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古代军事思想、自然与文化遗产
16469800000082

第82章 孔府、孔庙、孔林

孔庙

孔子(公元前551~前419)是中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在他死后的第二年,他的住宅被改成孔庙,每年祭祀。汉代以后历代皇帝都提倡尊孔读经,对孔子也不断追谥加封,同时扩大他的祠庙,孔庙的规模也越修越大。

孔庙是历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地方,在曲阜城内。这是一组具有东方色彩、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它与北京故宫、河北省承德避暑山庄并称我国三大古建筑群。

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将其生前的居室立为庙,“岁时奉祀”。自西汉开始,历代王朝不断进行重修和扩建,规模越来越大。现在的孔庙,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其建筑仿皇宫之制,共分九进庭院。主要建筑物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其左右附属建筑作对称式的排列。全庙包括三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共466间,另有54座门坊,两千多块碑碣,占地约327.5亩,南北长达1公里多。

庙的四周,围以高墙,配以门坊、角楼。黄瓦红垣,雕梁画栋,碑碣如林,古木参天,其规模之大,气势之宏伟,历史之悠久,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

现存孔庙占地327.5亩,建筑物466间,前后有九进院落,纵向轴线贯穿整座建筑,左右对称,布局严谨,气势宏伟。前三进院落布置导向性建筑物,如门或牌坊。第四进院有一座三重檐的高阁奎文阁,其中藏有历代皇帝赏赐的图书。第七进院落中有“杏坛”,据说是孔子生前讲学处。孔庙的主殿大成殿高31.89米,宽54米,进深34米。廊下有28根龙古柱,没根石柱都用整块石材雕成。前廊下的十根石柱用深浮雕的手法雕成双龙对舞,衬以云朵,山石、涛波,造型优美生动,是罕见的艺术瑰宝。孔庙中还存有大量的碑刻及画像砖,是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和文化艺术的宝贵资料。

孔府

孔府,旧称“衍圣公府”,位于山东曲阜城内,是孔子嫡裔居住的地方。“衍圣公”是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宋仁宗赐给孔子46代孙孔宗愿的封号。此后,世代承袭,传递32代,历时880余年。

远自汉朝起,历代皇朝都对孔子非常尊崇,对其后代也一再封赐,优渥有加。汉代先后封孔子的嫡裔为“奉祀君”“关内侯”;唐玄宗时封为“文宣公”;北宋又先后封“衍圣公”和“世袭衍圣公”。明代属一品文官,“班列文官之首”,到了清代,“衍圣公”不但班列阁臣之上,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宫中的御道上行走。

孔子的嫡裔原居阙里故宅,称“袭封宅”。宋宝元年间(1038-1040),另建新第。明洪武年间,诏令“衍圣公”有权设置官署,同时敕令在阙里故宅以东重建府第。此后明清屡经重修扩建,才具有现在的规模。整个府第占地面积240亩,共有厅堂楼房463间。布局分三路,东路即“东学”,建有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及花厅等。孔府的主体部分在中路,分前后两大部。前为“官衙”,设六厅三堂,辖管勾、百户、孔庭族长及曲阜县衙四个衙门。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楼、后五间,最后是孔府花园。

孔府占地200余亩,有房舍480余间。官衙和住宅建在一起,是一座典型的封建贵族庄园,衙署大堂用于接受皇帝颁发的圣旨,或处理家族内事务。孔府后院有一座花园,幽雅清新,布局别具匠心,可称园林佳作,也是园宅结合的范例。孔府藏有大量的历史档案、传世文物,历代服饰和用具等,都及其珍贵。

孔林

孔林,亦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在曲阜城北三华里处。史载:“孔子死,葬鲁城北泗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东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鲁相韩敕修孔子墓,在墓前造神门,以若干户供孔墓洒扫,“地不过一顷”。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地赐给祭田、墓田,进行重修和扩修,仅清雍正八年(1730年)一次大修孔林,就历时三年,耗帑银二万五千三百两。现在整个孔林垣墙长达14华里,墙高3、4米,厚约5米。总面积为3000余亩。林内古木参天,遮云蔽日,碑碣如林,石仪成群。

据郦道元《水经注·泗水》引《皇览》的记载:孔子死后,“弟子各从四方持奇木来植,故多诸异树。”至今孔林内仍有柏、桧、柞、榆、槐、楷、朴、枫、杨、柳、冕檀、雒离、女贞、五味、樱花等各种树木几十种,约十多万株,其中两万多株古树,巨干乔枝,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四时长绿。间以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参、灵芝等异株珍卉,依时争荣。孔林实际上是一座古老的人造植物园。

孔林占地3000亩,周围砖砌林墙长达14里,是孔子和他的后代子孙们的家族墓地。孔林内柏桧夹道,进入孔林要经过1200米的墓道,然后穿过石牌坊、石桥、甬道、到达孔子墓前。孔子的坟墓封土高6米,墓东是孔子之子孔鲤和他的孙子孔伋的坟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还存有石雕的华表、石人、石兽。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当时被封爵位的品级设置的,整个孔林延用2500年,内有坟冢十余万座。其延续时间之久,墓葬之多,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