塞。
8月15日,在诺维战役中获胜。苏沃洛夫在一系列的作战中,取得辉煌胜利,歼灭了富有才干的统帅莫罗、麦克唐纳和茹贝尔率领的三个法国集团军。盟国的胜利主要取决于俄军的高昂斗志和训练素质以及苏沃洛夫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
苏沃洛夫为祖国建树的丰功伟绩,在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以后才全部得到承认。苏沃洛夫的军事遗产对于俄国军事学术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俄国设有苏沃洛夫博物馆,为他立有纪念碑,许多城市居民点和街道以苏沃洛夫的名字命名。苏沃洛夫是最受爱戴的俄国人民的民族英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