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急于要探测的天体,除自身的卫星月球之外,就是距地球最近的“内行星”金星。人们每天黎明时仰望天空,晨星稀疏,但见一颗最亮的星,几乎总是在日出前最后一个隐去,这就是我们称之为“启明星”,而西方人叫它“维纳斯”的金星。
金星虽离我们地球最近,但一直看不清它的真面目,她带有极大的神秘色彩,因此,成为人们首先要“看望”的第一星。
关于金星,长期以来,人们借助望远镜看到,它的大小、质量和密度似乎都和地球差不多,而且有很厚的大气层,从而引起了种种猜测:有的说,金星表面可能是一片大海;有的说,金星表面可能适于生物存活;甚至有的说,金星上蕴藏着巨大的油田……到底金星的真实情况如何?
1961年2月12日,前苏联率先发射了重达643千克的“金星-1号”自动行星际飞船,揭开了金星探秘活动的序幕。经过3个多月的航行,于同年5月19日至20日,在金星附近首次飞过。这艘飞船并没有获得什么更有价值的信息,但验证了探测器发射技术的可靠性和可行性。随后,于1965年11月12日和15日,又连续发射了两艘金星探测飞船。其中“金星-3号”于1966年3月1日在金星表面硬着陆,成为人类到达其他行星的第一个人造天体。当它在金星上硬着陆后,一切通信的遥测系统全部中断了,大概已摔碎了。
尽管如此,总可以说,前苏联人在探测金星上又夺得了起步最早的“人类第一”。
随后,前苏联科学家根据这些情况,再次改进飞船设计,并于1969年1月5日和10日又连续发射了“金星-5号”和“金星-6号”,分别于同年5月16日和17日向金星下降,但仍未收到任何金星表面的科学考察资料。
这是人类第一次对金星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