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教师公文包-植物趣闻
16644100000002

第2章 介绍我国的“国宝”植物(1)

植物王国的“活化石”——水杉

被誉为植物王国“活化石”的水杉,在大约一亿年以前,已经广泛分布于欧、亚和北美洲,到了第四纪时(从距今250万年起至今)由于冰川的浩劫,遭到大面积的灭绝。少数幸存下来的子孙,就像隐士一样蛰居在我国四川、湖北和湖南三省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中,直到1941年才被我国科学家发掘出来,被称为世界植物界的“明星”。

水杉的原生古树,除四川石柱县水溪有6棵,湖南龙山县洛塔有3棵外,其余的都集中分布在湖北省利川县以小河为中心的一个封闭谷地中。这个封闭的谷地,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方圆大约有600平方公里的范围。这一地区,北有齐岳山,东北有福宝山,构成屏障,阻挡了北来的冰川,有利于保存古生物。这里海拔1100米左右,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为12.8℃,平均年降雨量126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2%,无霜期230.9天,适于水杉生长,就使得现存的水杉得以在这里保存和繁衍。

屹立在湖北省利川县磨刀溪公路边的“天下第一杉”,像一座翡翠伞塔,高35米,胸径7米,冠幅达20多米。1941年,我国一位林学家首先发现了它,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查清它就是曾经被认为在地球上早已灭绝了的“活化石”——水杉。当1948年把这一发现公布于世时,引起了世界的轰动,被认为是20世纪植物界的重大发现。不少中外学者纷纷前来考察、研究。为什么在全世界大范围的水杉灭绝之后,只在我国川、鄂、湘三省交界处的弹丸之地,尚存有大小1000余株水杉呢?这一发现,对于研究植物学、古气候学、古地理学以及地质学等,都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资料。

水杉为落叶、针叶大乔木。它以树姿优美,枝叶繁茂,叶色多变而独具一格,被列为古稀名贵植物之一,为我国一级保护植物。

水杉,这个经历了第四纪冰川浩劫的珍贵孑遗植物,面对自然界无情的运动,造就了一种自强不息的本领。它生长迅速,10年左右就高达10余米,一般20年便可成材。材质轻软,纹理通直,结构细密,是造船、建筑、桥梁、农具和家具的良好材料,又是造纸工业的好原料。

近几十年来,这个古老的孑遗树种,表现出了极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在国内,生长范围已由方圆800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扩展到了北起沈阳、大连,南至两广和云贵高原,西起甘肃的天水,东至山东、江苏和浙江等省区。在国外,它的足迹已遍布于欧、亚和美洲的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我国独有的“活化石”——水杉,为美化世界,改善地球的环境,不断地作出新的贡献。

“林海里的珍珠”——银杉银杉是我国特产稀有树种,属松科,常绿大乔木。它仪态高雅,刚健秀丽,枝平列,小枝有毛。叶条形,常带镰状弯曲,在长枝上疏散生长,多数长4—5厘米,在短枝上密集,近轮状簇生,通常不超过2.5厘米。最特别处,是在条形叶的下面有两条银白色的气孔带,当和风吹拂时,出现闪闪银光。球果当年成熟,卵圆形下垂,种鳞蚌壳状,近圆形,不脱落,腹面有2粒上端有翅的种子。

银杉是广西植物研究所在50年代发现的松科植物中的新属、新种。1957年由我国植物分类学家命名、发表。中国发现银杉,受到世界植物学界的高度重视,被植物学界公认为世界上最珍贵的植物之一,享有“林海里的珍珠”的美名。

银杉,曾经广泛分布在整个北半球。到了距今100万年前的第四纪,地球发生了巨大变化,陆地上升,黄土形成,大陆冰川几乎覆盖了整个北半球。就是在我国纬度偏南的江苏、浙江、湖北西部、四川东部,直到四川西部的西昌、渡口等地,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山地冰川。

这样,就使得第三纪遗留下来的动植物遭到浩劫,许多哺乳动物和高大的乔木相继灭亡。然而,地处低纬度的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地形复杂,群山高耸,巍峨的山体像一道道巨大的屏障,阻挡着冰川的袭击。再加上河谷地区受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的影响,冰川活动被限制在局部地区之外。因此,这些局部地区,就成为植物和动物的避难所了。

银杉,最早发现地是在广西花坪区,即现在的花坪自然保护区内,后来又相继在四川省南川县金佛山、湖南省新宁福山三角洞与罗汉洞之间的山脊中部、四川南川县柏枝山牛角寨和贵州省道真县等地发现。

银杉的发现,不仅对研究古气候、古地理、古地质和古生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银杉的木材还可供建筑、造船等用处。此外,银杉树姿优美,还是很好的观赏植物。

植物中的“熊猫”——银杏银杏是裸子植物银杏纲唯一存留下来的一个种。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尽管它的同类多达20多属,并在中生代时期极为繁茂,但是到了今天,几乎都灭绝了,只有这一种幸存下来,现在浙江天目山一带尚可见到野生银杏。因此,银杏有“活化石”、植物中的“熊猫”之称。

银杏名曰“杏”,却不是杏,因其果核叫白果,故又称白果树。它是独科独属,其尊贵可想而知。

我国栽培银杏是世界最早的国家。如山东吕县城西定林寺院内,有一株被誉为“天下第一”

的银杏树。树高24.7米,树冠覆荫面积达1亩多,主干最粗处15.7米,要八九个人手拉手才能合围。据树下古碑铭文记载,此树植于3000多年前的商代。大树历经千年风雨仍参天耸立,可以称得上“长生不老”的寿星。目前,在我国20多个省、市内,都可以看到银杏那摩天峻拔、枝密叶茂的身影。当今,人们在日本、欧洲、北美等地见到的银杏,也均由中国移栽后发展起来的。

树中的寿星——银杏,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因此,开发银杏资源有巨大意义。

首先,银杏树高大秀丽,叶形奇特,似鹅掌,每至秋季叶面由绿变黄,灿然一树,蔚为壮观。所以它是庭院、行道两侧很好的观赏植物。

其次,它对科学工作者来说,更重要的是研究植物进化的重要孑遗植物和“活化石”。

当前开发银杏更主要的是它的经济价值极大,从叶、种子到木材全都是宝。树叶除了具有消除大气污染的作用之外,是制取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原料,又能作杀虫剂和稻田肥料。果仁富有营养,可食用也可入药,功能敛肺定喘,外种皮可提取栲胶。木材,纹理细密,结构匀称,柔润光泽,质地优良,纤维富有弹性,干缩性小,胶着力强,不翘不裂,不易变形,兼有特殊之药香味,无虫蛀之虞,经久耐用,是工艺雕刻、精密模具、贵重家具、豪华建筑之良材。

我国是银杏树的主产国,拥有量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国外客商用1000美元一吨的价格从我国购买银杏叶,制成中间体后售价可高达2万美元。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对银杏叶深加工,开发出银杏黄酮醇和银杏内脂,并制成口服液。这无疑为一直苦苦寻找长寿之道的人类,提供了一个新的线索。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人类可以借助长生不老的银杏,来维护自身的健康了。

桫椤与银缕梅

桫椤俗称水梭椤,是两亿多年前地球上盛极一时的高大蕨类木本植物。它茎苍枝秀,高大挺拔,形如巨伞,状若华盖,硕大的叶片分裂成羽状,茎中含有淀粉,可以食用。在漫长的地质变迁中,桫椤大多已演变成草本植物,濒于灭绝。现在世界上仅有少数地区尚存,令人惊叹的是桫椤在我国贵州西北部比比皆是,且生长良好。而且世界上很少有4米以上的桫椤,但是这里的桫椤最高竟达8米。其群落和植株的典型性、完整性、代表性目前在国内实属罕见。

桫椤,这种史前社会的幸存者,因其能为研究古植物学、古气候学、古地理学、古地质学提供“活标本”,被科学界誉为“活化石”,在我国被列为一级保护对象,实行重点保护。

地处贵州西北部、赤水河畔的赤水县,属于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境内树木葱笼,溪流纵横,风景十分秀丽,奇异壮观的原始生境——贵州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就坐落在该县南部。

保护区方圆15公里,是一个寂静幽深,清新凉爽的长谷。谷地两旁悬崖陡壁、藤蔓高挂。一条清澈透明的小溪婉蜒于两山峡谷之间。小溪两岸竹林苍翠,丛生着楠竹、慈竹、水竹、黑竹、棕竹、罗汉竹、桃花竹等多种竹类。谷侧有几股银线般的泉水从百米高的岩石上跌下来,直抵小溪。保护区内有猴、野鸡、苏门羚等动物,有天麻、杜仲、黄连等名贵药材。

珍稀孑遗植物桫椤就分布在谷底两旁。

有7棵树,从江苏宜兴南部山区的化石层中长出来,已经有50年了。可谁知道,这种叫做银缕梅的活化石植物,是我国众多植物学家“踏破铁鞋无觅处”,曾估计在我国已经灭绝了的珍贵树种。1988年发现后,专家鉴定认为:该植物在2500万至5000万年前就已经存在,是我国濒危植物中排名第三的银缕梅。我国专家承担起试验繁殖的重要任务。天不负有心人,1000多株幼树苗竟奇迹般地成活了。在1991年春,一个奇迹再次发生:我国专家发现此树开的花竟没有花瓣。经南京林业大学朱正德教授等专家研究,为此树建立了新属:银缕梅。

这是少见的被子植物活化石。

“茶族皇后”——金花茶

中国广西合浦,有个养着50多群蜜蜂度日的农民傅镜远,1960年他独自上十万大山,想向深山瑶胞再买几群蜜蜂时,忽然发现路旁不远处,有几株十分陌生的野花。蜡质的绿叶,坚挺油润;蜡质的黄花,花蕾圆浑,尖顶略带嫩红,蕴含着少女青春的魅力;花瓣重叠细密,黄瓣金蕊,活像一座神奇的小迷宫。他觉得稀奇、好看,便把这几株野花挖出,带回家中养在后园里。

有一天一位园艺师,专程到十万大山找金花茶,问老傅见过没有?老傅便以花树相赠。10天后,远方来电,经专家鉴定,是世界珍稀植物——金花茶。

为了使野生金花茶能在花圃中栽植,他毅然舍弃了放蜂致富之道,潜心研究。终于成功了。金花茶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植物。

世界花卉专家曾经幻想过世界上有金花茶。日本已故花卉专家池田八金生前曾以未能一睹金花茶芳姿,引为终身憾事。谁知金花茶千百年来就出产在广西十万大山中,孤芳自赏,不为人知,直到1965年,中国植物学家胡先马肃才把它发现了。此时,不但震惊了中国,也震动了世界的园艺界人士。大伙给它献上了一顶桂冠,叫“茶族皇后”。

全世界的茶族专家被中国的金花茶倾倒了,有人不惜花几万美元,向老傅买一株金花茶。然而,他断然拒绝了,他像保护人的尊严、民族的尊严那样,维护中国的金花茶在世界的绝无仅有的地位。

后来,在别人的支持下,他下决心,纵然倾家荡产,也要为培育祖国的珍宝奉献自己的一切。他们经过数年研究,发现用金花茶的叶子制茶,不但色香味皆为上品,而且含有天然有机锗、硒、钼、锰、钒、锌等多种对人体有重要保健作用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维生素,它还有抑制肿瘤、抗衰老、保护心脏增强血管弹性的作用。

现在,自然仅生长于广西邕宁县富庶乡阴坡沟溪两岸,亚热带的季雨林次生林中的金花茶,已经被广西的农民企业家栽培出10万株以上了。它的神秘色彩已经消减,但是它的崇高地位没有动摇,仍然是茶花中的超级明星。

金花茶是山茶科的常绿小乔木,高2—5米,树皮浅黄色,革质叶、互生,叶深绿色、狭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花单生在叶腋为金黄色。4一5月叶芽开始萌动,新叶2—3年以后脱落。11月开始开花,花有酒杯大小,是亮黄色,金灿灿的,五瓣分开,中间密集着一簇雄蕊,形成一个巨大的花心。萼片、花心也都是金黄色的,模样端庄典雅,俏丽娇妍。花期一直延至次年3月。

“中国的鸽子树”——珙桐传说珙桐花是鸽子的化身。汉代家住万朝山下宝坪村的王昭君,为了汉朝与匈奴的和好,要与呼韩邪单于结为夫妇。就在她即将远嫁匈奴的那天早晨,她喂养的一只叫“知音”的白鸽,忽然飞到她身边同她一同远嫁。在塞外一晃三年过去了,昭君无时不在思念家乡的父老。一天夜里昭君梦见家乡亲人,她醒后决定写信把匈奴和睦的景象告诉乡亲。

知音白鸽便带着一群小白鸽起程南飞,经过千难万险,终于飞到万朝山下。这时,知音见小白鸽们实在飞不动了,就让它们停在珙桐树上歇息,自己飞回宝坪村。当大家知道知音带回许多小白鸽,一齐跑到万朝山下去探望时,小白鸽不见了,只见珙桐树上开着朵朵展翅欲飞的雪白鸽子花,在向人们点头问好。知音也一头飞上珙桐树变成一朵最大最美的鸽子花。

其实,大约在一百万年前,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有珙桐树,到了二三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时期,凡是来不及“逃走”的动植物,都被冰川所活埋灭绝。

而珙桐却奇迹般地在我国幸存下来,遂被誉为“中国鸽子树”,并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植物。

湖北西部神农架,由于地形的缘故,使冰川的“魔爪”伸不进来,再加上气候适宜,水源充足,就形成了各种动植物的天然避灾所和安居的乐园。当珙桐在此地发现后,欧美的植物学家和园艺家不辞艰险,前来考察、索种。“中国鸽子树”,就真的展翅飞翔了,它们一批批地飞向了世界各地。

珙桐,又名鸽子树,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自然分布在湖北西部、湖南北部、贵州东北梵净山区、四川西部、东部和南部以及云南的西北部的海拔1200——2500米的山地。树高30米,树干挺直,树皮灰褐,密枝上斜,阔叶浓冠,全树呈圆锥形,恰似一具鸟笼,而且“关”着无数的“白鸽”,“翅膀”一扇一扇,跃跃欲飞。可是定睛细看,并非真的白鸽,而是一朵朵白色的花。

鸽子花洁白无瑕,由多数雄花和一朵两性花组成,顶生头状花序,色紫红,宛如鸽子的嘴,下有两片白色大苞片,呈矩圆形或卵形,好像鸽子的翅膀。每当春夏之交,风和日丽之时,好像是白鸽落满树,欲展翅凌空,神态十分美丽,让人喜爱。

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资源——古树

所谓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大树。而古树按不同树种的树龄和名贵程度又可划分为一级和二级。具体标准是:树龄在300年以上的特别珍贵稀有的古树定为一级,其余定为二级。

我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古树地区分布之广,数量之多,不胜枚举。如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前的一棵古柏,据说是轩辕皇帝亲手栽种的,距今已有5000多年;山西省太原市晋祠的“周年齐柏”,已活了3000多岁;山东省孔庙中的桧树,也已是2000多岁的“老寿星”。比这些古树年龄小的生长了三五百年的树木算是年轻的了,它们都属于一级保护古树。