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适应竞争的学习生活
16413900000006

第6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增强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概述

学生的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的活动,而这种活动是在各种动机影响下进行的。学习动机问题是中小学教学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中一个重要问题。因此,了解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中小学适应竞争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习动机及其分类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心理动因。简言之,是推动学习的一种动力。学习动机在不同学生身上表现也不同:有的强烈,有的不强不弱,有的却微弱。动机有差异,其学习积极性的自觉性也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从整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性动机,即由于对学习活动本身和学科知识内容发生浓厚兴趣,产生了热爱的感情,对学习活动有一种强烈的需要,从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另一种是间接性动机,即与学习本身没有直接联系的动机,如为了将来参加祖国现代化建设,意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立志为人民而学习,或为了个人将来升学就业而学。间接性动机又分为正确的动机、低级的动机和不正确的动机。如为了将来参加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学习是正确的动机;为了实现家长“望子成龙”愿望而得到好分而学习是低级的动机;为了追求个人名利而学习是不正确的动机。无论动机如何,都会对学习产生求知欲,只是强弱不同。而只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才是我们最终所追求的。

二、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

(一)增强活力

人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在动机的促使下发生的。国外有句谚语说得好:你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够强迫它喝水,而根本不渴的马,是绝不会无缘无故地喝水的。有了学习动机,才能开始学习活动。没有学习动机,根本不想学习的人,不可能真正开始学习活动。学习动机强弱也不同。

(二)指引方向

动机不仅能唤起行动,而且能使行动具有稳固性、持久性和完整性,促使学生沿着学习动机所激发的方向坚持努力,争取好的成绩。一个学生如果能在正确的动机下学习,就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取得好成绩。有人做这样一个实验:要一组学生学习两段内容长短、难易程度相同的课文。告诉学生,学过的第一段课文在第一天进行考试,学过的第二段课文在一星期后再测验。实践上,两段课文都是在两周以后才进行测验的,结果,第二段课文考试成绩比第一段课文的成绩要好得多。这是由于动机能够指挥学习的全部活动。指向长远目的的学习,能调动大脑皮层的智力活动;临时应付的学习是被动的。随着考试的结束已记住的知识也随即丢失。

(三)集中注意力

动机对学习促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注意力的加强。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不易受外界刺激物的影响而分散精力,动机较强的学生更能集中思考尚未清楚的问题。例如有两个读过《水浒》的学生,当问到小说内容时,他们回答却很不一样。其中一个能绘声绘色地复述故事的热闹情节,却记不住人名、地名。另一个虽能说出人名、地名、事情经过,但对小说的景物特点毫无所知。进一步问他们为什么读《水浒》,第一个学生说:“喜欢里面的热闹,看着解闷。”另一个学生说:“我喜欢历史,我看《水浒》能帮助我更好地了解宋朝的发展历史。”由此可见,他们各有自己的动机,注意点不一样,就有不同的效果。

三、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主要条件

(一)社会和教育的影响,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

不同的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不同的要求。在阶级社会里,这种要求充分反映着阶级的利益。在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以培养封建士大夫为其教育目的,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以培养适应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管理人才和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工人为其教育目的。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把“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作为自己的教育目的。使学生的学习动机摆脱私有制的束缚而产生质的变化。但社会上的不同思潮及不同家庭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二)学生身心发展、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对学习动机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主导动机是不同的。总的趋势是: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具体,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多地与学习活动本身有直接联系。如教学内容的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老师和父母的良好评价等都可推动学生的学习,提高其积极性。一般讲,学龄初期儿童的学习动机以直接动机为其主导动机。到少年期,由于学科内容的丰富和分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随之变化。这时他们对自然课发生了直接兴趣、间接动机作用逐渐增大。到青年初期,随着知识经验的逐渐增长和世界观开始形成,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富有社会性。他们面临升学、就业等问题,学习与未来的工作发生了更为密切的关系,间接动机逐渐取得支配地位。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对动机形成的影响也很大。学生的能力、兴趣、性格特点不同,在学习上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兴趣,因而在培养学习动机时,必须考虑他们的个性特点,对某些学生可从指导他们阅读入手,对另一些学生则要从引导他们进行实际操作开始,来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

培养和增强正确的学习动机

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不会自发产生的,社会上的各种不良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自觉地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抵制各种不良影响。那么如何培养和增强学习动机呢?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通过教师和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和学习目的。通过人生目的教育,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和远大革命理想联系起来,与集体联系起来,从而形成长远的间接动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寓教于诗,教人求真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在培养学生动机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如陶先生著名诗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人生目的教育;“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教育孩子们既要有“不得了”的忧国意识,又要有“了不得”的兴国信心的爱国爱民教育;还有他的“世界为何坏?坏在假好人,口是而心非,虽人不是人”对假的批判,对真的赞扬,教育孩子们认识社会,学做真人的社会认知教育;陶行知先生对孩子们进行科学救国的教育,激励孩子们学习科学,努力成为科学家,“学牛顿沉思,学伽翁实做,播下科学种,结成智慧果,吃了变牛顿,又变伽利略,从此两大贤,化身千万个,光明普照处,精神永远活”。他认为只有出现千千万万个科学家,中国才会有光明前途,等等。目的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吟唱、诵读、记忆、接受健康感情的熏陶、科学心智的开启、价值观念的感化等等,取得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对于培养当代青少年儿童适应竞争社会的特点,适应竞争社会的学习,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增强正确的学习动机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是相联系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或具有错误的学习目的,都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每一个学生应重视学习,加强思想修养,充分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个人学习与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振兴中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长远的、间接的学习动机,产生正确的学习目的、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心。

(二)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的越明确,学习的目标就越清楚,通过目标的激励作用,学习动机就越强烈,越稳定、越牢固。明确学习目标,首先,要支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习观点,这是总体目标。其次,将总体目标分解。比如,在各门功课的学习上要有具体的目标,在知识上达到什么水平,在能力上达到什么程度,在测试时取得什么成绩,近期如何,今后如何,等等。分目标还应分解,分解到每一章节,从不同的思维层次上去明确学习的具体目的和要求。这样建立一个完整的目标网络,将学习动机渗透到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学习动机的作用。

(三)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产生学习的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生没有明确学习目的、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下,可以把自己的其他活动的动机迁移到学习上来,产生对学习的需要。有的学生一心想当一名航空家,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迷恋于各种飞机模型的制作,而置课堂学习于不顾。那么,其动机再好,也是不可取的。因为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不可能培养出良好的航空个性品质,不可能掌握好制造飞机技术和航空技术,也就不可能在航空中独立地解决遇到的问题。也有的学生想当文学家或作家,认为学数理化没用,实际上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里,对理科文化知识一窍不通,是当不成文学家或作家的。利用学生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新的需要,这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谈理想等活动,把学生对与学习有关的故事和游戏的动机与学习联系起来,并把这种动机迁移到学习上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怀有远大理想,对某些学科比较偏爱完全应该,但应明确认识到学习如同建造高楼大厦,没有坚实的基础是不行的。而中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基础打不好,一切都谈不上。要弄清这个关系,把想当什么的动机迁移到各学科学习上去,产生学好各门学科的需要。反过来,通过具体学科的学习或通过参加劳动、社会调查、实习等,自我体验学习的社会价值,将直接性动机和低级动机迁移到正确的动机上来,对不正确动机,更要注意通过具体而生动的事例剖析矫正、使之逐步过渡到正确的学习动机上来。

(四)积极参加学习竞赛

学生都具备要强、好胜的心理,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这是很可贵的。而学习竞赛正满足了这种心理需要。所以,在学习中,应注意选择自己的竞争对手,具有超过对方的欲望,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自己内在的学习动机。

(五)严格要求,恰当评价

严格要求就是使学生按照教师所规定的要求去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之后,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某种满足,从而推动他们更好地学习。恰当地评价,是准确地对学生能否按要求进行学习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恰当地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公正恰当及时地评价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方法之一。

(六)及时反馈、强化动机

学习的成功与失败,都可能强化动机,从而促进学习。只埋头学习,不问结果如何,会使人厌倦,也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许多学生作文写过无数篇,但水平总是不见提高,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只知按老师布置的题目写,却不检查写作效果。许多同学做作业,做过无数题,但做题的速度,质量还是不见提高,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只知道大量做题,却不检查效果,不善于总结经验。反之,正如美国学者鲁斯·亨利讲的:“每天都知道自己学习结果的同学,成绩能大幅度上升。”比如,采用初中数学自学辅导的学生,自做练习,根据答案及时订正,及时调节学习,成绩一般都比较好。有的学生在班级中学习成绩不好,如果他能经常意识到这一点,并提醒自己,也可以起到努力学习的强化作用。学习结果从何而知?一是从老师那里获得;二是靠经常的自我检查,再是通过考试以及同学间交流座谈,对比而知。善于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的学生,知己知彼,会不断增大自己的内驱力。

三、增强学习动机应注意的问题

学习成绩的优劣,并不只是和学习动机有关系,也和自己过去的知识基础、能力的发展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健康状况等有关。

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的效果,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并不是说学习动机越强,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只有适中强度的动机,才能收到最好的学习效益。为什么过分强烈的动机会降低学习效率呢?这是由于学习动机能引起大脑皮层进入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形成清晰的认识,产生丰富的联想。但如果动机过分强烈,则易引起大脑高度兴奋,使之形成抑制状态,结果事与愿违。所以,学习要循序渐进,动机要强度适中。否则,既搞不好学习,又可能会因挫折引起的精神负担减弱学习动机,造成恶性循环,那就适得其反了。

远大的理想改变了他

戚亮是个聪明的学生,基础也不错,但由于受到做生意的父母的影响,认为将来只要做个小商人就行了,没必要学那么多知识。于是,他对学习不大上心,开始追求吃、穿、玩,学习成绩迅速下降。

上个学期一开学,班里举行了一个“我将来做什么”的主题班会,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发言,戚亮认识到,学习不能只为了自己,更重要的是为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在未来社会中没有知识即使做个商人,也会寸步难行。

此后,他确立了为建设社会而学习的目标,制定了长期学习计划。在学习中认真刻苦,坚持不懈,和从前相比,就像换了一个人。到学期结束时,戚亮不仅考试成绩优异,还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可见,正确的学习目的可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而正确的学习动机又会极大地促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