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能源的世界(科学新知丛书)
16416000000010

第10章 太阳能(2)

1909年,美国工程师威廉·J.贝勒改进了这种热水箱。他在屋顶上的水箱中安了一个连接到进水管上的弯管,弯管中总保留一些水。其中水不多,很快就被加热,加热后的水就流进厨房的一个保温效果很好的贮水桶。由于水温冷却得很慢,所以早上洗澡和洗东西的热水是足够的。此后,这种热水器在一些阳光充足的地方就流行起来了。

现在的箱式太阳灶也是非常简单的。它五面敷设保温层,且涂黑,以利于吸收太阳的辐射热;剩余的一面加双层玻璃。它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阳光穿过玻璃,照射到涂黑的箱壁上,光波的能量转换为热能。此时的热能大部分被贮存在箱内了。因为太阳光的波长较短,热辐射的波长较长。而波长短的辐射易于通过玻璃,波长长的辐射不容易通过玻璃。由于热辐射不易通过玻璃散失,箱内温度不断升高,有时可以达到150℃。这样高的温度,煮饭和蒸馒头是没有问题的。这就是利用了一种“温室效应”。

如果将箱子“扩大”,就可建成容积达几千立方米那样大的温室。在冬季时,太阳光穿过玻璃窗或塑料布进入室内,转化成的热却不会散出去,就可以提高并保持室内的温度。

按照箱式太阳灶的原理,人们还研制成功太阳能开水器和太阳能消毒器等装置,供煮开水和消毒用。

太阳能热水器

在太阳能的利用中,太阳能热水器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装置。它在家庭太阳能利用上将有很好的前景。仅在中国,生产太太阳能热水房示意图阳能热水器的工厂就有几百家,太阳能热水器年产量达上百万,居世界首位。太阳能热水器大致可分为3类:闷晒式、平板式和真空管式。

闷晒式热水器与箱式太阳灶一样,结构比较简单。这种热水器多用金属或塑料等材料做成圆桶形或方盒形的容器,太阳直接晒水桶,可使水温达到40℃~50℃。这样的水温用于洗浴较为合适。还有一种简易的塑料袋式太阳能热水器,袋中装水,放在阳光下晒。可供野外作业人员或海滨浴场使用。

平板式热水器采用板盒的温室效应。技术上较先进的热水器多采用铜铝复合太阳能集热器,它的核心器件是铜铝复合板。这种板用铝制成,板面中固定上可通水的并与板面平行的薄铜管,水经过铜管和铝板接受太阳光辐射。加热铜管中的水,加热后的水被送入贮水箱。

真空管式热水器的技术最为先进,是当今太阳能的高技术。由于采用了真空管装置,热量几乎不会散失,热效率非常高。只要有太阳辐射,在冬季时,集热器中的水温仍是很高的,它的最高温度可达200℃。不仅可以满足生活用热水的需要,而且可以供工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和太阳能发电。

太阳帆

人们利用太阳光首先是照明,如果阳光不能直接照射到需要照明的地方,人们就会首先考虑应用光的反射原理。在河南省,有一条著名的水渠——红旗渠。它有一条最长的隧道——曙光洞。在建设这条隧道时,为了解决照明的问题,聪明的施工人员利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将阳光投射到几十米深的竖井和隧道中。保证了施工的进度,节约了施工的费用。

然而,用阳光照明只能局限在白天。夜晚时,月亮反射的太阳光,其强度太低,与白天时的阳光强度相差太大,照明的效果太差了。那么,能不能在晚上利用太阳光,并使阳光的强度达到更好的照明效果呢?

1992年4月,俄罗斯科学家设计了高空太阳帆,用于反射阳光,以为地面提供照明。这相当于将太阳伞放到太空。太阳主帆的直径为250米,其亮度相当于40~50个满月亮度之和。如果采用定点照明的方式,它可使方圆几十千米的区域亮如白昼。1993年2月4日,俄罗斯的“进步”号宇宙飞船把太阳帆送到“和平”轨道站。它反射的太阳光照在月球背面达6分钟之久,并可以在地面上形成一个直径达4千米的发射光束。人们将这个大太阳帆称作“人造小太阳”,并在1993年底被《科技日报》评选为世界科技十大新闻之一。

科学家们计划,用100面直径为22米的太阳帆构成绕地球的一个环,距地面1500~5530千米。这些太阳帆反射的太阳光既可以照射在飞船的太阳能电池上,为飞船提供动力,也可以用于销毁外层空间的“太空垃圾”。

神舟飞船上的太阳能电池帆板

据说,建立一个太阳帆照明系统只需80万美元,它造成的效益可以节省照明电能达3500万美元。这可能会把人工照明的历史改写。它的效益远不在于节约一些钱财,面对当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的状况,太阳帆的作用就更加诱人了。

在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弗里德里希·灿德尔提出了一个方案。他认为,在太空中利用船帆航行是可能的。因为太阳每时每刻都在辐射粒子,这些粒子形成“太阳风”,而空中的船帆就可以在太阳风的推动下远航了。

太阳电池(站)

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世界性的“能源危机”,为了消除这种“危机”,人们将目光转向了太阳能,并大大加强了对太阳能的研究与应用。据专家的看法,在利用太阳能的3种方式中,利用光电池直接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是最有前途的技术。

太阳能电池阵列

现在,许多国家在边远地区采用太阳能,为信号灯、电话等少量电能消耗的装置提供能量。近年来,科学家们正大力研究新的光电池,美国已经研制成新一代的光电池,可利用太阳光能量的20%,效率提高了大约1倍。日本科学家甚至在实验室中还开发出光电转换效率达30%的光电池。

光电转换的发现

1839年,著名的法国物理学家A.C.贝克勒尔发现了光生伏打现象,这是人们最早认识到的光电转换现象。1876年,A.C.贝克勒尔的儿子、法国科学院院士A.E.贝克勒尔开始研究光生伏打现象。当20世纪初建立起原子结构和电子理论之后,人们才认识到,在光子的照射下,物体中原子外层的电子发生移动。由于光是一种电磁波,并具有一定的能量,当光子的能量足够大时,物体内部会产生电动势和电流效应。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贝尔实验室的两位科学家利用半导体制成了光电池。1954年,他们试制成功单晶硅太阳电池。这是人类首次从技术上实现光电转换。这时的高纯度硅材料非常昂贵,而且光电池的光电转换率只有6%。1958年3月17日,美国发射成功“先锋Ⅰ”号人造卫星,其中的电源是由硅太阳电池充当的。40年来,许多航天器都以太阳电池作主要电源。

贝克勒尔

比起化学电池,太阳电池是一种物理电池。它不消耗电解质,只要有光,通过光电转换就可以得到电能。由于太空的太阳辐射十分强烈,且没有昼夜的区分,这就为太阳电池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国于1970年发射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就使用了国产的单晶硅太阳电池。

太阳电池的种类

据有关人士估计。目前全世界有30家企业生产太阳能光电池,建成的光电池太阳能电站已超过20座。但是,工业化生产的太阳电池仍以硅材料为主。这包括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三类。所谓单晶硅和多晶硅都是晶体,非晶硅则是非晶体。单晶硅与多晶硅的区别主要在于,整个物体是一个大晶体,则为单晶体;整个物体由若干小晶体构成则为多晶体。它们用于制作太阳电池是有一些不同的。

单晶硅太阳电池的生产技术比较成熟,生产历史也比较长。这种电池的性能稳定,光电转换率较高。一般单晶硅太阳电池光电转换率可达15%,用于航天器上的太阳电池光电转换率则要高得多,最高的达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