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爱迪生的故事
16496800000018

第18章 西奥兰治的新生活

虽然我们总是叹息生命的短促,但我们却在每个阶段都盼望它的终结。儿童时期盼望成年,成年盼望成家,之后又想发财,继之又希望获得名誉地位,最后又想归隐。

——爱迪生

(一)

1884年,爱迪生37岁。这一年对爱迪生来说,是他十分悲伤的一年。

这年的夏天,妻子玛丽不幸染上了伤寒。在当时,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但起初玛丽只是以为受了点凉,吃点药就好了。爱迪生这个时候正在纽约奋战,没有回来照顾她,玛丽的妹妹爱丽丝每天陪伴在她的身边。

然而不久后,玛丽的病情恶化,爱迪生获悉后马上奔回门罗公园实验室,陪着妻子度过了最后的几天时光。

守候在饱受病痛折磨的妻子身边,望着她那憔悴不堪的脸,再回想起她当年那面色红润、娇羞可爱的模样,爱迪生心如刀绞。此时的爱迪生才深刻地感受到,自己这么多年都全身心地扑在发明创造上,却忽略了对妻子和孩子的关爱。

可是,一切都太晚了,上帝没有再给爱迪生弥补的机会。1884年8月9日凌晨,玛丽去世了。

爱迪生在家中为玛丽举行了葬礼,随后将棺柩运到一个小车站,由火车将她的遗体送到了她儿时的故乡纽约克。玛丽被安葬在纽约克快乐山的墓地中,墓地的周围堆满了圣洁的鲜花。

妻子的离世,让爱迪生沉浸在痛苦之中无法自拔。他常常一个人透过窗户望着远方,回忆与玛丽在一起的日子。玛丽虽然没有什么出众的才华,但却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从未对爱迪生提出过任何要求,只是深深地爱着她的丈夫,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丈夫和孩子们的生活,让丈夫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热爱的事业当中去。

一想到这些,爱迪生就愧疚万分,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多陪陪自己的妻子。现在,玛丽走了,给他留下的除了深深的悲痛外,还有三个年幼的孩子:11岁的女儿多特,8岁的长子小阿尔瓦6岁的次子威廉·莱斯。

爱迪生把孩子们送到纽约,托外祖母照顾他们。曾经带给爱迪生无数辉煌和荣耀的门罗公园,现在给予他的却只有悲伤的回忆。于是,爱迪生将那里的设备、药品和仪器等统统搬了出来,将门罗公园实验室彻底舍弃了。

玛丽的谢世,让爱迪生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然而他却不得不继续工作。除了有很多工作未完成外,他也想通过忘我的工作来转移注意力,忘掉那些沉痛的悲伤。

在这期间,爱迪生除了发明“爱迪生作用灯泡”外,1885年,他还利用“爱迪生作用灯泡”发明了利用电波通讯的“无线电”,可以与4公里外的海上船只或行驶中的火车通讯。

当然,这两项发明的专利权也归爱迪生了。通常人们认为无线电是由意大利的马可尼发明的,其实马可尼发明的无线电要比爱迪生晚11年之久,也就是在1896年发明的。

自从妻子去世后,爱迪生一直过着寂寞单调的生活,朋友们都不忍心他这样孤独地生活着,于是主动为他物色合适的伴侣。而最终促成好事的,是埃兹拉·基里兰德太太。基里兰德是爱迪生以前在波士顿担任电讯技师时认识的好友,多年来他们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友谊。

1885年5月的一天,爱迪生应邀到基里兰德家中。在那里,他遇到了年轻漂亮的米娜·米勒,俄亥俄州亚克朗的路易斯·米勒的女儿。

米娜当时只有18岁,而爱迪生已经38岁了。虽然这位世界闻名的发明家比她年长20岁,但由于他的稚气和单纯的性格,两人间的年龄差别并不算太明显。

米娜是个禀赋不凡且又文雅的女子,有人形容她是“一个皮肤褐色而又黑色头发的美丽女子”。根据《亚克朗时报》的报道,米娜“深谙家务、艺术,做派端庄,性情慈善,喜好教育工作”。

两人初次见面时,米娜面对这位大名鼎鼎的发明家还显得有些局促,但很快就被爱迪生优雅的举止和风趣的谈吐所吸引;而爱迪生对这位年轻美丽、聪慧机灵的少女几乎是一见钟情,爱情之火再一次在他的心中点燃。他毫不犹豫地向米娜展开了爱情攻势。

1885年秋季来临的时候,米娜答应了爱迪生的求婚。

1886年2月24日,爱迪生与米娜举行了隆重的婚礼。然后,两人到佛罗里达州度蜜月。在蜜月期间,爱迪生也没有闲着光顾享受新婚的快乐,他在佛罗里达建立了一座有机床、发动机和化学设备的工厂。

结婚后,爱迪生在距离纽约60公里外新泽西州西奥兰治的富人区买下了一座漂亮的别墅,举家迁居在这里。这以后,爱迪生又有了一个像样的、温暖的家。从那时起,一直到爱迪生去世的50年间,种种发明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二)

米娜的到来,重新燃起了爱迪生生活的激情,同时也让他再次点燃了发明创造的智慧火花。在米娜的悉心照顾和关怀下,爱迪生逐渐走出了失去玛丽的痛苦,重新将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

1887年,爱迪生在西奥兰治别墅的附近建造了一座比门罗公园更加完善的研究所,将他的实验器材和实验工厂从门罗公园统统迁到西奥兰治。这次搬迁,爱迪生是明确地带着一个伟大的目标的——在西奥兰治建立一个工业化发明的中心。

新研究所是一座长约80米、宽8米的长型三层楼建筑,另外还有4座长30米、宽6米的平房。中间的平房是一间很大的图书室,这里除了拥有6万册图书外,还有过去50年世界各国出版的科学杂志、报纸以及各大学所发表的各种研究论文。

爱迪生将这个新的实验基地称之为“发明工厂。这一年,爱迪生刚好40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西奥兰治的新生活开始以后,爱迪生便有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从小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直至在奥兰治谷地建立起一系列的工厂,由实验室提供定型的产品模型、样型,并为工厂安装必要的专用设备,生产那些投资少、效益高的商品,还有那些只卖给批发商和经销商等人的产品,再也不设计像电灯这样累赘的东西了。综合工厂将同时研制30-40种迥然不同的物品。

随着西奥兰治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开始,爱迪生的助手也不断增加,当时许多有知识、有才华的年轻人都慕名而来,他们大多数不仅仅只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像爱迪生那样从事过很多实验性工作的经验,并且能够吃苦耐劳。经过长时间的锻炼,他们后来几乎都成为像爱迪生那样的科学家了。西奥兰治为他们提供的比门罗公园更加先进完备的设备和科学实验条件,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华。

爱迪生的实验室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新型电力工业提出的许多新课题。在这里,各种专业人才在爱迪生的领导之下,围绕着一系列问题进行着有组织、有计划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科研工作的进展。可以说,这个实验室已经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组织的雏形,此后,各种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陆续出现。

在当时,美国社会流行着科学发展的风气,而爱迪生又选了那么好的实验室作为科学研究基地,再加上有一群得力的助手和熟练的工作人员,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和人和。因此,在接下来的岁月当中,爱迪生的宏伟计划都一个个地得以实现。

在其后的20年当中,这里建立了一系列的工作,如国民留声机公司、爱迪生商业留声机公司、爱迪生留声机厂、爱迪生电池公司、爱迪生制造公司等等。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爱迪生“就像一个电气上帝一样,时刻都在思考着该地区的建设”。

(三)

在爱迪生的一生当中,留声机是他最喜欢的一项发明,因为留声机可以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声音和回忆。所以,爱迪生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留声机的改进。在1888年的整个春天,爱迪生的工作重点都是围着着留声机展开的。他经常连续几天几夜待着实验室中,对留声机的性能进行研究。

在借鉴了贝尔电动留声机的基础之上,爱迪生又推出了新型的留声机。这种留声机是由电机驱动,录音转筒用的是实心的蜡筒。这就意味着,当表面的一层蜡烛被磨蚀得不能继续使用后,可以将其刮掉,然后继续在新的表面录音。

为此,爱迪生还专门开设了一家留声机工厂,工厂中心出产的留声机在性能上要远远超越10年前的产品。大西洋两岸的人们都在密切地关注着爱迪生留声机的每一步改进效果,而且也在不断地发掘着它的各种用途。

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留声机最具潜力的还是它的娱乐价值,而录制音乐则是其中最主要的功能。在1888年的亨德尔音乐节上,爱迪生首次进行了留声机音乐录放的表演。在音乐厅中竖起了一个特大的号状声音接收装置,将乐队演奏的亨德尔乐曲丝毫不差地录下来,并进行了完美的再现。

就在爱迪生准备将实验室的全部人力和物力都投入到录制音乐的生产上时,一场棘手的诉讼缠上了他。

原来,贝尔的电动留声机在研制成功后,美国声音记录公司已在市场上对它进行了推广。而爱迪生对留声机的再次研制和改进,威胁到了这家公司的销售。因此,该公司指控爱迪生的新机器与贝尔的机型设计相同,都使用了蚀刻蜡筒的录音方式和浮动唱针原理。这属于一种侵权行为。

形势对爱迪生似乎很不利,因为虽然他10年前就已经获得了留声机的专利,但当时的专利中描述的录音方法与现在已经大不相同。在匆忙之中,爱迪生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来反驳对方的指控。

幸好在最后关头,一位名叫杰赛·H·里皮科特的商人出资将双方的专利都购买下来,然后又授权给爱迪生继续生产这种机器。这样一来,才化解了这场纠纷。危机过后,留声机录音的订单纷至沓来,爱迪生的公司再次面对应接不暇的状态。

在1880年到1890年之间,爱迪生从名人成为名家,而在80年代中期以前,爱迪生处于将电力设想化为现实的领导人物地位始终没有受到任何挑战。

然而在1887年,有人提出了以交流电取代直流电的设想。但在交流电是否可行的问题上,爱迪生是倾向于采取直流电的。

不过,直流系统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就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爱迪生的第一批发电厂是用直流电输送电力的,由于功率在电线摩擦中迅速耗损,以致发电厂输送电力的距离最远不超过1英里。这样下去,除了大城市外,其他地方也许就得不到电力。而且,采取直流电输送的电力还需将电压局限在250伏之内。如果超过这个标准,灯丝就会烧毁,甚至危及用户的安全。

于是,有人就开始设想:是否可以将电压提高,以利于远距离输电,然后在输入用户或工厂之前,再将电压降下来?但用直流电,这点就无法实现;如果用交流电,电流就可沿着一个方向前进,达到高峰时调转方向,再次达到高峰时又调转方向,每秒钟多次调转方向,这就为改变电压提供了条件。

爱迪生在采用交流电的问题上始终持顽固保守的态度,因为他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直流系统而不愿意改变它,而且他也没发现交流电系统为输电带来的节约因素。

交流电的实验是由奥匈帝国克罗地亚的一位名叫尼古拉·迪斯拉的人首先完成的,他曾是爱迪生研究室的工作人员,但与爱迪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意见分歧。1888年,迪斯拉成功地建成了一个交流电电力传送系统。他设计的发电机比直流电发电机简单、灵便,而且变压器又能解决长途输电过程中固有的问题。利用变压器可将输入线路的电压提高,在送入用户或工厂之前,再将电压降下来。

这时爱迪生才意识到,交流电可以降低成本,这是无可怀疑的了。实践证明,交流电具备很多优点,其电动机结构也比较简单,重量较轻,而且供电稳定,还能够实现远距离输电。这对爱迪生利益集团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由于专利权及其他问题一再出现,爱迪生在时间和经济上都蒙受了巨大损失。一方面,到1900年为止,爱迪生的诉讼事务费用就花掉了200万美元;另一方面,爱迪生在诉讼和其他各种纠纷中还要不断接受律师的询问,既要查询过去的材料和报告,有时还要出庭作证,这让他花掉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同时也给他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影响了他的正常工作和科学实验。

爱迪生渐渐发现,管理一个研究所或一个企业是件很复杂的事,单靠发明家已经不能胜任,还要依靠律师、金融家和推销商们的共同努力。爱迪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于是在他的倡导下,各公司进行了合并,于1888年底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

随着该公司的成立,爱迪生将由他资助创建的新型工业的控制权大部分移交给别人管理,自己所得的报酬就是时间和金钱,因为这两样东西可以被他充分用于进行各种发明和实验。尤其是留声机的改进、有声电影的研究等方面,爱迪生打算再做更进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