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健康课
16547300000020

第20章 让你的交往更轻松(2)

研究“剧情”,调整“角色”。演员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取决于剧本和剧情发展的需要。要想使自己扮演的角色成功,先要了解和研究剧本、剧情和人物等。你进行交际,也应像演员一样尽可能地了解交际的“剧本”、“剧情”、人物,必须根据交际的需要、人们的期望、交际对象、环境、时间的变化等扮演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相符的角色;必须随时随地注意角色的调整和转换。譬如,在父母长辈跟前,你可以扮演撒娇、耍赖、讨便宜的孩子角色,然而走向社会再撒娇、耍赖、讨便宜就行不通了。再如,你在单位是说一不二、人人敬服的权威和领导,但若离开了单位,你就没有理由和权力居高临下、指手画脚,你必须扮演社会群体中平等一员的角色。

在人际交往中,只有置身其中,才可能融入群体,为此,你应遵循“一致”的规则。这里所讲的“一致”是存异求同而入乡随俗;是保持自己的特色,而又处处与人际接轨。它需要你把自己看作整体的一员,努力在穿着、言行等方面与群体合拍;同时也要求你为人谦和、待人恭敬,不过于执拗,要善于通融,以祥和的态度、平等的心情去待人接物。

不合群的人由于不善与人相处,一下子置身于陌生人中,往往会更不适应,无所措手足,不知怎样应变。只有调整其交际的序列,从亲到疏、从近到远、从熟人到生人、从家里到家外、从了解到不了解,循序渐进,逐步适应,掌握了同亲人、熟人和睦相处的方式方法,和外人、生人相处,合群也就容易了。

另外,你可以先多与宽厚者、开朗者、有包容心者交往,以便在交往时学会适应,学会方法,学得优秀品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耳濡目染,就会渐渐合起群来。

如果你只是现在才开始,那么你可以从一个玩伴开始锻炼交往能力,让自己学会去享受交朋友的乐趣,慢慢地,你就会自然融入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只要你心中有这份爱,一定会有很多人喜欢你!

六、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我经常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好像从记事起,我的爸爸妈妈就不断地拿别人和我比,尤其在每次开完家长会后。他们既然认为别人好,就让别人做他们的儿子好了。再说我不是不想学好,我也在努力,可为什么我的成绩他们都看不到呢?

“真想找个地方一走了之,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这是某中学的苏飞和老师聊天时说起的一段话。

也许是的爸爸妈妈望子成龙的心太过迫切,往往希望你不要落后于别人,但这种心情常常会适得其反,使你产生逆反心理。但在这里你还是先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种逆反心理吧。

处于青春期的你虽未进入社会,但却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人生、看待社会,然而你的年龄、心理、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以及社会阅历和社会实践都与社会发展有着一定距离,表现出一种不适应,所以才会常常处于一种困惑的矛盾胶着状态。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你的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也就成为其中的一种突出表现。

在你的同龄人中也不乏这些现象,有时候你自己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

例如,不少同学常常对榜样及先进人物作无端否定。许多老师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感染我们,唤起我们的热情,以期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一些先进人物被有些同学说成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或“傻子”,无端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对于身边的榜样,则冠以“拍马屁”给予排斥和嘲笑。

更严重的是,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在一些青少年当中,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却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而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青少年则被肆意讽刺、挖苦,造成在集体氛围里好人好事无人夸,不良倾向有市场,正不压邪的局面……

由此看来,你难道不应该听听父母、老师的意见吗?难道你愿意一辈子看别人走“阳光道”,而自己走独木桥吗?如果你当真对父母和师长总是逆反,只是给了自己一个心理安慰而已,问题并不能得到解决。

抛弃孤独与师长交朋友的方法:

学会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父母和师长。试着理解他们的苦心吧,即使他们有时候会啰唆、唠叨,甚至批评我们,请把他们的善意放在第一位,用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

多体会一下父母和师长的辛苦和压力,这样你会理解他们为什么对你有这么多期望和要求,也会理解他们有时候出现的教育方法的不够妥当。

虚心接受父母和师长的意见,不要只把眼光放在他们的态度上。即使他们有时候态度不够好,如果所说的意见确实有道理,也应该虚心地接受。

多与父母和师长交流,主动与他们沟通,向他们请教。同时,有什么意见可以诚恳地向他们提出来。在这个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他们会了解到你的成长和成熟,也会给你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增强你的心理承受力,让自己真正成熟起来,不要父母或师长的一点批评都承受不了,受一点委屈就产生心理抵触和逆反。

七、用客观的眼光看待老师

“这个公式老爸去年就给我讲过了,老师怎么现在才讲……还没我爸讲得好呢……唉我说老师,这节课你出现两处口误啦,怎么教我们这帮学生啊……”韩冰一边漫不经心地听讲,一边转着手里的笔慢悠悠地想着。

韩冰的成绩还蛮不错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老师,从小就对他的学习抓得比较紧,给了他不少课外辅导。所以到了初中,韩冰的一部分知识已经超过了老师授课的进程,他不免有了几分自满,对老师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很是不屑和不满,还在同学中说起过“老师算什么”,还拿有些老师的衣着开玩笑。有些同学觉得他太狂妄了些,也有些不明事理的同学跟着起哄个不停。

事实上,有好多同学对老师都有着这样那样的意见,像韩冰这种对老师不屑和不满的并不少,还有些同学会对老师有失望等情绪。

通常说来,学生们心目中理想的老师都是有渊博的知识、平易近人、宽容有度量、公正、民主、热情大方、幽默、品德高尚、修养比较高的。大家都希望能够有一位理想化的良师相伴,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同时具备这么多的优点。中学生往往比较理想化,希望老师符合心目中偶像化的形象,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使得他们很容易产生一定的失望和不满。

此外,有些孩子自身素质不错,有了一些成绩就开始自满,用百般挑剔的眼光去看待老师,一点不尊重老师的劳动,也不懂得从老师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老师真的不能犯错误吗?当我们发现老师也不是完人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下面的建议会对你有效:

首先应该明白老师是自己的长辈,即使发现了老师的不足,或者和老师的关系很好,也应该保持对老师应有的尊重,尤其是不要拿老师的缺点随意开低级的玩笑。

客观、全面地评价老师,正视老师的不足,也要看到老师的诸多优点和对自己的帮助。不要对老师求全责备,要求过高。

世界上没有真正完美的人,爸爸妈妈是这样,老师也是这样。如果老师有观点不正确,或者一时误解了你或其他同学,或者过于严厉……先试着去理解和尊重老师吧。可以向老师提出你的意见,不过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并用尊重、委婉、诚恳的态度提出来。

如果你觉得你的知识结构已经超过了老师讲的内容,不要只是不满和轻蔑。老师是要照顾大多数同学的学习进度的,你可以在合适的时候跟老师聊一聊,讲讲你的学习情况,然后请老师给你安排适合你的学习进度。通常说来,老师都是很愿意看到自己有优秀的学生、很愿意看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和老师沟通一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比你在课堂上不满、消磨时间要好多了。

多给老师一份宽容和信任吧,不要总是把眼光盯在老师的不足之上。任何人都有缺点和不足,你有没有想过,当你成人以后,你的学生、子女或者同事,总是挑你的毛病,总是耻笑你的不足,会是什么感受?

当你觉得老师有些缺点影响到你们的学习和生活的时候,可以向家长或其他长辈求助,请他们给与协调。最后,话说回来,如果确实碰到道德品质低下的老师,要勇于告诉家长或其他值得信任的长辈,请他们帮助解决问题。

八、我“怕”老师

从开始上学起,董芊就有些怕老师。

她也说不清这是为什么,不管老师是年纪大还是年纪轻,也不管老师是严厉还是温和,一看见老师她就会不由自主地脸红、紧张,老师问什么答什么,不敢多说话,仿佛生怕暴露了自己的想法或是缺点。

上课时董芊很少和老师的目光有接触,除了必须回答的问题,或是老师询问她什么事情,她从不主动和老师说话。

而遇到了难题,董芊宁肯不会,也极少去问老师,通常是问问同学,要是同学也不会就作罢了。

董芊把自己和老师人为地隔开了,她把老师放到了一个自己难以接触的位置上,并且阻断了许多与老师交流的机会。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

把老师放在了一个过高的地位上,过于尊重老师,从而对老师由敬生畏,对老师“敬而远之”;

可能与家庭教育有关,有时候家庭教育过于保守、或者过于专制,孩子的思维比较僵硬、死板,都很可能对老师产生敬畏感,不敢与老师交流;

个性比较羞怯和怯懦,不敢主动与人打交道,尤其是对自己比较敬重的人;

从小比较依赖父母,心理上比较缺乏安全感,不信赖父母以外的其他人;

比较内向,甚至是孤僻,不善于与人打交道,包括老师;

害怕老师知道自己的缺点,尤其是学习上的漏洞,觉得不好交代,怕老师批评;

……

好好利用这些建议战胜对老师的恐惧:

明确老师和自己的关系。师生之间,从“纵向”看,存在师长和弟子的关系,学生应该尊重、尊敬老师——尤其是在课堂上,而老师也应该考虑、尊重学生的意见;从“横向”看,也存在朋友的关系,尤其是在生活中,双方是平等的,完全可以建立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总的看来,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没有尊卑之分的,你完全没有必要去把老师放在一个过高的地位上或是另一个壁垒之中,人为地划分出一道心理鸿沟。

让自己变得灵活一些,多和老师说说话,多和老师有一些沟通,能慢慢地帮助你与老师自如地交流。

克服一下自己的羞怯和懦弱,它们可是你和人交流和成长的障碍啊。通过和老师的交流我们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和人生的经验,为什么不去尝试一下呢?

主动和老师交往。找一些自己在学习中、生活中有疑惑的问题和老师探讨一下。发挥主动性会让你学到更多东西,也增强对自己的自信。

多参加一些有老师参与的活动。增加自己对老师的了解,慢慢积累对老师的客观认识,尤其是观察老师平易近人的一面,能帮助你调整自己和老师的关系。

如果有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千万不要因为害怕和老师交流、害怕老师知道自己学习上的漏洞而放弃啊,即使老师会批评你,那也比把问题一个一个堆起来要强。不然不懂的问题会集腋成裘,最终成为你学习进步的最大障碍的!

九、我没有拍马屁

杜谦是班长,和普通同学比起来,他更多了一些和老师接触的机会。遇到班里有什么事情,比如班会、运动会等活动的组织,老师总是会找上他和其他几个班干部商量商量。

最近,杜谦听说有人说他借着跟老师接触的机会“拍马屁”、“讨好老师”,还有人说他借着给老师汇报班级情况的机会“打小报告”。

于是杜谦开始有些害怕和老师接触了,每次和老师说话时总觉得有人在盯着自己,在说自己“拍马屁”,他有了想法不敢找老师交流,班里有了问题也不敢向老师汇报,甚至自己学习中有了难题也不敢向老师请教了。

如果你也是学生干部,有没有过、或者是不是正在品尝杜谦的苦恼呢?

其实杜谦的苦恼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他自己的敏感和心理承受的不够坚强。青少年往往自尊心非常强,尤其是一贯被认为比较优秀的孩子,受到的批评和挫折很少,很难忍受别人对自己的指责,尤其是对“拍马屁”这一类被人所不齿的“罪名”。他们往往不加深入分析,只是想躲开别人的这些说法,很容易引起杜谦那样的消极反应。

正确对待自己与老师接近的行为:

首先不要轻信道听途说,你怎么知道别人说的东西不是谣传?有可能的话,弄清楚是谁在说这些话,如果是有嫉妒你的人造谣生事,不必理会就是了。

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是不是真的有什么事情处理得不够妥当,是不是真的有“打小报告”等情况存在,或是有什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地方,以后注意工作方法。

越是有人这样说,越是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让事实来说话。如果你的工作确实干得出色,至少大部分同学都会给你积极认可的。用你的行为来证明你没有“拍马屁”,没有“打小报告”,否则,你越是害怕和躲避,越是显得理亏和心虚。消极躲避不是办法,只会影响你的正常工作和学习!

不要害怕有流言蜚语,如果有的话那还说明有人在关注你呢。加强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做好该做的事情吧。那句话你一定很熟悉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对于别人的关心和自己确实做得不够的地方,积极听取就是了;而确实是无中生有的东西,也不要心急焦虑,好好做事,它会不攻自破的。

增强和同学的交流,君子坦荡荡,让大家真正了解你的个性和工作方法,这样对消除同学间的误会很有帮助。

安排好学习和工作计划,多参加一些健康的课外活动,及时疏解自己的心里压力,乐观、开朗一些吧!

十、被老师冤枉了

已经是一周里的最后一节课了,虽然中午没有午休有些疲倦,舒易还是强打着精神认真听着英语老师正在讲解的语法知识。

就在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一个小纸条飞到了舒易的面前。打开一看,原来是小辉约他放学后去打篮球。

没有想到,就在舒易看纸条的时候,被老师发现了。可能是要赶着把下面的内容讲完,又觉得不能不提醒一下舒易,老师没有查看纸条的内容,也没有问纸条到底是谁传的,就批评了舒易,说他上课瞎传纸条,破坏课堂纪律。

舒易委屈极了,自己听得那么认真,还要被老师批评,真是天大的冤枉,他简直怀疑老师是在故意刁难自己。下面的课舒易一点没听进去,临下课前他收拾好东西,等下课铃一响就故意摔门而去,看着老师愣愣的样子,他觉得总算小小发泄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