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古代军事思想、自然与文化遗产
16469800000036

第36章 强兵足食,以法治军

在战争的基本策略上,曹操非常重视强兵足食。他认为,强兵足食是安定国家的大计,秦国重农所以兼并了六国,汉武帝大兴屯田所以安定了西域。遵照这个原则,曹操在中原大兴屯田,有效地解决了兵食和流民的生计问题,为统一北方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指挥作战时,曹操极重军粮囤积问题。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曹操在收复兖州(今河南东北、山东西南部)大部后,派兵四出抢收麦子,使军粮充裕,终于在这年秋天平定了兖州全境。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中,曹操先派徐晃在故市(今河南郑州境)截烧袁绍军数干辆粮车,又亲率人马连夜潜行,赶至袁军粮草屯聚地乌巢(今河南封丘西),围屯放火,大破乌巢守军。两烧袁军粮草,使袁军军心动摇,为大败袁绍先奏凯歌。

在建军治军的原则上,曹操注重尽量起用各类人才,坚持以法治军。他主张惟才是举,不必对人才过于苛求。他认为“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要成就大事业需要网罗各方面的人才……在他的身边,许多谋士良将或由敌对阵营投奔而来,或选拔于行伍战阵之间,或起用于罪臣俘囚。总之,曹操用人,不拘一格。曹操治军,“揽申、商之法术”,坚持以法治军。他反对军中依儒家之礼行事,主张一切严守军令。他制订了许多军令,令将士遵行;同时自己以身作则,为将士垂范。著名的“割发代首”的故事即是一例。他的《置屯田令》《军令》《严败军令》《步战令》《船战令》《论吏士行能》《封功臣令》等,充分体现了他“在军中持法”的治军思想。为保证法令的实施,他重视军中司法制,度的明确和司法官吏的选用,主张以“明达法理”者任军中典狱,对于军中司法官吏依法行事、不徇私情的做法往往给予支持和鼓励。

在用兵作战方面,曹操强调“以诡诈为道”,巧用奇兵,应机变化而制胜。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围张绣于穰(今河南邓州),刘表遣军援张绣,对曹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曹操撤围东退,诱张绣来追。曹操又伪装溃逃的假象,再诱张绣、刘表两军倾力追赶,然后突出奇兵,大破敌军。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远征乌桓,在海滨受阻,于是诈称以后再进军,使乌桓疏于防备。曹军伪装回师,却利用小道间行500余里,深入乌桓腹地,一举击溃乌桓军。欲进诈退,欲取诈舍,以制造战机克敌,这是曹操惯用的战法。

曹操是汉魏间不可多得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兵家,指挥过多次著名战役,用兵有道,战绩突出。他死后,谥武王。子曹丕代汉称帝后,追尊其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古代帝王武功昭著者谥“桓”,或“武”,曹操是当之无愧的。后世小说、戏曲多以曹操为丑角……那只是文学上的曹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