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上的这些事儿
16526200000004

第4章 独一无二的女皇武则天

★在后宫的斗争中脱颖而出

毫不夸张地说,武则天的皇位是靠耍心眼儿耍出来的。后宫是个是非地,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绝不比男性主导的朝堂逊色。武则天有美貌、有手段、有狠心肠,不胜出才怪。

贞观23年(公元649年)5月,唐太宗驾崩,武则天被削发为尼,送进感业寺。永徽元年太宗周年忌日,李治来到感业寺进香,看到武则天哀怨的面容,唤起了昔日的爱恋之情,于是摒弃佛规礼教,把她接入宫中。

武则天再度入宫之时,高宗后宫内的矛盾非常激烈。皇后王氏是关陇大族的后代,是朝中掌权的关陇贵族势力向后宫的延伸。她素以淑静贤德闻名,不失为一个国母,但她又过于拘泥古板,加上没有生育,高宗并不爱她。高宗长期受唐太宗训导,要做一个有为之君,却并无治政之能,对朝政事务难有自己的主张,不得不事事依赖于大臣,这颇使他羞愧自卑。高宗的心里话无处倾诉,只有一个女人可以让他暂时忘掉种种烦恼,这就是萧淑妃。萧淑妃原为良娣,美丽动人,撒娇撒痴,因而为高宗所喜。但淑妃任性娇纵,也只可供玩乐,不足语心声。而且萧淑妃受宠,为王皇后所妒,两人都在高宗面前互相攻讦,喋喋不休,高宗既不便袒皇后,又不便袒淑妃,因此在后宫也得不到清静。正是在这种心情之下,他与武则天重续旧情并将她接入宫中。

软弱无助的唐高宗在武则天的怀抱里得到了心理的安慰。刚毅而有见识、年长他4岁的武则天迎合了他的恋母情结。但高宗对武氏的痴情引来了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嫉恨,她们又联合起来把矛头对准了武则天。

在宫中历练多年的武则天没有害怕,她开始运用其才智为命运而斗争。王皇后秉性严肃,不善笼络、俯就下人,武则天便反其道而行之,越是王皇后瞧不起的人,她越是示以亲热;自己所得之赏赐,不论厚薄,悉转赏六宫女史。武则天自己曾是宫人,能体谅宫人的痛苦,因而从不滥施威风,所以宫女们无不敬重、同情并效忠于武昭仪,王皇后与萧淑妃的一举一动都在武昭仪的掌握之中。

宫中的斗争引起了朝堂大臣们的注意。为了压制武昭仪,免生是非,在宰相、王皇后之舅柳爽的建议下,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众宰相请高宗立宫人所生的燕王忠为太子,想堵绝武昭仪母以子贵的道路。此举极大地伤害了武则天,使她感到了王皇后背后强大的势力,她几乎失掉斗下去的勇气。但她知道,一旦她退缩,只有死路一条,倒不如冒险一搏,扳倒王皇后,自己取而代之。

武则天在震惊和伤心之余,开始把目光瞄向朝堂,她不认为朝中就是铁板一块,没有可打开的缺口。她每与高宗相聚,便有意无意地问起朝中的事,了解朝中局势。一次,唐高宗有件事决定不下来,想请武昭仪拿个主意。他告诉武昭仪:郑州刺史许敬宗送来了请求告退的表章。许敬宗是南方士族,很有文才,举秀才科,唐太宗闻其名,召用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太宗征高丽时,许敬宗曾在马前受旨草写诏书,顷刻立成,词采华美,深受太宗赞赏。高宗即位后任其为礼部尚书。许敬宗曾是高宗李治任太子时的侍从官,但因不是关陇集团中人,在高宗朝中历受排挤,因小事被贬郑州刺史。许敬宗告退,就是试探高宗对他是否重视。武昭仪听后,认为这是天赐良机,当即劝高宗说:“许敬宗既然是个很出色的人才,又是皇上倚重之人,可先让他做修史的事,朝臣不会有异议。”高宗觉得此办法妥当,于是速将许敬宗召回,用为卫尉卿、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武昭仪派心腹告知许敬宗原委。许敬宗得知宫内斗争的内情后,也很快心领神会,入朝不久,就派人告诉武昭仪要效忠她。武昭仪终于在朝中也有了支持者。在宫中,武则天则致力于进一步打击王皇后。永徽五年,武则天又生下了一个女儿。一日,王皇后亲临武昭仪的寝宫,由于武昭仪不在,她只看了看新生的小公主,便回宫去了。不久,武昭仪回寝宫,便惊呼公主已在寝宫内死去。高宗得报,便认定是“皇后杀我女”。虽查无实据,但王皇后的厄运就此注定。

此后不久,高宗为抬高武则天的地位,借追赠武德朝功臣之名,追赠武昭仪之父,向朝廷内外宣示武昭仪虽出身寒门,但也是唐开国功臣之女。为进一步向关陇集团和王皇后施加压力,武昭仪授意许敬宗上奏,请封武昭仪为“宸妃”。“宸妃”在宫制中本不存在,是武则天构想的杰作,即在皇帝后宫四妃之上加一宸妃名号,地位仅次于皇后。这无疑是夺取皇后之位的试探信号。此举迅速遭到关陇集团的宰相韩瑗、来济等人的反对,他们说:“前朝从没有这种称号和做法,这样做可能会对皇上的声誉不利啊!”

永徽六年初,处于惊恐状态的王皇后竟听从其母柳氏的劝说,用巫术来诅咒高宗和武昭仪。

但这却加速了王皇后的倒台。事情败露后,王皇后被幽闭,柳氏被禁入宫。宰相柳爽先被贬吏部尚书,这次又被贬遂州刺史,再贬莱州刺史。唐高宗决计要废王皇后了。

高宗废后的举动,遭到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重臣和其他大臣的强烈反对和竭力阻拦。由于心存幻想,也为了尽量不与身兼顾命大臣和国舅身份的朝中元老长孙无忌形成正面冲突,武则天最初还是力劝唐高宗以优礼来软化这位舅父,还伉俪相携,临驾长孙无忌的太尉府第,以家庭式的亲情来打动他。但长孙无忌对送来的礼物照单全收,而对皇后废立问题始终不松口。在朝堂上废立皇后的争斗异常激烈,武则天的支持者许敬宗以及中书侍郎李义府与反武势力在朝堂上争吵起来。关陇实权派大臣大多站在长孙无忌等人的一边,他们不仅竭力维护王皇后的地位,还指斥武则天出身低贱,是狐媚惑主的祸根,不配立为皇后。褚遂良在朝堂上甚至以死来抗争,提出即使要改易皇后也要择选名门,而不能立武则天。

永徽六年9月,唐高宗与武则天商议,谈到李责力这位宰相在废后争议中称病不朝,没有表明态度。武宸妃认为,李责力是四朝元老、出将入相的重臣,声望极高,但在永徽以来,因关陇集团的操纵而没有实权,大概正因为如此,他在废后问题上不愿附和关陇集团。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事情就好办了。高宗觉得有理,便在内廷召见了李责力,询问废后之事。李责力从容笑道:“此陛下家内私事,何必更问外人!”李责力一言九鼎,不仅表明了态度,而且暗示高宗可以采取断然的举动。

这年10月13日,高宗在得到李责力的有力支持后,便发布诏书,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立武宸妃为皇后,并于11月1日举行册后大典。在隆重大典上,高宗为武后开一特例,让她乘坐重翟车,直抵皇宫西边的肃义门,接受文武百官、各族酋长的朝贺。

从此,唐朝的政坛上开始刻上武则天的烙印。

★削除异己绝不手软

对于凡是当初反对易后的人,武则天都施加残酷迫害;而对于拥护她的人,则无论其品质恶劣如“李责力”之流,也恩宠有加。执行明显的以“我”画线,顺者昌,逆者亡的结党营私用人方针。尽管此时,唐高宗已经察觉武则天的野心并对她的某些做法十分不满,但无奈武后羽翼已丰。武后从依仗唐高宗对她的宠信控制朝政,到凭借自己的权势和智谋控制朝政。随着武则天权力不断巩固,朝廷中形成“天下大权悉归中宫,天子拱手而已”的局面。

皇后的位置,对封建社会的一般女性来说,应是追求的最高目标了,然而,武则天并不满足。此时,仇视她的政敌以长孙无忌为首仍控制着朝廷,随时随地都会颠覆她,残酷的现实使她深知权力的重要性。

在武则天的麾下,已形成了以许敬宗为首,包括中书侍郎李义府、御史中丞袁公瑜等人组成的拥戴武则天的势力。受到关陇集团排挤的以李责力为首的其他政治势力也拥护武则天。在此基础上,武则天开始打击把持朝政大权的关陇集团。首当其冲的当然是王皇后的舅父柳爽,他在王皇后被幽闭后,被迫辞去中书令之职,左迁吏部尚书,后又被贬为莱州刺史。显庆二年(公元657年),武则天将谋反罪强加于他,使之身首异处。永徽六年9月,最激烈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的褚遂良,被贬为潭州都督,寻又迁桂州都督,显庆二年又以谋反罪名将他贬至爱州(今越南清化),次年他忧郁而死。中书令来济、侍中韩瑗等反武人士也次第被贬。在反武阵营的大臣中,现在就只剩长孙无忌这个孤家寡人了。

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有人控告太子洗马(太子宫中掌管图书的官员)韦季方等与朝廷权贵结党营私。高宗命许敬宗等审理此案。韦季方是长孙无忌的门生故旧,许敬宗便借机用酷刑逼韦季方招供与长孙无忌结党谋反。韦季方以自杀相抗争。但在许敬宗的精心炮制下,长孙无忌仍以谋反罪被削去太尉衔和赵国公爵位,流放至黔州,旋被迫自缢死。结果,长孙氏与柳爽族共有13人被斩杀或遭流放。

武则天在大力削除政敌的同时,为提高自己的权势而大力扶持拥戴她的庶族官僚,她授意许敬宗奏请高宗修改唐太宗时修撰的《氏族志》为《姓氏录》。《姓氏录》把门第高下的意义加以淡化,按担任官品高下酌定氏姓等级,凡五品以上官员不论其出身一律列入士族,并以低微的武氏后族荣登第一等。此举较彻底地否定了旧的门第观念,笼络了大量庶族出身的新贵族,受到了大多数地主阶级人士的拥护。

唐高宗虚胖体弱,特别是自永徽5年起,便时常头晕,并伴有关节炎、背痛,显庆2年又出现双臂麻木症状,坐朝时精神不能专注。唐高宗便更依赖于武后,百事由她在后台裁决。坐朝而不决,渐成高宗的惯例。显庆5年(公元660年)6月,高宗头疼加剧,双目晕眩不能视,百官奏事更委武后办理。数月后,高宗病情更加恶化,武则天便代高宗上朝,坐在珠帘之后,处理政务。她表现出的智慧和干练,受到朝中大臣们的称赞。

武则天垂帘听政难免使其亲信飞扬跋扈起来,尤其是人称“李猫”的李义府。他无恶不作,受贿卖官,贪得无厌,而且在高宗面前也敢狂悖无礼。皇后势力的扩张,开始令高宗不安,帝后矛盾加剧。

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帝后斗争演变为一场废后风波。时长安蓬莱宫盛传王皇后与萧淑妃的幽灵时常出没。武则天召令道士郭行真到寝宫设坛驱鬼。高宗接到宦官王伏胜密报,非常气愤,认为皇后这样做有失大体。一气之下,他生出了废后的想法,密召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的上官仪,命他起草废后诏书。可是,武则天得到了消息,迅即赶到高宗面前,将墨迹未干的诏书撕毁,委屈地诘问高宗:“近来龙体欠安,为了国家和皇上,我不辞辛苦,尽心竭力处理政事,怕有丝毫差错,常致茶饭无思,夜不能寐。陛下却背着我,听信奴才之言,在这里商议废我!”秉性懦弱的高宗被问得无话可说,便推说是受了上官仪的挑唆。武则天闻之大怒,将上官仪投入大牢,又指使许敬宗等人诬上官仪、王伏胜与废太子李忠策划谋反。结果,上官仪惨死狱中,其子廷芝和宦官王伏胜被杀,上官一家被籍没宫中为奴。废太子李忠闻知消息,也自缢身亡。

从此,武后的地位更加巩固,高宗对此已无可奈何。武后继续在紫宸殿设下翠帘,与高宗共同听政。而实际上,高宗已成为一种象征,事无巨细悉交给武后处置。至此,天下吏民都称他们为“二圣”。

★为自己加冕的武周皇帝

在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而武则天却做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辅佐唐高宗29年,临朝称制6年,当女皇15年,历50年政治生涯,极度戏弄和伤害了由一整套伦理哲学来维系的男权社会。她做皇帝是对以男性为中心社会的一种冲击和震撼。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女性把持封建朝政的局面,如汉初吕后、清末慈禧,但唯独武则天有胆量称帝。

唐高宗李治死后不久,武则天废黜唐中宗李显,改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皇帝,是为睿宗。她自己临轩问政,执掌朝纲,威慑群臣,成为唐王朝名副其实的最高统治者。

垂拱3年(公元687年)2月,武则天下令拆除乾元殿,改建为举行祭祀庆赏大典的明堂,让她的男宠、颇精通建筑绘画雕刻艺术的白马寺和尚薛怀义督造。明堂是一种与上天沟通、宣传皇权天授的象征性建筑,但它只在周朝时有过,后世并没有兴建明堂。武则天此举目的在为她当皇帝亦是天意做舆论准备。

这年4月,武承嗣指使人向武太后献上一块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石头,说是从洛水中打捞出来的瑞石。武则天便又利用这块石头大造舆论,将它命名为“宝图”,并给自己加上了“圣母神皇”的尊号。既是圣母,又称神皇,这是武则天要称帝的信号。5月,武则天下诏亲拜洛水,以授“宝图”,并御临明堂庆祝,命诸州都督、刺史及宗室、外戚在拜洛水大典举行之前10天齐集神都洛阳。

永昌元年(公元689年),武则天对唐朝宗室诸王再次举起屠刀,以谋逆罪名,诛杀了汝南王李炜、纪王李慎等人。牵连达数百家,李唐宗室人员或被杀,或遭流放。至此,唐宗室已被清除殆尽。

经过一系列大清洗,武则天认为唐王室再无人敢反对她了。于是,在永昌元年(公元689年)11月下诏,改用“周历”,宣称周是武氏的远祖,以示武姓为王的源远流长。她还让远房内侄宗秦客创造了十几个在诏书、祭祀中常用的新字,表示更新。她自创名为“曌”,含“日月当空,恩被天下”之意。这一字巧在对男尊女卑观念的回击,表明武则天就是要阴(即月的寓意)处阳(即日的寓意)位,主宰天下。这些新字都颁行全国。为了给新王朝提供所需的人才,武则天亲临洛阳殿,首开最高统治者亲自主持贡士策问的先例,以期选拔一批富有朝气、锐意进取的新士。同时她还首创武举,选拔军事人才。她还派出宣抚使到全国各地搜集人才,破格任用,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张九龄等都是经武则天之手选拔的。

武则天还进一步做舆论准备工作。当时,道教是李姓尊崇的宗教,无法借用来做文章。而儒家经典里充斥着对武则天这个女人不利的东西,这使武则天自然想到当时已很盛行的佛教。一些僧人便从佛教经典中找寻出了女子当国王的经文,用佛理把武则天打扮成一个转世圣王。于是“太后乃弥勒佛转世”的理论依据——《大云经》及其新注释被呈上了朝堂。武则天如获至宝,将《大云经》颁行天下,并敕各州都要建寺珍藏《大云经》,由高僧登高座讲解,进行全国的洗脑教育,并宣布佛教在道教之上。

舆论造好后,便是劝进。载初元年(公元689年)9月,由侍御史傅游艺组织的请愿队伍,上书朝廷请皇太后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周。几天后,劝进的人越来越多,包括文武百官、普通百姓、少数民族酋长使臣以及沙门道士等计6万余人。睿宗也表示让位,请求赐姓武。经三次上书,武则天便在9月7日宣布接受皇帝的禅让,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以皇帝李旦为皇嗣,赐姓武。这年武则天65岁,成为中国历代史上从未有过的女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统治的年代里,武则天打击的锋芒主要针对的是李唐宗室及其追随者,似乎可以看作帝王的“家事”,牛亡马死与百姓关系都不大。其主要政策可以评价为乱了李唐之纲纪,而未乱治国之朝政。因此,武则天的统治堪称继“贞观之治”之后,在“开元盛世”之前我国封建社会仍然继续向前发展的时代。所以,对于武则天从争宠后宫,拼搏命运到权欲熏心,南面称帝的所作所为,千多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不同的观点填写那真“无字碑”。毛泽东就曾用有治国之才,容人之量,识人之智,用人之术对武则天这个唯一的女皇帝进行了总结。

★女皇帝一手导演的白色恐怖剧

从临朝称制到称帝前期,武则天运用其铁的手腕,残忍的性格,实行了10余年的酷吏政治。这固然是出于维护统治地位的目的,但如果从她不惜扼杀亲女加害王皇后的行为来看,何尝不是武则天迷信恐怖的高压的残忍本性。但由于武则天的放纵和重用,酷吏们无所忌惮地扰乱刑罚,滥杀无辜,为了邀功大肆制造冤假错案,十分猖狂。也许由于武则天信奉佛教,在其政权得以巩固之后又开始“以恩止杀”,体现了她政治家的灵活性。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武则天物色了一批酷吏,其中,索元礼、周兴、来俊臣最为臭名昭著。这些人大都出身无赖,性情残忍,专以告密陷害为事。来俊臣和万国俊等还专门编写了一部告密专著《罗织经》,作为培养新酷吏的教材。

他们创造了名目繁多的审案酷法,如“驴驹拔厥”、“犊子悬车”、“仙人献果”、“玉女登梯”、“方梁压髁”、“凤凰晒翅”、“猕猴钻火”等等。

除此之外,这些酷吏还发明了十个大枷,也命以不同的名堂:定百脉、喘不得、突地吼、着即承、失魂魄、实同反、反是实、死猪愁、求即死、求破家。这些骇人听闻的酷刑,使囚犯“战栗流汗,望风自诬”。

这样,一整套完整的执行恐怖政策的制度和机构建立起来了。在恐怖政策下,武则天放手任用酷吏,被杀和遭流放者动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人。

李唐宗室是酷吏们打击的主要对象。由于他们不甘心先帝的基业落在异族女性手里,因此极端仇视武则天。他们的反抗,遭致了武则天残酷的镇压。宗室子孙除李显、李旦及其子女尚能保全外,只有李治的千金公主因百般献媚得以安宁,其余的或被杀、或自杀、或流放。

酷吏们打击的另一对象便是元老大臣。这些人每以唐朝老臣自居,以匡救社稷为己任,对武则天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因此,武则天对他们防范甚严,只要稍露形迹,甚至只凭诬告,就对他们下手。

冯元常是李治的信重大臣。他曾密奏:“皇后权太重,应当抑损一下。”因此武则天怀恨在心。再加上他平时对武则天又多有不恭,因此,武则天对他极为反感。垂拱3年(公元687年),酷吏周兴罗列罪名,将他逮捕入狱,折磨而死。

第二年,周兴又诬告武将黑齿常谋反,逼他自缢而死。黑齿常是百济人,降唐后历任禁军将领,多次奉使御边,令吐蕃、突厥望而生畏,是当时仅存的几员名将之一。

右卫将军李安静是隋唐间名将李纲之孙,忠贞耿直。武则天改唐为周时,公卿百官皆上表劝进,参加闹剧,唯独李安静坚决反对。天授2年(公元691年),酷吏来俊臣逼他供认谋反,李安静回答说:“以我唐家老臣,须杀即杀!若问谋反,实无可对。”终于被来俊臣杀害。

据统计,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做宰相的共24人,在六年多的时间中,被杀或贬流罢相的就有17人。

但是,武则天毕竟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她任用酷吏是有限度的。27名酷吏除傅游艺外,即如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也无一授相职,只是让他们执法而不与他们执掌大权。在司法机构中又保留了狄仁杰、徐有功、杜景佳、李日知等一批执法公允的良吏。尽管这批能干优秀的大臣被酷吏们视为眼中钉,一再受到诬陷,但总是受到武则天的保护,这对整个政局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她可以主导过程但无法主导结局

她可以在一个男权社会里争得主导的地位,她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韪登基做皇帝,在这个过程中一切艰难险阻她都无所畏惧,她相信自己可以主导这一切。但继承人的难题让她意识到,自己注定无法主导结局。

随着酷政的终结,帝位巩固了,政治气氛也随之得以改善,然而,武则天并没有感到舒心,在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上,她无力摆脱传统的束缚,从而陷入困境。

武则天改唐为周后,立即起用武氏子侄为宰相、为将军,臣下有功者也赐给武姓,又免去天下武姓的田赋,改文水县为武兴县,追封武氏先人,上谥号,立庙宇。显然,她是想传位给武氏子孙。

以武承嗣、武三思为首的武家子侄们更是跃跃欲试,甚至勾结酷吏迫害李氏宗室。武承嗣对皇嗣李旦的地位提出了公开挑战。长寿二年元旦,武则天在万象神宫(明堂)举行祭典大礼,她竟让武承嗣为亚献、武三思为终献,公开摆出武氏家天下的阵势。皇嗣李旦尴尬地站在一边。由此,李武两姓争夺储位的矛盾日趋激化了。

其实,武则天对皇嗣的问题也是左右为难:立本家子侄为皇储,可以保全她的武周政权,但继位的人是不会把她作为先祖供奉太庙的。而立儿子为储君,可以同夫君共享子孙的祭祀,得到名正言顺的皇太后位置,但这又必然使自己重新回到她亲手打破的传统中去。

一天,74岁高龄的武则天对狄仁杰说:“昨天夜里,朕梦见一只大鹦鹉,两翼折断了,卿看是何征兆?”狄仁杰趁机借题发挥说:“鹉者,武也,即指陛下,两翼即指陛下的两个儿子。陛下若起用两位殿下,两翼不就复振了吗?”

圣历元年初,武则天派人把庐陵王李显秘密接回洛阳,皇嗣李旦知趣地请求退位,李显被立为太子。武承嗣眼看太子位到手又易人,一气之下,怏怏死去。

庐陵王的复位,使一度紧张的气氛趋于缓和。武则天为了防止在自己死后,诸武与太子再度纷争残杀,便召集起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与诸武,宣誓明堂,祭告天地,立下铁券,藏于史馆,让他们和平共处。由此,武则天赢得了最后一段比较安定轻松的日子。复立李显为太子的事件,是放弃酷吏政治之后,这位女政治家晚年的又一巨大成功。

武则天晚年,很得益于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的悉心侍奉,她很感谢张家兄弟的奉献,授之高官,委以国政,成为她晚年最亲信的人。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两位张家兄弟,引发了“五王政变”,使病榻中的武则天被迫逊位。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中山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其祖父辈的张行成在贞观末年当过宰相,也算得上名门出身。薛怀义被杀后,御医沈南璆充为男宠,但沈已年过中年,难以满足武则天的要求。

还是女儿理解母亲的心事。万岁通天二年,太平公主将美貌少年张昌宗带给武则天,张昌宗聪明伶俐,通晓音律,当场献上一曲,然后相拥入内室。侍寝一宿,武则天非常满意。半月后,张昌宗又把自己的亲哥哥张易之推荐给武则天,说他哥哥侍寝更有经验。武则天果然满意。从此,张易之、张昌宗俨若王侯,每天在后宫陪侍女皇。在则天皇帝近似溺爱的宠幸下,这对美少年的势力迅速膨胀。朝中的当权者武承嗣、武三思、武懿宗、宗楚客、宗晋卿等人,争先恐后献媚二张。

圣历二年正月,武则天在宫中新置控鹤府,以张易之为控鹤监,张昌宗、吉顼、李迥秀、薛稷等为内供奉(后来改名奉宸府,张易之为奉宸令),专供他们宴饮嬉戏的场所。为掩饰他们的荒淫生活,武则天又召集宋之问、阎朝隐、李峤、张说、刘知几等26位文人学士,在控鹤府编纂《三教珠英》1300卷,张昌宗、李峤为修书吏。

二张恃宠而骄,不仅在后宫恣意专横,而且开始干预朝政,武则天也有意把政务委托给他们处理,二张的势力迅速膨胀起来。文武大臣深为二张干政所惶恐,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武则天病卧床上,累月不见宰相,身边只有二张侍奉,“居中用事”,使朝臣们心神不安,不知二张会干出什么事来。

张柬与崔玄礼、桓彦范等人为了不让皇帝墨敕让位于张昌宗,决定迅速起兵,实行武谏。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22日,张柬等人集合羽林军数百人,拥太子显从玄武门杀入,将张易之、张昌宗杀死,进入女皇寝殿。此时武则天昏病在床,她环视周围,一切都明白了,她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次日,神皇降制敕,任命太子监国。正月24日,武则天正式让位于太子李显,国号仍为大唐。至此,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帝的统治宣告结束。

正月25日,太上皇武则天从迎仙宫抬出,移居上阳宫。从此过着寂寞的病榻生活,到11月26日病死,年届82岁。按武则天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陪葬高宗的乾陵。陵上立一块无字碑,一生功过待后人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