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108影响人类的伟大发明
16548400000036

第36章 发明11(3)

1946年,国防部批准了里克弗上校的建议,并成立了专门研制核潜艇的小组。他们到橡树岭原子能中心学习,开始拟定“原子反应堆研制计划”。但是,原子能中心对他们的设想不感兴趣,不少人认为不可能成功。里克弗看到自己计划有可能落空,万分焦急。他亲自闯进国防部,找作战部长和海军部长汇报,要求海军成立专门机构来领导此项工作。他的建议终于被采纳,成立了军用原子反应堆部,里克弗被任命为部长。从此,科学家在他的领导下,以惊人毅力和巨大热情投入这项创造性的工作。

原子弹利用原子核反应瞬间放出的巨大能量,对目标起杀伤破坏作用。原子弹爆炸时,在裂变反应区里的温度高达几万度,压力高达几百万个大气压。原子反应堆裂变产生的热量,和中子撞击核子的速度,都需要人工进行控制和调节;而且裂变要连锁不能中断;放出来有害生物的射线,更要设置保护层以防伤害人体;而裂变产生的热能要把它引导出来推动汽轮机,转动推进器。里克弗面对诸多难题毫不退缩,他集思广益,终于把第一台潜艇用的原子反应堆研制成功了,而其耗时仅短短4年。

原子反应堆要试运行,里克弗面临最后考验。原子爆炸的威力,非同小可。“胖子”和“小男孩”在日本瞬间把两座城市炸为废墟,十多万人死于非命。原子反应堆会不会爆炸?对这个可怕的怪物谁也心中无底。为了安全,不致发生大伤亡,里克弗下令无关人员撤离试验场。他带着一群技术人员留下试车,低速、中速动转基本正常,即使出现几个小故障很快就被排除了。试运行进入最危险阶段。反应堆要高速动转,而且要侧身摇晃,连续运转96个小时。这相当于潜艇在水下以25~30节的航速穿越大西洋。

里克弗亲自按动电钮,反应堆很快加到高速,机声震耳欲聋,周围科技人员无不为之捏了一把冷汗。但里克弗自己昼夜不离现场,观察和记录着各种数据,度过了难忘的96个小时。一切正常,里克弗的理想终于实现了。

1955年1月,在通过了初期测试之后,这艘核动力潜艇驶出新伦敦港,开始了它的处女航。它在水下以平均16节的时速连续航行了1381海里到达波多黎各,创下了当时潜艇的时速和距离两大新记录。3年后,潜艇指挥官安德森驾驶这艘潜艇又创下了另一个世界第一:这艘核动力潜艇在约10米厚的冰下,从阿拉斯加的巴罗角盲航到达北极下面的格陵兰海。在最初的4年半里,它总共航行了15万海里,其中水下航行11万海里,其间只添加过两次燃料。

从此,世界军事史揭开了新的一页,武器家族里又多了一个厉害角色。

18世纪初,俄国的彼得大帝在扩大疆域的野心刺激下,一直想得到一件威力很大的新式武器。一天,一位名叫尼科诺夫的农民求见彼得大帝,说他可以制造出一种能够偷偷地从水下潜到敌人军舰下面进行攻击的秘密船只,帮助彼得大帝实现目标。于是,彼得大帝给了尼科诺夫一笔钱,让他尽快把秘密船造出来。1724年,尼科诺夫真的制作成了秘密船。可惜,船在下水时由于操作失误,损坏了机件而被迫延期,不巧的是,尼科诺夫突然患病死去,秘密船的研制工作也搁浅了。

它的诞生,满足了人们拥有能攻能守、灵活机动的武器的渴望。在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它攻城略地,所向披靡,从此——威名赫赫天下扬——坦克的发明和应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机枪等速射武器已广泛使用,战场上堑壕纵横,碉堡林立,使得阵地防御技术日益完善,交战双方如果想要攻破对方的防线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面对如此局面,主要交战国的军事家们急于找到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灵活机动,又有较强火力,能掩护步兵突破对方阵地的武器。

1925年,当时作为主要交战国的英国的海军大臣丘吉尔设立了“创建陆地巡洋舰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主要目标是研制一种像海上巡洋舰那样有强大火力,又具备坚固的装甲的陆上机动武器。

委员们按照当时巡洋舰的样子,设计出了这种新式武器的蓝图:它长30米,宽24米、高达4层楼房、装有3个直径达12米的大轮子,这个庞然大物,总共超过1200吨,赶上5条鲸鱼的重量。在当时,要建成这样的武器简直是天方夜谭。后来,设计人员根据澳大利亚的一种试验模拟车,经过重新改进,制造出了一种新型战车。

从今天看,刚刚诞生的坦克是一个极其笨拙的怪物。它的整个外观像一个长方形的罐头盒,长8.1米,宽4.2米,高3.2米,总重28吨。这个铁盒外面有着厚度为5~10毫米的装甲,起着防保作用。他的主要武器是车体两侧的海军火炮和4挺轻机枪。他装有一台105马力的汽油发动机,行动极其缓慢,通常每小时1~3公里,最快速度每小时6公里。每一台坦克出动时,要8个成员同时操纵,其中单单驾驶员就有4人。

坦克的设计师们看到坦克大箱子般的外壳,就给它起了一个颇有海军特色的名字——“水柜”。“水柜”的英文单词是TANK,音译过来就叫做坦克。

1916年9月15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著名战役——索姆河战役中,坦克首次亮相便立下了战功。在浓雾的掩护下,英军的坦克向德军阵地猛攻过去,越过了战壕,碾过了铁丝网。坦克上的火炮、机枪有效地压制了敌军的火力。德国士兵被突如其来的钢铁怪物吓晕了,他们纷纷举枪射击,但子弹却全部从目标身上滑落。这种刀枪不入的怪物把德国士兵打得丢盔卸甲、抱头鼠窜。

这次战役,英军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突破了敌军纵深五公里的阵地,但伤亡人数只有原来的二十分之一。坦克从此名扬天下。再其后康布雷战役、亚眠战役、苏瓦战役中,这种新式战车得到英、法两国的重用,有时一次战役就出动几百辆。

早期的坦克任务只是突破对方的防御工事,杀伤敌人的步兵,掩护我方步兵。所以,坦克除了配有机关枪和榴弹炮外,再没有其他重型武器。坦克的装甲一般在12毫米以内,防御能力较弱。最致命的弱点是坦克的机动性能太差,在战场上的移动速度只有每小时1.5至2.0公里。而且,当时的坦克耗油量大,设备技术水平低,经常在进攻过程中抛锚,成为敌人的活靶子,让人大伤脑筋。因此,军中的保守派主张限制坦克的发展,认为这种兵器在未来的战争中将不能起多大作用。但革新派大力支持坦克的发展,他们宣称:“坦克对陆军战术的影响,将是空前的,有了这种战车,进攻部队不需要火炮准备,士兵可在其掩护下径直冲向敌阵。”最终,在坦克所立战功的事实面前,保守派放弃了自己的观点,坦克家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现在,坦克已成为陆上的主要作战武器。坦克的火力、防护性、机动性都飞速发展。坦克不但配备了大口径火炮,而且可以发射多种效能的新弹种。如主要对付敌方坦克装甲的空心装药破甲弹、粘头碎甲弹、超速脱壳穿甲弹等。最引入注目的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最新式火控系统,它使坦克的射击精度、射击速度都有了很大提高。再加上夜视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坦克的夜战能力,难怪美国陆军将领认为:世界上任何一支伟大的军队都将其陆上战斗力寄托于坦克身上。

在古代的战场上,也有“坦克”,那就是体积庞大的大象,其作用因身上披挂的重甲而得到进一步提高。军事史上一些最重大的战事,如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帝国和汉尼拔跨越阿尔卑斯山脉等,都以部队乘骑大象为特点。

本来是为了遏制德国法西斯的猖狂,却制造了1945年广岛、长崎的惨剧,人类从此不得不生活在它的阴影之下——福兮?祸兮?——原子弹的诞生原子弹无疑是20世纪中最可怕的武器,自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后,核战阴影便笼罩着人类,影响着人类的命运。那么,原子弹是怎样研制出来的呢?

20世纪初,英国科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中子之后,各国学者都以极大的兴趣开展这方面的研究。1938年,法国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同年,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提出了慢中子反应,使人工放射性更强。这年秋天,德国化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发现,如果用中子作为“炮弹”去轰击化学元素铀的原子核,就可以把它打成两半,同时放出三四个中子。这三四个中子又可以把另外的铀原子核打破,放出更多的中子。这个现象在物理学上叫核裂变。

当哈恩1939年公布这个发现之后,立即引起许多物理学家的恐慌。他们意识到裂变反应的发现可能会导致一种破坏力空前的武器的诞生。但是,事实上首先发现核裂变现象的德国却没有首先研制出原子弹,这是因为希特勒不相信科学,迫害科学家。他把许多科学家都赶到外国去,或送往前线去为他打仗。希特勒尤其迫害犹太科学家,这样就把爱因斯坦等一大批很有才华的科学家逼到国外。而德国的科学家们不支持希特勒的侵略政策,不愿意为他的侵略战争服务。另外,希特勒曾下令,研制任何新武器,都必须在六周之内投入使用。而造原子弹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即使有人有研制原子弹的想法也不敢提出。况且研制原子弹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工程,处于长年战争,国力困乏的德国也没有力量从事这项研制。

但是在美国,这项研制的上马也很不容易。

起初,许多科学家认为:希特勒之所以如此肆无忌惮,可能是因为首先发现核裂变现象的德国人已经在利用此项研究成果研制原子弹。而让德国抢先研制成功,后果不堪设想。为了对抗并遏制希特勒的疯狂,美国的科学家们首先提出运用核裂变原理加速研制原子弹的建议。但是,这一建议刚一提出就遭到美国军方的否定。他们认为科学家们所说的“原子弹”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幻想,根本不可能实现。更何况战争期间国力紧张,不容再分出一大笔资金用于此事。

但是科学家们并不死心,1939年8月,他们又推举从德国逃亡到美国的当代最有声望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给罗斯福总统写信,提出研制原子弹的建议。信是由罗斯福总统的好友、银行家萨克斯转交的。由于这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罗斯福日夜忙于战事,无暇顾及科学家们的建议。再说他也搞不懂信中涉及的科学原理,所以对此事并无兴趣。经过反复讨论,他们又想出一个办法:请对罗斯福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萨克斯博士直接去做罗斯福的工作。

一天下午,萨克斯把发现核裂变现象及可能利用这一研究成果研制出威力巨大的武器的情况向罗斯福作了介绍。尽管萨克斯痛陈利害,但罗斯福还是直打哈欠,没能听得很认真。他想推掉此事,但对好朋友又碍于情面。于是,他邀请萨克斯博士第二天共用早餐,并规定不谈此事。

为了利用早餐的很短时间说服罗斯福,整整一个晚上,萨克斯都在他的住处通往公园的小路上徘徊。第二天,萨克斯在早餐桌上讲了一个小故事。

他说,19世纪时,不可一世的拿破仑的铁蹄踏遍了整个欧洲,惟独没有征服英国。你知道是为什么?就是因为英国历来是一个海上大国,有一支强大的舰队。1803年8月,美国发明家富尔敦曾向拿破仑建议,法国的军舰换上他刚发明的蒸汽机轮船就可以打败英国的帆船舰队。可是拿破仑根本就不相信科学,不接受新事物。他连骂带赶,把富尔敦轰了出去。后来,历史学家评论说,如果拿破仑当时不那么刚愎自用,对此建议多动动脑筋,那么19世纪欧洲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