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冬,红军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合后,决定分左右两路过草地,然后继续北上。左路军由朱总司令和张国焘率领,右路军由毛泽东、周副主席率领。左路军行至四川阿坝地区,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张国焘竟公然叛党,企图分裂党、分裂红军,要把队伍拉到川康边境去,另立中央,遭到朱总司令和刘伯承总参谋长的坚决反对。张国焘见其阴谋不能得逞,竟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带人包围了司令部,扣押了朱总司令和刘伯承同志,威逼朱总司令公开“谴责”毛泽东、“谴责”中央北上抗日的决议和断绝与毛泽东的一切关系,并威胁说:“你如果拒绝,就枪毙你!”面对张国焘荷枪实弹的恐吓,朱总司令镇定自若,毫不屈服,因为朱总司令在全党全军中有崇高的威望,张国焘不敢轻易下手,却采取了种种卑鄙的手段,无理地剥夺了朱总司令的兵权,撤掉了朱总司令的警卫部队,让朱总司令和少数红军战士单独露宿在茫茫的草地和荒凉的大山上,随时都有可能遭受敌人和土匪袭击的危险。朱总司令知道这是张国焘的借刀杀人之计,但是朱总司令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又极善于用兵,所以多次以极少的兵力击退了敌人和土匪的袭击,粉碎了张国焘的阴谋。朱总司令的军事才能是有目共睹的,但他这次却只有百十来人,是怎么跟敌人的大军抗衡的呢?
有一天夜晚,朱总司令身边只有百十来人和一些伤病员,突然有一股敌人前来偷袭,情况十分危急。朱总司令沉着镇定,迅速地把战士和轻伤病员、司号员组织起来,将重伤病员撤到一个山冈后面,命令他们听到冲锋号以后,只许高喊:“冲啊!”“杀啊!”不准出击。当敌人临近时,朱总司令站在一个小土堆上高声喊道:“红军战士们!消灭敌人的时候到了,冲啊!”这时从几个方面吹起的冲锋号声划破了宁静的长空,四处响彻着震撼人心的喊杀声,红军分路向敌人发起了进攻,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强大声势吓慌了,队形大乱,纷纷掉头逃窜,不少人应着枪声倒下,很多人乖乖地跪地举枪投降,不到半小时,战斗就胜利结束了。这一仗打死打伤敌人300多人,俘虏100多人。在审问一个俘虏时,他说:“我们长官说你们没有多少人,哪知有这么多部队,光听冲锋号,起码也有5个团,山冈那边还有那么多部队没有动呢,我们受骗上当了。”红军战士听了暗自好笑,愚蠢的敌人不知道,这是朱总司令在虚张声势。
“树上开花”是指树上本来没有开花,但可以用彩色的绸子剪成花朵粘在树上,做得和真花一样,不仔细去看,真假难辨。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在战争中要善于借助各种因素来为自己壮大声势。在此计中,“树”是指那些被借来涨势的东西,因此,在我方“花”还没有着落时,不妨借“树”。为此,首先“树”要精心挑选。其次,“花”要巧妙布置,善于伪装,以达到以强隐弱的目的。
第30计反客为主
袁绍和韩馥,因当年共同讨伐过董卓而成为一对盟友。后来,他屯兵河内,缺少粮草,十分犯愁。老友韩馥知道情况之后,主动派人送去粮草,解决袁绍的燃眉之急。袁绍觉得等待别人送粮草,不如自己去夺取粮草。他听了谋士逢纪的劝告,决定夺取粮仓冀州。而当时的冀州牧正是老友韩馥。袁绍为了己之利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准备实施他的锦囊妙计。他首先给公孙瓒写了一封信,建议与他一起攻打冀州。公孙瓒早就有这个想法,欣然答应。他立即下令,准备发兵攻打冀州。袁绍又暗地派人去见韩馥,说:公孙瓒和袁绍联合攻打冀州,冀州难以自保。鉴于你和袁绍是多年的老朋友,何不联合袁绍,对付公孙瓒呢?让袁绍进城,冀州不就保住了吗?韩馥只得邀请袁绍带兵进入冀州。这位请来的客人,表面上尊重韩馥,实际上他逐渐将自己的部下一个一个似钉子扎进了冀州的要害部位,这时,韩馥清楚地知道,他这个“主”被“客”取而代之了。为了保全性命,他只得只身逃出冀州去了。
袁绍这一招,是典型的“反客为主”。其原文是:“进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今天的意思是:乘着空隙插足进去,设法控制敌人的要害,这是循序渐进的结果。
运用“反客为主”之计,要懂得抓住时机,同时果断行动,变被动为主动。
1870年夏,巴黎与柏林的关系剑拔弩张,一触即发。普鲁士早已准备与法国开战,只是没有找到恰当的借口。这一年,恰巧与普鲁士国王同属于霍亨索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被选为西班牙国王,这件事在巴黎引起轩然大波。拿破仑三世坚决反对,表示决不允许同一个家族既统治普鲁士,又统治西班牙。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满足了法国人的要求。但是拿破仑三世并不罢休,又指派大使前往威廉一世在埃姆斯的官邸,提出了更加粗暴的要求:让威廉一世发表一份关于他本不想损害法国利益和辱没法国民众尊严的声明,并做出今后决不再损害法国利益与尊严的书面保证。国王拒绝了这一无礼要求,但指出关于这一问题的谈判可以继续在柏林举行。
第二天,威廉一世委托外交部将一天里发生的事情和与法国使者的谈话写成电文,从埃姆斯发往柏林。电文的大体意思是,普鲁士不能接受上述条件,但国王愿意与法国大使继续会谈。当天晚上,俾斯麦就收到了电文,看完后他喜上心头,认为对法作战的时机终于来到。他只留下电文的一头一尾,其余内容全部删掉。于是,电文的含义便成为:威廉一世根本拒绝与法国大使对话。
法国政府得知这一电文后,怒气大发,悍然发动了对普鲁士的战争。这样,俾斯麦政府以反侵略者的面目出现,在色当大败法军,强迫其签订了《法兰克福和约》。和约规定法国赔款50亿法郎,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一部分给德国。俾斯麦通过篡改电文,终于实现了对法国的战争,得到了在和平年代得不到的东西--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矿区。
俾斯麦通过激怒对方的办法,引发战争,再以反侵略为名猛击对方,这真是一条妙计。在外交场合,如果你有足够实力打败对方而又无借口时,不妨用用此法。
对于来找我们麻烦的人,很多人采取的办法就是训斥一顿、吓唬一阵,然后赶走,以解心头之恨。这虽然很解气,但却不明智,为何不试着以笑容化解矛盾呢?这样你可以由被动变为主动,或许效果会更好一点。
一天早上,一位怒气冲冲的顾客冲进迪特毛料公司创办人迪特的办公室。他是为了15美元从外地专程前来芝加哥的。原来,这位顾客因为购买迪特公司的西装毛料,欠了该公司15美元。公司信托部门给他写了几封信催促他还清,可是他却忘了这笔欠款,而且认为是公司弄错了。于是便收拾行装来到芝加哥,要弄个水落石出。
怒气冲冲的顾客一进办公室,就一口咬定是公司搞错了。他说他不但不付这笔钱,而且一辈子再也不买迪特公司一分钱的东西。
迪特耐心地听完顾客的牢骚和气话,没有打断,直到客人说完,他才心平气和地说:“我要谢谢你到芝加哥来告诉我这件事。你帮了我一个大忙,因为如果我们的信托部门打扰了你,他们就可能打扰了别的顾客,那就太不幸了。相信我,我比你更想听到你所告诉我的。”
顾客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听到这样的回答,甚至因为他的牢骚话和生气的态度没有引起想象中的效果而有点儿失望。
迪特接着说,“你是一位十分仔细的人,只有一份账目,不大可能出错。而公司职员要管几千份账目,反而容易出错。请放心,这笔账将一笔勾销。既然你不再买我们的毛料,那么,我就向你推荐别的毛料公司。”
迪特还和以前一样,请顾客共进午餐。顾客不好意思地勉强接受了。吃罢,回到办公室,顾客竟和迪特签订了一个更大数量的订货单。事情结束了。双方都感到心情舒畅,对得起对方。可是不久,迪特意外地收到了一张15美元的支票还有一封致歉信。原来,那位顾客回家后又重新看了账单,发现有一张放错了地方,因而遗漏了。
迪特说:“后来,这位顾客和妻子生了一个男孩,还以‘迪特’,给孩子命名。直到这件事发生了22年之后这位顾客去世,他一直是迪特公司的顾客和朋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一些胡搅蛮缠的人,不妨先静下心来想一想,对方有什么弱点,抓住对方的弱点不放,就会反败为胜,变客为主。
过去,有一个人来到美国的一个地方淘金,由于他不畏艰险,淘到了不少金子,发了一笔财。他把所有的金子装到一个小包里,贴身携带。
他在回家的路上,借宿路边的一家空房,临睡前心里一阵兴奋,忍不住把金子拿出来看。没想到他的举动被房主人--一个有几个孩子的寡妇看在眼里。寡妇贪婪地从门缝窥探,决心把金子弄到手。
第二天,淘金人要赶路了,刚一出门便被寡妇扯住了衣服大声说:“孩子他爹,你不能走,你把家里的钱都拿走了,我和孩子们该怎么过啊!”
淘金人很生气,想摆脱寡妇的纠缠。但是,寡妇死抓住衣服不放。这样招来了许多过路人。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路人建议他俩到法官那里去说理。
见到法官后,寡妇申诉自己的丈夫想拿走家里的金子远走他乡,置她和孩子们于不顾。淘金人说:“我只是一个过路人,根本不认识她们,可以叫那些孩子作证。”没想到孩子们见了他便喊爸爸,令他哭笑不得。法官认定,淘金人就是孩子们的父亲,便把金子判给了寡妇,并说:“如果你留下,就与她好好过日子;如果要走,不准带走一克金子。”
淘金人见势不好,知道中计了。便想了想说:“我决定走,并要把两个孩子也带走,可孩子的母亲不答应,因此请求法官判决。”
法官果然判定他带走两个孩子。寡妇慌了手脚,但又无可奈何,因为她无法说淘金人不是孩子的父亲。
出了法庭,寡妇哀求淘金人还回她的孩子,并说她可以把金子奉还。而这正是淘金人所希望的。
淘金人最后反客为主,变被动为主动,以“丈夫”的身份制服了那个贪婪的寡妇。
“反客为主”的原意是主人不待客,反受客人的招待。用在军事上,常常引申为在处于被动的地位时,要努力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掌握战争主动权的谋略。尽量想办法钻空子,插脚进去,控制它的首脑机关或者要害部位,抓住有利时机,兼并或者控制他人。被动意味着挨打,居于客位意味着受人支配。只有摆脱被动的局面,处于主人的地位,才能控制对方,稳操胜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