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发电是利用地下热能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地下热水或蒸汽温度因地而异,有的高达280℃以上,有的还不到100℃;有的压力高达几十兆帕,有的还不到几兆帕。有的热水纯净,含杂质少;有的则含多种腐蚀性强的成分。针对这些不同情况,地热发电的方式也相应而异,大体可分成三种:
第一种是直接利用天然蒸汽发电。这种方法简单,只要打好钻井,将地下热蒸汽直接引入汽轮机,推动汽轮发电机旋转就可发电。如果引出的蒸汽夹杂着热水的话,可先通过汽水分离器,将水除去,再引入汽轮发电机。
但要求温度在100℃以上,压力在2~3兆帕以上,而且不含严重腐蚀汽轮机的有害成分的地下热蒸汽。
第二种方法叫减压扩容法。它可适用于略低于100℃的地下热水。基本原理好比在海拔很高的山顶上煮开水一样,因气压低于1.013兆帕,水温不到100℃也会沸腾。用人工方法造成低压的条件,使得不到100℃的地下热水也沸腾起来,变成蒸汽,再去推动汽轮发电机。具体办法是在汽轮机前方设一扩容器,在后方设有冷凝器和抽气器。起动时先开动抽气器,使整个系统处在负压下(即气压小于1.013兆帕),然后将地下热水引入扩容器。在负压下,不到100℃的热水即刻沸腾起来,产生大量蒸汽,推动汽轮机。尾汽进入冷凝器,冷凝成水排出。这样不断地冷凝和排水,就可以保持系统始终处在一定负压下。如果地下热水里含有别的气体,这些气体不会在冷凝器里变成水,可通过除气器和抽气器除去,使系统保持负压。这种方法易行,是利用较低水温地热水发电的好办法。
第三种是利用低沸点工质发电的方法。它是将地下热水引入蒸汽发生器的一侧,加热另一侧通过的低沸点有机化合物液体,使它沸腾产生大量蒸气,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从汽轮机排出的低沸点工质的乏气,通过冷凝器,再次变成液体,由循环泵打入预热器,再回到蒸汽发生器中加热,如此循环不已。低沸点工质种类较多,例如氯乙烷(C2H5Cl)、异丁烷等等都是理想的低沸点工质。氯乙烷的沸点为12.3℃,当地下热水只有60℃时,就可以得到55℃,(4~5)×1.031兆帕的氯乙烷蒸气,完全可用来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这种方法不但可用于地下热水温度低于100℃的场合,也适用于地下蒸汽中含有腐蚀性成分,不宜直接导入汽轮机的场合。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设备较复杂。
据世界能源委员会(WEC)1993年发表的1992年能源资源调查报告指出,地热资源在几千年前已开始向人类不断提供热能。至1904年才开始在意大利实现了工业规模的应用,建立了世界第一座地热电站——拉德瑞罗地热电站。目前该电站的装机容量为54.8万千瓦。此后,新西兰、美国、日本、菲律宾等24个国家相继开展地热发电利用。现在最大的地热电站是美国的盖塞兹(Geysers)地热电站,装机容量共283.7万千瓦。装机容量次于美国的有菲律宾(88.8万千瓦),墨西哥(70万千瓦),意大利(54.8万千瓦),日本(27万千瓦),新西兰(26.4万千瓦),印度尼西亚(14.3万千瓦)等。当前主要国家的地热发电容量共约600万千瓦,年发电量共约300亿千瓦时。
此外,地热资源还在非发电(直接利用)方面被大量利用,所被利用的热能约为发电利用能量的10倍。
美国电力OESI公司在加州和内华达州建了两座大型地热发电站,于1993年秋投产。建在加州南部的含拜尔地热发电站装机容量32万千瓦,投资1.15亿美元,生产的电力交当地供电公司并网销售;建在内华达州北部的腊依帕奇地热发电站,装机容量12.5万千瓦,投资3800万美元,生产电力由当地电力公司并网销售,建设资金全部由GE公司金融部门融资。
菲律宾政府和国有石油公司为解决国内电力严重不足,决定在莱特岛建60.5万千瓦地热发电站,其中44万千瓦向首都马尼拉所在的吕宋岛供电,另16.5万千瓦向附近的宿务岛供电。同时建设连接各岛间的输电线路。为了减少输电损失,将采取直流输电,由世界银行融资;发电工程将采取建设、运营一揽子的BOT方式,并于1993年4月进行国际招标。
热干岩发电技术前景广阔,北美洲和其他大陆下面都是热干岩,只不过埋藏的深度不同。
迄今在利用大自然的这个恩赐方面迈出最大一步的,是在美国新墨西哥州芬顿山进行的4个月连续不停的试验。那里附近的洛斯阿拉莫斯国立实验所的科学家们现在正在进行迄今范围最广泛的验证。他们在地下2438米深处用水的压力在一片体积为2124万立方米的花岗岩层冲开一些裂口,然后钻两口井,从地球表面直通到204.45℃高温的岩石上。
通过其中一口井向热岩石注入冷水,再用比汽车轮胎里的压力大200倍的高压把水从这些裂口里压挤过去。接着用水泵通过另一口井把热水抽回到地面上来。这种热水将在一座发电厂中用来加热丁烷(C4H10),使丁烷膨胀,驱动涡轮机。据科学家们说,这样发电的成本将和常规发电厂的成本不相上下。
洛斯阿拉莫斯国立实验所的这个研究项目的领导人戴维·达钦预言,第一座正式运行的这种热电厂大约将在5年后投产。帮助实现这个梦想的是地热电力公司,这是内华达州里诺的一家新创办的公司,它现在正在同加利福尼亚州克利尔莱克市当局合作建造一座正式运行的地热发电厂,如新墨西哥州的平原电力公司等其他美国公司正在密切注视洛斯阿拉莫斯国立实验所的研究活动,派遣顾问人员去参观这个工程项目。这项技术也在全世界引起浓厚兴趣,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和俄罗斯都在进行试验。
整个技术仍处于萌芽阶段。它也带有风险,例如钻井时碰上多孔的岩石,就会像漏水一样把水流掉。但是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情况要比在勘探石油和天然气时打出空井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打空井和这种情况的比例为20∶1。
日本中央电力研究所与我国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合作开展高温热岩发电的研究试验工作。高温热岩发电是要取出地下热岩的热量,通过地面的热交换及发电设备转换为电能。其技术关键在于如何取出热岩的热量,现在世界上许多实验中,多数是用不同方法将岩石压裂或爆裂,然后通过钻井将水或其他介质送入热岩裂缝中受热,并将热量带到地面。而地面发电的工艺过程则是利用成熟的技术。目前中日合作的试验就是水压破碎热岩、预测裂纹发展的技术研究。这次试验的场所选定在北京西南的房山。实验是在花岗岩层中进行,破碎用钻孔直径为120毫米,深约250米。还有4个声波观测钻孔,其直径90毫米,深约100米,在破碎用钻孔的周围埋设有许多声波传感器,日本中央电力研究所对热岩水压破碎已掌握一定的实用技术,正在进一步完善设计。钻井工作中方已于1993年7月开始,计划破碎试验已在1994年~1995年间进行。
我国现有地热井2000口,其中近半数已投入开采利用。经过20多年的地热勘查证实,我国具有较丰富的高温和中、低温地热资源。现已完成地质勘查的地热田有50多处,其中西藏羊八井和羊应乡,京津及河北省牛驼镇的地热田均达大型规模。
中国的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藏南、滇西及川、滇交界一带,一般用于发电。中国目前的地热发电机组数在17个有地热发电的国家中居第5位,装机容量居第12位。
我国最大的地热电站建在西藏羊八井地热田,现有装机容量2.5万千瓦,已累计发电近4亿千瓦时,占拉萨市电网的40%~50%。另外湖南、广东等省也有地热电站。
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用于纺织、印染、温室种植、水产养殖、医疗洗浴和冬季采暖等。地热利用最突出的天津市现已建成供暖面积140万平方米。
地热应该被视为洁净和简易的能源,在发现地热水中存在有害元素时最有效的处理办法是什么?
但因有些地方的地下热水中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处理不当也会污染环境。例如,热水中含有硫化氢,逸出来可以闻到臭鸡蛋的味道。有些热水中含有砷等有害物质。
在开发利用地热时,应仔细分析水中的有害元素的含量,同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最有效的处理办法是将废水回注到井内,这样既可解决污染问题,又可防止因大量抽水而造成地面下沉,这在技术上是完全可以办到的,无需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