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菜根谭第二卷
16524900000050

第50章 持盈履满 君子兢兢

塞,都是残害人的身心的主要原因。去除这些残害身体的主要原因,和和顺顺又快快乐乐地去等待生命的终结,就这样过上一天、一月、十年,这就是我讲的养生之道。如果被这些残害身心的主要原因所拘束,又不愿意舍弃这些原因,悲悲切切又忧忧愁愁地过一辈子,即使长寿百年、千年、万年,也不是我所讲的养生之道。”

对人体生理和心理需要作压抑,这固然不是养生之道,但放纵欲望也不是养生之道。对于事情不能只看一方面,否则,就是害生了。

辛勤的大臣刚正的法官

徐有功是唐代武则天执政时期非常知名的法官,在他早年任蒲州司马参军时,就已经以其执法刚正严明、大公无私而为世人所共知。后来,在他任司马丞后,徐有功更是维护正义、依法办案,为冤假错案平反,在宫廷辩论是非曲直,冒死抗争,从而赢得了人们的钦佩和赞扬。

武则天在继唐高宗之年称帝,为了巩固其政权,以严刑峻法进行恐怖统治,任用了大批的像来俊臣、周兴、皇甫文备等这样的严官酷吏,任意罗织罪名,大肆陷害无辜,迫害宗室重臣,同时还大搞牵连之风,致使冤狱累累、怨声载道。而徐有功正是在这种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克己奉公、大公无我,为国为民尽到了一份自己的职责。

天授元年,即690年,道州刺史李仁褒被人诬陷,徐有功察其清白而为其力争,使李仁褒和他的弟弟李榆次得以幸免。但徐有功自己却因此而被周兴等酷吏所忌恨,并因此被诬陷而罢职。过后不久,由于徐有功的清正无私,又被武则天起用为左肃政台侍御史,依然掌管司法。徐有功对此力辞不就,并对武则天说:“我曾听别人说过这样的谚语,鹿虽然在山林中奔走驰跑,然而它最终的命运却是和厨房的厨子联系在一起,陛下您让我掌握司法,而我却只能克己奉公,公正执法,因此不管是谁,我都要依法处理而不敢因陛下的旨意而枉法,所以也许会因为这个差事而送了命。”由于武则天深深了解徐有功的公正无私,所以执意要他接受这个职务,而徐有功一方面迫于王命,别一方面也为了伸张正义于天下,所以就领受了这个职务,重新执掌刑法。

长奉二年即693年,润州刺史窦孝谌的家奴诬告窦孝谌的夫人烧香诅咒皇上,并且还密谋不轨。武则天闻知大怒,迅审讯查办。而薛季昶派给事中薛季昶则为了取媚于皇上,所以无故罗织罪名,将窦孝谌的夫人庞氏问成了死罪。窦孝谌的儿子窦希不服判决,立志为母伸冤,遂向徐有功申诉了冤情。徐有功据实而查,把自己的进退得失置之于脑后,最后终于力排众议,推翻了原先无中生有的罪名,为庞氏平了反。然而徐有功此举却大大地得罪了薛季昶,薛季昶因此向武则天大进谗言,诬陷徐有功结党营私,志在谋逆,并将徐有功问成大罪。当徐有功的属下把这个消息告诉他时,徐有功听了哈哈大笑,泰然地对痛哭不止的属下说:“死没什么可怕的,世界这么大,人这么多,难道唯独我去死,而其他的人就能长生不死吗?”说完,徐有功就像往常一样地处理公事,像平常一样地吃饭、睡觉。第二天,武则天召见了徐有功,对他大加责备,严厉地指责他断案量刑过宽,有意放纵、败坏国家的法度。徐有功对武则天的指责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我说过我是依法办事,也许有时定罪判刑过宽,但这是我做为人臣的小过失,然而我却能够通过这些小的过失挽救了一大批好人的性命,不冤枉错杀犯人及无辜者,而这些却都徐有功虽几经大起大落,但他尽忠至公之心却并没有因为他的几起几落而旁落,相反,这却更使徐有功增加了为民请愿之志,当徐有功每次看到武则天无故杀人,都要冒死力争,有时对皇上也是声色俱厉。一次,武则天因为一个案子和徐有功争执不下,于是恼羞成怒,便命令殿前的武士把徐有功推出午门斩首。武士们马上进殿驾起徐有功就往宫门外拖,徐有功一面用力挣扎,一面大声喊到:“陛下,我虽然被杀,但法律却不能随意更改。”武则天听了后,深深地佩服徐有功以死尽忠、护法尽节的忠义之心,遂上前喝住武士,并大大地奖赏了公正无私的徐有功。

徐有功不仅执法如山、护法尽忠,而且无论对公对私都持公正廉明之心,丝毫不以个人或其它的原因而怠慢国政。一次,酷吏皇甫文备和徐有功共同审理一件案子,徐有功秉公办理,不无故陷人之罪,因而引起皇甫文备的不满,于是他就诬告徐有功有意释放叛逆犯人,武则天遂命令让徐有功回避此案,并另外派人调查实情,但后来调查的结果证明皇甫文备纯系诬陷。但徐有功对此却泰然处之,坦荡无私,丝毫不以为怀。不久,皇甫文备亦被人告发谋反而被捕入狱。徐有功经过调查和详细的分析案情,认为皇甫文备是受冤而致,于是就把他无罪释放了。徐有功的属下们都很不理解,就问徐有功:“皇甫文备过去曾无中生有地陷害你,竭力把你罪之于死地而后快,而你对他却这样宽容,对他如此宽大,这到底是为什么?”徐有功听了后,严肃地对大伙儿说:“你们说的是我和皇甫文备私人之间的矛盾,但我现在所执行的是国家的法律,我又怎能因为我们俩有矛盾而去违背国家的法律呢?”短短几句话,揭示了徐有功为官清正、大公无私的高风亮节。

徐有功经常对他的下属说:“一个人身为法官,掌握着百姓的生死大权,所以不能只顾自己的荣辱进退而一味地顺从皇帝的意见,说假话、说空话来滥杀无辜。”徐有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几次任法官期间,多次地为受冤枉的和被陷害的犯人和案件平反,积极地为受害人申诉,几次差点被武则天处死。但徐有功坚贞不渝,置国家的法律于个人之上,公而忘私,忠心为国,确实堪称志士仁人。尤为可贵的是,徐有功身逢乱世而其身不乱,出污泥而不染,卓然守法,矢志不移,终无屈服之心,而有忠烈之义。其大公无我的节操深为后人称赞,因而得以流芳百世。

从小事做起 往远处着想

晋国上卿韩宣子有一只晶莹剔透的玉环。这玉环原有一对,而另一只在郑国的一个商人手里。韩宣子梦寐以求地想获得另一只玉环。

一次,他趁出使郑国的机会,向郑国国君郑伯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郑伯怕得罪晋国使者,就和子产商量,子产断然拒绝了韩宣子的要求。郑国的两个大夫子大叔和子羽知道后,连忙赶来规劝子产说:“晋国是大国,我们郑国得罪不起,再说韩起(韩宣子名起)的要求也不算太高。倘若有小人在中间搬弄是非,激起他们的愤怒,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你还是把玉环找来给韩起算了。”

是大的功德啊,如果陛下能发扬这种大的功德,那就是普天下老百姓的万幸啊。”徐有功慷慨陈辞一时使武则天也无以为对,最后,窦孝谌的夫人庞氏终于被免去了死罪而被改判为充军,而徐有功却又一次成为武则天淫威的牺牲者,被再次废为庶人。

子产心里明白,子大叔和子羽的话代表了当时郑国一部分贵族的想法。于是,他耐心地向他俩解释。他说:“我这样做,并不是要怠慢晋国,得罪晋国,而正是为了维护晋国的利益。依我看,君子不怕没有财宝,而是怕没有美好的名声。治理国家怕的不是事奉大国不尽心,而是怕不能坚守气节保住自己的身份。假如大国对小国的每一个要求小国都得满足的话,那么源源不断的要求怎么应付得了呢?大国的要求,若不据理驳回,就不会有限制。再说,答应了这一国不答应那一国,罪过就会更大。这样,我们迟早要变成大国的附庸。何况韩起奉命出使我国,原是为的公事,现在他假公济私,难道不是他的罪过吗?如果我们给了他玉环,既会使郑国有损国格,又助长了韩起的贪婪之心,引起两重罪过,有什么好处呢?”

子产的这番话传到韩宣子的耳中,韩宣子心中很是不快。但他一心一意想得到那另一只玉环,不愿就此罢休。他私下找到那个商人,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终于成交了。临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时,那商人提出:“我是郑国人,这件事必须报告子产大夫。”韩宣子没法,只好向子产请求说:“我向贵国国君提出关于玉环的要求,你们认为不合道义,我也不再提了。现在我和那商人私下交易,已经讲妥,希望你允许这件事吧。”

子产听后,没有立即答复。他慢慢地踱到窗边,望着窗外的田野,若有所思地说:“郑国能有今天,真是来之不易啊。想当年先君桓公和这些商人的祖先从周朝京都迁居来此,他们披荆斩棘,历尽艰辛,才把荒野变成良田,使子孙后代定居了下来。先君桓公曾和商人们订立过盟约。这个盟约就是:‘你们不要背叛我,我也不强买你们的货物。你们赚了钱,发了财,我也不加过问。’正是靠了这盟约,君民才能世世代代相守到今天呀。”说到这里,子产转过身来,看着韩宣子坦诚地说道:“今天韩大夫带着贵国的友好情谊光临敝国,却要让我们国君去强夺商人的财物,这是迫使我们国君背弃先主的盟约呀,恐怕不妥吧。同样的,如果你为了一只玉环而失去其他诸侯国的信任,也不值得吧?我即使献出了玉环,又有什么好处呢?现在,我直言不讳地把自己的看法对你说了,请您三思。”韩宣子听后,沉默片刻,然后站起身来对子产深深一拜,说:“韩起虽然不才,岂敢为了一只玉环而犯双重之罪。感谢子产大夫赐予我金玉良言,我这就去把玉环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