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动物(科学探究丛书)
16451000000006

第6章 陆地动物世界(4)

狼虽残忍,但它们对自己的幼仔则充满了“母爱”。雌狼一胎生5~7只幼仔。幼仔落生以后,雌、雄狼共同抚育。雌狼产仔时不能外出觅食,雄狼则四处奔波,猎到野味以后先吞食下去,回来以后再吐出半消化的食物,耐心地去喂雌狼和幼仔。20~25天,幼狼便开始爬出洞窝,这时,亲狼仍不放心,还要双双训练幼狼捕捉猎物。尤其是母狼,对幼狼更是关怀备至,遇到危险情况时,母狼会十分机警地转身向另一个方向跑去,把危险引向自己,以免幼狼遭受伤害。这和袋鼠“半路藏仔”的做法同出于一种动物的“母爱”。但是,当雌狼再度发情时,雄狼就毫不客气地把幼狼赶走,让它们去过独立的生活了。

为了进一步了解狼的生活习性,勇敢的瑞典生物学家埃列克·齐门孤身一人,深入狼群,多年与狼为伍,从中进行观察、试验、研究。他在意大利观察了近百只狼的生活和行为,后来又当上了狼的“首领”,因而获得了第一手珍贵的资料。

埃列克·齐门观察到,狼大约以30~50只为一群,群中有一只强壮的狼充当“首领”。它们集体猎食。齐门还懂得了狼的各种“语言”和行为,如互咬颈项是尊敬,齐门咬了狼首领的脖子,以表示对它的尊敬。同时,齐门又以实际行动保护了狼群,使它们免受一场灾难,从而进一步赢得了狼群对他的信任和尊敬,进而把他看成了自己的同伴,心甘情愿地让他当上了狼的首领。俗语说:“狗行千里吃屎,狼行千里吃人”。野兽终究还是野兽,它还有兽性发作的时候,齐门仍然时刻地警惕着他的“伙伴”。

狼虽然是害兽,应适当捕杀,如捕杀过分,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如美国的某一森林地区,由于完全消灭了狼,鹿多了起来,啃了大片的草木,后来又只好引狼入森林,保持了生态平衡。所以,狼不是完全无益的。

狼的足迹遍布世界,因此有不同的狼种。如有印度狼、北美郊狼、南极狼等。

狮子王

汉代《尔雅》有“狻麂”的记载,晋郭璞注“狻猊,师(狮)子。”亦作“狻麂”。我国虽然没有野生狮子的分布,但是,中国人喜爱狮子并不亚于虎,而且表现在行动上。在我国尤其是南方每逢喜庆节目,都可见到喜气洋洋、热火朝天的舞狮。

这种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兼有杂技和舞蹈的文艺形式,在国际艺术舞台上曾多次获奖,深受欢迎。如果你喜欢旅游,一定会发觉在不少古迹遗址门前都有石雕狮子。人们相信狮子的威力,因此,用石头雕刻它的形象,用来镇守门户,如果你细心,就会看出这还是一对狮子,雄狮在左面,足下踩着一只绣球;雌狮在右面,带着一只小狮子。石狮在中国真不知有多少,单单在北京郊外永定河上的卢沟桥的桥栏上就刻有485只石狮子。我国发现最久的石狮是在四川雅安高颐墓前,年代可追溯到东汉,说明至少在东汉时代中国人已喜欢用石狮来护墓了。

在国外,由于狮子的力量和捕食动物的习性,它被很多国家称为“兽中之王”。有关狮子神奇力量的传说流传至今。古埃及人把霍夫拉王的头像刻在一只石狮身上,成为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前的“人面狮身”雕像。人们相信吃了狮肉或穿戴用狮子皮制成的服饰能从死神中夺回生命,恢复失去的力量,治愈疾病和免疫。以狮子为力量的象征更吸引世界各地的冒险家去非洲,猎杀一头狮子来显示自己的力量和勇气,将战利品一张狮皮或一只狮头剥制标本收藏在家中,以此提高自己的社会声望。好在现在世界产狮国家都已知道保护狮子,禁止捕猎,除了少数不法偷猎者外,大多数人到非洲去只是为了观赏狮子或给狮子拍张照片作为留念。现在野生狮子大多数分布在非洲草原,少数分布在印度的吉尔森林中。历史上狮子的分布远比今天广阔。山洞中的壁画和考古上的发现都证明1500年前它们广布于欧洲。公元前300年希腊亚历士多得的著作就提到狮子。十字军东征在通过中东的征途中经常遇到狮子。直到20世纪初在中东很多地方和印度北方还能发现狮子。

世界上狮子有7个亚种,其中非洲占6个,如南非阿扎尼亚狮、好望角狮、北非伊斯兰狮、西非塞内加尔狮、安哥拉狮和东非坦桑尼亚的马萨伊狮,亚洲有一个亚种,即印度的亚洲狮。亚洲狮的毛被较非洲狮厚,尾端流苏较长,颈鬣较少,肘部有突出的毛簇。非洲狮毛色黄褐,腹部和腿内侧白色,耳背面黑色,雄狮颈鬣发达,茶褐色到浅红棕色,头和体长2.6~3.3米,尾长60~100厘米,肩高1.2米,体重150~250公斤,雌狮比较小。狮子具有柔软而结实的身体,头圆吻短,并有长而硬的胡须,颌短而有力,非常适合咬杀和撕裂猎物,因表面覆有向后倒生的角质突起,对舐刮骨上附着的肉和舐理毛时去除寄生虫是有利的,爪尖利而弯曲,可收缩在爪鞘内。捕猎时视觉和听觉比嗅觉显得更重要。

在猫科动物中,狮子是过社会集体生活的,通常以家族为单位,由一头健壮的雄狮为首领,附属1~6头成体雄狮,4~12头成体雌狮和它们的幼崽组成。首领在家族中享有绝对权威,起着保卫领地和雌狮不受外来雄狮的侵扰。一个家族占有的范围为20~400平方公里。常以家族的大小和当地可猎到的动物数量而定,大的区域有部分可以与邻近家族重叠。但是,每一个家族都有一块中心地方是独占的。领地的界域是用吼叫、尿迹气味作标记和巡逻来维持的。入侵者一般在接近疆界时就回撤,偶然也会因侵入而引起雄狮间的厮斗,入侵者被赶跑,如果首领雄狮被战败,那就意味着新首领的出现,不过这种情况是罕见的。每当一头雄狮接管一个狮群,它会残杀其他雄狮所生的幼崽,不久,它就有了自己的后代,而它对自己的子女是非常宽容的。一个狮家族的成员通常在领域内散布成几个小群,这些小群有时称为伴侣群,形成较大的群对狮子很有好处,可以提高捕猎大型猎物的成功率,能从别的食肉动物那里掠夺食物和减少自己的猎物被别的食肉动物偷走。一群只有两只狮子被鬣狗偷走猎物达到20%,而有6只或以上的群,猎物被鬣狗偷走只有2%。虽然狮子是随机猎食的,鼠类、野兔、小鸟和爬行动物都可以是狮子的食物,但是大部分食物是由50~500公斤的动物组成,主要是结成大群的食草动物如斑马、羚羊、野牛和长颈鹿等;狮子也捕食疣猪。狮子是集体行猎的,在隐蔽物较少的开阔原野上,猎食主要在夜间进行。但是,如果那里植被稠密也可以在白天猎食。成年雄狮很少参加猎捕,可能是它们的颈鬣太注目。雌狮们常作扇形地绕着猎物蹑足移动,以便切断猎物可能逃跑的路线。虽然狮子能达到每小时50公里的奔跑速度,但是,它们的猎物奔跑速度更快,能达到每小时80公里。所以狮子必须悄悄地蹑足靠近猎物,在大约30米之内发起进攻才有可能成功,在追及猎物时,不是抓就是从侧面猛击,猎物一被击倒,就很少有逃脱的机会。对大的动物则采用咬头颈使其窒息。狮子猎食通常四次中只有一次成功。捕到猎物通常是被这个狮群所有成员分享,当然是首领雄狮优先,然后才轮到其他雌狮子。当一些狮子在一起吃食时,常发生争吵,但是,这种争吵只是短暂的。为争食而造成严重伤害的现象更是少见。成年雌狮每天需食大约5公斤肉,成年雄狮需食7公斤。同一家族的成员彼此和睦相处,雄狮们常协同去抵抗不熟悉的雄狮,有时它们之间也会发生一些厮打。但是,不会因为雌狮而厮斗。雌狮往往是对首先与自己亲热的雄狮亲热明显地超过对后来者。幼狮每胎2~4仔。幼狮体毛带有斑点,成长后斑点消失。雌狮对幼狮非常爱护,即便不是自己所生的幼仔前来吮奶,也不会遭到拒绝,幼狮在能跟随雌狮到处活动时就开始学习猎食。当长大到一岁左右就已学会蹑足潜行、处于下风、以及侧面出击等猎食本领。幼狮三年性成熟,雌狮长成后可以留在家族中,而雄狮则离开家族,外出另谋生路。

浑身长满棘刺的豪猪

豪猪又叫箭猪,这种猪外国有,我国也有。当你走进动物园去参观,会发现它满身是刺,根本不像猪。它从背部到尾巴,披满像簇箭一样的棘刺,屁股上的棘刺更是又长又密,其中粗的像筷子,长的足有半米,每根棘刺的颜色黑白相间,很显眼。

豪猪膘肥体壮,除了有棘刺,还长了锐利的牙,脸像耗子一般。动物学家根据它这些形态特征,把它明确归为啮齿目动物,划进老鼠一类里。它是夜行性动物,白天躲在洞里睡大觉,晚上出来活动。据调查,这种动物分布广,大体分为东西半球两大类。美洲豪猪属西半球类型,多产在巴西、玻利维亚等国,它的家族约有20种,以巴西豪猪最出名。它的形态特点是:个头小,体重在12~14千克,腰粗腿长,脚趾有尖利的长爪,能抓住树枝,把身子吊在半空里,能敏捷地进行攀缘活动。美洲豪猪尾巴长,像猴子一样,末端光而无毛。有缠绕功能,刺也与欧亚种不一样,它的刺短而密,对抵御猛兽,倒是一种锐利武器,特别是每根刺上,生有很多小倒钩,遇敌便可深深地插进对手的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