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管窥宇宙环境(科学新知丛书)
16416900000002

第2章 太阳家族轶事(2)

英国著名的科幻作家威尔斯则紧跟其后。他把劳维尔等人推断的、可能存在的“火星人”,描绘成大头、细腿,有高度发达智力的生命。这一形象,深受在宇宙中感到孤独的地球人的喜爱。结果,就形成了一种无形的舆论导向:只要没有确凿的证据,最好不要否定“火星人”的存在。

从那时起,人类用自己的智慧,给火星蒙上了后继者很难再揭去的神秘面纱。正是这块面纱,推动着全世界加快了探索火星的步伐。

在意大利天文学家发现火星表面沟纹之后的90年间,所有的天文观测似乎都在助长着如下的猜测:火星上可能存在过,甚至至今仍然存在着智慧生命。甚至一些普通人,也非常希望这是真实的。

火星是与地球最相像的一颗行星。它与太阳的距离约为地球与太阳距离的1.5倍,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37分。天文学家还惊奇地发现,在火星的两极有面积随着“季节”变化而时大时小的白色“极冠”。于是,许多人都希望,火星的极冠,是大量的冰雪形成的。这样,想象中的火星人真实存在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探测还表明,火星表面的最高温度约为24℃。人们争辩说,尽管这个温度比起地球来说,显然低了一些,但是完全在生命生存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尤其是智慧的生命,完全有能力克服这小小的“低温”造成的困难。

20世纪60年代,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掀起了又一次探索火星的热潮。

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争先恐后地想尽早揭开火星的神秘面纱。美国凭借着强大的科技优势,在1969年和1972年,先后成功地发射了“海员6”号、“海员7”号和“海员9”号3艘太空船,飞临火星上空,拍回了大批火星“运河”的照片。

持续了近一个世纪的火星“运河”之谜,总算有了谜底:所谓的运河,不过是火星上火山口附近的裂缝。然而,仍然令科学家大惑不解的是,这些“裂缝”的颜色会随着火星上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于是,主张火星上有生命的科学家坚持说,火星表面许多地方颜色的变化,是因为那里生长着植物。科学幻想小说的作者则进一步认为,具有高度智慧的火星人,随着火星表面条件的恶化,已经转入“地下”生活的时代了。显然,人类寻找可能存在的火星人的工作还必须进行下去。

1976年,美国科学家开始执行更加雄心勃勃的探索计划——在火星上登陆的“海盗计划”。“海盗1”号和“海盗2”号两个登陆舱在7月和8月按预定计划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机器人收集并精确地分析了火星土壤的成分,发现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超乎寻常的高。如此先进的研究,虽然未在火星荒凉的大野上找到智慧生命的足迹,却也不能否定火星上存在过,甚至现在仍然存在智慧生命的推测。

回顾从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乔凡尼·斯加巴雷里观察到火星表面的许多沟纹,直到1976年美国“海盗1”号和“海盗2”号两个登陆舱分析火星的土壤成分,这整整100年间探索火星的历史,到底是科学发现的推动力重要呢,还是把沟纹翻译成“运河”的这个笔误更有魅力呢?答案大概和火星上有没有生命的问题一样,至今还很难说清楚。

火星上的“人脸”

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少的时候是由真实的“神话”为先导的。1969年,美国发射的“海员6”号、“海员7”号,以及1972年发射的“海员9”号飞船(“海员”号飞船,也译作“水手”号飞船),围绕火星所拍摄的照片,弄清了所谓火星“运河”的真相,结束了对火星“运河”近百年的误解。仅仅过了4年,一则关于火星的现代神话又诞生了。

正好在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乔凡尼·斯加巴雷里宣布,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了火星表面有许多沟纹之后的第99年,科学家使用高技术的手段,在火星上发现了一张“地球人的脸”!对火星的探索立即掀起了新的一轮高潮。

事情是这样开始的:

1976年7月和8月,美国的“海盗1”号飞船和“海盗2”号飞船,成功地将两个登陆舱送上火星,拍摄了布满了沙砾和岩石的火星表面的照片,取到了火星“土壤”的样品,并且对这些样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同时,“海盗”号飞船还首次从比“海员”号飞船更加靠近火星的轨道上,向地球上发回了大量宽视野、高清晰度的火星表面照片,许许多多的工作人员对这些照片进行着分类整理。

忽然,一名工作人员对着一幅照片愣了愣神:照片上的一个小小的区域,多么酷似一张地球人的脸啊!他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这幅照片,怎么看怎么像“人脸”。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他的同事们,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经过反反复复的技术处理和量算,美国航天局向新闻界公布了这一发现,并宣称,这片约1.6千米见方的区域,是值得研究的“重点地区”。

20世纪70年代,正是人类古老神话复活的时代。因为这个时期,人们思考问题获得了一个全新的出发点:既然我们可以制造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那么为什么地球之外的智慧生物不能做到这一点呢?或许早在我们建树人类文明很久很久以前,就存在过辉煌的“地外文明”。

一批声望卓著的科幻作家争辩说,按照人类的发展和进化,在公元前2700年左右的那段时间里,先民们是无论如何也建设不了“金字塔”这般宏伟绝伦的建筑物的。

他们推断说,金字塔、复活节岛巨大的石雕人像等,很可能是地外文明留给地球人的“纪念物”,是高度智慧的宇宙生灵降临地球留下的“丰碑”。20世纪70年代的地球人,关注这些非常接近古代神话般的科学幻想的推理,并且多数人都真诚地希望这一类的设想是真实的。

不难想象,这个时候,美国航天局公布“海盗”号飞船发回的火星照片,在全世界引起了何等的轰动。科学家和科幻作家,争先恐后地提出对“火星人脸”的种种解释。

其中,最引人入胜的一种认为,火星上肯定存在过,甚至至今仍然存在着高度智慧的宇宙生物——我们姑且称之为“火星人”吧。他们可能是在火星上进化到高度发达的社会形态的,也可能是由更遥远的地方来到太阳系,然后选择了火星,作为他们生息的“宇宙空间站”。他们曾经飞临到地球上,帮助古代埃及的法老们建造了金字塔。当他们在火星上,感到条件日益恶化时,或者在转入“地下生活”之前,或者在飞离火星之前,渴求在火星的表面留下文明的永恒印记。科学家和科幻作家解释说,约1.6千米见方的“火星人脸区”,其中央可能是一座火星人修建的高耸的纪念碑,在其周围环绕着一代又一代的火星人的首领们的金字塔,高度智慧的火星人,把这些金字塔排列成一个硕大无比的“人脸”,以便昭告宇宙中的生灵:他们曾经征服了火星,在火星的表面建树了永恒的、璀璨的文明。

1976年,人类还无法得到更加清晰的火星照片。因此,美国“海盗”号飞船发回地球的这张“火星人脸”的照片便显得弥足珍贵。它越是有些模糊不清,似像非像,越是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探索的热情。其后,科学家一直把获得更清楚的火星表面的照片,作为探索火星的主要任务之一。

20多年过去了。1998年4月,美国航天局公布了环火星勘探者拍摄到的一幅新的火星图像。它是环火星勘探者拍摄的众多照片之一,其解析度足以让人们辨识火星表面的任何地貌形态。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地识别出,位于火星基多尼亚地区的这个所谓的“人脸区”只不过是一座普通的小山。

火星表面的“人脸”其实是一片岩石。

这幅照片,结束了关于“火星人脸”的神话。但是,有关火星上到底有没有智慧生命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因为,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所获得的火星图像确凿地显示:火星表面有大规模的冰水地貌存在,表明火星上曾经有过一段相当长的暖湿气候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