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安徒生的故事
16496900000013

第13章 恋爱与旅行

只有在想象中,爱情才能永世不灭,才能环绕着绚灿烂夺目的诗的光轮。我幻想中的爱情比现实中所体验的要美得多。

——安徒生

(一)

安徒生首先游历了日德兰半岛,随后准备回到久别的非英岛。在途径福堡时,他顺路拜访了自己的大学同学沃伊特,并结识了他的妹妹莉波尔。

那天,安徒生来到沃伊特家时,莉波尔穿着白色的连衣裙出来迎接他。

莉波尔有着一双黑色迷人的大眼睛,头发结成两条黑辫子,十分漂亮。她手中拿着一朵红色的玫瑰花,一看到安徒生,脸上立刻就泛起了一阵红晕,无意中把那朵玫瑰花掉在了地上。

安徒生急忙弯腰把玫瑰花拾起来,交到莉波尔手中。莉波尔望着他,感激地嫣然一笑,就像被一股电流碰到似地,令安徒生的心为之一震。

莉波尔对安徒生也充满了好奇和好感。她用非常友好而又惊讶兴奋的语调问安徒生:

“您真的就是那位很有名气的诗人安徒生吗?”

在得到安徒生的点头证实后,莉波尔的脸上又一次飞起了两朵红晕。

这一切都被敏感的安徒生看在眼里。他对莉波尔立刻就有了一种特殊的好感。

“不久前我重读了您的《徒步旅行》,非常喜欢,书中描写的那位少女好美丽呀!”莉波尔充满敬意与崇拜地说。

“可我眼前这位少女比她还美丽。”安徒生从来没有这样恭维过一个少女,但他现在说的却全是真心话,他就是这样心直口快。

“自然,这姑娘的头发、眼睛、皮肤都是褐色的,两颊绯红,有一双富有表情的眼睛,就像黑色的金刚石一样光芒四射!”

安徒生的到来,给生活平静而乏味的莉波尔带来了欣喜和欢乐。在与安徒生相处的三天里,莉波尔非常愉快,随处都能听到她银铃般欢快的笑声。

愉快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快,到了要分手的时候了,莉波尔十分不舍。她从花园中采来一束鲜艳的玫瑰,送给安徒生。

安徒生接过玫瑰,深情地望着眼前这个美丽迷人的姑娘,竟然有些发呆。他知道,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莉波尔,觉得她就像“天使一般可爱、聪明、善良。”

——这是后来安徒生所描述的莉波尔。

也就是在那一刹那,安徒生决定将莉波尔这个美丽名字作为他的长篇小说的主人公。

这一年的秋天,安徒生完成了他的旅行,回到哥本哈根。这时,碰巧沃伊特也来哥本哈根,顺便又回访了安徒生。

在与安徒生的谈话中沃伊特发现,自己的这位大学同学居然爱上了自己的妹妹。安徒生甚至明确地对沃伊特表示:

“如果没有莉波尔,人间便再也没有什么幸福可言了,那我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样爱的表达让沃伊特既担心又难过,因为自己的妹妹莉波尔在这之前已经订婚了,而且很快就要结婚了,她不可能嫁给安徒生。他很后悔当时没有阻止妹妹向安徒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得这么快。

但是,此时他还不能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安徒生,他担心敏感痴情的安徒生不能接受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

就在沃伊特不知如何向安徒生挑明真相时,莉波尔也来到了哥本哈根。她是来这里探亲的。当安徒生得知莉波尔来到哥本哈根后,马上就迫不及待地去拜访她,并且将因思念莉波尔而写的情诗朗诵给她听。

听着安徒生的深情朗诵,莉波尔感动得泪流满面。同时,她的内心也充满矛盾。她也喜欢安徒生,本来想在结束自己少女生活之前,尽情地享受与安徒生的友谊,享受安徒生带给她的快乐。可是,她没想到安徒生对她的情感会这样热烈。

安徒生很晚才从莉波尔那里回来,这让等在安徒生家中的沃伊特很焦急。当他得知安徒生已经向妹妹表白爱意时,觉得自己不能再犹豫了,必须让安徒生知道真相。

于是,沃伊特将妹妹已经订婚并且马上就要结婚的消息告诉了还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安徒生。安徒生顿时就傻了眼。他直直地瞪着沃伊特,不停地追问:

“这怎么可能?你怎么可以这样考验我呢?”

“亲爱的汉斯,我没有欺骗你,这是真的!请你面对现实吧!”

“如果真是这样,那也没关系,”安徒生焦急地说,“我愿意为了莉波尔付出一切,甚至放弃我挚爱的诗歌!”

第二天,安徒生又找到莉波尔,他要弄明白事情的真假,要亲口问问莉波尔是否愿意嫁给他。可是,莉波尔已经回福堡去了。她是为了不让安徒生伤心,才决定返回的。

(二)

没有见到莉波尔的安徒生既失望又难过,他随即便给莉波尔写了一封长长的情书,向她倾诉了自己的爱恋之情和思念之情,表示愿意将自己的心和未来都交付给她,希望莉波尔能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复。

收到安徒生的情书后,莉波尔感动得热泪盈眶。她为安徒生的痴情和爱恋感到幸福和满足,可她又是一个规矩而守本分的女人,虽然她也很渴望得到这份爱情,但是她却没有勇气去接受。

想到这里,莉波尔的心中萌发了一股怜悯之情。此刻,安徒生正在焦急地等待着她的答复呢。于是,莉波尔马上擦掉脸上的泪珠,给安徒生回了一封信。

在信中,莉波尔真挚地感谢安徒生给予她的这份爱情,但自己却不能嫁给他,因为她没有权利撕毁婚约。自己唯一能够给安徒生的,只有纯洁的友情了。

读到莉波尔的信后,安徒生除了难过之外,还多了一份敬佩,他越发觉得莉波尔是个善良负责的好姑娘。虽然自己很渴望能与莉波尔结婚,但他所爱的人已经订婚了,他不能看着她为他撕毁婚约,遭受人们的谴责。

一想到这些,安徒生又觉得自己的行为过于鲁莽了,打扰了莉波尔安静的生活。因此,他很想马上再给莉波尔写一封信,向她道歉。

可是一摊开信纸,他的脑中出现的全都是莉波尔美丽的身影,一句话也写不出来。他只怪上帝跟他开了个甜蜜而痛苦的玩笑。

最终,莉波尔嫁给了一个药商的儿子。

此后,安徒生又进行了几次恋爱,但都以失败结束了。可以说,初恋的失败影响了安徒生一生的婚姻观。直到他去世,人们还从他的口袋中发现了莉波尔给他的回信。

离开莉波尔后,安徒生消沉了一阵,他始终无法摆脱对莉波尔的思念。

在这之后,安徒生诗兴大发,写了一首题为《心贼》的诗。此后,他的诗兴便再也停不下来了,一首首诗作涌到纸上,但诗中的喜剧因素愈来愈少。尽管他知道莉波尔已经与他人结婚了,却依然很难抑止自己的情思。几年以后,他才认识到并且承认,莉波尔嫁给了一个好人,成了贤妻良母。这个结果无论是对于她还是对于安徒生自己来说,都算是一个美满的结果。

在备受欢迎的《阿玛格岛漫游记》和安徒生的其他大部分作品当中,讽刺因素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作品内容大多倾向于探索人生中压抑人性的东西,揭示事物的阴暗面。对于这种文学基调,有人喜欢,也有很多人不满。而且由于他所受的学校教育较晚,在学生时代就急于成为作家,语言基础不够牢固,所以,他的作品中也经常出现一些语法修辞类的错误。

可是,安徒生又不舍得花钱请人为他校订作品,这些错误便原样地出现在书中。他的作品越受读者欢迎,就越有人从中挑剔毛病。

有个牧师,专门为挑毛病而去读安徒生的诗,并声称下书中出现多少次“美丽”这个词儿,而不换用其他的同义词,甚至夸大其词地说他的作品通篇都是错误。

与此同时,其他人对安徒生作品的批评和指责也铺天盖地地出现了:

“安徒生的作品通俗而口语化的语言破坏了丹麦优雅的文学传统。”

“他的作品流露出很多不健康的思想倾向,令人感到压抑!”

“讽刺太多,不是什么真正的文学。”

“一个缺乏文化教养的人,怎么能成为诗人呢?”

……

这些人的无情指责和恶意中伤,严重地伤害了安徒生的感情。但从小就胆怯懦弱的安徒生,在经历了十多年被压抑的曲折经历后,学会了忍受一切。于是,这些人就更加肆无忌惮,大造声势,并将安徒生的忍耐视为软弱可欺,谁都想来教训他几句。

他们的指责给人这样一种印象:安徒生被赞美和荣誉宠坏了,在写作上根本没有责任感。如果安徒生顺着批评者的要求,声称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人们公认的、光荣的诗人,这些人又说他是虚荣心在作祟。其实,他们已经把安徒生弄得更加自卑了,他又一次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爱情与事业双双受挫,令安徒生再次走到了绝望的边缘。爱情离他远去了,朋友也无情地抛弃了他,安徒生不得不开始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甚至开始痛恨自己,并萌发了永远离开文学殿堂的念头,以保护他那脆弱的心灵不再受到无情的伤害。

柯林看到安徒生的状态后,十分担忧。他原本以为经过很多磨练的安徒生内心已经变得足够坚强了,但现在看来还不是。但是,他仍然希望安徒生能“坚持走自己的路”,实现他的文学理想。

于是,柯林建议安徒生暂时离开哥本哈根,到国外去散散心,同时也能到外面接受一些新思想,为今后的创作寻找灵感。

安徒生觉得这个建议很不错,于是决定再次出外旅行。

(三)

1831年春天,在柯林先生的资助下,带着对莉波尔的思念与一种难以逃脱的复杂心情,安徒生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德国之旅。

来到德国后,安徒生游览了吕贝克和汉堡,看到了许多新鲜的事物,令他感到十分新奇。在游览不伦瑞克时,他又感到世界是如此新奇地展现在他面前。这时,安徒生的心情才逐渐有了一丝愉快。

在德景斯顿,安徒生还结识了德国的著名作家蒂克。蒂克对安徒生的到来表示热情的欢迎,他亲自为安徒生朗诵他翻译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四世》,这让喜爱莎士比亚作品、喜爱朗诵的安徒生受宠若惊。

在离别时,蒂克还亲切地拥抱了爱徒生,并祝他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安徒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到了柏林后,安徒生结识了德国著名作家沙米索。沙米索亲自开门迎接安徒生。随后,安徒生恭敬地将自己的作品《阿玛格岛漫游记》和在旅途中编写的一本诗集《幻想与画像》送给沙米索。

沙米索是懂丹麦文的,他很快就从两部诗集中选译出了几首,介绍给德国的读者。为此,沙米索也成为第一个将安徒生的作品翻译、介绍给德国读者的人。

同时,沙米索还在《晨报》上介绍安徒生:

“他秉性机智、幽默,富于幻想力和民族朴实感。安徒生还能以他的最强音唤起更大的反响。他特别善于用一种轻松生动的笔调,毫不费力地将生命灌输到他笔下描绘的小小画面和风景当中,而这些画面与风景往往都具有独特的地方性……”

这次德国之行对安徒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在异国他乡所得到的赞美与鼓励也远远多于他在自己的国家得到的,这让安徒生感慨万千。

这年入秋,安徒生装着新鲜的印象和新结识朋友的美好祝愿,精神振奋、朝气蓬勃地回到了哥本哈根。

然而回到丹麦后,他依然受到各种各样的攻击。不过此时的安徒生已经不在乎这些流言蜚语了,他要继续战斗下去,将这次旅行的经历写成一本书,题目就叫为《旅行剪影》。同时,他还要整理一下因思念莉波尔而写成的旅行随笔式诗集《幻想与速写》,准备将两部作品出版。

与《阿玛格岛漫游记》相比,《旅行剪影》将出色的幽默与抒情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幻想凝聚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将旅途中遇到的人物与事件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安徒生后来在谈到是什么东西引发他创作童话时,曾提到过《旅行剪影》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有着童话与日常生活相互结合的萌芽。

然而,《旅行剪影》与《幻想与画像》的出版并没有给安徒生带来什么好运气,指责和批评依然如影随形:

“安徒生去了德国一趟,回来写的还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他只会不切实际地幻想,写不出什么好东西了!”

“他太浮躁,这两年他出了四本诗集,但内容都太不严肃了。”

……

经过上一次的磨练,此时的安徒生已经学会了保护自己的最好方法,那就是选择沉默。

在这时,最早给予安徒生帮助的著名作曲家韦斯又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对安徒生说,在安徒生很小的时候,他第一次在西波尼家中看到他时,就相信他将来一定能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事实上他没有看错。

接着,韦斯又告诉安徒生,他打算将司各脱的一本名叫《肯尼尔华恩》改写成歌剧,希望安徒生能与他一起完成,担任剧本的文字改编。

这个消息真是令安徒生意外,丹麦数一数二的作曲家,竟然亲自请安徒生出来担任编剧。

安徒生怀着感激的心情,愉快地答应了韦斯的请求。

正当安徒生准备动手改编剧本时,有人又开始说他的坏话了:

“安徒生就是急于出名,居然打算把那么有名的小说改成剧本,这简直就是想借别人的声誉来撑面子!”

“他会把这部美好的作品糟蹋的,等着看吧!”

听了这些话,安徒生比自己的诗作受到人恶意批评更加难过。

不过,《肯尼尔华恩》还是顺利地搬上了舞台,只是没有出版,而对安徒生的恶意批评也没有停止。就连安徒生在1832年出版的《诗人简介》和诗集《一年的十二个月》都遭受到了批评。

总之,回到哥本哈根后的安徒生处境日益糟糕,天性敏感脆弱的安徒生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既缺乏一个权威人士的保护,又不想放弃自己的文学理想,拒绝加入任何一个文学团体,因而也更容易成为人们抨击的对象。

这样艰难痛苦的生活,令安徒生更加怀念自己在国外的那段快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