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1)班的考场设在第一中学内。高考最后一天下午,考试科目是英语。那年外语成绩只按10%计入高考总分。毕自强、叶从文和何秋霖三人的外语都很烂,他们只是把选择题打完勾,过半小时便交卷出考场。因从未想过从外语上挣分,这是他们最“轻松”的一场考试了!
第一中学旁边有一家国营冷饮店。毕自强、叶丛文、何秋霖三人走出考场来到了这里。这回是叶丛文主动掏钱请客,花三角钱买了六张冰水票。
“一人两杯,”叶丛文端来六杯绿豆冰水,分给毕自强和何秋霖,乐呵呵地说道:“来来来,喝个透心凉!”
“‘四眼’,作文写得怎么样?”何秋霖喝着冰水,探听地问道:“你估摸语文能考多少分?”
“《画蛋》有感?这比我准备的那六篇作文简单多了,正中‘刀路’!”叶丛文提起语文考试,不禁眉飞色舞,神气活现地说道:“作文满分我不敢说,但语文能考八十五分以上。”
高考终于彻底结束了。每个人的考分已成定局,但三人心中却各有滋味。最喜出望外的就是叶丛文了。他预考时数学成绩只有三十八分,但这次实战却考得相当不错,估计还能及格。果真如此,其它科目不出意外,他总分就上去了。何秋霖虽考出预考时可达到的水平,但估算总分后,他对考上大学有些信心不足了,但坚信仍能考过中专分数线。只有毕自强看上去情绪沮丧,一副郁闷至极的样子。预考时他总分是全班第二名,通常只是语文分数拉后腿。但这次考数学却因试卷最后一页背面有一道大题漏掉没做,总分上大学分数线的前景已不容乐观。
“我这回栽跟斗了。20分的数学题,我竟然给漏掉没做!”毕自强对考试出现的一个疏忽至今仍后悔不迭,不时对两位好友摇头叹息,懊恼地说道:“唉,真是惨痛的教训呀!”
毫无疑问,一旦从考场里走出来,便会有人欢笑,有人痛苦;有人兴奋,有人默然。高考其实说白了,就是许多人的命运在这“一考定乾坤”中得以改变。而对于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来说,不论成功或失败,都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八月下旬,终于盼到了公布高考成绩的这一天。此时正放暑假,六中校园里很安静。不时有单个或结伴的毕业生来校,查看高考榜的结果。操场旁的宣传栏里贴出一张大红喜报,公布了考上大学和中专的名单。理科类有四人考上大学、九人考取中专;文科类有三人考上大学,四人考取中专。
文科类考上大学的三名学生是:
廖明超,省财经学院企业管理专业。
叶丛文,省师范大学中文系。
吴燕玲,省师范大学中文系。
文科类考取中专的四名学生是:
何秋霖,省工商行政管理学校。
刘云锋,省人民警察学校。
黄月萍,省商业学校。
魏振国,省银行学校。
这天上午,毕自强独自一个人骑车来到学校。从教务科走出来,他心里很失落,手里紧攥着那张高考分数单。只因数学考试发挥失常,高考总成绩为三百零九分,以五分之差没达到大学录取线。
毕自强推自行车经过宣传栏前,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他的心情仿佛从九重天摔落到阎王殿,神色沮丧,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望着叶丛文和何秋霖的名字赫然出现在红榜上,而自己却名落孙山,他感到天地正在倾斜,心正在泣血。他突然觉得鼻子有些酸酸的。环视着这熟悉而又宁静的校园,他已不是这里的学生了。骑车离校那一刻,他忍不住深情地回望着,眼角一下子就湿润了。
毕自强的高中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社会历史记录了整个时代的变迁。1977年那个冬天后,一年一度的高考成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书写人生的重要拐点。然而,梦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却给毕自强的人生带来一次沉重的打击。
谁也不知道,高考落榜对毕自强意味着什么。那变幻无常、神秘叵测的命运,将会给这个年轻人指出一条怎样的未来之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