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三十六计大智慧
16459800000003

第3章 胜战计(3)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相互争霸,战事频繁。起初是吴国战胜越国,但越王勾践,十年卧薪尝胆,表面上对吴王夫差百般逢迎,暗地里却对夫差不服,发誓要报仇。在骗取夫差的信任回国之后,在表面上仍然继续向吴国进贡,而暗地里却在国内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等待时机进攻吴国。而吴王夫差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时机终于来了,公元前473年,吴国颗粒无收,民怨沸腾。越王勾践趁吴王夫差北上和中原诸侯在黄池会盟的时机,大举进兵吴国,吴国国内空虚,无力还击,很快就被越国击破灭亡。

勾践的胜利,正是乘敌之危,就势取胜的典型战例,即所谓的“趁火打劫”。它的原文是:“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今天的意思是:敌人遭遇困难的时候,正是我方获取利益的大好时机,坚决果断的打击敌人,以取得胜利。

“趁火打劫”在商场上是经营高手惯用之计,经营者为了使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千方百计地争夺利益,以达到预期目的。在认定对手有求于自己时,就可逼得他接受自己的苛刻条件,趁火打劫,获得谈判成功,从中赚大利润,发大财。

众所周知,巴拿马运河是美国控制的一条内河航线,美国每年要从这条运河上赚一大笔钱,可巴拿马运河最早却是由法国一家公司和哥伦比亚签订合同开凿的。

主持这项工程的总工程师就是因开凿苏伊士运河而闻名世界的法国人雷赛布。凭着过去的成功经验,他认为完成这项任务不在话下。但工程一开工就遇到了麻烦。原来,巴拿马的环境和苏伊士有很大的不同,工程进度相当缓慢,而且公司的资金也开始短缺,公司陷入了困境。

美国总统罗斯福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十分高兴。决定购买运河公司,由美国开凿巴拿马运河。因为,美国对开凿这条运河也早有打算,只因法国下手太早,这下机会终于来了。

法国运河公司面临困境无法经营,不得已,法国公司代理人布里略访问了美国,提出要出卖运河公司,开价是1亿美元。法国认为,美国一定会很高兴地买下。尽管美国早就对运河公司垂涎三尺,得悉法国公司要出售更是欣喜若狂。但表面上却显得并不怎么热情。罗斯福故作姿态,指使美国海峡运河委员会提出一个调查报告,以证明在尼加拉瓜开运河省钱。报告煞有介事地称:“在尼加拉瓜开运河的全部费用不到2亿美元。虽然在巴拿马开运河直接费用只有1亿多,但并不合算,因为需要另外付出一笔收购法国公司的费用。这样加起来,开巴拿马运河全部费用就将达到25亿多美元。”这个报告自然要让法国公司代理人布里略先生“过目”。

一看报告布里略吓了一跳。心想,如果美国不在巴拿马开运河,法国不是一分钱也收不回来了吗?于是他马上游说,声称法国愿意降价出售运河公司,只要4000万美元就行了。罗斯福一听,立即指示用4000万美元买下了运河公司。仅此一项美国就少花了6000万美元。法国人还以为挺幸运,总算收回了4000万美元。殊不知却上了罗斯福的当。

买下公司后,罗斯福又对哥伦比亚政府故伎重演。他指使国会通过一项法案,规定如果美国能在适当的时机内和哥伦比亚政府达成协议,美国将考虑开凿巴拿马运河,不然的话,美国还将选择开凿尼加拉瓜运河。

这么一来,该轮到哥伦比亚政府坐不住了,马上指使驻美国大使找到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协商,签订了一项美国条约,同意以1000万美元的代价长期租给美国一条两岸各宽3英里的运河区。美国每年另外付给哥伦比亚10万美元。这个协议给美国带来的却远非几千万的利益这么简单。

罗斯福不愧是老谋深算,他欲擒故纵,形退实进,既网开一面叫法国人、哥伦比亚人有“甜头”可吃,又趁火打劫,捞了大便宜。

当敌人方面发生严重危难而穷于应付、自顾不暇的时候,也正是其防卫能力最弱的时候,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向敌人发起突然进攻,夺取胜利,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我们还要弄清楚敌方所遇之“火”究竟烧到何种程度,只有当其自顾不暇的时候,才能主动出击;否则贸然发动进攻,非但不能获利,反而会招惹上自投罗网的致命危险。

第6计声东击西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但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为此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闻讯便向北边的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5万人马,援救莎车。但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25万人,显然是寡不敌众。于是班超决定智取,采用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故意散布言论说:“打不赢龟兹得撤退。”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放俘虏趁机脱逃。龟兹王听说汉军撤退,赶紧下令兵分两路,趁机追杀逃敌。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但龟兹王并没有察觉,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赶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惨重的报告,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班超之所以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打赢这场战争,这主要是得力于班超采用声东击西、故意迷惑敌人的计策。“声东击西”的原文是:“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今天的意思是:敌人神志慌乱,不能正确预料和应付突变事情的发生。这就像是坤下兑上的“萃”卦受到干扰一样,我们应当利用敌人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对敌人发起猛烈进攻。

“声东击西”的计策不仅被应用在战场上,而且在谈判中也被广泛应用。在谈判中运用“声东击西”的谋略,要把自己的目标隐蔽起来,把一些次要的问题渲染成很重要的问题,而让对方多占些便宜,你也表示很“勉强”地让步。从而使谈判对手慌了手脚,最终疑惑动摇而败下阵来。

某公司在一次商业谈判中作为买方与作为卖方的某外商就一批家用电器的交易进行了谈判,在谈判过程中,卖方报盘价较高,经我方争取,卖方虽然作了让步,但我方仍觉得价格偏高,而卖方又不肯继续让步,我方又不忍放弃已经取得的成果,左右为难。

这时,我方抛开这一主题,指出对外商同类产品的来件装配很感兴趣,恰好外商也正想寻找合作伙伴,马上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我方提出双方就来件装配问题进行合作,我方将扩大订货量,搞批量组装,但对方必须提供优惠。外商觉得买方订货数量可观,表示愿意就这一问题开始谈判,结果双方的谈判议题竟从成品交易转移到来件组装方面,买方趁机与卖方进行来件组装方面的讨价还价,卖方感到买方订货量可观,同意大幅度降低价格。最后双方先就来件组装问题达成协议。

其后,双方继续商谈成品贸易问题,外方仍坚持原立场,我方谈判人员先从外方同类产品配件的供给我方价格谈起,加上组装费用,算出该类产品的成本远低于外方的要价,外商坚持原价格是没有道理的,这时外商才发现中了我方声东击西之计,不得不面对现实,按我方的要求作了退让,我方不仅在成品贸易上未受损失,还达成了一笔来件装配交易,真是意外的收获。声东击西是一个值得应用的策略,在对待对方的高压策略时是一个有效的反击手段,但由于这一策略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广泛应用,易被人识破,所以在应用这一策略同对方讨价还价时,一定要注意运用得体,巧妙周到,不要让对方看出破绽。

在官场上,我们也可以灵活运用“声东击西”的计策。如果你想除掉异己时,而他的实力恰恰又比自己强大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声东击西”的计策,使他无法推知自己的意图,被假象迷惑,做出错误判断。康熙智擒鳌拜的例子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

年轻的康熙皇帝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采用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式迅速瓦解了鳌拜集团,踢开了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从而开始了清朝政治史上新的一页。

顺治十八年,八岁的康熙皇帝即位。当时,国家政务由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个辅政大臣掌管。由于四个辅政大臣中索尼年老,遏必隆软弱,苏克萨哈势力小而且与鳌拜不合,结果造成了鳌拜的专权,恣意妄为,独断专行,俨然成了太上皇。

康熙六年,康熙帝亲政。按理说,辅政大臣应将权力移交给皇帝了,但鳌拜仍把持权力,不肯归政,企图把年轻的皇帝变成任凭自己摆布的傀儡。辅政大臣苏克萨哈鉴于皇帝已亲政,要求辞去辅政大臣的职务。这一举动刺中了鳌拜的要害,鳌拜当然不肯轻易退出历史舞台,他以极其专横的态度诬陷苏克萨哈是“背负先帝”,并罗织了二十四大罪状,要把苏克萨哈斩首抄家。康熙帝不同意,骄横成性的鳌拜便在康熙帝面前挥拳捶胸,疾言厉色,以示要挟。最后,康熙皇帝也无法改变鳌拜的决定,苏克萨哈被绞死。

康熙皇帝虽已亲政,但不能亲掌大权,这使他极为烦恼。康熙帝自幼读书,有抱负,特别是亲政后欲一展宏图。他痛恨鳌拜的专权跋扈,倒行逆施,但鉴于条件不成熟,还不能一下子除掉鳌拜,因此不能采取鲁莽行动。经过长期的考虑,一个周密的计划在他脑海中酝酿成熟。为了夺回权力,康熙帝陆续将一些忠于自己的人安排在自己的周围,并将一批亲信提拔到要害部门,如提拔索额图为吏部右侍郎、提拔明珠为刑部尚书。这样,一个新的势力集团已悄悄地在年轻的皇帝周围形成。随后,康熙又派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为了最后解决鳌拜,康熙皇帝精心挑选了一批少年侍卫,在宫中练习布库游戏,他自己也经常和这些布库少年摔打玩耍,故意做出胸无大志的样子,以迷惑鳌拜。鳌拜每次上朝,都见到皇帝与少年们玩耍,竟以为“帝弱且好弄,心益坦然”,毫无戒备之心。

康熙八年五月,康熙帝与索额图等设下计谋,事先在宫中埋伏了布库少年,然后约鳌拜进宫。当鳌拜单身入宫时,十几个少年连说带笑地迎了上去,声称要与他练练功夫。鳌拜以为这些少年与其逗闹,本想喝退了事,不料少年们近身之后立即动起手来。当鳌拜被五花大绑推到康熙帝面前时,他才如梦方醒,不过为时已晚。接着,康熙帝宣布了鳌拜的三十条罪状,将他永远拘禁。同时迅速捉拿其兄弟子侄、心腹党羽,并全部处死。顷刻之间,鳌拜集团土崩瓦解。

康熙帝夺回权力之后,立即宣布永停圈地,并对鳌拜集团制造的冤假错案进行了平反,重新甄别官吏,奖励百官上书言事。康熙帝计除鳌拜,扭转了倒退的政策趋势,使清王朝的进一步封建化得以实现,为恢复发展生产,消除割据势力,实现国家统一扫清了道路,从而开始了清朝政治上的新篇章。

佯弱以退,然后蓄势养锐,借其不备之机,不费兵卒、智而取之,康熙的进退之术,把握得恰到好处,从而最终智擒鳌拜,巩固了自己的权势。

声东击西,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做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通常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地,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迹象。巧妙地制造假象,促使对方被假象迷惑,做出错误判断。声东击西之计,早已被历代军事家熟知,所以使用时必须充分估计敌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