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古代军事思想、自然与文化遗产
16469800000101

第101章 泰山风景名胜区

泰山自古被封为“五岳之宗”,被誉为“名山、神山、圣山”。登临泰山,犹如攀登长城一样,成为许多中国人的梦想。

泰山绵亘于山东省中部的山东平原,前临孔子故里曲阜,背依山东省府济南,东临浩波无涯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南麓始泰安城,北麓止济南市,总面积250平方公里。泰山山势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和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泰山雄峙山东省中部,范围为东经116°50′—117°12′,北纬36°11′—36°31′,南高北低。南麓始泰安城,北麓止济南市,总面积250平方千米。主峰玉皇峰,海拔1545米。泰山以雄伟壮丽著称,历史悠久,地层古老,风光秀丽,琼阁掩映,文物古迹众多。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12座、崖岭98座、岩洞18处、奇石58块、溪谷102条。潭池瀑布56处、山泉64眼。旭日东升等十大奇观驰名中外。此外,还有古寺庙22处,古遗址97处,历代碑碣819块,摩崖石刻1018处。优越的气候条件,形成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植被茂密,林木葱芜,古木参天,花草繁茂,植被覆盖率达79.9%。地带性植被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建群种为松科松属和壳斗科栎属。现有种子植物144科,989种,其中木本植物72科433种,草本植物72科556种,药用植物111科462种,百龄以上古树名木万余株,动物100余种。

雄秀神奇的自然景观

泰山突起于华北大平原,凌驾于齐鲁丘陵之上,相对高差达1300多米,与周围平原、丘陵形成高低、大小的强烈对比,在视觉效果上显得格外高大。

群峰起伏,主峰突起。从海拔150米的山麓泰安城,至中天门海拔847米、南天门海拔1460米、玉皇顶海拔1545米。层层叠起,形成由抑到扬的节奏感和“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

形体巨大,厚重安稳。泰山位于山东中部,绵亘100余千米,盘卧426平方千米,基础宽阔而形体集中。明代皇帝朱元璋描述泰山的气势时写道:“根盘齐鲁兮,不知其几千百里”。基础宽阔产生安稳感,形体庞大而集中则产生厚重感。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上述自然特征在人们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苍松巨石的烘托。泰山多松柏,尤其古松苍劲,如壮士披甲,对泰山的雄伟形象起着烘托的作用。泰山岩石主要由变质岩和花岗岩构成,岩性坚硬,节理发育,经球状风化,形成裸露的峭壁悬崖和浑圆厚实的巨石,突兀峻拔,震撼人心。还有富于变化的泰山云烟,使人感到静中有动,气势磅礴。所谓“荡胸生层云”(杜甫诗)、“呼吸宇宙”等,都因云烟而使人浮想联翩。泰山自然美的丰富性泰山除宏观上的雄伟特征外,还蕴含着奇、险、秀、幽、奥、旷等美的形象。如斗母宫的三潭叠瀑,可谓雄中藏秀;百丈崖、瞻鲁台诸景,可谓寓险于雄;仙人桥、卧龙槐,造化入神,堪称奇观;登泰山南天门领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与旷然小宇宙的旷景诗趣;石坞则是探幽寻奥的所在。

地质、地貌

地层泰山是我国东部古老变质岩系和寒武纪地层最早研究地区。早在1907年,美国地质学家B。维理士和E。比克维尔发表了命名为泰山杂岩的研究报告。近80年来,中外地质学家对泰山地层的研究表明,泰山具有重要的科研和保护价值。

泰山西北麓张夏镇至长清县一带寒武纪地层,出露齐全,化石丰富,已确定为我国寒武系中、上统的标准剖面,并以该地地名命名为地层单位,成为我国区域地层和国际寒武纪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

形成于17~20亿年前太古代的泰山杂岩,是中国东部最典型的代表,对中国东部太古代地层的划分、对比,以及太古代历史的恢复,均具重要意义。

泰山风景地貌的成因与泰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及地质发育历史关系密切。NEE向阶梯正断层及NW向叠瓦状逆断层,使泰山玉皇山顶一带强烈抬升。此外,沿近垂直的节理崩塌与球状风化及新构造隆起等影响,造成泰山的雄伟地貌。泰山水《泰山药物志》载:“泰山玉液泉之水,性寒而沉,味甘而润,有清心明目,止烦润肠及利二便和轻身延年之功效。”古人称为“泰山神水”。经化验分析表明:水中矿物质含量极低;硬度5.44度,比平原水平均低4-5度;pH值6.3,比平原水低1.3;含氧量为6.4毫克/升,比平原水高2.6毫克/升。高氧洁净及低硬度的泰山水,有利于人身健康,也是生物生长的优质水。

气候、土壤

泰山属温暖带季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夏季多雨,冬季晴燥,日照充足,雨量适中。

植被

泰山原生植被繁茂,据《史记》载:“茂林满山,合围高木不知有几”“朱樱满地,古木参天”,凌汉峰南竹林森,未风先鸣,盘道两侧,茂林涧草。烘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的气势和深邃优美的自然景色。

泰山植被是世界植被夏绿木本群落的典型分布地区之一。泰山的古树名木,源于自然,历史悠久,有34个树种,计万余株。其中著名的有汉柏凌寒,挂印封侯,唐槐抱子,青檀千岁,六朝遗植,一品大夫,五大夫松,望人松,宋朝银杏,百年紫藤等,历经风霜,它是历史的见证。

动物

赤鳞鱼系五大食用名鱼之一。属硬骨鱼纲跋亚科、突吻鱼属,举世无双。该鱼体小,一般成鱼长20厘米,肉嫩味鲜,无腥。营养极为丰富;脂肪含量较鲤鱼高两倍,蛋白质比鲫鱼高2%~3%。其身姿俊美,金鳞闪烁,在浅水中呈金黄色,入深水则变为铁青;要求生活于300米~800米的深涧溪潭内,故难以人工饲养。此鱼在清代系皇室贡品。

泰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融为一体的。泰山风景区内有山峰156座,崖岭138座,名洞72处,奇石72块,溪谷130条,瀑潭64处,名泉72眼,古树名木万余株,寺庙58座,古遗址128处,碑碣1239块,摩崖刻石1277处,可将其分为“岱阳、岱顶、岱阴”三大游览区。

悠久的历史

泰山是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很早以前,泰山周围就被我们祖先所开发,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便是佐证。再早还有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战国时期,沿泰山山脉直达黄海边修筑了长约500千米的长城,今遗址犹存。泰山与孔子活动有关的景点有孔子登临处坊、望吴圣迹坊、孔子小天下处、孔子庙、瞻鲁台、猛虎沟等。神山、文化宝库泰山有五岳之首、五岳独尊的称誉。它是政权的象征,成为一座神圣的山。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时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禅;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皇帝的封禅活动和雄伟多姿的壮丽景色,历代文化名人纷至泰山进行诗文著述,留下了数以千计的诗文刻石。如孔子的《丘陵歌》、司马迁的《封禅书》、曹植的《飞龙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诗文,成为中国的传世名篇;天贶殿的宋代壁画、灵岩寺的宋代彩塑罗汉像是稀世珍品;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国书法艺术之大成,真草隶篆各体俱全,颜柳欧赵各派毕至,是中国历代书法及石刻艺术的博览馆。泰山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现存古遗址97处,古建筑群22处,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宗教

泰山宗教发祥久远,佛教于公元4世纪中期传入泰山地区。公元351年高僧朗公首先到泰山岱阴创建了朗公寺和灵岩寺。魏晋南北朝时期,泰山较大的寺院有谷山玉皇寺、神宝寺、普照寺等。著名的泰山经石峪是北齐人所刻的佛教经典《金刚经》。唐宋时,灵岩寺极为鼎盛,唐宰相李吉甫把泰山灵岩寺称为天下四绝之一。泰山道教早在战国时就有方士隐居岱阴岩洞;秦汉后词庙林立,保留至今的有王母池(群王庵)、老君堂、斗母宫(龙泉观)、碧霞祠、后石坞庙、元始天尊庙等。其中以王母池为最早,创建于公元220年以前;以碧霞祠影响最大。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是华夏文化之根,伟大中华之国山,东方文化的宝库,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82年被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目录”,成为全人类的珍贵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卢卡斯先生说:

“泰山把自然与文化独特地结合在了一起,它使国际自然协会的委员们大开眼界。泰山使我们认识到必须要重新评价自然与人的关系。”这就是泰山,它伴随着华夏民族从远古走来,它所记录下的我们民族的文化与历史,就像一座丰碑,一部巨著,在无言地彪炳着我们这个东方古国所走过的不寻常的历程。泰山,是著名的中华文化山,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