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调查研究卷(上)
16472100000012

第12章 徐向前挥师征河西 国防大学《徐向前传》编写组(3)

11月4日,徐向前、陈昌浩致电红军总部:“目前战役计划已决定,务请速战,迟则敌齐头难决战斗。关麟征师、马鸿宾师既有令开石咀子,如不速战,则该两敌若先我出中卫、宁夏,使宁夏战役更难速完成。我方情况实不允许久控制现地区,等配合右岸行动。”5日,红军总部复电徐、陈,令河西部队应不受一切牵制,独立消灭马步芳部,“首先占领大靖、古浪、永登地区,必要时应迅速占领凉州地区”,独立开展新的局面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第377~379页。。

中央军委和红军总部的这一决定,给了河西部队以较大的机动余地。六日,徐向前制定了《平(番)大(靖)古(浪)凉(州)战役计划》,报请军委批准。这一战役计划,以集中主力西进,首先消灭平番(即永登)、大靖间的马步芳野外部队,进占大靖、平番、古浪、凉州地区作立脚点,伺机策应河东部队渡河作战为目的。8日,毛泽东、周恩来电示:“徐、陈向凉州进,作战时集中兵力打敌一旅,各个击破之”。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第377~379页

有件偶然的事,更加强了徐向前的西进决心。一天,红军驻守一条山的团队忽将一名外国人“俘获”,送到赵家水总指挥部。这个外国人个头不高,穿一身皮衣服,有着一副标准的军人姿态,自称是蒙古红军,带着900匹骆驼的运输队,奉命从苏联径来中国,给红军运送军用物资,但途中遭到宁夏马家军的突然袭击,货物全部被截去,他只身逃脱,前来找红军联系,报告情况。陈昌浩曾在苏联留过学,懂些俄语,反复盘问后觉得所谈情况比较可靠。他和徐向前商量,一致认为到定远营取得军用物资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中央令河西部队西进,占领大靖、古浪、凉州地带,显然是希图从新疆方向打通国际路线,争得援助物资。为保证河西部队党政军的统一组织领导,他们向军委提议成立西北前敌委员会,以陈昌浩、徐向前、曾传六、李特、熊国炳、杨克明、王树声、李先念、陈海松、郑义斋、李卓然等11人组成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第383页。。

11月8日,中央及军委提出了《作战新计划》。总的意图是放弃夺取宁夏的原计划,将河东三个方面军的主力组成南路军、北路军,分别从延长、延川地区和神木、府谷地区东渡黄河入晋,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继续逼蒋抗日,争取与阎锡山、蒋介石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定;河西部队则组成西路军,以在河西创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为任务,准备以一年完成之《作战新计划》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第386~387页。。显然,这是一个带根本性的战略变动。但是对于如此重大的变动,徐向前、陈昌浩事前事后均一无所知。

根据上述新的战略行动计划,11日,中央正式命令河西部队组成西路军。为统一领导,批准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由陈昌浩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徐向前任副主席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第394~395页。。

孤军苦战河西走廊

为实现《平(番)大(靖)古(浪)凉(州)战役计划》,河西部队于11月9日按指定位置集结完毕,当夜向西开拔。第一纵队三十军和第三纵队五军居右翼,由一条山、吴家川向大靖前进;第二纵队九军和总部直属队居左翼,由镇虏堡地区经松山城、干柴洼向古浪前进。徐向前、陈昌浩随三十军行动,王树声随九军行动。

这时部队衣衫单薄褴褛,许多人赤脚穿着草鞋,武器弹药极端缺乏,在寒冷、饥渴、疲劳和风沙中同敌人拼搏,伤病员逐日增加。三十军进至大靖附近,守敌第五师祁明山旅固守不出。为争取时间,李先念率军绕道而行,包围了土门子,迫使守敌骑五师工兵营投降。与此同时,左翼红九军亦进至干柴洼地区。11日晨7时许,敌骑五师两个旅、一百师一个旅在反动民团配合下,分由东、西、南三面向干柴洼猛扑。激战到晚,九军将敌击溃,主力进至横梁山地区,继续打击追堵之敌。

在大靖附近,徐向前、陈昌浩收到中央军委11月11日的来电,内称:“由于河东还未能战胜胡毛王各(敌)军,妨碍宁夏计划之执行,我们正考虑新计划,但河东主力将与西路军暂时的隔离着。”来电还征求意见:“西路军单独西进接通新疆有无把握?如返河东有何困难?”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第397~398页。

陈昌浩召开了军政委员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徐向前在会上列举了五六条理由,说明西进新疆的必要性:(1)可以解决西路军的战略靠背问题;(2)能拿到苏联援助的武器;(3)回过头来再打马家军,易如反掌;(4)对河东红军和友军,能起到有力的鼓舞和策应作用……

讨论中,大家赞成徐向前的意见,一致认为,东返与西进比较,困难更大。于是,会议决定西进。计划第一进步占凉州、永昌、大靖,略作休整补充;第二步进占甘州、肃州,准备接通新疆、蒙古;决心在甘州、凉州、永昌、民勤地区创造根据地,不在万不得已时,不放弃凉州、肃州、永昌。当即将这一意见报告了中央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第400~401页。。1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共产国际:“蒋介石部队已将红军主力与红军渡河者从中隔断,渡河者现组成西路军,受徐向前、陈昌浩指挥,人数2.2万,令其依照国际新的指示向接近新疆之方向前进”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第40~406页。。15日,中央电复西路军:“同意向凉州前进。”并说新疆接济正准备中。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第416页。

得到中央的明确电复,徐向前立即将部署作了调整,命令部队迅速西插。13日,九军进占古浪城,吸引了马家军向古浪地区集中,三十军乘虚向西疾进,先围凉州,进占城西四十里铺西十里铺:应为西四十里堡。。当时,马步青就在凉州城内,兵力空虚,见西路军大队人马绕城行进,吓得连夜组织民团、商团登城,点起无数的灯笼,虚张声势。后接到西路军派人送去的函件,知是借路打通抗日路线,只要不作对抗和追击,红军便无夺取凉州之意,才松了一口气,终日紧闭城门,作壁上观。

三十军继以一部西进,18日克永昌,21日克山丹,控制了河西走廊的中间地带,为全军开辟了西进的通道。随后,徐向前令五军跟进,去山丹接替三十军防务,三十军集中在永昌至凉州西北四十里铺一线,休整待命。此时,出人意料,九军在古浪遭敌包围,一仗下来,兵力损失达三分之一,给整个战局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古浪是进入河西走廊的咽喉要地,南北两面临山。沿红凉山红凉山:古浪地名资料记载为“横梁山”,今为横梁山乡政府所在地。西进古浪,只有一条“马不并骑,车不同轨”的狭路,地势险要,古称虎狼关。城西是一道平川,直通凉州。王树声、孙玉清、陈海松根据这里的地形,以红二十五师扼守城西南方向,红二十七师扼守城东北方向,并重点布防于两面山头的制高点。16日拂晓,马元海指挥三个骑兵旅、二个步兵旅并四个民团,向九军阵地发起突然袭击。九军仓促应战,被优势敌人夺去了城外的制高点,压进城内防守。该城城垣曾因地震毁坏,缺口甚多,极不利于坚守。经三昼夜血战,双方各损伤2000余人,九军被迫突围,徐向前急令三十军派出部队接应。

古浪战斗的失利,使九军减员增至三分之一,排以上干部伤亡极大,军参谋长陈伯樨、二十五师师长王海清、二十七师政委易汉文等壮烈牺牲,军长孙玉清负伤,部队元气严重挫伤。对此,徐向前甚为震惊和痛心,心头上蒙了一层浓重的阴影。

古浪战斗失利的主要原因是麻痹轻敌,死打硬拼,没有及早组织突围。为此,陈昌浩将九军军长孙玉清撤职,派原三十一军参谋长李聚奎前往九军,进行整顿。徐向前令三十军在四十里铺负起遏阻追敌的任务,置九军于二线进行休整,总结教训,调整建制,争取早日恢复元气,以利再战。

这时,中央军委来电,要求西路军停止西进,在永凉地带建立根据地。陈昌浩表示,西路军在这里建立根据地不成问题,能够完成任务。徐向前皱起眉头,语重心长地说:“昌浩同志,现在可要好好估计估计形势哩。九军被搞了这样一家伙,与过去的形势可不同啦。我们究竟怎么个打法,在这一带能不能站住脚,这里有没有建立根据地的条件,都是问题。关键是看敌我力量的对比,一厢情意是不行的,我看还是大家好好讨论讨论吧!”

陈昌浩对形势的严重性估计不足,认为九军的损失完全是该军领导人指挥失误造成的,而不是马家军有战斗力的表现。他漫不经心地说:“现在形势已经好了,马家军基本上已被我们击溃,有什么可顾虑的?”徐向前异常严肃地说:“你的估计是毫无根据的。所谓‘基本击溃’要有个标志,就是我们转入进攻,敌人转入防御。但现在呢?是敌人在进攻我们,我们在防御敌人。敌人有根据地、有补充、有兵员,能支持长期作战;而我们则相反。你这个结论,根本站不住脚!”

这天晚上,徐向前和陈昌浩争得面红耳赤,谁也无法说服谁。漫漫寒夜,窗外的西北风夹着黄沙凄厉地呼号,使这场争论显得愈加恼人。徐向前、陈昌浩裹着羊皮大衣,踩着取暖的烤火盆,相对而坐;他们时而争吵,时而沉默。陈昌浩认为徐向前是右倾机会主义,徐向前则认为陈昌浩昏头涨脑,根本不从实际情况出发。他们的争论毫无结果,在默默无语中不欢而散。

最后,陈昌浩利用召集干部会议宣布撤掉九军军长孙玉清的职务之机,怒气冲冲地说:“马家军基本上已被我们击溃,形势大好,在永凉地带建立根据地的条件是具备的。不相信这一点,就是夸大敌人的力量,灭自己的威风。”会后,陈昌浩还找了军政委员会的一些人个别谈话,准备对徐向前的“右倾路线”开展斗争。因多数人不同意才作罢休。争论暂时平息下去了。徐向前没有放弃自己的观点。

11月21日,徐向前、陈昌浩率总指挥部从凉州城外进抵永昌城。行前,有情报说河东的毛炳文部已奉令开赴河西,增援“二马”,对付西路军。徐向前判断,“二马”是地方军阀,最怕蒋介石的部队借“剿共”的名义侵夺其地盘,他们为示强而拒毛,必将倾全力寻西路军决战。根据这一带的地形、给养、民情等条件,西路军与敌人决战是不利的,迫不得已时应坚决放弃永昌、凉州,向敌力空虚的甘西地区进军,按原定的计划行事。

这时,李先念向总指挥部报告,马家军以五个团的兵力向四十里铺的三十军阵地发起猛攻,红军因子弹缺乏,全靠大刀、长矛拼杀,与敌激战三日,歼敌2400余人,仍未能阻止敌人的攻势,坚持下去困难很大。徐向前同意三十军西撤一步,至永昌东南的六坝、八坝一带继续阻敌。另据五军军长董振堂报告,山丹地区也有敌人的骑兵活动。西路军不进不退,面临强敌前后夹击、分割包围的危险。

为争取主动,摆脱困境,徐向前于11月24日亲自起草电文,向中央反映实际情况,请求重新考虑西路军的行动方针。他指出:第一,马敌现虽伤亡五千以上,但能抽大批民团壮丁补充,人马子弹均有,仍然继续与我拼战。第二,马敌战术系以骑兵四出活动,以成团密集队形猛攻堡寨。黄昏后畏我夜战,即退守堡寨。反复攻某点不得手时,则集中猛攻另一点。大部乘马,进退均速。我方胜则难缴获,败即无生还。第三,永凉地带地形开阔,区域狭小,无树少房,尽是堡寨,不便我军迂回抄击。第四,我每守一堡寨,须一营以上的兵力,激战终日,即可耗尽弹药,矛刀、刺刀又少,难阻敌攻。九军现有4600人,步枪1800支,每枪平均子弹不足两排;五军不足4000人,枪弹更少;三十军近6000人,步枪2000余支,每枪子弹仅二三排;骑兵师人马约五百,人、弹有耗无补,无日不战。敌骑到处骚扰,扩红、弄粮、筹资、交通均受限制。拟壮大骑兵,但筹马困难。第五,九军激战古浪,受大损失,正在休整;三十军激战四十里铺,子弹耗尽,全靠大刀拼杀,已伤亡500余人;五军更弱,指直指直:指西路军总指挥部所属直属单位。在永昌,大部担任城墙守备的任务,敌马彪部有三个团正在永昌城郊附近活动。根据以上情况,“我们现无能集优势兵力,弹药太少,难在甘东甘东:指甘州以东地区。甘州,即今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地区灭敌”,请求中央军委迅速指示下一步行动方针此电全文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第448~449页。。陈昌浩也在电文上签字同意。

25日,中央复电,仍要西路军就地坚持,打开局面,并说:“毛炳文东撤利于你们发展,在你们打破马敌之后,主力应准备东进一步,策应河东”。此电全文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第451~452页。徐向前不了解河东红军的战略企图,对上级的指示迷惑难解,但也不便再提异议。他和陈昌浩、李卓然等猜测:河东红军或许要在结冰期渡河西进吧!留西路军在现地不进不退,策应河东,恐怕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西路军屯兵永凉地带,南迫西宁,北慑宁马,东窥河东,像是在甘、青、宁“四马”之间钉进一个楔子。甘青“二马”受到威胁最大。他们还怕西路军迟迟不走,蒋介石就会以“剿共”为借口,派嫡系部队深入河西,那样连马家的“祖业”也给霸占了。因而,连原来答应对西路军采取妥协让路方案的马步青,也改变了态度,加紧了同马步芳的联合。他们以骑兵为主力,配以大批民团,兵分三路,向西路军展开了新的攻势。

马家军长期受狭隘民族观念、宗教迷信和反共的教育,对红军和汉人怀有盲目仇恨情绪,加之性情剽悍、野蛮、残暴,熟悉地形,适应天候,骑兵多,补给足。他们有时故意屯兵远处,诱红军远离阵地出击,利用其骑兵运动神速的特长,施行两翼包抄逆袭。西路军有的部队没有经验,就吃过出击的亏。

徐向前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下,指挥部队顽强抗击敌人。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经凉州西北四十里铺之战,永昌东南八坝之战,永昌以南水磨关水磨关:位于永昌县西部,今为焦家庄乡政府所在地。之战,永昌之战,山丹之战,先后共歼敌6000余人。但因自身有耗无补,大量减员,光彩病号即达2000多名。气候越来越寒冷,部队越来越饥疲,像这样死死蹲在一条狭长的“弄堂”里,被动挨打,在徐向前的军事生涯中,还是破天荒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