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天气由寒转暖,阳气初升,是一个生机蓬勃、充满生命力的季节,也是各种致病微生物繁殖、滋生的时期,此时慢性支气管炎病人极易感受风寒邪气。因此,在饮食保健上,一方面应顾顺人体的阳气,使之渐生渐长,但又升而不散,温而不热;另外因春气内应肝木,应注意养阳、柔肝、疏肝,可多食动物内脏,也可配入养肝的中草药物如枸杞子、白芍等。并应根据机体感受外邪的情况及其性质而选用相应的药膳,做到辨证用膳;注意病人是否正处于邪气旺盛或余邪未清的状况,以免盲目进补,使邪留体内,缠绵难愈。
夏季气候炎热,阳气旺盛,人体出汗较多,不仅消耗大量的体液,也消耗了体内各种营养物质,且因天热影响休息和睡眠,人易出现精神疲惫、食欲减退等症,造成人体“收入”少而“支出”多的局面。夏季药膳调理宜于“清补”,选用既能补益,又能清暑解热或生津止渴的药膳食品。故药膳选方应以清暑热、健脾利湿为主,以淡补为宜,可选用党参、白术、云苓、山药、大枣、薏苡仁、莲米、芡实、猪肚、黄花菜、香菇等。只要注意到气候的“热”、“湿”两个特点,便能切合时宜,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秋季秋风劲急,地气清肃,万物萧条,属“秋阴”,在保健上应保养阴气,养收、养藏。秋气主燥,燥邪易伤人体津液,造成阴津亏损,可见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甚至皲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症。而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最易损伤肺津,影响肺的功能,出现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咳,或痰中带血及喘息胸痛等症,故秋季的药膳保健要采用滋阴润燥的原则,不盲目进补,补勿过偏,重在平日补。
中医学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是藏匿精气的时节,也是进补强身的大好季节。因为冬季气候寒冷,人体对于热能和营养要求较高,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冬季进补不仅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而且可使营养物质转化的热能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生长,为下一年开春甚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础。进补时间选择冬至前后最为适宜。进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从中医角度看,“药补不如食补”,特别是对于胃肠功能虚弱的患者,食补在冬季的调养中就更为重要。通过调整饮食,补养脏腑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功能,将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