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可能因被滥用而带来祸害。尤其是是否应该克隆人的问题引发了人们广泛的争议。克隆人技术对单身族、同性恋和不育症治疗失败又渴望要孩子的人们来说,是个好消息,但人的人工繁殖一旦不再受限,自然出生的人的利益会不会受到损害?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们好处的同时,也会给人类造成困扰。
有人认为,克隆人可“定做自己”,是有性生殖的一种补充;克隆人可作为器官移植供体来源;克隆人是可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可以克隆吗?
但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克隆人的出现将引发人类道德伦理危机。所有支持克隆人的动机和目的,都存在把克隆人“物化”和“工具化”的问题。
“克隆人”有什么现实的意义和障碍?
人作为克隆人创造者,往往忽视克隆人也有独特的心理、行为习惯、社会特征和特定人格,视克隆人为不完整的、丧失自我的人,将他们看成实验台上的小白鼠,试图用克隆技术制造无头人作为器官移植的供体,或制造人的工具等。但克隆的人也会有自己的思想,有作为人类的一切感情,应赋予其人的权利和尊严。克隆人为争取与人同样的权利而斗争的故事在科幻小说中屡见不鲜。
目前,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反对克隆人的行为。中国政府就坚决反对进行克隆人的试验,对克隆人问题态度是“不赞成、不支持、不允许、不接受”。
人类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是自然选择和两性生殖长期进化的结果,也是人类靠智慧发展社会文化的结果。克隆人将有性生殖倒退到无性生殖,这种逆自然发展规律的行为如不加控制,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分离律和自由组合律,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一对遗传因子一半来自父本(精子),另一半来自母本(卵子),受精卵拥有来源于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因基因自由组合而具有独特的基因型,生命力极强。而克隆人是人工无性繁殖,遗传物质主要来自单一个体,既背离了遗传因子分离定律,也谈不上基因自由组合产生的多样性,因此不存在任何进化意义。
克隆人将彻底搅乱代际关系和家庭伦理定位。克隆人过程中可出现体细胞核供者、卵细胞供者和孕育者三位生物学父母,及抚养者两位社会学父母,而且克隆人在各方面更接近被克隆者的兄弟姊妹而不是子女,代代相传的人类继承体系将不复存在,家庭伦理关系也将含混不清。
克隆人的诞生只需要有女性存在,能提供体细胞、成熟卵细胞和子宫,人类的繁衍即可进行。而男性不再是繁衍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这就瓦解了性爱与生育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一夫一妻的婚姻家庭社会规范也难以维持。
体细胞核移植涉及亚细胞水平的操作,这种技术并不完善,损失核内遗传物质的情况很可能发生,技术上的安全性值得怀疑。多利的诞生是英国科学家经历了227次失败后才获得成功的一例。人类目前对克隆技术的研究还远不够成熟,将其应用于人类是有很大风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