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话说中国——民间艺术
16419600000008

第8章 烙画

我国的壁画较为常见,而烙画则是稀有画种,接下来让我们走近烙画。烙画的出现时间较早,制作的方式比较特殊。烙画的题材多为古典小说、神话故事、吉祥图案、山水风景等,画面清新,美观大方,永不褪色。

烙画在我国古代被称为“火针刺绣”,近代又被称为“火笔画”“烫画”等。它是我国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据史料记载,它在西汉的时候就已出现,在东汉的时候达到了鼎盛。后来在连年灾荒战乱中失传,直到清朝光绪三年才被民间艺人赵星三重新发现整理,逐渐形成了以河南和河北等地为代表的几大派系。烙画发展至今,出现了数量众多的烙制手法,这些推动了烙画的发展。

烙画老虎

南阳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先民们曾经在那里创造了远古文明。汉光武帝刘秀在南阳发迹,南阳由此赢得了“南都”“帝乡”的美誉。南阳的历史地位很高,各种各样的人才聚集于此,这为烙画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西汉时期,南阳城里有位名叫李文的烙画工匠,他是远近闻名的烙画高手。无论是尺子、筷子,还是手杖、扇坠,只要经过李文之手,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人物、花鸟、山水、走兽等,烙画跃然纸上,带给人美的享受。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20世纪20年代,烙画已经成为了特殊的手工行业,烙画品也成为南阳颇有名气的民间艺术品,并且已经享誉国内。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烙画这门民间艺术,将分散流落于南阳各地的烙画艺人组织起来,先后成立了互助组和合作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烙画艺人不断继承和发扬前人的优秀传统。在他们的努力下,烙画艺术走上了更加广阔的发展道路。

烙画花朵

烙画的烙制材料是什么?

我国早期的烙画仅限于在木板、树皮、葫芦等材料上烙制,画面上自然产生凸凹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浮雕效果,颜色大多较深。现在的烙画开始采用宣纸和丝绢等材料烙制,烙画这门艺术形式由此大大丰富起来。由于木板、树皮、葫芦等材质坚硬厚实,所以烙制起来容易控制。而宣纸和丝绢较薄,在烙制的过程中,要想利用碳化程度的不同形成深浅、浓淡、虚实的变化,就显得有些困难。正因为如此,用宣纸和丝绢制作的烙画显得更为珍贵。

烙画的烙制姿势和工具有哪些?

在进行烙画制作时,烙画艺人早期通常采用吸大烟的姿势。他们侧卧床上,利用烟灯加热进行烙烫加工,称为卧烙。这种方法只能烙制小件工艺品,不利于整体的把握,限制了烙画艺术的发展。到了20世纪40年代,烙笔有笔架作为支撑,逐渐出现了坐烙。坐烙具有灵活多变和简单易学的优点,为烙画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烙画制作中,烙制工具必不可少。烙画艺人通常以铁针为工具,在油灯上炙烤进行烙制。随着烙画工艺的不断改革,油灯烙现在已经发展为电烙和激光烙,比较先进的电烙笔可以随意调温,并且还配有多种特制笔头,这就使得烙画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力。

大开眼界

烙画艺术是我国的民间艺术,它出现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凝结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烙画艺人大多是能书会画的农民,所以烙画既受到农民的喜爱,又受到上层社会人士的青睐。由于筷子是东方人吃饭必备的工具,因而在筷子上烙画是最为常见的形式。筷子烙画选用质地优良的材料,烙制过后用香油浸泡,使筷子呈现象牙黄色,有助于人们养生。工匠们在方头筷面上用手工烙绘出的画面典雅精美,所以它们现在已经成为收藏者的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