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坚强的意志与健康人生(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16413200000006

第6章 意志品质与学习(2)

(七)作业阶段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实践环节”,是用来解决问题的阶段,主要的目的是对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进行练习与验证,使自己所学的间接知识能在实践中得到某种验证或者补充书本知识的不足,以便自己能够更好地理解、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简单地说,作业阶段就是学习者运用习得的知识去完成作业,去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一般包括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阶段:

1.发现问题的阶段;

2.分析问题的阶段;

3.提出假设的阶段;

4.验证假设的阶段。

就“做作业”这个过程而言,基本不存在发现问题这个阶段,因为问题是现成的,是提供的。从分析问题这一阶段开始,就必须有意志上的努力。如果意志不坚强,缺乏自制力,学生就不会全面细致地、客观地分析问题,特别是面对那些棘手的问题更不会有攻克难关的决心。

(八)反馈阶段

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就能够意识到自己预定的目标是否达到,并且将检测之后的结果作为一种信息反馈回去,使自己对整个学习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

反馈的作用还体现在作业正在完成的过程之中,尤其在解决一些复杂的、难度大的问题时,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可以使学生及时调整思路,不致于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从某种意义上说,反馈阶段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的终结阶段,它直接关系到学习的质量。

反馈阶段学生的意志尤为关键。有些学生为了偷懒,甚至省却了这个阶段。例如,做一道复杂的方程式运算,通常都需要将运算结果代进方程之中进行检验,从而看一看这道题的解答是否正确,有的学生就省去了检验运算这一步骤,结果往往导致不应有的损失(如考试丢分)。

学习习惯与学习意志

有的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三心二意、东张西望;有的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作业,有的学生作业质量不高而且拖拖拉拉;有的学生有条不紊地安排学习计划,有的学生作息无规律、学习无计划;有的学生复习及时、考场严肃,有的学生平时复习不认真,考试时作弊,所有这些良好的与不良的现象,都与一个人的学习习惯有关。学习习惯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与学生人格的完善。而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学习意志的培养,不具备坚强的学习意志,自然也就养不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何谓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经过反复训练以后养成的学习方式,是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稳定结合。

学习习惯是在长时期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种行为倾向,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发生改变,是一种定型性行为,学习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结果,是学生头脑之中已经建立起来的稳固的神经联系。学习习惯如同任何一种生活习惯一样,也是人们的一种内在需要,如果不按照习惯的要求去开展活动,自己就会感到十分的别扭与难受。如对一个学习习惯良好的学生来说,根本就不需要别人的提醒与外界的督促,甚至也不需要自己刻意去提醒,就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这是一种省力、省时、高效的自然性动作。

学习习惯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般说来,具有以下作用。

第一,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习习惯的养成标志着学习方法的最终形成,是学习方法定型化、经常化的最终结果。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就具有了一种自动化的作用,不需别人的时刻提醒,也不需要经过什么大的意志努力(注意:学习习惯在形成之后确实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完成相应动作,但是,在形成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却需要坚强的意志努力)。可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然而然地将科学的学习方法应用于学习过程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育学家们、心理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调查之后发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他们的学习习惯之间存在着一种正比例的关系。

凡是学习成绩优秀或者良好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一般也较好;凡是学习成绩不良或者很差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一般也不好。

据研究表明,虽然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业成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例如:可以加强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榜样、加强智力训练等等,但最见效、最有益的一种方式就是从培养学习习惯这方面入手,特别对小学生而言,这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小学阶段被公认为是培养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第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完善学生的人格。

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习惯养成”式的教育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方式。有人也许会产生疑惑,学习习惯只是关于学习方面的问题,与道德修养、完善人格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不然,高尚的品德修养、健全的人格是在良好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之中逐渐养成的。

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现在与将来的学习状况,而且更会影响到学生的社会生活、性格特点、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例如,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成绩上不去,从而影响老师与同学对他的评价,容易形成自卑、多疑、敏感、敌视等性格特点。

二、用学习意志去培养学习习惯

有道是:“五岁成习,六十亦然。”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一个人终生受益。纵观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他们往往在小时候都养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随后那漫漫岁月之中,这种良好的习惯成为他们立身的一个重要法宝。

(一)学生主要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种类多种多样,对青少年来说,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与获取知识有关的学习习惯。

这是学习习惯之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学习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快速有效地去获得间接知识(主要是间接知识,直接知识不多)。这个认识过程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与注意,并主要通过阅读、听课、复习、做作业、考试等方式表现出来。与获取知识有关的良好习惯有:专心致志地听讲的习惯;

认真预习功课的习惯;

认真搞好复习功课的习惯;

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种作业的习惯;

注重课外实习与具体实践的习惯;

有规律的作息习惯;

解决疑难问题时不怕困难的习惯;

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的习惯;

自习课上不交头接耳的习惯;

考试过程中自己独立完成的习惯;

对某一问题独立提出见解的习惯;

坚持做好读书笔记的习惯;

坚持做好课堂记录的习惯等等。意志在养成与获取知识有关的学习习惯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与讲究学习卫生有关的习惯。

学习是一项脑力劳动,虽然与体力劳动有区别,但同样也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如果时间过长,负担过重,就会引起身体与心理的疲劳,使大脑与身体的某些器官出现“超负荷”的情况,长此以往,就会影响甚至于损害人的身体健康。因而,学生在学习之时,一定要注意做到劳逸结合,科学地用脑用眼,养成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

与学习卫生有关的良好学习习惯主要有:

科学地使用大脑的习惯;

科学地使用双眼的习惯;

养成正确的看书写字的姿势;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样需要意志力的帮助。

要时刻注意背书包的方法。

3.与个性培养有关的学习习惯。

个性对学习效率的影响很大,很多良好的学习习惯正是在良好个性的基础上形成的。与个性培养有关的学习习惯很多很多,如认真学习,防止粗心大意的习惯;

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习惯;

主动向老师同学请教问题的习惯;

快速解决眼前学习困难的习惯。

与个性培养相关的学习习惯与意志的关系也同样密切,离开了坚强的意志品质,这一类学习习惯几乎无法养成,因为意志本身就是个性心理特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学习意志既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在学生养成学习习惯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能够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去培养学习习惯。

即从头开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防止急于求成,最终弄得不伦不类;二是能够帮助学生坚持反复的训练。学习习惯其实是一种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十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有经过反复的强化训练才能够最终形成。坚强的意志能够防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前紧后松”等情况出现。

(二)意志培养学习方法

那么,到底怎样用学习意志去培养学习方法呢?这里简单介绍两种方法。

1.刻苦训练法。

刻苦训练法是指学生在端正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依靠自身意志的努力,刻苦磨炼,从而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刻苦训练是培养学习习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方法。一般说来,此种方法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端正思想认识;

(2)严格刻苦地进行训练;

(3)形成正确的行为动作;

(4)继续进行刻苦训练;

(5)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习习惯的养成确实是一个充满艰苦与困难的过程,要实现这个过程,没有持久的恒心与坚强的毅力显然是无法完成的。而且青少年的自制力又不强,常常是一抓就紧、一放就松,因而采用此法需注意以下几点:

(1)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最好能够制订一个详细的训练计划,既有长远目标,又有阶段性目标。

(2)从思想上帮助他们认识到意志训练的重要性。

刻苦磨炼法其实就是一种训练意志的方法,因此要教育青少年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到这种训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内心激发刻苦训练的动力。

(3)将最终所要养成的习惯分为几个阶段和步骤。

就如同将一个体操动作分解开来并且分别进行训练的情况一样,同样需要将学习习惯分解为一系列的、相互连贯的小动作与小步骤,从而进行分阶段地训练,每完成一个步骤,都进行一下小结,并为下一步的训练提供经验上的指导与支持。

(4)反复督促自己,搞好自我评价。

运用刻苦磨炼法去养成学习习惯离不开青少年自己的督促与检查,并且应当依据自我检查的结果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克服薄弱环节。

2.规范养成法。

规范养成法的意思是指借助于明确、严格的规章制度与行为规范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照章办事、按照行为规范的要求去进行训练,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捷径,因为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是长期经验的总结,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例如,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有很强的实用性与指导性,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有帮助。

规范养成法的开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行为规范。

不了解就不可能去执行。例如,小学生应当熟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应当熟记《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应当了解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