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菜根谭第二卷
16524900000026

第26章 未雨绸缪 有备无患

“原文”

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暗中不欺隐,明处有受用。

“译文”

在闲暇的时候,不要轻易放过宝贵的时光,最好要利用这段时间为以后的事情作一些准备,等到忙碌起来就会有受用不尽之感;当平静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以便为日后担任艰巨工作做好准备,等到艰巨工作一旦到来才会有应付自如之感;当你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没有任何人看得见的地方时,也能保持你光明磊落的胸怀,既不产生任何邪念,也不作任何坏事,如此才能使你在众人面前受到人们的尊敬。

“解说”

一个人身处闲暇之境,由于体能未受到劳累,而精力充沛,就很容易滋生情欲。此时,若是疏于防范和保养,就会身体受损,百病侵身。

一个人闲暇时,心里自然觉得毫无压力,由此他的意志也松懈下来,精神和人体的各机能都已不再受心智的约束,都各处于自由的状态。但是,人体的潜意识却比较活跃,由于它没有受到理智的管束,便常出现在人体的显意识的场所活动,所以,人在闲暇时,总是有一种想找什么东西消遣的心理。

再则,个人在忙碌时所遭受的心理压抑和生理压抑,也需要通过渲泄的途径来调节,这些身心方面的需要,将直接为显意识接受。鉴于此,一个人在闲暇时易生情欲,是人体本能活动的必然结果。但是,我们必须通过合理的安排,而不是放纵自己的行为,这样,身体才不致于遭受伤损。

闲暇时,若是不注意保养,身体肯定会被弄坏的。其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只顾纵欲必会耗精损气,而伤及人体的正气。其二是由于人体各机能都处于松弛运动状态,也就影响到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功能,致使外邪入侵。抵抗力弱既又无法将体内的有害物彻底清除,这必将发生病变。

所以,一个人随时都要注意保养身体,而不是去看时间或境况如何。

一个人身处平静的境况中,他对生存环境的依赖增强,而对环境变化却疏于防范。当他心中的危机意识淡化了,他也就更加依赖环境中矛盾的事物了,所以他便放弃了或员只有自身清正廉直,方能保护属下百姓以御外侵。

者不再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这样,他的自我意识便自然地把自身认定为生存环境的一部分,他便依附于环境,把自己也看得是如此的随意,不再去对环境的变化作应变措施,因而他的身体也会更加容易受外邪的侵袭。有鉴于此,我们虽身处平静的境况中,但应该针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作出合理的生活安排,以顺应外在环境的运转。一个人平静的生活,并不等于外在生存环境的平静。生存环境的平静,只能算是人的生活所具备的一个良好条件。而平静的生活,它还包括人自身的条件。我们身处平静的境况中,也绝不能放弃自己生活的独立性。

若是巧取他人的财利,就是暗中欺人。暗中欺人而运用机诈巧思,便会使心性偏颇,流于狠毒。机诈巧思的行为,将耗损人体的精气,致使正气虚弱。另一方面,你尽管算计了别人,但是也为自己造成了心理压力。一个人一旦有了心理压力,他的情感活动秩序就被打乱了,当喜怒愁恐无常时,便导致人体的生理机能发生病变。

若是暗中自欺,他的心理压力更大,内在情绪的波动更加剧烈。自欺的行为是因人不能得到某种满足或不能获得某种愿望,而制造出的谎言,他以这种谎言来填补内心的矛盾,但是,这样就更加激发了内心的不平情绪。如此一来,他的情感活动便混乱了。

无论是欺骗别人,还是欺骗自己,都是损害健康的行为。因此,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绝不能欺瞒心智,特别是在别人没有监督你之时,若是你不顾及损伤心性的话,那么,你将会自食苦果的。

“例解”

长生不老的蓟子训

蓟子训此人,人们都不知道他的来历。东汉时候,他曾来过洛阳,到几十家公卿府第拜客,总随身带着一块干肉和一斗酒,见到主人则说:“我从远道而来,没有什么好东西作礼物,就这些酒肉略表敬意。”

主人用蓟于训的酒肉招待宾客,尽管厅上有几十个人,大家吃喝了整整一天,还不能把这些酒肉吃完。蓟子训不论在谁家做客,告辞时,身后总有白云冉冉升起,而且数日不散。当时有一位百岁老翁说:

“我小时候,曾经看见蓟子训在会稽集市上卖药,他身后也有白云,颜色和这一样。”

蓟子训不愿在洛阳久住,于是隐居他乡。到了曹魏正始年间,传闻在长安东坝城他同一位老翁抚摸着一个铜人,俟后两人相对而视。蓟子训感叹地说:“铸这个用人仿佛是眼前的事,谁知已经五百年过去了。”

蓟子训与老翁离开铜人并肩行走,脚步看上去很迟缓,但任何快马也追赶不上。

这是一个道家所谓长生不老的故事。我们抛开这其中的玄味,却可以看到这样一个道理:注重养生的人,他准能延年益寿。

商丘开超然物外

禾生和子伯是范氏家族的上等门客,有一天外出,途径郊外,晚上就投宿在老农商丘开的家里。到了半夜,禾生和子伯两人互相谈起范氏家族的名望与势力,说他们能使人从有到无,也能让人从无到有,能使富人变穷,穷人变富。商丘开平时为饥寒所困,这时偷偷跑到朝北的窗口下,听到了这番谈话,于是,他向人家借了粮食,投到范氏的门下。

范氏的门徒都出身于贵族家庭。当他们看到商丘开年老体弱的样子,都很轻视他。他们对商丘开挤来撞去,百般戏弄。但商丘开并没因此而发火,一直等到那些门客戏弄的伎俩用尽,嬉笑取闹得够了而作罢。

一天,范氏的仓库发生火灾。范氏说:“谁如果能从火里抢救出锦缎,我将根据他救出的多少来论功行赏。”商丘开面无难色,当即冲进火场,只见他来回奔跑,居然连尘埃都不沾染,身体没有烧灼之处。范氏的门客们这才明白商丘开是有道之士,于是都向他请教道术。商丘开说:“我并没有什么道术。就我自己而言,都不知道其中原因。尽管如此,我还是可以说一点。前些日子我听说了范氏的盛势,我对此深信不疑,并无二心,所以才会远道赶来当门客。来后,我又把你们这些人说的话全当大实话,还担心自己相信得不够彻底,行动得不及时,根本就不去考虑自身应放置在哪儿,也不去想什么利害关系,只求心意专一罢了。外界的物体也就没能阻碍我,如此而已。现在我才知道你们这帮家伙在蒙骗我,我就内心藏着猜疑和忧虑,还要留心身体的动静,庆幸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没有被火烧伤,也没有被水淹死。但内心的痛苦、焦灼、恐惧、震惊却存在了,今后我还能接近水火之类的危险吗?”

心静则心志专一,心志专一就能让人体各机能都协调一致地工作,如此,人体应对环境的能力也增强了。

郭璞计得婢女

郭璞,字景纯,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好阴阳卜筮。有一次,他到庐江告知太守胡孟康兵灾将来,赶快放弃庐江渡江退回南方,胡太守不听。郭璞本打算收拾行李赶快离开,却又爱上太守府的一个婢女,一时又无法求得。于是郭璞拿出三斗小豆,偷偷地围着太守撒上一圈。第二天早上,主人起身后,看见有数千个穿红衣服的人围住了他家,走近前去看,则又不见了,如此再三,主人感到害怕,就请郭璞来占卦。郭璞装模作样了一会儿,指着廊下的婢女说:“你家里不宜留养这个婢女,要把她送到南方二十里外去卖掉,不过要当心,不能和买主争价钱。这样,府上的妖逆才可以除去。”

太守听从,就叫人把这个使女送出去卖掉。郭璞暗中派人用低价把她买回来。随后,郭璞画了一道符投入井中,数千个红衣人一个个跳入井中。主人见了大为高兴。郭璞带着使女悄悄地离开庐江。十几天以后,庐江果然被敌军攻破。

有修养的人绝不欺人于暗处,也不会于暗处自我欺骗,这样的行为,都是有损于道德和心智的。

暗中欺人,就是在动用机诈,心已被欲望所犯,这是危险的行为。

暗自自我欺骗,便是不能把握自己的心志,这种行为,给心智布起了一道魔碍,这就自然激发了心里的矛盾冲突。

“原文”

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觉便挽,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

“译文”

当你心中刚一浮起邪念时,假如你能发觉这种邪念有走向物欲或情欲方向的可能,你就应该立刻用理智把这种欲念拉回正路上去。只要坏的念头一产生你就立刻有所警觉,当你有所警觉就立刻设法来挽救,这才是扭转灾祸为幸福、改变死亡为生机的重要关头,所以你绝对不可以轻易放过这邪念产生的一刹那。

“解说”

事物总是由小而大。人的欲望心理也是一样的,当一个人受到欲望控制之初,才起欲念之时,他的神志还很清晰,能够分辨出其行为的利害关系。

才起欲念,由于他尚会认识到,这种念头付诸行动,会给自己造成什么样的后果?顾及到这点,那他就会去反复考虑,衡量轻重,究竟行还是不行?欲念常能在理智思考中淡化,认识常能在思考中深入提高。所以,欲念才起,只要你用理智去克制,就能挽回心志,以使其不遭到迷失。

若不能或不去克制这个欲念,就等于是鼓励自己去纵欲。因为,当一个人第一次尝到了享欲的滋味,就助长了欲火的势头,如此,他就想第二次,一旦遇到了机会,他就自然而然地去摄取,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干下去,他原来坚持的原则,就被他抛弃了。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想了这样他就会想那样,到最后他就完全被欲望控制了,那时若想抽身回头,只怕已非易事。

欲念才起时,就加以控制,这是养心的关键所在。

“例解”

陈遵醉迷一生

陈遵每日必饮,每饮必醉,常日出醉归,不理政事,因而经常受到处罚。有时侍从和他开玩笑说:“你今天又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呢?”陈遵说:“得到处罚满一百后再告诉你。”大司徒马宫与陈遵是好友,他对专管处罚官吏的人说:“陈遵这人是个大度士,不要常用小事来处罚他。”后他又推荐陈遵当了郁夷县的县令,可陈遵没当几天,又不干了。

陈遵豪饮如常,饮酒时,常关起大门,并用客人酒友的车在门后抵住,谁也不开。有一次,刺史前来奏事,正值陈遵酒醉,怎么也叫不醒,也出不去。刺史非常着急,因为他已与尚书相约有事,于是他就跑到陈遵的母亲面前说明了缘由,要求放他出去。陈遵的母亲就从后门放他出去。陈遵经常醉入云里,然公事处理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