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美洲现代作品
16520300000040

第40章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美国〕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1835~1910年),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他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马克·吐温的成名之作是他发表于1867年的《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他的早期创作,有短篇小说《竞选州长》、《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

马克·吐温一生经历了南北战争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他的不少作品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美国的社会现实。《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所描写的是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前的事情,描绘了19世纪中叶美国中西部生活的各个侧面,揭露和讽刺了美国文明社会的丑恶现实,尤其对腐朽的蓄奴制度予以愤怒的谴责和批判。

马克·吐温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是在密西西比河畔度过的,波涛滚滚的大河,碧绿的沙洲,两岸的城乡乃至大地的一草一木,新鲜有趣的生活都为马克·吐温创作《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奠定了丰富的生活基础,使这部小说成为他一生创作的最高成就。

该书紧接着《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而来。汤姆·索亚和哈克贝里·费恩这两个小顽童在贫穷的圣·彼得士堡小村子里发动了一场大骚动。他们两人在马库他耳洞窟内玩耍时,发现了凶恶的杀人犯英姜乔的尸骨和一大箱金币。这笔巨款是由英姜乔抢得并藏在洞窟内的,只是因为他找不到出口才在洞窟内活活饿死。汤姆和哈克平分了那笔巨款,他们都成为有钱人了,因此一下子就在村子里引起轰动。

道格拉斯寡妇决定收养哈克这个流浪顽童,并说等她筹足钱后就让他做小买卖,当然哈克的钱也被她收去了。哈克虽然住在道格拉斯家中,但是天生的野性使他无法忍受道格拉斯的严厉管教,他过不惯体面人的生活,所以经常离家出走。刚好这时有一位从没露面却自称是哈克父亲的人,要带走哈克并要回那笔钱。这个人是个酒鬼和流氓。他每次酒醉后都要闹事。村人们为此大伤脑筋,最后终于答应让他带走哈克和那笔钱。谁料这个人却将可怜的哈克关在伊利诺州附近的一处古老的小木屋里,不过聪明的哈克还是有办法,他利用密西西比河涨潮的机会顺利逃走了。

哈克逃到杰克逊岛避难,在这个岛上他无意中遇见道格拉斯寡妇妹妹的黑人奴隶吉姆。吉姆也是因为无法忍受沉重的工作而逃到杰克逊岛来的。他们两个人就一起躲在岛上生活,后来发现有人来搜索,便乘着竹筏准备逃到对岸的自由区去。可惜他们的竹筏却在航行的途中和蒸汽轮船撞上了,哈克和吉姆都掉到河里。一位富有的商人救起了哈克,但是后来他们卷入到一系列的纷争和枪击事件中。不久哈克和吉姆又再次见面,但是他们这一次又很不幸地被两位自称是“年轻的公爵”和“老国王”的江湖郎中所骗。这两个骗子教哈克和吉姆各种骗钱的把戏,让他们到各城市去传教骗钱,或是到乡间去愚弄乡民等等,有时遇到有人死亡还让他们到死人家中诈骗钱财,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后来哈克好不容易才逃回到船上,但是他却没找到吉姆,因为吉姆已经被“老国王”卖到菲尔富士农夫家中去了。哈克知道这件事后就和汤姆商量如何救出吉姆。经过一番惊险的行动,他们终于成功地带领吉姆逃出菲尔富士家。但是在逃亡途中,汤姆的脚却不幸被枪击中了,伤势很严重,只好让吉姆陪他到镇上治疗,一不小心吉姆又被捉走了。这个时候菲尔富士太太也就是汤姆的叔母玻莉来到了镇上。她带来消息说:道格拉斯寡妇的妹妹已经死了。她在遗嘱里答应消除吉姆的奴隶身份,恢复吉姆为自由身。而哈克的父亲也死了,他也恢复自由身。不过这次他要由玻莉叔母收养。哈克曾经在道格拉斯寡妇那儿吃过苦头,对于这种被文明人士教养的经验,他实在受不了。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自发表以来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其奥妙就在于它给美国和世界各国的读者打开了一个独特的富于美国式幽默气质的心灵世界,一个西部开发时期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进行豪迈拓殖时幽默气质的心灵世界。作者将儿童的历险与广阔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使得全篇的现实主义描绘与传奇式的浪漫主义抒情结合起来,其中又不乏尖锐深刻的揭露和幽默辛辣的讽刺,这形成马克·吐温独具的幽默艺术风格。书中还经常出现很多生动形象的方言俚语,使作品平添了许多情趣。由于该书的创作正值作者创作巅峰时期,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从这本书中充分领略到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

哈克贝里·费恩的形象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人认为这个孩子正是密西西比河的精神所寄托的象征,具有一种史诗般的英雄主义倾向。

在该书的众多主题当中,反对种族歧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作者从人道主义出发,以同情的笔调塑造了吉姆这一黑奴形象,对处在奴隶地位的黑人悲惨生活也作了一定的揭露,这反映了作者的进步思想倾向。凡此种种,都使该书成就了其在美国文学发展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