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教师公文包——名人轶事
16466200000021

第21章 名人比幽默趣事(4)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是个幽默大师。他讲的笑话无不令人发笑。有一天,一个朋友对他说:“有一个人生来没有笑过。你能使他发笑吗?”马克·吐温回答:“我一定能使他发笑。”他的朋友把这个人带来,坐在马克·吐温面前,马克·吐温讲了一个很有趣的笑话,可是这个人没有一丝笑容。马克·吐温便使出最拿手的本领,连讲带做地再说了一个令人捧腹的笑话,周围的人听了都笑得前俯后仰,独有坐在他面前的那个人毫无反应。马克·吐温累得舌疲口干,毫无办法,不得不承认这是他一生第一次失败。后来他才知道,那个原来是个聋子,他上了他的朋友的当。

肖伯纳的幽默

一天早晨,高而瘦的英国作家肖伯纳在公园里散步。迎面走来又矮又胖的巨商亨利先生,他洋洋得意他说:“啊!肖伯纳先生,我一看到你就知道世界在闹饥荒!”肖伯纳淡然一笑,立即回敬一句:“啊!亨利先生,我一看到你,就知道世界为什么闹饥荒!”

四十“公岁”

1965年,著名美国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80岁诞辰。在数百名中美人士举行的庆祝大会上,周恩来总理起立致辞:“今天我们为我们的好朋友、美国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庆贺40公岁诞辰……”听到“40公岁”这个新名词,人们都笑了,斯特朗更是哈哈大笑。最后她在答谢辞中说:“周总理说我只有40公岁,还很年轻,我听了很高兴。我保证要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继续写出大量的著作来。”全场立即掌声雷动。

丘吉尔的生日

丘吉尔87岁生日那天,有一位年轻的记者访问他时说:

“温斯顿爵士,我希望在您一百岁生日那天再来祝贺您。”丘吉尔回答说:“您也许做得到,因为您看起来蛮健康的。”

丘吉尔反讥萧泊纳

有一次萧伯纳派人送两张戏票给丘吉尔,并附上短笺说:

“亲爱的温斯顿爵士,奉上戏票两张,希望阁下能带一位朋友前来观看拙作《卖花女》的首场演出,假如阁下这样的人也会有朋友的话。”萧伯纳的幽默以尖刻著称,所以他这样奚落丘吉尔并不为过。丘吉尔看了短笺当然不肯示弱,他马上也写了一张回条加以还击:

“亲爱的萧伯纳先生,蒙赐戏票两张,谢谢。我和我的朋友因有约在先,不便分身前来观赏大作《卖花女》的首场演出,但是我们一定会赶来观赏第二场的演出,假如你的戏也会有第二场的活。”

“巴尔扎克不在家”

巴尔扎克在创作时,精力高度集中,就象着了迷一样,简直到了忘我的程度。

有一次,一位朋友来访,见他专心致志地伏案写作,不忍心打搅他,就在一旁坐下等着。吃午饭的时候到了,佣人给巴尔扎克端来了午餐。朋友以为是招待自己的,加上肚子饿了,就不客气地把它吃光了。

朋友又等了一会,见巴尔扎克还在埋头写作,就悄悄地离开了。巴尔扎克写着写着,忽然感到肚子饿了,便搁笔起身找饭吃,发现桌上用过的餐具,便责备起自己来:

“你这饭桶,吃了还想吃!”说罢,又坐下继续写起来。还有一次,他为了消除连日来紧张写作的疲劳,早晨起来就外出散步,为了不使来访者久等,他用粉笔在大门上写下了几个大字:“巴尔扎克先生不在家,请来访者下午来!”他一边散步,一边思考着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安排,突然感到肚子饿了,需要吃点东西,便转身往家门走去。去到家门口,正要推开门.看到门上的粉笔字,很遗憾地叹了一口气,说:“唉!原来巴尔扎克先生不在家。”说完,转身走了。

巴尔扎克的爱好

巴尔扎克有个爱好,他喜欢根据一个人的笔迹说出这个人的性格。巴尔扎克对自己的这种才能很感骄傲,常在朋友中夸耀。

一天,他的一位女友给巴尔扎克带来一位年轻人的练习本上的一页纸,并对他说:“我亲爱的朋友,我想知道你认为这男孩子的性格怎样?不要怕告诉实际怎样,他不是我的儿子。”经过几分钟认真的研究后,巴尔扎克说:“好了,不怕告诉你事实:这个男孩子是一个又坏又懒的小伙子。”“太妙了,”那女人笑着说。“这是从你小时候用的练习本上拿来的一页纸。”

巴尔扎克与贞娜

巴尔扎克写了一篇小说,描写一个年轻的修女贞娜,受修道院长派遣,去巴黎办事。突然来到这五光十色的尘世,贞娜迷惘了。在花园里,她被人初次强吻,后来,她买了一件花衫,穿上舍不得脱下,就干脆留在巴黎了。

这篇小说落到一个修道院长的手里。这个修道院里恰巧有个名叫贞娜的年轻修女。院长要她读完这篇小说,命令道:

“你立即去巴黎,找到巴尔扎克先生,让他忏悔这个十恶不赦的大罪。你一定要办到,否则最好不要回来!”贞娜到了巴黎,找到了巴尔扎克。把修道院的一切经过告诉了他,请求他为自己洗刷不白之冤。巴尔扎克:“你所应该做的事,我不是已经写得清清楚楚吗?还有什么可怀疑的!”“你还犹豫什么呢?我劝你脱掉这身黑道袍,希望你懂得什么叫做欢乐和爱情。你应当学会欢笑,走吧!走吧!

不过以后的路要走得正。”贞娜在巴黎留下了。据说一年以后,有人在一家大学生酒馆里,在一群年轻人中间看见了她,她快活、幸福,而且楚楚动人。

海涅的机智

海涅是位伟大的诗人,不但诗写得好,而且作品之中充满了正义。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正义感之外,也不乏过人的机智和幽默。海涅和马克思是好朋友。1844年的一天,海涅正在马克思的家里闲谈。突然,马克思的女儿小燕妮突发痉挛,几乎窒息。正当马克思夫妇焦虑万分不知所措的时候,在场的海涅却镇静他说:“快给孩子洗个澡。”说完拉过澡盆,放进水,把出生不久的小燕妮抱进盆里,就这样拯救了马克思女儿的生命。

海涅因为是犹太人,经常受到无礼对待,但他都能对付。在一次宴会上,一个貌似有教养的旅行家想捉弄海涅。他向人们讲述他在旅行中去过一个小岛,并且神秘地告诉大家:“你们知道吗,这个小岛令我大开眼界,那里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海涅瞪了他一眼说:“果真如此,我和你一起去这个小岛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了。”旅行家羞得满面通红。

“怀着孩子”

彼得堡。某公爵家的大厅里,不断传出乐曲声。一场家庭舞会正在热烈地进行。

诗人普希金也应邀出席。不过,那时他还年轻,而且还没有知名度。

又一首舞曲响起,普希金走到一位小姐面前,彬彬有礼地发出了邀请。

谁知令人难堪的场面发生了:小姐连头也没转一下,从鼻子里哼出一声说:“我可不能与小孩子一起跳舞。”面对傲慢,面对轻蔑,面对无礼,普希金先是一笑,然后,颇有绅士风度他说:“真对不起,小姐。我不知道您正怀着孩子。”这简直是一首绝妙的讽刺诗。

“你越老,他就越爱你”

阿加莎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她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等作品被译成各种文字,传遍了全世界。

阿加莎的第一个丈夫是个小军官,婚后14年因丈夫另有所爱而离异。后来,阿加莎嫁给了一位比她年轻、脾气又十分温和的考古学家。她跟着丈夫走南闯北,到过许多地方,这对她创作影响很大。一天,一位朋友问她:“作家都是充满激情的人,而考古学家属于冷血动物,两人如何相处呢?”阿加莎摇摇头说:“不对,女人嫁给考古学家是最理想的选择。”朋友感到莫名其妙,问她为什么,阿加莎笑着回答道:“因为他的职业习惯使他对古董特别感兴趣,你越老,他就越发爱你。”

“拍贝壳的孩子”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一向反对死读书,滥读书。当时社会上有些人,学了一门知识又赶学另一门知识,没一刻停息,只花时间去学别人的思想,却没时间锻炼自己的思想。结果,知识是学了些,智力却很少增长。卢梭对此很不满,就在《爱弥儿》一书中说,这种人“就好比在海滩上拾贝壳的孩子,起初拾了一些贝壳,可是看到其他的贝壳时,他又想去拾,结果扔掉一些又拾到一些,乃至拾了一大堆贝壳不知道选哪一个好的时候,只好通通扔掉,空着手回去。”

写作时要琅琅有声

在写作的时候,不少著名的大师都是嘴里一边大声地念,手里一边写的。

福楼拜边写边念的时候,其声音之大,就是在河的对面也听得见。巴尔扎克就更有趣了。有一次费里戈维去拜访巴尔扎克,当他走到巴尔扎克门前时,只听见里面正闹得天翻地覆。他以为出了什么事,推门进去才知道房间里并没有其他的人,原来是巴尔扎克在跟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坏蛋)大发脾气。

福楼拜的亲身体验

一天夜里,福楼拜突然全身不适,仿佛有些神志不清了,他半闭上眼睛躺着,放下了笔……

他的亲友们都很着急。

人们把医生请来了。医生耐心细致地检查了福楼拜的心跳、血压、脉搏……然后问他有什么感觉。

“恶心、头疼、全身不适。好像--好像是服毒临死的感觉……”福楼拜慢慢他说着。

大家都很谅异。医生想了想,又问:

“您在病倒前做了什么事情?”福楼拜微微抬起头来说:

“我、我刚刚写了《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包法利服毒死了……”“噢!”医生终于明白了。

福楼拜不仅以自己的心身去体验生活,体验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创作态度非常认真。他的每一部作品基本成稿后,都要进行反复推敲,甚至讲究每个字的音韵。为此,他常年通宵达旦地伏案挥毫,灯光彻夜不熄。于是,他的窗户自然而然地成了塞纳河上夜间作业渔人的灯塔。从阿费尔开往卢昂的轮船掌舵人也都知道,在这一段航程中要不迷失方向,最可靠的航标就是福楼拜先生的窗户。

后母娘的词汇

犹太作家肖洛姆·阿莱汉姆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有名的作家,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少年时代很注意收集词汇。阿莱汉姆的后母娘对他很不好,经常打骂他、折磨他,而且骂得很刻薄,照阿莱汉姆的话说是:

“她对每一个字都要带一句咒骂,这些咒骂常常又都是押韵的。”每天晚上,他都悄悄地藏在角落里,流着眼泪把白天从后母娘臭嘴里听到的大量刻毒的责骂记下来,例如:吃--让蛆虫把你吃掉!“”叫--让你牙疼得叫起来!“”缝--给你缝寿衣!“”有--让你有所有的溃疡烂肉!“像”写“这个无辜的字,她也会说:“给你写张药方!”“写入--把你写入死人的名册里!”日久天长,阿莱汉姆把这些词汇记了一大本,他按照俄国文字的字母顺序把这些词汇编排起来,并且命名为《后母娘的词汇》。他苦中作乐地说:“这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后来,他在写的作品中,不少诅咒和尖酸刻毒的话都是从后母娘的词汇里“借”来的。

塞万提斯的书房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是写出不朽名著《唐·吉河德》的世界闻名的大文豪。可是,谁能想象出他的写作和读书环境是什么样子呢?塞万提斯的公寓位于当时最喧闹的地区。

他的书房底下是个下等酒馆,醉醺醺的酒鬼经常在那里争吵不休,烈质酒刺鼻的辣味,直窜到书房,熏得人头昏脑胀。

书房上面则是难得安静的妓院。更令人厌恶的是,连接楼下酒馆和楼上妓院的扶梯正好穿过书房门。所以有人称塞万提斯的书桌是“架在酒桶上,踩在脚底下”的。

托尔斯泰“死”而复活

曾因写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而名声大噪的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一度被采访、宴请、求他签名的人所困扰,使他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

他清楚地知道,一旦陷入此种世俗生活之中,自己将会被他们“捧杀”。为了避开这种包围,他常常独自一人走向社会调查贫民区,访问监狱、法庭、修道院等,目击了当权者的残暴和人民所受的苦难。他决定写一部揭露和抨击整个沙皇国家制度反人民的种种罪行的长篇小说《复活》。为了专心写作,免受干扰,他将自己锁在房间里,并对佣人说:“从今天起我‘死’了,就在这房间里。不过别忘了给我吃饭。”此后,见了来访问托尔斯泰的人,佣人便显出十分悲痛的神情对他们说:“先生‘死’了,‘死’在谁也不知道的地方。这是先生的遗言。”渐渐地,社会上都知道托尔斯泰神秘地“死”了,来访者也因此绝迹了。

1891年,《复活》脱稿,托尔斯泰也就此“复活”。但为了修改这部作品,在以后的数年里,他又不得不“死”了几次,直到1899年《复活》定稿后,托尔斯泰才真正得以“复活”。

托尔斯泰表演双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