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也不断上升,在2004年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中国进口石油超过1.2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上升到40%。同时,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到能源消费量不断增长和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矛盾的影响,同时能源消费依赖化石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上升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经济的发展并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环境,中国应当首先改变以煤炭为主的发电结构,而采用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小水电以及地热等低碳能源发电模式。发展低碳能源是中国应对能源紧缺和气候变化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尽管与常规能源相比,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推广使用目前还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但必须看到,目前煤炭发电的低成本中并没有考虑环境污染的成本。如果考虑对生态的破坏,煤炭当前的低价并不能反映其真实的价格。”
2005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22468万吨标准煤,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06324万吨标准煤,发电量24146亿千瓦小时,均居世界第二位。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达7000万千瓦。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品燃料占68.7%,油品燃料占21.2%,天然气占2.8%,水电、核电和风电占7.3%。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庞大的人口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
据专家估计,以目前的能源使用效率,到2020年,中国的煤炭消费量将超过世界其他国家达到28亿到33亿吨。届时,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接近12亿吨。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对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常恶劣的。如果采用目前世界先进国家平均的节能技术,到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预计可以减少7亿~8亿吨。
如果实现这一节能目标,就能够在保障经济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使环境得到保护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意义。事实上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作的一切努力都将影响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正在采取非常积极的态度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
从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期。受基础设施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的拉动,钢铁、水泥、电解铝等建材工业投资成倍增长,造成能源供给紧张。能源消耗弹性系数由“七五”、“八五”到“九五”时期的0.66、0.48和0.13上升为“十五”时期的1.04,2003和2004年分别高达1.53和1.59,2005年下降为0.94。由于近三年能源投资大幅增长,预计明后两年电力供应将可能由紧缺转为剩余。
从2006年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这15年也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时期。预计未来15年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7.5%,到2020年GDP总量将由2005年的18万亿元增加到54万亿元,按现行市场汇率计算,折合6.7万亿美元;人均GDP将由2005年的1700美元提高到4800美元。改革开放以来27年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平均为0.54,今后15年按0.5计算,能源消费年均增长速度按3.75%计算,到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大约将达到38亿吨标准煤。
实现未来15年的发展目标,能源、资源和环境是最大的制约因素。中国刚刚通过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了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提出“十一五”时期单位GDP的能源消耗要降低20%,年均降低约4.4%。实现这一要求,2020年能源消耗总量可降至31亿吨标准煤。如果2010到2020年继续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使单位GDP的能源消耗继续下降,则2020年能源消耗总量还可能减少。
为了满足今后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必须采取以下能源战略:
1.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每单位能源消耗所创造的GDP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左右。能源利用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产业结构低度化,高耗能的产业如钢铁、电解铝、水泥等比重过高,而耗能低、附加值高的产业,如电子信息、精密制造和第三产业比重较低。今后我们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消耗能源少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工业中所占的比重,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通过结构调整实现能源的节约。
2.大力发展煤炭洁净燃烧技术和煤制油产业,降低对石油进口的依赖。
中国煤炭储量丰富,煤多油少是能源赋存结构的基本特点。预计未来15年,煤炭消耗在一次能源结构中仍然会占60%以上。因此,在煤炭加工、煤炭高效燃烧及先进发电、煤炭燃烧污染控制与废弃物处理等洁净煤技术等领域要给以高度重视,加快推广,使煤炭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使之在未来较长时期内能源供给中继续发挥主要作用。
3.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和海洋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
4.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能源节约放在首要位置。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了“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总方针。2005年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只有1.7吨标准煤,人均消耗电只有1857千瓦小时,人均消费石油261公斤,仅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10~1/5。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在较长时期内必然保持较快的增长。满足这一需求,必须保持能源生产的较快增长速度。同时也要看到,中国节能的潜力巨大。
5.加快发展石油天然气,增强对石油价格的调控能力。
2005年中国的石油消耗量已达3.39亿吨,其中进口石油1.27亿吨,进口成品油3147万吨,消费量和进口量均居世界第二位,石油进口依存度达46.7%。预计到2020年石油进口将达到2.5亿吨,对海外石油依存度将达到58%。国际油价的上涨给中国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十一五”期间中国将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力度,重点开拓海域、主要油气盆地和陆地油气新区,开展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调查勘探,推进油气勘探开发主体多元化。实行油气并举,稳定增加原油产量,努力提高天然气产量。坚持平等合作、互利共赢,扩大境外油气资源合作开发,在沿海地区适度建设进口液化天然气项目。加快油气干线、管网和配套设施的建设,逐步完善全国油气管线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