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战役失利后,被任命为骑兵总指挥的克伦威尔开始重组他的部队。骑马的火绳枪兵,或者说马上的长枪手差不多完全被裁撤了。他们的打扮与国王军相差不大,皮衣外面罩着胸甲,戴壶形的头盔。使用单面开刃的长剑,有时用传统的战斧,装备手枪,偶尔有军官扛着一杆长长的马枪。到1643年底,已组成了总数11000余人的14个骑兵中队。克伦威尔摒弃门第观念,从普通士兵中选拔作战勇敢、具有军事才能的人,担任各级指挥员。军中严禁盗窃、酗酒和侮辱妇女,违者严加惩处。这是一支精诚团结、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同时对新教虔诚信仰的队伍。
铁骑军最大的优点就是纪律严明,“铁人”这个绰号是鲁普特亲王送给克伦威尔的,后来成了他部队的称号。倒不是指士兵穿的铁甲,而是指他们的坚定顽强。在单打独斗中这些人也许不是正规骑士的对手,但作为一个整体却行动得更有效率。加入的标准就是看他是否虔诚,于是铁骑军以清教徒为主,任何时候都被克伦威尔牢牢抓在手中。
1644年7月2日,国会军与国王军在约克城附近的马斯顿大草原上,进行内战以来的第一次大会战。时值炎夏,气候闷热,阵雨不断,隐蔽在山坡灌木林和黑麦田里的国会军屏息待命。夜幕降临,国王军正准备埋锅做饭,突然“轰隆!轰隆!”国会军的炮弹像长了眼睛似的直向国王军的阵地飞来,就在国王军乱作一团时,克伦威尔率领着国会军骑兵,一路高呼:“天兵杀过来了!天兵杀过来了!”从左中右三面掩杀过来。这些骑兵个个身骑高头大马,人人手举雪亮马刀。仅仅一个晚上,国王军就丢下了4 000余具尸体,另有1 500名士兵被俘,各种物资、武器尽数落入国会军手中。
马斯顿草原战役成为英国内战的转折点,国会军从此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克伦威尔在战斗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使他被称为“铁人”,他所率领的队伍也以“铁骑军”声震全国。
马斯顿战役后,克伦威尔决心依照自己的建军经验,彻底改组国会军。1644年12月,他在国会会议上声色俱厉地对长老派议员说,如果再不实行军事改革,战争势必延长,人民再也不愿忍耐下去了。长老派迫于形势,授权克伦威尔组建新军,史称“新模范军”。克伦威尔以“铁骑军”为核心,以中将衔自任新军副总司令。通过这次军事改革,克伦威尔从长老派手里夺取了军权,成为国会军队的实际统帅。
1645年 6月,刚刚建立起来的“新模范军”,在纳西比战役中显示了强大的威力。仅仅三个小时的战斗,便全歼了国王军的主力,基本结束了第一次内战。
冲锋在前的战斗精神
经过战争的洗礼,克伦威尔从一个乡绅成功地转型为一个军人,并且练就了卓越的指挥作战能力,对王党以致命性打击的纳西比战役就是克伦威尔指挥的经典战役。
战役开始当天,克伦威尔显得特别的兴奋,他不知疲倦地奔跑着指挥军队,把必胜的信念传达给自己的士兵。战斗打响的时候,国王军想先发制人,打破敌方的阵形,率先向国会军发起攻击。国会军中部和左翼的军队面对国王军凌厉的攻势纷纷溃退,丢失了阵地,只有克伦威尔指挥的右翼阵地纹丝不动。
克伦威尔亲自挥刀上阵,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威风凛凛,手下骑兵受主帅战斗气势的感染,也是勇猛顽强、锐不可当,很快就把国王军打得溃不成军,查理一世见克伦威尔的骑兵冲了过来,不敢恋战,慌忙带着后备部队快速逃走了。这时克伦威尔的主力丝毫无损,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斗志,于是他立即将部队调到左侧,向那些已没有任何保护的国王军步兵发动了猛烈的进攻,这对敌人是致命一击,对整个战役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他国会军受克伦威尔模范军的鼓舞,纷纷拼死杀敌,最终完胜国王军队,取得了这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的胜利。
纳西比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王军的主力,奠定了国会军胜利的基础,克伦威尔勇敢的战斗作风和成功的战争指挥在这场战役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为他后来的政治地位打下了基础。
拿破仑
从平民到皇帝的传奇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是一句到现在仍是引用率颇高的名言,而说这句话的人更是受到后人的无限仰慕,他就是法国的“平民皇帝”——拿破仑·波拿巴。
拿破仑出身平民,凭借自己出众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在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中周旋于各种政治和军事势力之间,最终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上演了从平民到皇帝的奇迹。
想当将军的好士兵
拿破仑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城,他的家族是一个没落的意大利贵族世家,拿破仑出生的时候,法国刚刚从热那亚共和国得到科西嘉岛。在转入法国国籍后拿破仑家族的贵族称号得到了法国统治者的承认,所以拿破仑的血统还是很纯正的贵族血统。拿破仑的童年生活过得还不错,但拿破仑从小对法国就没有归属感。科西嘉岛并入法国的时候拿破仑刚刚出生,他对科西嘉岛原来所属的国家热那亚也没有什么太深的感情,他的内心深处并不想科西嘉岛归附于任何一个国家,而是想让科西嘉岛独立,自己做这个独立王国的主人。所以从出生开始,拿破仑就自认为是一个外国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够让科西嘉从法兰西共和国独立出去,建立一个“科西嘉国”。
进入了法国巴黎高等军事学校后,拿破仑用一年的时间自学考取了别人用三年才取得的军官资格,被任命为王家炮兵少尉。这一点是他出众的学习能力和极强的上进心的展现。
16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拿破仑开始了自己独立闯世界的生活。在跟随部队到各地驻防的这段时间,他阅读了许多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卢梭的思想对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也为日后《拿破仑法典》的制定打下了基础。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回到科西嘉,按照自己的愿望,希望推动科西嘉独立,但遭到政敌的排挤,最后全家逃亡,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是他实现自己梦想的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
1793年7月,拿破仑带兵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因而受到当时在法国政坛独揽大权的雅各宾派的赏识。逐步接触政治,开始了由一个单纯的军人向政治家的转变。1794年热月党人发动“热月政变”,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比尔以及其兄弟等多名雅各宾派领导人被处死。拿破仑由于和罗伯斯比尔兄弟关系紧密而受到调查。后来热月党人派拿破仑到意大利军团的步兵部队服役,而拿破仑觉得自己学的是炮兵,派他去步兵部队是一种侮辱,所以就拒绝任职,因此被免去准将军衔,没有得到热月党人的重用。人生道路刚刚出现转机的拿破仑在政治前途上抹上了一丝阴影。
1795年10月正是法国葡萄收获的季节,也称为葡月。巴黎形势凶险,反对新宪法的巴黎武装部队总司令梅努将军叫嚣着复辟,准备推翻热月政变后建立的政权。保王党准备进攻国民议会所在地杜伊勒里宫,复辟波旁王朝,反动气氛极为嚣张。巴黎民众厌倦了法国大革命以来“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权力更迭,对热月党政府没有好感,对事变采取冷眼旁观的态度。热月党人个个擅长玩弄权术,可是对军事指挥来说完全是门外汉,能够指挥的军队只有五六千人,力量对比悬殊,而且人心浮动、军心不稳,大家普遍认为热月党政府必败无疑。保王党分子弹冠相庆,已经开始为事变成功后的庆典和人事安排进行活动了。就在这个时候,穷困潦倒的土伦战役中的英雄拿破仑·波拿巴开始崛起。
保王党人决定在10 月5日举行暴动。负责巴黎警卫的梅努将军因不满新选举法而私底下站在保王党分子一边。10月5日,梅努将军同叛乱区司令谈判,同意让军队撤回军营,结果大部分地区落入暴动者之手。当时暴乱分子在巴黎已达到约40 000人,而忠于国民公会的兵力却只有5 000人左右,陆军部队当时远离巴黎。再加上热月党人的倒行逆施使得国民公会失去了群众的支持,热月党人的统治岌岌可危。
这天夜里,热月党的国民公会决定革除梅努将军的职务并将其逮捕,任命热月党的著名人物巴拉斯为巴黎武装部队司令。
巴拉斯1789年为第三等级代表,1792年为国民公会议员,1793年参与围攻土伦,是热月政变的一个策划者,政变后是救国委员会委员,他为人无比自信,善于辞令,擅长玩弄权术,既能在派系斗争中明哲保身,又善于见风使舵。他虽然在陆上和海上经历过一段军旅生活,但不是职业军人。现在,战斗将在几个钟头后展开,他必须有一个英明果断的将军做他的助手。 巴拉斯想起了拿破仑,一个穿着破灰大衣、曾几次找他帮忙的瘦削的年轻人。他太了解拿破仑了,他知道拿破仑是个退职将军,曾在土伦显示了突出的才能,后来发生了一些不快的事,现在穷困潦倒、薪俸微薄。巴拉斯命人将拿破仑找来,问他能否把叛乱镇压下去,拿破仑考虑了几分钟,给了肯定的答复。但他附加了一个条件:谁也不能干涉他的指挥。他说:“等大功告成以后,我才会放刀入鞘。”就这样,拿破仑再一次迎来了自己腾飞的机会。
当时,巴黎的情形十分危急。巴黎的大部分地区失去控制,陷于叛乱队伍的包围之中。叛乱方面的武装队伍在人数上远远超过国民公会的武装力量。拿破仑受命于危难之际,他以异乎寻常的精力迅速地重新部署了国民公会的防卫。作为一个出色的炮兵,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使用大炮。他设想了一个用炮火猛攻叛乱队伍的计划。当时,在杜伊勒里宫附近没有炮兵,也没有弹药,而在巴黎西北的萨布隆营房却闲置着40门大炮。拿破仑立即指派骑兵队长缪拉带着200 名士兵,把大炮拖运到杜伊勒里宫周围。 叛军进攻的时候遭到了拿破仑猛烈地炮击,损失惨重。战斗只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便结束了。第二天早上,叛军总部宣布投降。叛乱被平息了,热月党的国民公会得救了。巴拉斯和其他领导人非常钦佩拿破仑的勇气。正是由于这种勇气,拿破仑才采用了前所未有的在城市中使用大炮轰击暴乱分子的手段。在拿破仑看来,既然要打仗,那就不管付出多大代价,即使血流成河,也要争取胜利。
经历过这决定性的一天后,拿破仑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国民公会认为是拿破仑的非凡努力拯救了共和国,因此对他十分重视。很快,拿破仑就被任命为巴黎卫戍司令,他成了势力强大的共和国督政官巴拉斯的密友及作战部队独立指挥官的候选人。他的社会地位在迅速上升,锦绣前程在他面前展开。
从进入军校那一天开始,拿破仑就一直在努力,努力实现自己心中那个“裂土封王”的梦想,拿破仑曾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是他用来给士兵鼓舞士气的,但同样也是说给他自己听的,套用拿破仑自己的那句话,他是一个“想当将军的好士兵”。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拿破仑是一个善于把握机会的人,在稍纵即逝的机会面前,他总能适时出手,把机会紧紧攥在自己的手中,在别人还在迷惑的时候来成就自己的霸业。
1799年8月,远在埃及征战的拿破仑从一张法国过期的报纸上得知了法国国内紧张的形势和严峻的外部压力,感到这是实现自己梦想的一个绝佳机会。作为一名军事统帅,丢下自己的军队,秘密地回到法国,开始实施自己谋划已久的计划,这是很难让人理解的。历史证明,拿破仑在当时作出了一个最为正确的抉择。
当时欧洲的第二次反法联盟逐渐形成,而法兰西共和国国内保皇派势力则渐渐上升。共和国政权岌岌可危,人民盼望保护大革命成果的英雄的出现。1799年10月,回到法兰西共和国的拿破仑被当做“英雄”来欢迎。
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以解除雅各宾过激主义威胁共和国为借口,开始行动,他派军队控制了督政府,接管了政府的一切事务。这一天是法国共和历雾月18日,所以,历史上称拿破仑在这天发动的政变为“雾月政变”。成功夺得法国的最高统治权。
有句话说“乱世出英雄”,面对当时法国岌岌可危的混乱局面,一般人都手足无措、无所适从,但在拿破仑眼中却是“天赐良机”,他紧紧把握住了这次机会,“雾月政变”的成功,使拿破仑小时候的梦想得以实现,这次不单单科西嘉岛听他的,整个法兰西都是他的,历史告诉我们,在 “雾月政变”后的十五年中,整个欧洲都为他疯狂。后来他还成功复辟了“百日王朝”,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拿破仑把握机会的能力确实惊人。
向不可能说“不”
“雾月政变”发生后,法国国内政局趋于稳定,而这时法国面对的外部环境却异常的严峻,欧洲第二次反法同盟已经形成,各路军队时刻威胁着法国的安危。拿破仑集结军队,组建由自己直接指挥的预备兵团,准备对欧洲列强开战。
拿破仑与第二次反法同盟进行的战争历史上叫马伦戈战役,发生于1800年。有人说这场战役是拿破仑指挥的非常不成功的一场战役,法国虽然胜了,但胜之侥幸。我们姑且不说这个,单就拿破仑跨越阿尔卑斯山的壮举就值得把这场战争载入史册。
当时法国在北意大利的领地已经被奥地利梅拉斯元帅所占领,为了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拿破仑决定从意大利北部作为战争的突破口,作战计划的一个要点是选择预备军团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路线。但当时大雪封山,阿尔卑斯山各山口均无法通过。欧洲著名的战将汉尼拔曾于公元前218年9月至10月间越过地势较低的柯亭阿尔卑斯山口,那时积雪已大部分融化。但是越过柯亭阿尔卑斯山口只能威胁梅拉斯的右翼,而拿破仑的计划却是要攻击他的后方。
因此,拿破仑必须在勃朗峰以东的某处越过阿尔卑斯山。于是要使炮兵得以通过,他就只有两个山口可供选择:一个是大圣伯纳德山口(2 466米),另一个是辛普朗山口(2009米)。3月的时候,拿破仑派了一名参谋军官去侦察这两个山口。他回来汇报说,尽管辛普朗山口较低,但大圣伯纳德山口还是容易通行一些,因为该山口难行地段仅9公里左右,而辛普朗山口难行地段却长得多。于是拿破仑便决定走大圣伯纳德山口,这条路可直达都灵,而且从第戎基地出发,行军距离也较短。那位参谋军官还建议,如果把火炮装在特制的雪橇上,就有可能把这些炮都运过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