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植物世界2
16497300000026

第26章 可食用野生植物(1)

野果

我国南北方的山野灌木丛中都生长有许多可食的野果。夏、秋两季这些野果都可以生食充饥。如无识别经验,可观察鸟和猴子都选择哪些野果为食。我国南北方一些常见的可食野果有:

山葡萄

分布于我国东北各地,生长在山地的林缘地带。9月间果实成熟,采取果实生食。其嫩条可解渴。蔓性灌木,树皮常成片状剥离。叶互生,有很长的叶柄,叶片圆形,宽8~14厘米。圆锥花序,花小而密。浆果球形,直径约8厘米,成熟后变黑色。

笃斯(地果)

分布于东北的长白山和大兴安岭一带。生于高山草原、水甸子或湿润的山坡中,常成片的生长。7~8月间果实成熟,摘取生食。小灌木,高50~60厘米。叶互生,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3厘米,下面带白色。花1~3朵顶生,壶形,向下垂,绿白色。浆果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厘米,蓝紫色,表面有白粉。

黑瞎子果(蓝锭果)

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生于山地、湿地、草原或沿山的河流、林间。八到九月间果实成熟,采摘果实生食。小灌木,高达1.5米。树皮常成片状剥落。叶对生,长圆形,长2~8厘米,下面淡绿色,有毛。花生于叶腋,黄白色,长7~15厘米。浆果椭圆形,暗蓝色,长6~12厘米,有白粉。

茅莓(悬钩子)

分布全国各地。生长在山坡灌木丛中或路旁向阳处。食用部分为果实及嫩叶。7~8月果实成熟,叶酸甜,可生食。茎叶煎水,可洗痔疮。叶捣烂,可敷恶疮。攀缘状灌木。在枝和叶柄上全生有毛和钩状小刺。叶为羽状复叶,小叶多为3片,也有5片的,近圆形,顶端一片较侧生叶片大,边缘有不整齐的深齿缺,下面呈白色,密生短绒毛。花单生在叶腋,或由几朵聚成短圆锥花序,生在枝顶,总梗有稀疏的刺,花瓣粉红色,倒卵形。小核果球形,红色,核有深窝孔。

茅莓沙棘

别名醋柳、酸刺、海鼠李、黄醋刺(西北)。沙棘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等地,常成丛地生长在河岸两旁的沙地或沙滩上。在九十月间或霜后果实成熟时用刀割下带果的小枝,再用树枝轻轻敲下果实。冬季把带果的沙棘的枝条铺在冰上,可保藏很久,果实味微酸而甜。有刺灌木。叶窄、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8厘米,上面呈绿色,下面为银白色。花雌雄异株,雄花有两个椭圆形的裂片,雄蕊4个,雌花成管状。果实为核果,卵形或近圆形,多汁,长0.8~1厘米,直径5~6厘米,金黄色或橙黄色,许多个密生在一起,紧贴树梢上。

火把果

火把果为蔷薇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火把果是当地人喊的,同时也有叫“救兵粮”的,而此名得于一个故事:传说过去有一路兵马被困一山,炊断粮绝后靠吃此果度过灾难,就把此果叫救兵粮。果实还可酿酒或磨粉食用。

分布于我国江苏、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一带。多生长在山地的山脚、路边灌木林中。9~10月果实成熟。灌木,高达3米,茎有刺,嫩条有锈褐色的柔毛。叶长椭圆形或倒卵形,前端圆或微凹,有小短尖,基部逐渐狭窄,边缘有细圆齿,上面呈深绿色,发亮。下面呈淡绿色。花白色,花瓣近圆形。果近圆形,深红色。余甘子

别名油柑(福建)、橄榄(云南)。产于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生长在比较干旱的向阳山坡稀林中或灌木林中。11~12月果实成熟。可采摘生食。果肉中含维生素C丰富,食时味先苦涩,后发甜。灌木或小乔木,一般高2米左右。老枝黄色或灰褐色,有条纹。叶互生于细弱的小枝上,排成两列,很象羽状复叶,叶柄很短,叶片是长圆形。花黄色,很小,簇生于叶腋。果实肉质,直径约1.5厘米,圆而稍带六棱,果成熟后呈黄绿色。

桃金娘

别名当梨、稔子(广东)、山稔、岗稔(广州)。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生长在丘陵或旷野间。秋后采摘,果实含糖分多。矮小灌木,高1米多,幼枝上密生柔毛。叶有短柄,叶坚硬,呈椭圆形或倒卵形,基部有3~5条叶脉,下面密被绒毛,花呈玫瑰红色,花瓣外面有灰色绒毛,常2~3朵聚生在一梗上,总梗比叶短,花下部有两片小叶状苞片,有毛。果为球形浆果,成熟时呈暗紫色。

胡颓子

别名手春子(湖南)、甜棒槌(湖北)。分布于我国山东、辽宁、河南、江苏、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生长在山坡及空旷的地方。果实可治水痢。灌木,通常有刺,高2~4m,幼枝褐色。叶子是椭圆形或长圆形,末端稍尖,边缘波状,常卷皱。花是银白色,长约1厘米,年1~3朵生于叶腋,常向下垂。果皮开始为褐色,成熟后微发红,内包一椭圆形的硬核。

乌饭树

别名乌饭叶(浙江)。我国华东、华中、华南等地都有分布。多生长于马尾松林下。夏、秋季果实成熟,可生食。常绿灌木,高约1.5米。分枝稠密,枝条细长,嫩枝和芽上都生有褐色细柔毛。叶互生,叶片较硬,呈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尖,基部渐窄,边缘有尖硬的细齿,上面叶脉上有稀疏刺毛。9月开花,花白色,生在叶腋,通常下垂,长2~6厘米。果为球形小浆果,直径4~6毫米,成熟后呈黑色,味甜。

野粟子、椰子、木瓜:野粟子、椰子、木瓜都易于识别,是应急求生的上好食物。野粟子树(茅栗)生长在山野灌木丛中,可将成熟或未成熟的粟子放在火堆的余烬中烤着吃,也可捣碎煮食。椰子树主要靠海岸生长,在椰子果成熟时,椰汁可饮用,果肉可煮食。生于树顶端上雪白的嫩心椰菜也可生食或煮食。木瓜树生长在热带,特别是湖沼地区。成熟的木瓜为黄色或带绿色,可生食。未成熟的木瓜果含有乳状汁液,涂在兽肉上可使肉软化(切勿弄入眼内,它可引起强烈的刺痛甚至失明)。木瓜的嫩叶、花、茎均可煮食,但必须换水煮两次以上。

尝遍百果能成仙

俗话说:“尝遍百果能成仙。”的确如此。科学合理地吃些果品,对调节、改善人体代谢机能,预防各种疾病,增进身体健康,确实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提出的膳食构成学说中,就有“五果为助”这一重要内容。所谓“五果为助”,即食物不足之处可由果品补助之。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共收入127种果品,并说果品“丰俭可以济时,疾苦可以备药。辅助粒食,以养民生”。可见我国古代人民已经对果品的保健作用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

水果是供给人体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它的维生素含量比粮食多几倍到几十倍,尤其是水果中的维生素C,是其他食品比不上的。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多吃水果可以预防和治疗癌症,这是水果中含维生素C的纤维素较多的缘故。维生素c能增强细胞中间质,是阻止癌细胞生长的第一道屏障,而纤维素能刺激肠道蠕动,使肠内积存的有害物质尽快排出来。此外,维生素C还参与多种代谢活动,并有增强机体抗病力及解毒的作用。维生素C功能的多样化和重要性是无可怀疑的。

水果中还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又称维生素A原,被人体吸收后可转化成维生素A。柑橘、枇杷、山楂、杏等水果中都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柑橘类水果含维生素B1较多,能预防脚气病、末梢神经炎。香蕉、荔枝含维生素B2较多,能预防口角炎、口腔溃疡。葡萄中含维生素B12较多,能预防恶性贫血。桃和荔枝中含尼克酸较多,能预防癞皮病。

水果中还含有一定的蛋白质、脂肪和糖。像山楂、酸梨一类只酸不甜的水果,也含有不少糖分,只因为这类水果还同时含有机酸,甜味被冲淡。有机酸有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等,能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可增强食欲,帮助消化。

我国历代中医和老百姓用瓜果治病的故事也是屡见不鲜的。

相传唐魏征的母亲久咳不愈,她又不肯吃药。魏征情急生智,按民间验方,将上饶早梨熬成膏,其母服数次即愈。

清代慈禧食栗子,御膳房用上等栗子,精细加工,配上冰糖,蒸成栗子面小窝头,供她享用。慈禧一生体健,皮肤润泽,有人认为,常吃栗子是她的诀窍之一。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热三个气候带,自然条件优越,瓜果栽培遍及各地,品种资源非常丰富,全国拥有6000多个瓜果的种类,1100多个系目。如果把不同种类瓜果的各个品种都计算在一起,数目就更可观了。据统计,我国各类干鲜果品的品种目前已达一万个,年产5000万吨以上。

南北各地,名果荟萃。大连黄桃、天津鸭梨、烟台苹果、广东荔枝、海南菠萝、福建龙眼、天宝香蕉、无锡水蜜桃、温州蜜柑、肥城佛桃、临潼石榴、盘山柿子、良乡栗子、黄岩蜜橘、吐鲁番葡萄、新疆哈密瓜、兰州白兰瓜……愿君家中瓜果四季飘香,每天都能把瓜果品尝。

野菜

我国南、北方常见的野菜

苦菜

别名苦苣菜、山苦荚、碎骨炸(江苏)、野生菜(广东)、苦介菜(湖北)。长于各地。生于山野和路边,易于采集。3~8月可采嫩茎叶洗净生食。味微苦。茎高0.6~1米。叶互生,叶边大多分裂,周围有小短刺,近根处叶身较窄,色绿,表面呈灰白色,断面有白浆,茎叶平滑柔软。夏季开黄色头状花。

蒲公莫

别名婆婆丁、黄花地丁、黄花草。分布各地。生长于田野、路旁,易采集。3~5月可采嫩叶洗净后生食,味微苦。5~8月采花放入汤中烹食。全株伏地丛生,高3~6寸,体内有白色乳汁。叶缘为不规则的羽状分裂,色鲜绿。花茎数个,自叶丛基部生出,与叶等长或稍长过一点,上部密生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全为黄色舌状花。

蕺菜

别名鱼腥草。长于各地。野生于水沟边、渠岸、池边及阴湿地。嫩幼苗可作蔬菜吃。叶含挥发油,幼苗经水煮后换水三次,加油盐调食。全草供药用,为利尿解毒药。毒蛇咬伤,可将鲜草捣烂外敷伤口周围,或煎汤熏洗患处,或单味煎服,治疗蝮蛇、竹叶青、烙铁头等毒蛇咬伤。多年生草本,茎上部直立,下部匍匐,节上生须根并有褐色鳞片。叶为心脏形,先端渐尖,边全缘或呈波状,上面为绿色,下面带紫色。穗状花序生在茎的顶端,总梗细长,上部有白色总苞4片,倒卵形。果成熟时顶端开裂,种子多,卵形。

马齿苋

马齿苋属马齿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马蛇子叶、蚂蚁叶(东北)、马子菜(江苏)、长寿菜(河北)、五行草(上海)、瓜子菜(广东)。长于各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其叶似马齿,而性滑利似苋,故名马齿苋。”民谚有:“莫要小看马齿苋,治疗痢疾真灵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都有马齿苋的记载。

马齿苋常生于田野荒地、路旁。全草可食,味平淡。通常在5~9月中旬采嫩茎叶,用开水烫软,将汁轻轻挤出,加入调料即食。全草供药用,能治痢疾、退热,并有消炎和利尿作用。捣烂外敷肿毒处效果很好,也可用治毒蛇咬伤、痔疮。肉质草本,肥嫩多汁。茎多分枝,圆形,往往带红色,通常平铺在地面。叶互生,也有对生的。叶片肥厚肉质呈瓜子形。花小,黄色,5瓣,3~5朵丛生于叶腑。花后结盖果,内有黑色种子。

如果在大旱之年,很多植物都蔫萎萎的,有的被晒得枯竭而死,只有马齿苋长得水淋淋,嫩生生的。有人叫它“太阳草”,也有人叫它“报恩草”,这还得从一个神话故事谈起。传说远古时候,天上出了十个太阳,晒得禾苗都枯死了。威武力大的二郎神,肩上担着王屋山和太行山,拼命追赶太阳,想用两座大山把太阳埋葬,追得太阳东躲西藏。太阳往下一看,只见马齿苋长得郁郁葱葱,急中生智,往下一窜,躲藏在马齿苋下面,躲过了危险。太阳为报答马齿苋的救命之恩,任何时候都不用强的光照射马齿苋。大旱之年,其他植物都垂头丧气,没精打采,蔫兮兮的,只有马齿苋水淋淋,绿油油的。

刺儿菜

别名小蓟草、刺杀草(江苏)、蓟蓟菜(湖北)、刺刺菜(甘肃)、七七芽(河南)。长于各地,生于田野。全株可食,味平淡。4~6月间,采其嫩叶,开水烫过,炒食或作汤。但一次多食易引起腹泻。多年生草本,茎直立,稍带紫色,有纵横纹,被白色细毛,高25~50厘米,叶互生,无柄,叶片呈椭圆形,全缘或微齿裂,两面都有绵毛,边缘有金黄色的小细刺。头状花序,生于枝顶,全部为管状花,紫红色。

荠菜

别名地菜(湖北)、菱角菜(广东)、护生草(甘肃)。长于各地,生于田野、路边、沟旁。嫩苗可食,味平淡。3~4月采其全草,洗净炒食、作汤,根可煮食。菜可晒干,吃时用水泡开炒食。药用可治腹泻、痢疾(单味水煎服),也可治目赤肿痛,高血压以及各种出血症。二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叶有根生叶和茎上叶两种。根生叶丛生,有柄,叶片羽状深裂,有时浅裂或不裂,茎生叶无柄,基部抱茎,边缘有齿,嫩叶有香气。春天抽出花茎,排列成总状花序,花穗挺立,花小,白色。

野苋菜

别名细苋、白苋、假苋菜(广州)。长于各地,主要产于华东、华中、中南各地。生于旷野荒地或路边草地中。味平淡。春季开花前,采食其嫩茎叶,用开水浸泡一下,捞出后炒食、作汤均可。可大量干燥供冬用。草本,高30~60厘米。叶有长柄,卵形,长2.5~6厘米,先端钝而常凹入。近根处叶片常带红色。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极小,密生,绿色。

扫帚菜

别名地肤、千条子、扫帚子。长于各地,主要产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地。生于田野、路旁,易于采集。味平淡。5~7月采1尺以下嫩芽作汤。开水烫后食用,可冷拌、炒食。一年生草本,高1~5尺,茎直立,分枝茂盛,绿或黄绿色,形成椭圆形或近圆形的植株,秋季变黄色,叶互生,很密,近科无柄,为线状披针形。花小,黄绿色,在枝上排形成穗状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