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调查研究卷(上)
16472100000057

第57章 对红西路军征战河西的调查(2)

(4)邬家油坊战斗。东门外的邬家油坊院和财神楼,是敌人进攻县城的两大障碍。敌人进攻油坊院的战斗也很激烈。油坊院原由红军妇女团一部驻守,后换防成红三十军部队防守。敌人控制十里桥后,又将该地包围,经过几次战斗,迫使红军退出。敌人占去油坊院后,用炮轰击财神楼,驻守在这里的红军奋战一夜,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红军想趁势夺回油坊院,但因敌人防守严密,未能夺回。这样,城东门口的这两个重要据点落入了敌手。此时,红军除了西门,城外所有大小据点都失掉了。

(5)县城的攻守战。12月下旬,马元海制定了一个攻城计划,调集步骑兵5000余人,在飞机大炮配合下猛烈攻城。敌人的枪口都朝垛口瞄准,红军指战员却把枪眼挖在中、下部,上、下结合,打垮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迫使敌军停止进攻,变为围困。

(6)红军突围和沙坡头阻击战。12月底,红军奉命西进,遂放弃永昌,连夜西进。第二天拂晓,敌军发觉红军西走,便派三个骑兵团紧追不放,到沙坡头(水泉子附近)时,受红军小分队猛烈阻击。敌人打了半天,才打到沙坡头顶上,发现只有九名红军战士,已全部牺牲。他们的英雄事迹,至今仍在永昌人民中广泛传颂。

(七)山丹之战11月18日据西路军11月22日电报,红军于11月21日占领山丹县城。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第443页。,红三十军八十九师的两个团及总部骑兵师,到达山丹城。随后,红五军进驻山丹,八十九师和骑兵师东返永昌。12天后,敌军扑来,将山丹城包围起来,从南二十里铺和西十里堡、野猫山(在今祁家店水库附近)等地向红五军阵地进犯。

(1)城南阻击战。12月上旬,红军驻城南二十里铺担任警戒的部队,忽然发现敌军从南边冲杀过来,当即进行阻击。但由于敌军的不断增加,众寡悬殊,红军且战且退,撤至县城南关,然后利用城墙、城壕等有利地形,挫败了敌人的进攻。

(2)暗门滩战斗。敌人在东门和城北受红军打击后,退到城北长城暗门滩。红军追击,敌军骑兵突然冲杀过来,双方大刀相拼,厮杀半天。这次战斗,红军伤亡很大,牺牲了130余人。后在红军主力的增援下,击退敌人,撤入城内。

(3)野猫山、西二十里堡战斗。敌军派重兵进攻城西野猫山和西十里堡的红军阵地,企图堵塞红军西行孔道。红军誓死抵抗,敌军虽横尸遍野,仍反复冲锋,不断增援。下午,敌军调来三架飞机助战,但所投炸弹却落在敌人的阵地上,炸得敌人人仰马翻,乱作一团。红军趁势组织反攻,击溃了敌人。

红五军在山丹战斗月余,大杀了敌军的威风,但因没有充足的子弹,只能打退敌人,而未彻底歼灭。此时正值隆冬季节,红军被困于山丹峡谷,兵员、马匹、弹药得不到补充,伤病员无处安置,不能久待,只得撤离。红军撤离后,敌军进城烧杀,抗日义勇军的队长彭述同被敌抓去,经不起烙铁拷问,供出义勇军和积极分子的名单,使支援过红军的人民遭到捕杀。

(八)血战高台

西路军撤离永昌、山丹后,红五军于12月30日攻占临泽(原名抚彝),五军政委黄超率三十七团、四十三团及后勤等单位2000人驻守临泽,军长董振堂和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率三十九团、四十五团和特务团共3000人,连夜向高台进军,于1937年元月1日拂晓攻占高台。守敌1000多人投降。

红军进占高台后,立即开展群众工作,广大指战员深入家家户户,宣传红军纪律和党的政策,解除群众对红军的疑惧心理。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在文庙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对发动群众起了很大作用。在短短几天内,就成立了高台县苏维埃政府和贫民委员会,给贫苦居民分发了救济粮和衣物,将大恶霸地主卢荣的和盛当没收,把财产分给了贫苦群众。几天内就有近千人参加了红军由高台县委党史办编写的《高台县苏维埃政府组织经过及其活动》一文中说,当时高台县参加红军的青壮年有100多人。见《悲壮的征程》下册第25页。。

红军占领高台后,敌人调动兵马,准备围攻红军。几天之内,就调集了马彪、韩起功等部及大批民团,由马元海统一指挥,包围了高台城。元月12日,敌军在大炮、飞机配合下,对高台城发起进攻。在敌军的连续围攻下,红军设在城外的据点先后失落,只剩西关财神楼一处仍由红军坚守,因为这是一个重点的据点,因而争夺战非常激烈。元月17日夜,敌人偷袭,火烧财神楼,坚守在这里的27名红军战士,在烈火中全部牺牲。

元月18日,敌军攻势更加猛烈,而红军的子弹已经很少,火力大大减弱。敌人见此情景,就集中兵力不停地攻城。元月20日,敌人攻入城内。英勇的红军指战员,在董振堂同志的率领下,用大刀、长矛、石头、砖块和敌人战斗,一条街、一条巷地进行肉搏,消灭了一批敌人。战到最后,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十三师师长叶崇本、参谋长刘培基等3000余名指战员,全部牺牲。

敌军攻破高台城之后,将戴义勇军符号的青年全部杀害。红军伤员、被俘人员以及为红军办过事、养护过红军伤病员的群众,都在捕杀之列,每天一群一群的被赶到城外活埋、枪决。这些被害者,有的被剥去衣服,拍成照片,向蒋介石报功请赏。据高台烈士陵园的资料记载,敌人进城后屠杀的群众和红军伤病员,就有2400余人。

红五军被围在高台时,西路军总部曾多次派出援军,但都在中途受阻,未能达到援救的目的。当时,敌人早有防备,在临泽、倪家营通高台的道路上,派了大批骑兵日夜巡逻、阻击。元月19日,总部派骑兵师增援五军,途中遭敌阻击,大部分同志牺牲。

(九)临泽大战

敌军攻陷高台后,马元海即率领马禄骑兵旅、刘呈德步兵团、马步銮骑兵团以及大批民团,进攻临泽县城。驻守在临泽城的红军是总部的供给部,由部长郑义斋同志负责指挥。其中最重要的单位是驮运全军经费的辎重队和制造子弹、炸药的兵工厂,还有卫生部和总医院,担任掩护任务的红五军第三十七团和四十三团,驻在城外的几处庄子里。

敌人包围临泽县城的第二天,就发起进攻,重点是围攻东城门。敌军先用山炮轰击城墙,然后架云梯登城。红军沉着应战,集中火力杀伤敌人。第三天,敌人把进攻的重点改在城西北角,用大炮将城墙轰开一个缺口,就架云梯爬城。红军用长矛或棍子将云梯推翻,摔死了许多敌人。第四天,敌人重新布置兵力,从四面八方发起围攻,战斗更为激烈。这天夜里,总部指示突围,只留两个班在城中牵制敌人。突围红军行至沙窝,与敌军遭遇,经激战抗击,脱离了敌人的包围圈,向沙河前进,中途再次受到敌人堵截追击,经一昼夜苦战,才转移到倪家营子,与红三十军会合。

(十)倪家营子大决战

1937年元月上旬,西路军总部及红三十军集结于临泽南部的倪家营子,红九军集结于沙河堡一带。

(1)倪家营子决战。敌军每天出动两个旅以上兵力和大批民团,对倪家营子的红军进行骚扰,消耗红军的力量,牵制其增援临、高二地。敌军攻陷高台、临泽后,更加疯狂起来,将其步兵、骑兵、炮兵和民团两万多人,全部调往倪家营子,把红军所住庄子、村院包围起来,集中火力逐个突破,红军虽然杀伤大批的敌人,但由于供给无源,弹粮尽绝,被迫于2月11日夜突围撤出倪家营子东进。这场血战,尽管歼敌7000多人,但红军也付出了几千人的代价。

(2)突围东进及西洞堡、龙首堡战斗。红军从倪家营子突围后,于23日转移到西洞堡和龙首堡一带。敌军追来攻打,红军在西洞堡和近3000名敌人激烈交战,歼敌一个手枪团和一个宪兵团1500余人,缴获很多枪械、马匹。战捷后,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开会决定:重返倪家营子。2月24日此处记载有误。据《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391页~392页记载与《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546~547页所载电文,西路军于1937年元月21日从倪家营子突围东返,23日抵达张掖县西南部的西洞堡、龙首堡一带。,部队整装出发,重返倪家营子。这时,驻守龙首堡的红九军和总直各单位,被敌包围,激战一天,当晚突围,中途又遭伏击,损失较大。

(3)再战倪家营子。2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第392页所载电文及《悲壮的征程》上册记载,西路军返回倪家营子的时间为1月29日。,西路军全部返回倪家营子。26日,敌军紧追而来,双方再次展开激战《悲壮的征程》记载,敌军再次开始大规模进攻倪家营子红军的时间为2月1日。见该书上册第22页、下册第310页。。此时,西路军只剩下8000人了。红军子弹极端缺乏,主要用大刀、枪刺、石块、瓦块与敌浴血奋战,抗衡了9个昼夜(2月26日至3月6日),终因寡不敌众,突围转移到沙河一带据有关史料记载,红军重返倪家营子后,与敌军苦战近一个月,2月27日夜才突围至沙河堡,28日夜又转移至三道柳沟。见《悲壮的征程》上册第23页、下册310页~311页,红四方面军战史第392页~395页。 。3月6日,西路军电告中央求援,中央立即组织援西军中央决定组织援西军的时间为2月27日。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第585页~588页。,派刘伯承、张浩等同志率领,从陕西泾阳县云阳镇出发。行至甘肃镇原屯子镇时,得知西路军已经失败,乃停止前进。

(4)血战南柳沟。3月7日晨,红西路军由沙河转移到三道柳沟(包括南柳沟、西柳沟、东柳沟)西路军由沙河堡向三道柳沟转移的时间为2月28日,3月1日凌晨到达。见红四方面军《战史》第395页。,敌人紧追不放,以数倍兵力将红军分割包围,接着在大炮掩护下发起进攻。红军苦战5个昼夜(3月7日至11日)西路军在三道柳沟苦战的时间,应为11个昼夜。,许多红军战死,烈士的尸骨遍布村里村外,鲜血染红了南柳沟的河沿、戈壁、庄院。这场惨战,虽歼敌4000多,但红三十军两个师只剩下3000人,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同志左臂被打断,妇女先锋团的不少同志在敌人的大刀下牺牲。3月11日夜,红军余部从三道柳沟突围,向梨园堡转移。

(十一)败退祁连山

(1)梨园堡大战。3月12日晨,红军行至梨园口时,敌军的四个骑兵旅即跟踪追来,将红军包围在山谷、庄院,进行厮杀。担任掩护的红九军刚刚落脚,就与敌人接火,面对强敌,九军仓促应战。由于众寡悬殊,敌军就冲入红军驻地,九军几乎全军覆没,军政委陈海松阵亡。总部直属单位和妇女团也损失大半,红三十军二六五团政委黄英祥,在指挥作战中牺牲。红军余部继续后撤,到黑压沟门和灰大坂时,一部分人员与追击的敌人展开激战,大部分人员突围到康隆寺,总部教导团转到红湾寺。

(2)康隆寺激战。红军到达康隆寺后,正在休息做饭,尾追的敌军两个骑兵旅又追来了。康隆寺着火,敌军乘机进攻,李先念带领同志们阻击敌人,激战一夜,到3月13日上午,才将敌击退,红军连夜向石窝转移。

(3)马场滩阻击战。红军向石窝转移时,曾留一部分军队在马场滩阻击敌人,掩护部队转移。这部分红军顶住敌人,打了一天,子弹打完了,30余名战士血流如注,壮烈献身。

(4)杨山河反击战。红军向石窝转移途中,一部分敌人经黑河穿过大冰峡,赶到杨山河截击红军,担任后卫的二六四团与敌激战,全部牺牲。这时,剩下的红军已经不多,整个部队只有2000余人,而且不少是伤员和年纪很小的同志。

(5)石窝山战斗。石窝是祁连山主峰下的一个小山头,山顶平坦,东面是绝壁,南面是挺拔突起的祁连雪峰,西面是鸡儿岭。祁连雪山冰川终年不化,海拔6000余米。举目四望,冰天雪地,寒漠无人,只有一条通路,即北边的杨山河。当时,敌人集中在狭窄的杨山河谷,企图堵截红军去石窝的道路。这时,红军大都已上山,只有妇女团的一些同志和供给部部长郑义斋率领的一些同志还在后尾,遭敌截击,厮杀中郑义斋和警卫员牺牲。

红军领导采取紧急措施,号召战士们自愿报名,组织突击队阻击敌人,又把全部子弹收集起来,交给突击队使用,向敌人杀“回马枪”,把敌人消灭在石窝山,为牺牲的同志报仇。这时,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正在山上开会,敌人反复发起进攻,突击队顽强抗击,打得敌军惨败撤走,敌尸、马尸横七竖八。

(十二)石窝会议

3月14日下午四五点钟,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石窝召开最后一次会议,会议决定:(1)徐向前、陈昌浩由警卫人员护送回中央。(2)将红三十军的余部1000余人和总部一些干部编为左支队,由李卓然、李先念、程世才、李天焕等领导,在祁连山区向西活动;红九军500人(300多步兵,100多骑兵)编为右支队,由王树声、朱良才等领导,在祁连山区向东打游击。当晚,即按会议决定行动,大家离开了石窝山。

石窝会议后,一些年纪小、伤重的和女同志,都分散隐藏在山洞、森林、石崖等处。这些同志大部分后来被敌搜杀、活埋了,幸存者不多。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同志因伤口化脓,不便于行动,随左支队西行三天后,决定派一个排掩护,隐藏在山崖下,后被搜山的敌军马忠义团发现,惨遭杀害,英勇就义。

西路军最后失败了,但西路军的广大指战员是坚决革命的。无数先烈为党为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在,河西人民永远怀念着他们。

录自原中共张掖地委党史委员会1985年12月编印的《红西路军史料》第3辑。吴岳长期工作在河西,曾任中共张掖地委、武威地委书记,对西路军问题很关心,退居二线后,跋涉千里,访问了很多西路军留居人员及知情人,调查了西路军征战河西的历史情况。这份材料就是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84年写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