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新知丛书-拯救生物多样性
16441900000012

第12章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4)

中国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异常丰富,北半球出现的生态系统类型在中国都有分布,如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海洋生态系统等。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由北向南有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针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和热带雨林等不同类型。我国的草原生态系统有温带草原、高寒草原和山地草原三种类型。我国的荒漠生态系统有沙漠、盐碱土荒漠和冻荒漠等不同类型。在湿地生态系统方面,我国有湖泊、河流、沼泽、海岸滩涂等类型。在海洋生态系统方面,我国有浅海带、外海带、海岛等类型。

此外,我国还有竹林、灌丛、高山冻原、草甸等生态系统类型。

上述各类生态系统,各自还包含着许多低一级的生态系统类型。例如,我国温带草原生态系统含有羊草草原、芨芨草草原、大针茅草原、克氏针茅草原、戈壁针茅草原等类型。温带灌丛生态系统含有荆条灌丛、山杏灌丛、黄栌灌丛、胡枝子灌丛、山桃灌丛等类型。

这些由建群种植物命名的生态系统,在我国的数量很多。据初步统计,森林有212类,竹林有36类,灌丛有52类,草甸有77类,沼泽有37类,草原有55类,荒漠有52类,高山冻原有17类,总共有599类。我国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暂时还没有统计资料。这些统计资料说明,我国的生态系统多样性是非常丰富的。

最具特色的几类生态系统

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全球的常绿阔叶林分布于中纬度地区,自南北纬25°左右向两极伸展达35°~40°,在南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均有分布,但其中以我国分布最广,最为典型。

我国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分布范围十分广阔。北部以秦岭淮河为界,南达南岭山系北回归线附近,东濒黄海、东海海岸和台湾省以及沿海岛屿,西界基本上沿青藏高原的东坡向南延至云南的西疆国界线上,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但分布很不均匀。在这一分布区域的西南山地,仍保留着大片原始的常绿阔叶林,而在长江流域各省,则多为零星分布,大部分地段已被农田和次生林所取代了。

组成我国常绿阔叶林的树种,其树叶扁平宽阔,冬季能忍受短期寒冷而不脱落,因此,群落在一年经常呈现绿色,它的上层树种的叶片都呈革质,带有光泽,表面无毛,而且叶片排列方式与太阳光线垂直,所以常绿阔叶林又叫照叶林。

在我国的常绿阔叶林中,各种植物明显排列成4个层次,即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其中乔木层又再分为上下两层。组成乔木层的树种主要是壳斗科、樟科、茶科、冬青科、杜英科、金缕梅科和木兰科的高大常绿树种。灌木层中多为杜鹃花属、乌饭树属、山茶属、柃木属、山胡椒属、紫金牛属和杜茎山属等种类。草本层中主要是各种常绿蕨类植物,但也分布着许多草本被子植物。地被层主要由各种苔藓和地衣组成。此外,林内还普遍存在藤本植物,树干上经常附生着各种苔藓。凡此种种,使得林内到处显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常绿阔叶林中生长着许许多多的著名植物种类,如楠木、樟树、油桐、棕榈、含笑、山茶、油茶、肉桂、云锦杜鹃、天麻、七叶一枝花、贯众、金毛狗等。我国著名的特有植物杜仲、珙桐、鹅掌楸、金花茶等,也都生活在常绿阔叶林中。

楠木是樟科楠木属植物,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余米,树干的胸径约1.5米,树姿雄伟,树干高大端直,材质细致而有香气,不但耐湿不腐,而且遇火难燃,是上等建筑、家具和雕刻用材。北京明十三陵裬恩殿内耸立的32根巨大木柱,都是用整根楠木制成的。这些楠木巨柱,高都在10米以上,中央的4根“会柱”高达14.3米,直径1.17米,两个人合抱还不能交手,而且从上到下一般粗细,几百年一直没有发生任何虫蛀和裂损现象。楠木寿命也长,400~500年的大树仍然生长不衰。目前这种树木已经很少了。

云锦杜鹃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常绿灌木,高3~4米。花朵长4~5厘米,10余朵花集成一簇,花瓣外面粉红,内面黄绿,娇丽宛如天上云锦,是我国珍贵的观赏植物资源。

云锦杜鹃

金毛狗是蕨类植物,隶属于蚌壳蕨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株高可达3米,在地下生有根状茎,没有地上茎,大型羽状复叶直接从根状茎上生出。金毛狗的根状茎粗大直立,表面长满了金黄色的茸毛,形状很像一个金毛狗头。金毛狗之名由此而来。金毛狗的根状茎是著名的中药,具有补肝肾、强腰膝、除风湿和利尿等功效。

七叶一枝花是百合科重楼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地下有横走的根状茎,在地上茎的顶端轮生7枚叶,叶丛中生出一朵花,因此被称为七叶一枝花。这种植物的根状茎入药,治疗毒蛇咬伤和无名肿毒。民间流传:“七叶一枝花,无名肿毒一把抓”,可见其功效之大了。

在常绿阔叶林内,生活着种类繁多的动物。我国著名的特有动物金丝猴、华南虎等,都生活在常绿阔叶林内。其他兽类如猕猴、戴帽叶猴、长臂猿、小熊猫、云豹、水鹿、果子狸、灵猫、斑羚、黑麝和山麂等,也都是常绿阔叶林中常见的种类。

竹林生态系统

本类生态系统中竹类植物,形态比较特殊,有地下茎(竹鞭)和地上茎(竹秆)之分。地上茎生长在地下茎上,一片竹林的竹秆,并不都是独立的植株,其中有不少是同一植株的分枝,所以人们将竹林与森林区分开来,单独组成一类生态系统。构成竹林的竹类,有的呈高大乔木状,有的则是矮小灌木状,有散生的,也有丛生的。

在世界各大洲中,除欧洲外,都有竹林分布,但竹林主要分布在亚洲,而在亚洲中又以我国竹林的面积最大。

我国竹林分布范围相当广泛,南自海南岛,北至黄河流域,东起台湾,西迄西藏的聂拉木地区,在这大片范围内,都有竹林分布。我国竹林约有270万公顷,相当世界竹林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竹林有天然林和人工林两大类。天然竹林常常混生阔叶树种或针叶树种。人工栽培的竹林则多为纯林。我国竹林共有竹类植物近300种,其中有重大经济价值的约有50种,如毛竹、刚竹、淡竹、唐竹和茶秆竹等。其中的毛竹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广、蓄积量最多、用途最大的竹种。

竹林中有不少动物分布,如各种体型较小的兽类、鸟类、爬行类等,也分布有各种昆虫、蜘蛛等无脊椎动物。

可可西里高寒植被生态系统

本类生态系统位于青海的可可西里地区。

可可西里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5000米左右,最高峰是北缘的昆仑山布喀达板峰,海拔6860米,最低处海拔4200米,区内地势南北高,中部低,波伏起伏,低山、丘陵和高原湖盆相间分布,是羌塘高原内流湖区和长江河源水系交汇地区,湖泊众多。气候的特点是寒冷、干旱、风大,年平均温度由东南到西北逐渐降低,为-4.1℃~-10℃。

在生态系统类型方面,从东南到西北,呈现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的更替,高山冰缘稀疏植被也有较大的分布。在这些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中,以高寒草原占据的面积最大,其植物群落建群种有紫花针茅、藏扇穗茅、莫氏苔草等。

可可西里高寒植被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虽然不多,但有许多青藏高原的特有种类,是世界上其他地区都没有的,因此它具有国际意义。据调查,整个生态系统内,高等植物有202种,占整个羌塘高原250种的80.8%,其中青藏高原特有种84种,占整个生态系统植物种类的41.6%。兽类约有30种,其中11种为特有种,占67.7%;鸟类约有30种,其中特有种7种,占23%。最著名的动物有西藏野驴、野牦牛、藏羚羊、藏原羚、藏雪鸡、金雕、大、红隼等。它们种群数量都较大,特别是西藏野驴、野牦牛、藏羚羊和藏原羚都有成群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