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可怕的悬案
16486700000070

第70章 大昭寺是如何建成的?

雪域圣城拉萨是全国乃至全球人都向往的地方,纯净的高原阳光,色彩绚丽的藏式建筑,灿烂的文化,独特的习俗等等都让人无限神往。这里有雄伟的布达拉宫,更有整个藏区最重要的寺院——大昭寺。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现存最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规式。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

西藏的寺院多数归属于某一藏传佛教教派,而大昭寺则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西藏政教合一之后,“噶厦”的政府机构也设在大昭寺内。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历来在大昭寺进行,1995年,确定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也是在这里举行的。

不论是地理位置上,还是社会生活层面上,大昭寺在拉萨市都具有中心地位,在藏族人民中更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之说。

从大昭寺金顶俯瞰大昭寺广场,右边远处山上是布达拉宫,近处的柳树是“公主柳”,相传是文成公主所栽。大昭寺的布局方位与汉地佛教的寺院不同,其主殿是坐东面西的。主殿高四层,两侧列有配殿,布局结构上再现了佛教中曼陀罗坛城的宇宙理想模式。寺院内的佛殿主要有释迦牟尼殿、宗喀巴大师殿、松赞干布殿、班旦拉姆殿(格鲁派的护法神)、神羊热姆杰姆殿、藏王殿等。寺内各种木雕、壁画精美绝伦,空气中弥漫着酥油香气,随时可见藏民们神情虔诚地参拜转经。

大昭寺始建于7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建造的目的据传说是为了供奉一尊明久多吉佛像,即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该佛像是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的尼泊尔尺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之后寺院经历代扩建,目前占地25100余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大昭寺内供奉的是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而尼泊尔带去的8岁等身像于8世纪被转供奉在小昭寺。

大昭寺建造时曾以山羊驮土,因而最初的佛殿曾被命名为“羊土神变寺”。1409年,格鲁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为歌颂释迦牟尼的功德,召集藏传佛教各派僧众,在寺院举行了传昭大法会,后寺院改名为大昭寺。也有观点认为早在9世纪时已改称大昭寺。

关于兴建大昭寺,民间有着多种传说。相传,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泊,松赞干布曾在此湖边向尺尊公主许诺,随戒指所落之处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入湖内,湖面顿时遍布光网,光网之中显现出一座九级白塔。于是,便开始了一场由千只白山羊驮土建寺的浩荡工程。

也有传说是因为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带去了一尊珍贵的释迦牟尼佛像,为了供养这么神圣的佛像,松赞干布就开始修建西藏佛教历史上最早的佛教建筑物,即大昭寺和小昭寺。

还有传说在兴建大昭寺时,几次均遭水淹。文成公主解释说,整个青藏高原是个仰卧的罗刹女。这个魔女呈人形,头朝东,腿朝西仰卧臂,大昭寺所在的湖泊原来正好是罗刹女的心脏,湖水乃其血液。所以文成公主说大昭寺必须填湖建寺,首先把魔女的心脏给镇住。然后文成公主还同时推荐了另外12个小寺院在边远地区,镇住魔女的四肢和各个关节,共建了13座寺院。

按照文成公主所选的位置,建寺首先要填湖,于是依靠山羊背着装着沙和土的袋,把这个湖泊给填平了,给大昭寺奠定了基础。其实今天的拉萨这两个字就是从大昭寺演变而来的。最早拉萨不叫LASA,古文书上都是RASA,RA是山羊,SA是土地,意思是山羊建的地方。后来因为修建了这样神圣纳佛殿,里面供奉了佛祖的像,有佛经、佛塔,还有四面八方的信徒来这里朝圣,大家都认为这个地方是佛地,所以又改称拉萨,LA在藏语里是佛的意思,SA是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