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上的这些事儿
16526200000023

第23章 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张良

张良的智谋,不仅表现在运筹帷幄上,更显现于在政治漩涡中进退自如的潇洒状态。

在汉朝建立、对功臣进行封赏的过程中,张良的拒封辞赏,以及托病“从赤松子游”,更可谓是明智至极。对此宋代大史家司马光评论说:人生而有死,实为必然,依张良的明辨达理,不会不明白,他之所以去寻仙求道,遗弃人间,正是为了明哲保身啊!这就点破了张良的真正用意,即他看透了帝业成功之后君臣之间的“难处”,故而以“虚诡”逃脱残酷的现实,欲以退让来避免不断重复的历史悲剧。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汉初三杰之中,韩信最终被诛,而萧何亦曾被囚,唯有张良,始终身处能进能退、有荣无辱的潇洒状态中,这显然与他自动退隐的选择大有关系。

公元前201年,刘邦彻底打败诸侯势力,平定天下,开始论功行赏。因为张良主要是谋臣,没有战功,刘邦让他从齐国选3万户作为封邑。张良赶紧辞谢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时,跟陛下在留城相遇,此为天意成全我,把我交给陛下。以后陛下信任我,我的计策有时还很管用,所以把留地封给我,我就心满意足了,怎么敢要3万户?”刘邦再三劝封,张良坚辞不受,最后,刘邦只好接受了他的请求,封他为留侯。

当时,刘邦分封了20余名大臣,其他人日夜争名夺利,使刘邦左右为难,无法再封。张良则适得其反,不但不争功,而且封了还辞谢。

一天,刘邦在洛阳南宫里,从复道望见将领们三三两两地坐在沙地上交头接耳,窃窃私议,就问张良他们在议论什么。张良故作惊讶地说:“难道陛下还不知道吗?他们在谋反呢!”

刘邦大吃一惊,问道:“天下方定,他们为什么又要反叛呢?”

张良回答说:“陛下出身平民,这些人跟随陛下夺取天下,就是为了封官晋爵。今天陛下贵为天子,被封赏的人都是您的老朋友,而仇人皆获罪。现在即使拿出整个天下也不够他们每人分一份。他们既担心得不到封赏,又害怕因为有什么过失被您杀掉,所以他们就纠合在一起预谋反叛。”

刘邦非常担忧地问:“以卿之见,该怎么办?”

张良问:“您平生最恨而又为大家所知道的人是谁呢?”

刘邦回答:“雍齿和我以前有仇,曾经背叛过我,使我很难堪。我本想杀他,念他功劳不小,所以又不忍心这样做。”

张良说道:“那您就赶快先封雍齿,大家见雍齿这样的人都被封了,也就都安心了。”

于是,刘邦召集群臣,大摆酒宴,当即将雍齿封为什方侯。果不出张良所料,宴毕,群臣议论说:“像雍齿这样的人都能被封为侯,我们还用发愁吗?”

汉朝建立后,由于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日益尖锐和激化,张良由于体弱多病,入关后身体越来越不好,所以他干脆“等功名于物外,置荣利于不顾”。闭门谢客,深居简出,深居在家颐养身体,修仙学道。他追随刘邦多年,明了其为人:只可与之共患难,而不可与之共荣华。他经常对人说:“我家世代相韩,韩国被灭掉后,我不惜花费万金家财,为韩国报仇。刺杀秦始皇一事使天下震动。现在我以三寸不烂之舌辅佐皇帝,被封为万户侯,作为一个普通人,这已经是登峰造极了,我张良心满意足。我情愿屏弃人间之事,跟着仙人赤松子去游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