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健康课
16547300000022

第22章 让你的交往更轻松(4)

如果自己有不对的地方,不要老是端着面子不放,积极主动地和别人交往吧,找个机会诚恳地向别人道歉,请求别人的原谅,尽早消除误会。不过一定要注意方式,也不要把明明不属于自己的问题也都无原则地揽过来,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如果确实责任不在自己,试着用谅解和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得理不饶人,斤斤计较,对别人的过错揪住不放,势必会吓退别人,使他不敢再与你交往。你的宽容和大度往往会使人对你心存尊重和感激,也使他对自己的过错感到愧疚和后悔,在以后弥补过去的失误。

不论是在你向对方解释、还是在对方与你沟通的时候,都要让自己保持自然大方,不要装腔作势,也不要过度热情或是生硬唐突,以免引起对方的反感和怀疑,反而弄巧成拙。

最后再强调一下,最好是采取主动。双方僵持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与其都等着对方先行动,不如自己先跨出一步,解开彼此心里的疙瘩。

十四、关于友情的困惑

上了中学,秋玉觉得自己的朋友越来越少了。

刚进校时,秋玉遇到了和自己有好多共同爱好的思嘉,可是思嘉总是对她不够信任,总是怀疑她对朋友的友谊,认为她为朋友付出得不够多,这使她十分苦恼,不知怎样做才能消除朋友的怀疑。

前不久,和秋玉还算要好的雪琴和红月发生了矛盾,她夹在中间十分为难,与雪琴交往怕红月不高兴,与红月交往又怕雪琴不理解。最后,秋玉干脆和两个朋友都不再交往,可内心又十分孤独、寂寞,想恢复与她们的关系吧,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秋玉还有一些苦恼呢,有个女孩子跟她说,找朋友要找有“利用价值”的,比如忘了做值日可以帮你隐瞒过去,还可以从老师那里套一点题帮助你考试的……秋玉一直都觉得好朋友交往就应该清清白白,彼此付出,不该考虑那些功利性的东西,可是听过这个女孩的话又觉得有些道理,不知该不该相信。

和别人一起走的时候,秋玉总喜欢搀着朋友的胳膊或是抓着朋友的手。可是昨天,晓雨告诉她,秋玉的这个习惯让她很难受,她不喜欢被别人拉着,这样感觉自己不独立。秋玉觉得好朋友怎么可以这样说话呢,她觉得很受伤害……

还有,秋玉觉得自己和朋友们不如中学前亲密了,她不习惯,她希望大家还是像以前一样老在一起。

……

进入中学以后,你似乎在友情方面遇到了更多的难题,秋玉只是千千万万个感到困惑的孩子里的一个,她的问题也只是孩子们困惑的问题里的一部分,不过很具有代表性。

你接触的生活面越来越广,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思维也会越来越复杂。再加上你对很多事情,尤其是人情世故处于一知半解的情况中,同学间的交往和友情也会出现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对于自己无法改变的生活和现象,你不必感到难过和失望,还是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勇敢面对吧。

怎样让友谊不褪色呢?

沟通和交流是消除人与人之间误会和摩擦最好的方法。和朋友之间出现了问题,一定要找机会好好沟通一下。比如:朋友觉得你付出的不够,最好是弄清楚是因为什么让她产生这种想法,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消除影响友情的问题。

不要过于迁就朋友。如果朋友太任性,不讲道理,比如,总觉得你付出不够,又说不出什么原因,明明自己不重视友情还要说是你的问题,这时候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要总是承认是自己的问题。如果超出了是非的范围、超出了自己的忍受范围,就不要强求友情的存在了。

对友情不要过于理想化,完全排斥功利性因素;也不能只是为了“利用价值”去找朋友。人际交往的互惠互利完全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人们进行交往的最基本动机也就是为了能从交往对象那里满足或物质或情感上的需求,所以,完全排斥功利性的友情是不存在的,不必强求完全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友情。但是,如果你在交朋友的时候,完全是为了对方能够给自己什么,而极少去考虑自己的付出,会最终陷入空虚,也会最终失去朋友。

尊重朋友的个人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朋友之间应该“求同存异”。比如在秋玉的事例中,晓雨提出她不喜欢被人拉着,这就是她的个人习惯,秋玉不必觉得晓雨提出意见就是在否定她们的友情。不过秋玉也可以给晓雨讲讲自己爱扶住或拉住别人的习惯,两个人可以通过交流协调一下。

给朋友充足的空间。心理学家曾经通过实验得出,人与人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效应,只有给予对方一定的自我空间,才会保持双方心理上的稳定和平衡。进入青春期以后,你的独立意识和个人意识增强,对个人空间也有了更多的要求。所以,这时朋友之间不像以前那样总在一起是正常的。朋友之间黏得太紧也不见得很好噢,彼此一定要留出一些自我空间。

十五、以利相交的朋友

明辉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对于同学之间的交往他也有着很强的原则性。他喜欢的是那种平淡之中见真情的朋友,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他特别讨厌那些见风使舵的人,一旦觉得你有利用价值就与你走得特别近,而完事了就疏远你仿佛是陌路人一般;还有一些人,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他们在决定和你交往之前,得先看看你的家庭背景好不好,是不是很有钱明辉心里是清楚的,这些因为利益而站在一块的人,一到危急时刻,他们就会如同瓦片一般不堪一击。

中学阶段正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与什么样的人交往往往会影响到一个人今后的发展。俗话说:“好友如书,一本好书可以把你带进天堂,一本坏书可以把你引入地狱。”也有一首歌唱道:“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青少年正确地结朋交友是有益和必要的。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朋友还是有选择的好。一般来说,真正的好友之间符合以下几个特点:

朋友之间会相互鼓励。记住互励不是怂恿,怂恿的结果只能使友情变质,让一对好朋友变成狼狈为奸的一丘之貉。朋友之间同道而行,一方落后就要及时打气加油,让他跟上,继续并肩而行。

朋友之间会相互尊敬。记住互敬不要敬在口头,而要敬在心里。朋友有长处,你不用大声宣扬。有时,你的宣扬朋友可能受不了。你的宣扬声会使他陷于尴尬的境地,让他手足无措,脸上挂什么表情都不好,这不是让朋友尴尬吗?互敬不在一时,而在一生。互敬也不在言辞,而在互学的行动中。

究竟该怎样和朋友交往呢?

认真地对待朋友这个大问题:

不交“玩”友和酒肉朋友。这些人只会在一起吃喝玩乐,不干正经事。这种情况在一些男同学中屡见不鲜。这样的交友,不仅不能增进友谊,反而会因一时利益的得失彼此反目成仇。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不失为至理名言。结交这样的朋友,只能使自己终日浑浑噩噩、醉生梦死,浪费钱财事小,荒废学业,损失就惨重了。

不交“义”友和狐朋狗友。为了哥们儿义气,上刀山下火海也再所不惜,最可怕的是结交了一些道德品质不良之辈。宋代王安石在谈到孟尝君招揽“鸡鸣狗盗之徒”时说:“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道理就在于此。

不交“浮”友和轻薄朋友。这种人做事不沉稳、不塌实,举止轻佻,跟这种人交往久了,你的言行也会变得轻浮起来。

不交“歪”友和投机朋友。如果你的朋友平日里对你好就是为了想你在考试中帮他舞弊,这样的朋友最好尽早给出警告,不然,一旦出事,则会将自己也牵连进去。

十六、让人“恐怖”的交往

林西的爸爸调动工作了,于是林西和妈妈也一起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林西被安排到了一所新的中学,在那里他将要继续学业。

在原来的学校,林西和同学们相处得还不错,只是稍有些内向。来到了这个新的学校,林西遇到了新的老师和同学,他开始不喜欢去学校了。在学校,同学们平时都说普通话,林西的口音有严重的地方话口音,一急起来还容易口吃,林西很不适应这样的环境,他变得更加内向,不爱说话。他只和爸爸妈妈交流,在公共场合总是容易脸红,总觉得有人在盯着他,还老说错话。

心理学家指出,林西的这种情况可以叫做“社交恐怖症”,或者叫“公共场所恐惧症”。

这种“社交恐怖症”是一种典型的社会适应障碍。如果你缺乏积极的社会交往,或者总是对自己不自信、封闭自己,或者总是逃避与新环境的融合,不主动与他人交流……你就很可能出现这种心理上的问题。严重的人不仅社会交往能力下降,还会伴有失眠、食欲不振、心烦意乱、情绪抑郁、学习效率低下等情况。

怎么样才能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保持和身边的人正常的交流呢?

利用以下建议来战胜你的“社交恐怖症”:

保持应有的自信,这是你以平等的姿态与别人交往的前提。如果你连基本的自信都没有,比如:总是担心自己的普通话说得不标准,你就会背上无形的心理枷锁,变得扭扭捏捏,不自然。

培养一两个你自己的特长吧,这一方面能够增加你的自信,另一方面也能够吸引别人与你交往,帮助你找到与别人交往的共同话题。

要融入身边的环境,你就要学会积极主动,只是等着别人来找你是远远不行的。找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动议一起来聊一聊、做一做;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通过活动也可以使大家增进对你的了解,更愿意和你交往。

对于自己不足的地方(比如普通话不够好),逃避是不起作用的,积极地去改进才是你应该做的。当你通过努力克服了自己的缺点,会增加自己的成就感和自信,能够使你更加自如地与别人交往。

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即使你的缺点被别人注意到,也不要觉得很丢面子,有缺点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发现了,改正了,就够了。尤其是不要过于敏感地觉得总有人盯着自己,这往往只是你自己强加的一种想法,会使你总觉得如芒刺在背,做什么都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