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慢性支气管炎知识问答
16432000000040

第40章 煎中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常常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在慢性迁延期及缓解期常服用中药治疗。除了中成药及医院煎好的药汁外,大部分病人需将中药带回家自行煎服。煎药时,除了按医嘱规定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等外,尚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使药物发挥应有的疗效。

(1)煎前先用水浸泡。煎药前,先将药物用清水浸泡,其量以药材浸透后稍高出药面为限,不能加太多,这样易煎煮出有效成分。注意浸泡时勿用热水,以免使药材的蛋白质受热凝固变性而附着于药材表面,填塞了药材的组织孔隙,水分不易渗透药材内,药内的有效成分也难以溶出。另外,药材中的高分子物质遇到热水可形成胶体,也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渗出。煎煮中药时浸泡的最适宜的水温是40~50℃,这样水分能缓缓渗入药材内部,使结构疏松膨胀,有效成分易于煎出。而浸泡时间要根据药材质地区别对待。如质地疏松和轻浮的花叶草类药材浸泡时间为30分钟,而生长多年的植物根、茎、皮类需浸泡1小时。

(2)注意选好器皿。煎药的器皿以沙锅为最好,不宜用铝锅或铁锅,以免药物与金属起化学反应而改变药性,减低药物疗效。

(3)加水量。一般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咳喘的药物,头煎可加水300~500毫升,二煎可加水250~300毫升,煮开后再煎10~15分钟即可,两次煎的药汁应兑在一起,分2次服用。

(4)火候。煎药开始时用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不能在煎药过程中频频揭开锅盖,以免气味走散和挥发成分外溢。

(5)煎煳的中药不能喝。有些药物中含有挥发成分,如荆芥、薄荷、苏叶等,其发汗、解热成分都在挥发油里,煎煳后挥发油丧失,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引起相反的作用。如蒲黄,生用有活血的功效,煎煳后变成了止血药。故煎煳的中药要倒掉,不必惋惜,以免酿成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