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国无间道
16464700000043

第43章 军统上海特工与汪伪76号的又一次鏖战(2)

戴笠在和杜月笙聊天时,还曾经假装不经意地问杜月笙:“如果你的兄弟中,有人死心塌地为日本人卖命,你会如何处置他?”杜月笙听后一愣,随机坚定地告诉戴笠:“不管怎么样,只要是我的兄弟,我都不会下狠手。”

戴笠听到这个答案后,心中当即明了,杜月笙不会大义灭亲,想要制裁张啸林,恐怕只能曲线救国了。

其实,杜月笙与戴笠相交多年,怎么可能不知道戴笠的心思,虽然戴笠没有说出张啸林的名字,但杜月笙却心知肚明,清楚戴笠所说的自己的兄弟,正是自己的把兄弟张啸林。

杜月笙不忍看到风头正劲的张啸林死在戴笠手中,后来,在与戴笠聊天时,还委婉地告诉戴笠,自己会劝说张啸林效仿黄金荣,不再为日本人做事,请戴笠放他一马。戴笠也答应杜月笙,只要张啸林不再为虎作伥,他就既往不咎。

然而,杜月笙说服得了戴笠,却说服不了张啸林。

后来,杜月笙前往张啸林家中,劝张啸林悬崖勒马,不要继续为日本军方做事,走上卖国投敌这条万劫不复的道路。然而张啸林却迷了心窍,认定日本军方能给自己很多很多,比如官职、比如权力、比如金钱。所以,张啸林在听了杜月笙要自己闭门不出,放弃即将到手的所谓的荣华富贵后,竟然对杜月笙破口大骂。杜月笙这才明白,自己说什么都无用了,张啸林已经不可能回头了。

杜月笙走后,张啸林继续做着自己升官发财的美梦,明目张胆地为日本军方服务。张啸林帮日本军方筹集棉花和医疗用品,为汪伪76号提供枪支弹药和特工,不过,官运却一直没有降临,霉运倒来了。

死在“自己人”手中的张啸林

张啸林做了汉奸后,他的名字就出现在了军统的锄奸名单上。在确定张啸林毫无悔改之心后,戴笠命军统特工对张啸林进行暗杀,但屡次都没有成功。而遭遇几次暗杀后,张啸林也加强了对自身安全的防卫。

张啸林和汪伪76号联络频繁,不仅经常让手下门徒帮助汪伪76号抓捕爱国志士,还经常协助汪伪76号绑架商人,敲诈勒索。而汪伪76号也常常求助于张啸林。因此,在需要加强自身安全的防卫时,张啸林首先想到的,就是向汪伪76号求助。

张啸林找到汪伪76号,希望李士群能给他派几个射击高手或者擒拿高手,再派几个情报高手,来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对李士群来说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因此,李士群没有拒绝。李士群从汪伪76号抽调了20多人,专门负责保护张啸林的人身安全。有了这20多名保镖,张啸林安心极了,他坚信,即使军统派出神枪手,也无法伤害他。

张啸林在汪伪76号的特工的严密保护下,活到了1941年的夏天。

在1941年之前,每年夏天,张啸林都和黄金荣、杜月笙等人,一起到莫干山避暑,但是这个夏天,时局太乱,黄金荣称病闭门不出,杜月笙又远走香港,只剩下他张啸林一个人了。可尽管军统一直对张啸林虎视眈眈,张啸林还是在不该去莫干山避暑的乱世,仗着有众多保镖,独自去了莫干山。然而,那段时间,恰好军统局下属的忠义救国军也在莫干山一带。当时,忠义救国军以莫干山为根据地,频频骚扰日军。日军被忠义救国军逼得恼怒万分,一把火将莫干山附近的山林、草木和竹林烧了个精光。张啸林到了莫干山,见满山烟火,听闻了此前的乱局,担心自己被忠义救国军发现,或者被日本军方误认为是忠义救国军的一员,就连夜带着保镖逃离了莫干山,返回了上海。

话说这位“张大帅”,在乱局中,终于耐得住寂寞,深居简出起来,自然,他的脾气秉性没变,只是时局所迫,不得已而为之。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张啸林还是因为自己难改的本性,被“自己人”枪杀,最终一命呜呼了。

这一天,张啸林正和他的好友——汉奸吴静观在自己的府邸的三楼议事,突然听到院内有争吵声。争吵声打扰了张啸林和吴静观的谈话,张啸林向外一看,原来是他的保镖们在相互打骂。这可惹恼了好面子的张啸林,他立刻冲着外面的保镖大声叫骂:“你们这帮兔崽子是不是吃饱了撑得没事干,老子在楼上谈事,你们这帮东西居然敢在这里吵闹,不想干,就通通滚蛋,老子叫些东洋兵来保护老子,比你们不知道强多少倍!”

往常,张啸林就算开口大骂,府上被骂的人也不会反驳,只是乖乖地听他骂,等张啸林骂完了,他们就会自行走开。等些时候,张啸林气消了,就会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那天,张啸林照常张口就骂,却不想这一次,自己会因此丧命。

当时,张啸林的话音刚落,保镖队长林怀部竟然拔出了手枪,对准张啸林,叫道:“老子受够了,谁稀罕给你这个汉奸当保镖,我今天就送你上西天!”话音未落,林怀部就扣动了扳机,一枪射中张啸林的咽喉,张啸林当即从三楼的窗口栽了下来。

射杀张啸林后,林怀部没有停留,他立刻蹿上楼,来到张啸林和吴静观议事的房间,一枪击中正要打电话通知日本宪兵队的吴静观的后脑,吴静观当即倒地身亡。

林怀部杀死这两名汉奸后,丝毫没有慌张,他反而兴高采烈地从三楼跑下来,神情激动地喊:“我杀死了大汉奸,我杀死了大汉奸!”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快跑”,林怀部这才从亢奋中回过神来,转身跑出了张啸林的家,而其他的保镖,也没人上前阻拦,就这样,大家眼睁睁地看着林怀部从他们面前逃跑了。但是,已经逃走的林怀部,到了张啸林的府邸外,却站住了。为了不连累其他保镖,林怀部竟然决定不逃离现场,谁也想不到,林怀部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等待安南巡捕的到来。

张啸林和吴静观的死,着实是民族的幸事,如果他们不死,还不知道要帮日军残害多少爱国志士。只是让人遗憾的是,这件事几乎断送了英雄林怀部的一生。

当然,林怀部到底是怎样被军统局选中,又是怎样下定决心去刺杀张啸林的,已经无可考证,但是林怀部的确是接受了军统局的命令,才刺杀张啸林的。

林怀部被捕后,被判有期徒刑15年,因为军统局的多方打点,林怀部在巡捕房的监狱中并没有吃太多苦头,然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巡捕房监狱被日本军方接管,此后,林怀部饱受折磨。日本士兵折断了林怀部的每一根手骨,残忍地毁掉了他那双出枪极快极准的手。林怀部在监狱中饱受折磨,而他的老母和妻儿也由于没人照顾,生活极度贫困,只能靠乞讨为生。

新中国成立后,林怀部由于刺杀汉奸张啸林有功,被救出了监狱,并安排到上海市房管局工作,直至退休。对于这样的民族英雄林怀部,笔者相信他一定会有一个安静祥和的晚年,这也算是笔者对爱国志士的一种祝愿吧。

死在菜刀之下的汉奸傅筱庵

军统锄奸不仅依靠军统自己的力量,还十分注重拉拢爱国志士来锄奸,这些军统的“编外人员”,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的特工训练,但也大都没有让戴笠失望,除杀了许多汉奸。这些人包括刺杀张啸林的林怀部,还包括刺杀伪上海市长傅筱庵的厨师朱升源,他们并不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军人,但他们都有一颗爱国的心。其中,朱升源刺杀的傅筱庵,是军统除掉的汉奸中,在伪政府中职位最高的汉奸。

傅筱庵其人

前面的章节中,曾经提到大汉奸傅筱庵。这一节,就傅筱庵其人,笔者向读者详细展开叙述。

傅筱庵此人善于交际,在生意场上有自己独到的手段。

21岁时,傅筱庵凭借自己能说会道,从船厂的一名小工,摇身一变,成为写字间的领班,专门负责发放工人工资。那个时候,傅筱庵在商业上的“才华”就已经显露无遗,他经常克扣、冒领工人工资,并利用这些龌龊的手段,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购买了他在上海的第一处房产。此后,傅筱庵财运亨通,不仅结交了上海商界名人严子均、鲁麟和洋行买办虞洽卿、朱葆三等人,还通过他们的关系拜清朝廷官员盛宣怀为干爹,获得了政府和商道两界的扶持。然而,就在傅筱庵认定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时,辛亥革命爆发了。

辛亥革命爆发后,傅筱庵的干爹盛宣怀为了避难逃往青岛,临走前,让傅筱庵帮忙保管上海的家产。当时的盛宣怀怎么也想不到,他这番举动就是引狼入室。起初,傅筱庵还不敢对盛宣怀的家产有什么不轨的心思,但当他看到辛亥革命愈演愈烈,清政府即将灭亡,而自己的干爹又许久没有音讯时,傅筱庵的心思开始活络起来,他不露痕迹地将盛宣怀的财产转移到了自己的名下。

傅筱庵深知,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因此他在上海商界的各大银行、商会、企业一共担任了数十个职务,即便这样,傅筱庵依然觉得底气不足,他认为商人如果没有军人、政府做靠山,很容易成为他人的俎上肉,任人宰割。所以,他寻找机会,欲与军队或政府搭上关系。

就在傅筱庵苦于找不到军队和政府做靠山的时候,一个天大的“机遇”掉在了他的面前。

在蒋介石的军队尚未打到上海时,北洋军阀孙传芳控制着上海以及上海周边的许多地区,但孙传芳虽然掌握着一支军队,日子却并不好过。当时,北洋军阀政府的财政已经枯竭,一直靠银行贷款勉强维持,正因为这样,许多银行对北洋军阀政府失去了信心,都不再放贷给他们。而傅筱庵却认为,北洋军阀政府一定会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如果自己此时能与其搭上关系,对自己的前程必然大有好处。因此,傅筱庵在许多银行都拒绝北洋军阀贷款的时候,却频频与孙传芳接触,对孙传芳的要求有求必应。

难道傅筱庵真的不怕北洋军阀失败吗?当然不是,傅筱庵有自己的小算盘,他认为自己从自己所就职的银行贷款给北洋军阀不会有什么损失,即使北洋军阀失败了,损失的也是银行、商会和企业,与自己的财产无关。也就是说,现在傅筱庵是拿着别人的钱财在为自己做人情。

傅筱庵的算盘打得不可谓不响,但却因此惹怒了蒋介石。他在蒋介石率领的北伐军打到上海后,依然和北洋军阀孙传芳交往频繁,并继续为孙传芳提供资金支持。

更让蒋介石生气的是,蒋介石也曾为资金问题找过傅筱庵,但得到的支持,却与孙传芳有天壤之别。傅筱庵表面上不得罪手握重兵的蒋介石,好言好语地答应蒋介石大力支持国民政府,想办法为国民政府提供资金,但是事后,傅筱庵找了种种借口拖延,不支付款项。后来,蒋介石了解到,傅筱庵没有资助自己,然而却在同时,给了孙传芳不菲的资金资助,于是恼羞成怒的蒋介石,就在赶走北洋军阀孙传芳后,下令通缉傅筱庵。

傅筱庵听说蒋介石下达了抓捕自己的通缉令,惶惶如丧家之犬,连夜前往被日本占领的大连。虽然,大连属于敌占区,对傅筱庵来说相对比较安全,但傅筱庵却不愿一直留在大连,他想念上海呼风唤雨、纸醉金迷的生活,于是他拿出一部分家产,托杜月笙交给蒋介石,让杜月笙向蒋介石求情,撤销通缉令。

钱财加人情双管齐下,到底是起了作用。蒋介石考虑到傅筱庵在上海工商界的影响力,再加上自己初入上海,需要有人帮助自己稳定上海的局面,于是在1931年,下令撤销了对傅筱庵的通缉令。通缉令被撤销的第二天,傅筱庵就从大连返回了上海。

回到上海后,傅筱庵凭借自己以往的关系,继续出任中国通商银行总经理的职务。傅筱庵本以为自己这次回来能继续过呼风唤雨的日子,但他没想到,在商界,他拼不过那些后起之秀;在政坛,他也被人排挤。

正所谓祸不单行,傅筱庵在商界和政界相继失意后,蒋介石看到上海一天比一天稳定,又对傅筱庵动起了心思。

时间很快就到了1935年,这一年,全球金融界爆发了一件大事——白银风潮。

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使美国早日走出经济衰退的泥潭,开始推行新政,在国内外市场高价收购白银,极力抬高白银价格,刺激类似中国这种银本位国家民众的购买力,实际上就是变相推动银本位国家的货币升值,以便美国对这些国家倾销过剩产品。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伦敦和纽约市场上大肆收购白银,导致国际银价疯狂上涨。

随着白银风潮的到来,众多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经济大萧条时期,为了缓解危机,这些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放弃金本位制度,利用货币贬值打开与受通货膨胀影响较小的国家的经济往来,以此来刺激国内的经济增长。这时,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将目光瞄准了中国,其中尤以美国为甚。

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大多数银行都属于资本主义银行,在银价涨到之前的两倍时,中国银行家从中看到了发大财的机会,他们开始在上海大量收购白银。

1933年到1934年,是上海的银行家们最疯狂的一年,当时,上海的各大银行每天晚上都要从库存中拿出一部分储备金,运给外国银行和中央银行国库,每天晚上,都有数百万两白银,从外国银行的邮轮转运到纽约和伦敦,在这些外国银行的推动下,整个上海滩陷入疯狂倒卖白银的浪潮中。

上海储存的白银从最高时期的2.75亿转瞬间下降到0.42亿,蒋介石看到国内物价飞涨、外贸逆差日益加剧,国内产品出口步履维艰,意识到中国货币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升值”。为了防止影响继续扩大,蒋介石立刻下令禁止国内银行向国外银行出售银元,也禁止国内银行对外国出售银元。这项命令阻止了正规渠道的白银交易,却阻止不了非正规渠道的白银出售和走私。不久,中国国内银元大量流失的后果显现了出来,因此通货紧缩,物价大跌,许多工商产业纷纷破产,上海租界的房价甚至下降了90%。由于银元价格上涨,许多百姓和商人纷纷又到银行、钱庄兑换银元,导致大量银行和钱庄倒闭。

国民政府再也无法坐视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蒋介石频繁与美国交涉,希望美国能降低白银的收购价格,不想遭到了美国的拒绝。不得已,国民政府只能退而求其次,将中国现存的银元,全部按照商议的价格出售给美国,以求从这场经济危机中脱身。

虽然蒋介石在这场与美国的经济战争中一败涂地,但他却并非全然没有收获。在白银风潮中,蒋介石借机提拔了一批能帮助自己的商人,打压了一些与自己有旧恨的商人,而傅筱庵,不幸就是被蒋介石打压的那类人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